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整理好饿的毛毛虫绘本

来源:知库网


第 1 页 共 6 页

文件编号: 24-BD-D2-32-4A

整理人 尼克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

文件编号: 24-BD-D2-32-4A

好饿的毛毛虫

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好饿的毛毛虫》是适合1-3岁宝宝绘本里比较经典的绘本之一,一直也是我比较喜欢的绘本之一,这一次我们的图书室购买了这本绘本,我就想着要带小班孩子阅读,因为该绘本有相当大的群众基础,很多小朋友从小就在读。它的画面很美,色彩丰富,又一点都不乱,能牢牢抓住宝宝注意力,而且它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它更多的像是一个会动的玩具,让孩子可以感受到它的变化,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其次,它的故事简单生动,一点都不枯燥。把一只毛毛虫从出生到蜕变成蝴蝶的过程,讲得既有节奏感,又充满了小悬念。毛毛虫最后吃饱了没有?一直吸引着宝宝看下去。引发宝宝的好奇心,也从深层面的体现宝宝的细心与善良。

学情分析——小班的孩子们都会问这样的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小白兔是从哪里来的?”他们会反复地提出这个问题,这是孩子们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一个过程,这是孩子们发展的需要。《纲要》中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们知道,孩子的发展需要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会随时表现出来,一般来说,孩子所突然热衷的行为,往往是

第 2 页 共 6 页

文件编号: 24-BD-D2-32-4A

符合该年龄孩子发展水平的新的需要,如新的兴趣倾向、新行为的出现、反复提问和追究特定事物、同伴争议等,这正是机会,捕捉它们,并创造条件,提供刺激,诱发经验,在幼儿自身需要的基础上组织活动,满足发展的需要。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绘本很关键,因为有趣的绘本,不需要家长老师的刻意引导,孩子对有趣的绘本自然而然就感兴趣了,不注重文字的多少,而是以孩子感兴趣的图画表现出来,《好饿的毛毛虫》图画很生动,文字很少,而且又简洁,很适合孩子看。符合孩子阅读兴趣。 活动目标:

1. 了解毛毛虫破茧而出的生长过程。 2. 用肢体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动作。

3. 感受色彩美。培养阅读兴趣,发展观察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毛毛虫面包若干;PPT 图片;绘本。

活动重点:完整阅读绘本故事,了解毛毛虫破茧而出的生长过程。 活动难点:用肢体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毛毛虫面包图片

这是什么?见过真的毛毛虫吗?它长什么样?

第 3 页 共 6 页

文件编号: 24-BD-D2-32-4A

二、分段播放PPT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一)结合PPT分段讲解故事

(1)讲到“它想要找些东西来吃”PPT停止。

毛毛虫想去干什么?如果你是毛毛虫你会去吃什么?一起看毛毛虫去吃什么了!

(2)讲到“星期五,它吃了五个桔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毛毛虫吃了这么多水果,星期一吃了一个苹果,星期二吃了两个梨子,星期三吃了三个李子,星期四吃了四个草莓,星期五吃了五个桔子。星期六应该是几个?数数是不是六个?猜猜这都是些什么好吃的?你吃过哪一个?

(3)讲到“到了晚上它就胃痛起来” 它为什么胃痛了?怎么才能不胃痛? (4)讲到“把茧咬破了一个洞,钻了出来”

告诉小朋友,钻出来的不是毛毛虫了,你们猜猜谁出来了?先不告诉小朋友是什么!

看图片:知了猴长大后变成了知了、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小青蛙。 它们小时候和长大后的样子是不是一点都不一样,毛毛虫和它们一样长大后也和小时候不一样。想想毛毛虫从茧里出来以后会变成什么?

第 4 页 共 6 页

文件编号: 24-BD-D2-32-4A

提示:它会飞,喜欢花。 (5)继续讲完

毛毛虫变成蝴蝶了。 (二)、游戏“变变变”

幼儿和教师一起做毛毛虫在地上爬行着去“找东西吃”,吃饱之后开始“吐丝”做成茧把自己包裹起来不动,然后慢慢地破茧而出变成蝴蝶飞起来。(让幼儿动起来,使幼儿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并且利用游戏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的导入环节,我以毛毛虫面包实物引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所以,幼儿在回答的过程中都很积极,导入环节的效果较好。在阅读环节中,我的引导性提问中对小班孩子的发展情况估计不够,所以孩子们在观察、阅读及发言的时候效果不是很好。

在感受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做成毛毛虫在地上爬行着去吃东西,然后吐丝做成茧把自己包裹起来不动。然后慢慢地破茧而出变成蝴蝶飞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

第 5 页 共 6 页

文件编号: 24-BD-D2-32-4A

和教师一起来感受变化的过程,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都突破和掌握。孩子们也在一起活动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效果较好。

本次活动中,我有一个困惑:在结尾的时候,要如何与开始的情境相响应?同时,在这个环节中该从哪个方面去引导幼儿的情感体验与发展?我的设计是引导幼儿爱护动物。而这方面的情感并不是很适合这个活动。听课的老师也都进行了探讨,但仍没有得出一个满意的结果。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