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自媒体时代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与名誉权的冲突与平衡

来源:知库网
浅析自媒体时代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与名誉权的冲突与平衡 闫 茹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要:自媒体的发展使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得到前所未有的表达,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道德和法律问题,其中突出表现在与名 誉权的冲突上。本文将对二者产生冲突的原因及解决机制加以分析说明,力图需求二者的利益平衡点,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关键词:自媒体言论自由名誉权 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平台逐渐成为 了公民发表评论、提出建议的重要渠道,在社会意见的自由表达、 公共权力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舆论作用,甚至在自媒体语 境下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可以说,自媒体的 发展使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表达。然而,在其具 有大众化、精细化、快速化传播等特点,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 正能量的同时,也会对社会群体及其中的个体带来一些负面效 应。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与公民(特别是公众 人物)名誉权的冲突。二者的冲突不仅仅是两种权利和权利主体 之间的矛盾,更是不同利益之间的抗衡。因此探寻二者产生冲突 的原因以及寻求平衡机制是规范自媒体环境、维护公众利益的必 然要求。 一、自媒体对公民言论自由的影响 (一)自媒体使公民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 自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大众化、个性化,信息精细化,传播速 度快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自媒体在信息生产和传播方面具有 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以微博为例,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 微博对社会事件及公众人物加以评论,对职能部门进行舆论监 督,甚至直接充当“记者”的角色,报道自己所见之事,行使自 己的言论自由。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自主进入网络,任意选择一 个话题参与讨论,每个参与主体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因而公民的 言论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最多样化的表达。 (二)自媒体自身的缺陷导致言论主体权利的滥用 当然,自媒体为社会带来的并不都是积极的作用,其本身缺 乏严格的规范制度是言论自由超越法律界限的一个重要诱因。由 于自媒体的准入门槛低、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实名制认证、 缺少有效问责机制等原因,网络言论很容易产生负面效果,造成 虚假报道、网络舆论暴力、侵犯隐私权及名誉权等问题,甚至形 成错误的舆论导向,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用户处于“匿名制“的 庇护下,通过网络肆意发表评论,有些甚至是未经核实的虚假信 息;更有甚者,利用这一平台恣意发泄对他人的不满,使用大量 侮辱性、攻击性的语言侮辱与诽谤他人,使他人的名誉权及其他 利益受到损害。例如2012年北京大学诉邹恒甫名誉权侵权案起 因就是邹恒甫曾发表多条微博称“北大淫棍太多”,并牵涉梦桃 源餐厅女服务员,而这些都是未经证实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自媒体时代言论自由的滥用还可能造成社会 秩序的混乱和危害公共安全,如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发表不实的 “现场报道”等,并通过自媒体广泛传播的特点对社会造成大范 围的负面影响。 ’ 二、公民言论自由权与名誉权的冲突 (一)冲突的表现 自媒体为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提供平台,但是某些人却利用这 一平台发表不实言论,恶意中伤、诋毁他人,宣泄自己的不满情 绪,利用文字语言对他人特别是公众人物实施侮辱、诽谤,造成 对其名誉权的损害。 (二)产生冲突原因 l、二者表现方式和形态的冲突 对于普通公民来说,公众有权通过语言文字来自由表达自己 的意见,也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权。对于公众人物来说,其言论 自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不仅如此,其名誉权也更容易受到威胁 和损害。这是因为他们往往关系着社会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 社会示范作用,所以理应接受普通公民的监督。换言之,公民的 言论自由范围越广,公众人物的名誉权就越受制约;反之,亦然。 可以看到,二者冲突还体现在权利的形态上。言论自由是指 公民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言论 的政治、社会功能。而名誉虽然也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表达, 但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评价,是名誉权主体被赋予的社会价值。 名誉权法的制定正是通过具体的条例规范其表达方式,这恰与言 论自由的表达不受约束的特点相冲突。 同时自媒体的发展也为言论自由创造了新的表现方式,例如 在微博中用户发言没有限制,可以对任意话题发表各种言论,此 外140字的限制也决定信息内容常常是直截了当的。但这也会带 来许多问题:用户发言不受限制使得一些博主为了吸引眼球刻意 制造虚假信息或者以抨击他人获取关注度,简练直接的内容常常 伴随的是信息的不完整,从而丧失真实性和客观性,造成对他人 名誉的侵害。 2、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的冲突 自媒体时代言论的主体是普通民众,而名誉权的主体主要是 公众人物。自媒体语境下,言论主体具有草根性、匿名性的特征, 人人都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匿名发表言论,但是因其法律意识往往 较淡薄,对公民权利范围缺乏具体的了解,不自觉就会造成对他 人名誉的侵害。另一方面,作为名誉权主体的公众人物,其行为 与价值往往与社会价值观相联系,受到道德观念、伦理规范等方 面的约束。但同时公众人物也属于普通民众,也有维护个人名誉 权不受损害的权利,这就造成了两种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3、权利本身的相互性 在当代社会中任何权利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它的行使必然受 到其他权利的制约。美国学者科斯曾提出“权利的相互性”的观 点,对经济学领域问题进行探讨。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社会生活 领域,即保护一项权利的实施必然会损害另一项权利,二者是相 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换言之,如果国家当前侧重于保护公 民的言论自由,那么公众的名誉权很可能会受到损害;如果国家 重在通过法律维护公民的名誉权,则公民的言论就必须受到规范 和限制。 4、法律条文中的不同规定 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结社、集 会等自由,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另一方面,我国1986年颁 布的《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 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 人的名誉。”一旦公民认为他人侮辱性、攻击性的文字对自己造 成伤害时,二者便产生了冲突。同时,根据法律的规定,言论自 由侧重的是维护公民的社会价值,而名誉权则更侧重维护公民的 个人利益和价值,二者利益维护点不同,造成在具体法律实施过 程中的冲突。 总之,公民的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产生冲突的原因不只是两种 权利的冲突,更是不同利益主体、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二者既 密切联系又相互制约,加之自媒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使二者矛 盾不断激化。 三、自媒体语境下公民言论自由权和名誉权的平衡机制 (一)加强网络名誉权立法,完善责任制度 当前我国法律虽对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名誉权有具体的规定, 但大多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言论自由和名誉保护,缺少专门针对 时代报告2015.1 1 293 网络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法律条文。由于自媒体快速、广泛传播 的特点,如果不及时对恶意言论加以制止,就会在短时间内造成 严重的后果。因此,国家必须加快网络媒体立法,一方面要对公 民的言论进行规范,在一定的制度范围内保证其言论自由。另一 方面,加强网络名誉权立法,针对网络特点制定相应的惩罚和赔 偿法律。完善责任制度,一旦出现侵权行为要找到侵权人并令其 承担责任,接受相应惩罚。这既是对侵权人行为的法律约束同时 也是对受害者权益的保障,使其获得心理慰藉。 (二)加强对自媒体的监管,提高行业自律 除了法律上的明文规定,加强对自媒体的监管也是处理二者 矛盾的重要手段。这种监管主要来自于行政部门的管理和控制。 其一,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自媒体整个行业的管理,制定统一的目 标和规范,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管理体系。其二,加强对自媒体 用户的管理。用户作为自媒体的主体,其行为往往是不自觉的、 缺乏监管的,行政部门通过制定具体的用户管理条例对用户信息 发布的内容、方式加以约束,实行用户实名制,一旦出现利用语 言、文字、视频等侮辱、诽谤他人,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可以 尽快找到责任人,并对其实施处罚,责令其公开道歉等。同时还 可以通过引导舆论加强对网民的教育,提高其对言论自由权和名 誉权范围的认知。 (三)公民提高自身素质,健全权利意识 自媒体的发展的确为公民言论自由提供了广泛的表达,但并 不意味着言论可以“肆无忌惮”,言论自由是在一定制度和规范 下实行的,任何人都不可以逾越这一界限。自媒体中由于公民素 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道德观念都成为了影响其言论的重要因 素,因此提升公民素质是保障网络名誉权的重中之重,主要体现 在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两方面。首先,加强公民的文化素质, 避免在网络中使用污秽、低俗的语言;其次,加强公民的道德水 平,通过公民自律净化网络环境。一个时代的发展得益于生活在 其中的人的道德水平,如果人人都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不随意发 布虚假信息、不肆意发泄自身不满、不凭借主观判断,那么信息 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就能得到保障,从而损害名誉权的行为就会大 大减少。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言论自由,给予公民 更广泛的权利,与之相伴的是与名誉权的冲突增加,但二者矛盾 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国家、政府、行业、公民都应该履行自己的 义务,通过法律规范、行业监管、加强自律等手段加强对网络名 誉权的保护,从而实现言论自由和名誉权的平衡。 参考文献: 【1】马永保. 微博侵害公众人物名誉权若干问题的探讨》[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3,(4) [2]杨士林. “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与言论自由的冲突及解决 机制》『J].(《法学论坛》,2003,(6) [3】汪庆华.《名誉权、言论自由和宪法抗辩》[J]. 政法论坛》, 2008,(1) 【4】熊静波.《利益衡量抑或要件思考一一名誉权与表达自由 冲突的解决之道》rJ]. 法学论坛》,2011,(6) [5]陈进华张寿强. 论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及其道德底线》 (《江海学刊》,2012,(6) 作者简介:闫茹,女,1993年1O月1日,河北大学新闻传 播学院新闻学,本科大三,新闻实务方向。 .(上接第218页)KV1849、VLOX062A和排气阀HV1848 ̄c. 当泵体温度TI1844<.100 ̄C,TI1847<.100 ̄C时,可以启动预冷程 序;d.DCS控制室点动预冷按钮HSI844;复位现场紧急按钮; e.程序自动立即将回流阀PV1844置于手动,100%全开;£程序 自动立即全开入口阀HV1843;冷却计时器开始计时;g.在DCS 中按下HSH1848A,启动自动排气程序;h.排气阀HVl848在入 口阀HV1843打开并且泵没有运行时,间隔5分钟打开4秒;i. 排液阀KV1849在入口阀I-IV1843打开并且泵没有运行时,间隔 6O分钟打开5秒;i.预冷过程也可打开排液阀VLOX062A,加快 预冷速度;同时也可打开进口排液阀VLOX070A,确保吸入口管 线不含气泡:k.需要20分钟来冷却泵体,温度TI1844<-170 ℃。TI1847<.170"C满足后,DCS画面显示“预冷合格”,否则显 示“预冷失败”,继续上述操作预冷;1.预冷结束后,回流阀保持 手动状态,置于25%开度;m.由于P03泵前部电动机轴承配有 电加热器,有温度在40 C到60 C的吹扫气体,P03泵则可以 无时间限制地保持在冷却状态。在冷却状态下,排气阀HV1848 间隔60分钟打开l0秒;排液阀KV1849间隔60分钟打开5秒。 3.启动过程:a.在启动前检查出口阀完全关闭,回流阀开度 在25%,这样在启动时,泵的流量处于最小而不是最大;b.启动 允许条件有:吸入口阀门HV1843打开、电机温度TI1845没有 低报警、泵轴承温度TI1846没有低报警、预冷合格;c启动允许 条件满足后点动复位按钮HS1841B,之后应一直按停车条件触 发,否则DCS画面显示“N0T READY”;d.点动启动泵按钮 HSH1841A,泵预启动,30秒钟后正式启动;e.泵启动步骤:1. 回流阀PV1844控制器PIC1844A手动,置于25%开度;2.泵变 频控制器HICl847置于80%开度;3.泵预启动时HV1848保持打 开状态,30秒钟后关闭;KV1849保持打开状态,3O秒钟后关 闭;4.变频控制器PIC1844B至手动全开,1O分钟后至自动位置; 5.3O秒后,启动前排气信号消失,泵正式启动,出现运行信号, 1分钟后,如果泵运行电流或者出口压力仍低报警,且持续5秒, 泵启动失败。6.泵运行信号正常且出口压力不低,回流阀PV1844 控制器PIC1844A将置于自动状态。出口阀HV1842将以每秒5% 的斜率打开,25秒内开到100%;£回流阀PV1844按照设定压 力值(SP=5.47MPa)进行自动控制;g.电机运行30分钟后,电 机轴承自动润滑系统自动投用。 4.注意:a.在低温离心泵装置上阀门的开关都必须缓慢进行 r约5秒)。b.此泵严禁在没有预冷合格的情况下运转。c.P03的 电机轴承自润滑系统在泵运行后会自动投运,并在每运行24h后 自动运行10s;泵停运后,自动润滑系统会自动停运;也可通过 手动按钮HSH1847启停自动润滑系统进行手动加脂。 (七)停泵 1.停泵形式分为:正常停车、联锁紧急停车。 2.正常停车:DCS控制画面点动停车按钮HSL1 841A。 3.联锁紧急停车条件:a.冷箱停车Latch1295--0:b.氧产品温 度YL1510低低保护;c.隔箱基础温度TI1843低低报警;d.密封 气压差PDI1843A低低报警;e.电机前端轴承温度TI1845低低报 警;£电机前端轴承温度TI1845高高报警;g.泵轴承温度TI1846 低低报警;h,电机保护温度TsHH1847高高;i.3O秒钟后启动信 号与运行信号不一致;j。电气故障US1841=0 ̄k.启动90秒后, 泵出口压力PI1844低报警或电流IT1841低;1.泵运转严重异常, 现场按下紧急按钮。 4.停泵过程:a.P03电机停车;b.程序自动打开回流阀 PV11844,控制器PIC1844A手动,开度置于25%;c.关闭出口 阀HV1842;d.程序自动关闭吸入阀HV1843。e.变频器HIC1847 开度置于0%; 注意:a.为避免因泵内液体蒸发导致压力升高,在泵没有加 温到达环境温度之前严禁关闭回流阀。B.泵长期停车应该排液, 然后加温。 参考文献: 『1]Cryomec提供的《操作和维护指导手册》 『21低温液体泵装置的PID图、功能图。 【3】鹤壁 ̄4E:r-空分厂《空分装置操作手册 294时代报告2015.1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