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冷却塔施工前应有经过审查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筒壁工程、脚手架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应当在施工前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按照相关规程、规定施工。
根据公司《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方案》,结合以往工程的质量通病、成品保护措施以及相关规程规范,特提出以下几点需特别注意的质量、安全措施。 一、质量措施 1、钢筋工程
检验、安装、钢筋接头满足相关规定。
用水泥砂浆做保护层垫块时,水泥砂浆的抗冻抗渗等级应与混凝土的设计抗冻抗渗等级相一致,不得用钢筋充当保护层垫块。 2、混凝土工程
筒壁等混凝土不宜在冬季施工。当在冬季施工时,应按规定做好冬季施工措施。
环基、池壁施工完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基坑回填。(环基拆模后应及时回填土,以防止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裂缝。)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压实系数应大于0.93.
施工缝位置:当设计无要求时,可留设在:环基与斜支柱基础交界处、池壁与斜支柱交界处、斜支柱与其基础交界处;环基与池壁的施工缝可留设在高出环基300mm~500mm处。施工缝不宜留平口缝(斜支柱上下口除外)。
1
环基分层厚度宜为250~400mm,但分层浇筑间隔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45min)。
浇筑环梁上第一节筒壁混凝土时,环梁的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10MPa。浇筑刚性环混凝土时,其下一节筒壁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10 MPa。采用爬模工艺施工时,爬模速度应与混凝土前期增长速度适应,自浇筑层向下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混凝土强度应分别达到4 MPa、9 MPa、12 MPa;采用悬挂式脚手架翻模施工时,浇筑混凝土时最上层承力层混凝土强度不小于2 MPa。
沉降观测点不少于4个。沉降观测点应及时埋设并做首次观测;环梁混凝土浇筑前应加测一次;筒壁施工过程中每增高15m~25m做一次沉降观测,且不少于5次;筒壁施工完后,按相关要求继续观测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3、模板、脚手架工程
环梁、刚性环施工用脚手架应按相关规定满足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水池池壁、竖井、水槽等,当采用穿透截面的对拉螺杆加固模块时,对拉螺杆应设止水环。 4、防腐工程
涂料施工应基层处理干净,在涂膜表干后,方可刷上一层涂料。涂层的总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隔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为45min),不应留冷缝。
2
5、附属工程
接地装置埋设深度不应小于600mm,接地装置安装完成后,应测试接地电阻,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二、安全措施
1、筒壁施工阶段应符合:
周围应设立30m施工危险区,并应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在危险区内的通道搭设全封闭双层硬隔离保护棚。
悬挂式脚手架上部外侧设置1.2m高活动式防护栏杆,内外门架必须挂设封闭兜底安全网,且应及时清理安全网内的杂物,严禁高处落物。
悬挂式脚手架与筒壁、同层悬挂式脚手架及悬挂式脚手架上下层各杆件连接牢固,且同层悬挂式脚手架与筒壁调整垂直和水平。 2、采用翻模或爬模工艺时,混凝土未达到规定的强度不得提升或翻模。
3、施工升降机必须装设上、下限位开关及上、下极位开关和防坠落等安全装置,且应灵敏可靠,并应定期进行检查。施工升降机应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准用证。
4、涂料作业应采取防火、防中毒措施。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