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读书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文张丹丹摘要特殊时代孕育着特殊的行为特征。当代大学生正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换句话说他们就是网络社会的“原住民”互联网对于传播媒介的冲击力是不容小觑的。视觉化和直觉化的特征逐渐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看待问题前提使得他们不愿意思考更没有兴趣去阅读书籍。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的培养习惯和学习技能的重要年龄段若能在这年龄段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爱好将会影响到学生的终生。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读书习惯;重要性一、读书的意义《礼记》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知识的积累而知识的积累又离不开书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媒介技术的进步社会形态发生着极大的变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发生着巨变。同时书籍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地位也逐渐的降低很多人已经淡化了读书的意识和观念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他们作为新媒介环境下成长的“原住民”互联网技术带给他们的视觉冲击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同时作为在一线高校的辅导员我认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给予他们更加有效的读书技巧是我们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对学生成长的最有价值的举措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世界级文学家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时在他的《我怎样读书》中也说道读书对于我们来说为常的、虽是一种习以普普通通的事情但实际上却是一种神奇的事情因为它能使一个人间的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伟大思想家在精神上沟通起来。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肖川也曾说过“书籍是人类文明不灭的火种人类走向光明的与真实境界的灯烛”。诚然每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都不开书籍。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通过读书获得的知识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人类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是深化自身心灵提高自身的素养的重要途径。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特殊时代孕育着特殊的行为特征。当代大学生正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换句话说他们就是网络社会的“原住民”媒介技术经历了口语时代文学时代印刷时代和电子媒介时代四个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的海量化传播的实时性交流的互相化是当今信息时代的的重要特征。互联网对于传播媒介的冲击力是不容小觑的。视觉化和直觉化的特征逐渐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看待间题前提使得他们不愿意思考更没有兴趣去阅读书籍。“快餐式文化”抑制着大学生独立深思的行为习惯。实用化技术化功利化的倾向弥漫于整个社会环境中所以当代大学生受这样的社会风气影响也难免会浮躁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养成读书的习惯。信息爆炸化的传播媒体时代对于大学生而言确实有很多诱惑但作为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阅读书籍做好知识积累提升自身内涵。三、大学生的读书现状目前在校大学生的阅读量普遍降低很少有同学能够坚持养成读书的习惯本文分析并列举了一些读书现状。)l读书的动机虽然明确但读书的时间投人较少多数人没有购买书籍的习惯有三分之一的人读书时间在一小时以下。2)读书的来源单一读书的针对性不强没有养成博览群书的习贯。3)读书的方式为只读一遍埃有精细阅读更没有做读书笔记。4)读书急功近利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或者是为了获得奖学金。5)互联网的冲击让学生难以静下心来阅读。四、读书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前几年有人统计国民读书最多的是美国英国俄罗斯以色列。而我国国民阅读率正在逐年下降。所以如何使学生爱上读书也是值得研究的。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的培养习惯和学习技能的重要年龄段若能在这年龄段养成良好的读书习贯和爱好将会影响到学生的终生。面对目前的读书现状融合我国的发展阶段特征我认为增强大学生的读书意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是迫切而必要的。大学四年的黄鸡时间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关键阶段是给将来踏人社会积累和沉淀的时期有句话说的好读书虽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书籍做给我们带来潜移默化的成长是不可忽视的能够享用一生。当今的中国需要读书遇到的一些间题应怎样解决要从浮躁浮夸中落到地面上来。第一好学第二深思。读书可以让我们沉静下来让人深思而深思是催生智慧的最好的途径。阅读可以培养人的健康情趣。读书积淀于智慧读书成为了一种精神食粮读书应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担任高校辅导员一年以来虽然时间不长却也体会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是我处理工作的宗旨和原则。在与同学们相处的过程中确实发现很少有同学喜欢读书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了手机和网络上。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本身我自己就很喜欢阅读也从书中得到了很多成长和知识所以重点着手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值得高兴的是同学们都很认可也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尽量克服自己的`膏险坚持一个月能够读完一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看到学生的变化我也很开心我相信读书习惯的养成和坚持会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资源共享作用让学生能够开展形式新颖创意独特的读书形式而不是被所谓的海量信息所迷惑做到优势互补资源最大化利用让新兴技术为自身成长和发展所利用实现科技服务生活的理念。让书籍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作者简介:张丹丹(1989一)女硕士研究生中原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参考文献【]l伊尼斯:传播的偏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曾克宇:网络时代的大众阅读一一“网络阅读”研究综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年02期【3]金嘉毓:陈冬梅::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的行为分析lJ]:图书馆论坛:2006年05期【]4李香溶:数字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索析l]J:兰州石化—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配置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5刘舫:网络环境下纸质期刊吸引读者的策略l]J:网络财富:2009年19期【]6张帆:赵满萍::网络环境下的大众阅读与服务l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年02期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