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来源:知库网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冀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十六课《图表的制作和修饰》 遵化市中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作者及工作单位 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的教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本部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无法预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认为“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教学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课堂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灵活的行动,调动学生最大的积极性,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图表的制作和修饰》是冀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十六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数据图表的创建、编辑以及打印。在设计本课时,我着重体现以下思想: 1.讲练结合。在课堂上要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重点、难点知识,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 2.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3.情境与任务驱动的整合。创设适当的情境后再抛出任务,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快乐地接受任务。 4.注重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失败和成功中体验学习。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授课对象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家里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知识与能力:了解图表的用途,学制作和编辑图表。能够熟练地创建、调整和修改图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与创新体会自己制作出图表的自豪感,通过与同学的比较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创建图表。 教学难点:增加和删除图表选项。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许无法记住一连串的数字,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趋势。但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记住一幅图或一个曲线。我们可以将数据转变成图表,使其更容易理解和交流。图表是由图表标题、数据系列、图例、坐标轴(数值轴和分类轴)、网格线等组成的。

师:图表是以数据表为基础的。在创建之前必须事先建立相应的数据表格。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本节所需要用到的表格。如下图 师:在网龄与网络认识的关系反映在坐标系中,那什么表示横坐标?什么表示纵坐标? 生1:网龄表示横坐标。 生2:网络认识包括正面认识和负面认识表示纵坐标。 师:你们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就开始输入数据,为创建图表做准备,看哪位同学输入最快。 学生:打开Excel表格,输入的内容,建立数据表格。 师:指导学生输入表格。 2.创建图表 师:要使用图表表现数据,首先需创建图表,单击“常用”工具栏中“图表向导”按钮打开“图表向导”对话框。 ,或选择“插入→图表“命令, 师:“图表向导”分为四个步骤,以下我给大家先演示一下,同学们可先和老师一样去做,熟练后可以在步骤中任意选择,创建你喜欢的图表。 师:步骤一,在“标准类型”选项卡中,选择“图表类型”中的一种,再选择“图表子类型”中的一种,单击“下一步”按钮,如下图所示对话框。

师:步骤二,用鼠标拖动的方法选定“区域的数据”,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所示的对话框。 师:步骤三,单击“标题”选项卡,在“图表标题”框中输入“网龄与网络认识”。单击“图例”选项卡,选择“显示图例“,确定其位置为“靠右”,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所示的对话框。 师:步骤四,选择“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选项,单击“完成”按钮,结果如图所示。 师: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创建的图表。从图表中了解到随着网龄增长和思想成熟,对网络的正面认识会越来越多、占

据主导地位。 学生:练习:创建图表。 师:个别指导,有问题及时反馈。 3.编辑图表 师:由于自动生成的图表并不是很美观,可对图表格式进行进一步的设置。一个图表中包含图例、图表标题、坐标轴、网格线、数据标志、数据系列等多种对象,在每个对象各自的格式设置对话框中可以进行设置。 师:打开格式设置对话框的方法: (1)在图表的各个对象上双击,即可打开相应的设置对话框; (2)在“图表”工具栏中的图表达式对象下拉列表框中选择需要设置的对象,然后单击框。 师:下面请同学们回答图表各部分的名称, 按钮即可打开相应的设置对话 生:回答问题。 师:在word中我们已经学过修饰图表,下面哪位同学演示一下。 生:演示。

师:下面老师美化的图表,你们会美化得更好,看谁做得又漂亮又快。 生:练习美化图表。 师:个别指导,及时反馈。 师:现在同学们互相比较一下图表,看一看谁的最好,每组选出一名来。 生:比较作品。 4.打印图表 师:(教师边讲边演示)工作表中的表格线打印时是不显示的,若显示表格线,需要设置表格边框。首先选中A1:C8,然后选择右边的小三角,选择“所有框线”,在工作表中所有的边框线都有了。(还可以通过“格式”→“单元格”来完成以上操作。) 师:(教师边讲边演示)在excel中的“页面设置”word中的一样。 生:练习打印图表。 师:个别指导。 5.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数据图表的创建、编辑以及打印。图表是以直观的、点线面构成的图和行与列组成的表来反映数据信息,反映的是数据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不同类型的图表风格是不同的,在表现信息的效果上也是不同的。 6.作业 练习本节“实践与探究”的第1、2题,然后把本节的图表创建成条形图、拆线图、面积图、饼图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一、图表的制作 1.选中图表数据。 2.选择图表类型。 3.确定图表数据源。 4.设置图表选项。 5.选择图表插入位置。 二、常用图表类型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撰写应避免对教学设计思路、指导思想的再次重复。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本课教学以“情景导入→知识建构→综合应用→自主创新”为主线,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本节课了到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很强,出现了好多漂亮的图表。教师要营造交互式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大的主动权,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思考融为一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教师在课堂预设与生成的诸多环节都要精心设计,科学处理,以理性的思维去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