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志愿者社会调查报告

来源:知库网


政法学院公共管理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 院: 政法学院 专 业: 10公共事业管理 班

学 号: 2010644126 学生姓名: 陈忠洲 指导教师: 梁绮惠 (职称) 副教授

二〇一〇 年8月

摘 要

在当今的社会下,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组织也是大学校园内的一个重要机构部门。自社会个方面的不断发展,对义工和志愿者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伴随着我国大学生的数量与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志愿者服务团队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宽,但我们的志愿者服务团队的社会影响力有多大?是否可以与国际接轨呢?本调查报告是分析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团体对社会影响力的多小而做出的,初步调查出我国一些大学志愿者团体的影响力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对大学生志愿者团体建设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志愿者 大学生 问题 态度 发展

大学生志愿者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姓名:陈忠洲 学号:2010644126 班级: 10公共管理专业1

一. 调查目的

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组织也

是大学校园内的一个重要机构部门。志愿者及志愿服务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之后才普及至其他国家和地区.而中国的志愿者团体出现得比较晚,是随着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而产生的新兴产物.中国志愿者团体虽然开始得迟,但是发展的态势却是基本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在中国志愿者团体中大学生志愿者团体是不可或缺的,它们的能力与素质会相对高,对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本调查报告主要针对大学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目的是为了初步调查出我国一些大学院校志愿者团体的一些情况,主要是面向哪些志愿项目,对社会影响力的大小。 二.

调查的内容、对象及方法

调查内容:主要针对大学生志愿者团体的现状的调查,调查题目为选择题。 调查对象:我国部分在校大学生,由于条件有限,无法覆盖到全国所有的高校,问卷只发布在全国某些地区有代表性的大学院校,其中东北地区有吉林大学,华北有北京理工大学,华中有华中科技大学,华南有暨南大学,佛山大学,深圳大学,还有小部分些其他院校.

调查方法:发布在上述大学院校的论坛上和网上著名的问卷网站(问卷之星),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4份,其中上述院校约占80%。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约为1:0.95,涵盖了本科各年级和部分硕士研究生。调查问卷发布时间在8月5号至9月8号为止。

三. 调查结果及分析

1. 志愿者服务和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1)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在前期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志愿服务和志愿者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多年,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良好现象。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

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志愿者是指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志愿服务而不关心报酬的人.①

但是真正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国起步是比较晚的,大约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在我们的这次调研中,其中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有65人,约占57.1%,还有约42.9%的同学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志愿者活动,但是表示希望能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同学高达87.5%。可见,志愿者服务是受到大家普遍认可和希望参与的,虽然目前还是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发展迅速,而且目前涉及社会的诸多方面,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2)大学志愿者的活动内容主要局限于校内

在同学们参与过的志愿者服务中,社会公益的志愿服务的有18。8%参与过,社会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有21。9%,而参与过校内志愿服务的有近78.1%(详见下表)。可见在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范围主要还是在校内,但是大学生是目前志愿者群体中最大的一个群体,如何让这部分有生力量能够发挥更大的力量,开辟更多的场所是我们志愿者管理机构应该着重考虑的和在日后的工作要积极开拓的.

志愿者活动类型 社会公益志愿服务 社会重大活动志愿服务 校内志愿服务

2。志愿者管理还需亟待加强

(1)缺乏有效管理和沟通,团队凝聚力不强

目前在调查的几所高校中,志愿者的管理整体上是比较松散的,极少有固定组织对于志愿者进行有效管理,在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同学中,只有15。6%的调查对象目前是有参加志愿者组织的,而参与志愿者组织的同学只有37.5%的人表示受到了志愿者服务相关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只有34。4%的同学表示组织内的交流和沟通很多,更有78。1%的同学表示对于参加的组织的基本情况其实并不了解(详见下表)。可以说目前高校的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很大一部分处于“需要就找,用时才管,完事就了”的状态,没有明确志愿者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和方式,缺乏对志愿者的长期有效的管理,基本没有建立从招募、登记、日常管理到保障、激励的制度,无章可循,方式单调,不利于形成相对稳定的队伍,不利于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制约了进一步的发展。

志愿者比例 18。8% 21。9% 78。1% 是否参加志愿者组织 是 15。6% 否 84。4% 接受志愿者服务相关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组织内的交流和沟通很多 对组织的基本情况是否了解 37.5% 34.4% 11.9% 62。5% 65.6% 78.1% 在本结果出来之后,我与佛山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朋辈心理辅导机构的工作人员交流过,与他们讨论了机构存在的问题。在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中,我总结出:凝聚力是一个组织和团队的活力之源。学校的志愿者团体作为一支流动性大、临时性强、且无固定编制的志愿者队伍,因而其团队凝聚力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凝聚力不强一般表现在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志愿者之间,志愿者之间的沟通不足,缺乏足够的联系;组织内也缺乏信息交流的平台,志愿者对于上层的决策没有提前的了解,更不用说有决策的发言权;甚至出现志愿者的阶段性流失。

(2)缺乏志愿者的主动参与性和激励机制。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为什么会出现诸多问题?虽然志愿服务的特点是无偿、公益、自愿,但是当个人参与一项志愿服务时,绝不是一次性的和不计后果的。在我们的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志愿者管理组织缺乏管理上的人性化和对志愿者的激励机制。高达78。1%的同学表示,他们参加志愿者组织后,很少有机会参与志愿工作和服务的具体安排、操作和决策,很多服务根本没有表达要求的机会,只有听任调遣,缺乏人性化和起码的反应机制。而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对于个人以后参加志愿者服务的态度和意愿必将带来负面的影响。

可以看出,志愿者组织在自身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做得还很不够,而且也很多困难需要克服。所以怎样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是解决志愿者团体

诸多问题的重点。

3。大学生对志愿者服务的态度

在当前形形色色的社会中,大学生的心理和做事的态度也必定会受到影响,所以对做志愿活动的态度也参差不齐,不能够保持一致,但是在本题调查中大部分大学生还是积极愿意参加志愿者服务的。有55.6%的大学生表示偶尔有接受过志愿者服务的经历,不过仍然有36。1%表示没有这样的经历。而在涉及对做志愿者的态度的问题中,有63。9%的大学生对此持积极态度,不过也有22。2%的人表示想做,但是并没有这样的机会,更有少数人表示无所谓.对于后面的两个选项,两个问题说明了当前志愿服务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宣传的力度和增加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投入,特别是在高校中多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加入志愿者团体当中。

四. 对我国志愿者团体问题的建议

1. 提高对志愿者的认识,加强宣传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志愿者的内涵及特性的认识,努力把握志愿服务活动不同于职业活动的规律性。何谓志愿者,志愿者(英文Volunteer)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②。在中国,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相关的志愿者团体要把握宣传好好志愿服务活动的自愿、公益、无偿等特性。

在调查中,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对参加大型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很高,比如亚运,大运等大型活动。而对一些“微不足道”、默默无闻的志愿服务则表现得异常默然冷淡,这一热一冷,所折射和暴露出来的问题是一部分人对志愿者的理念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因为作为志愿者,应以“服务需要帮助的人”为宗旨,而参加“出彩”的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仅仅是志愿者的一个活动和服务领域而已.事实上,我们的身边不乏各式各样需要帮助或有困难无法解决的人,其实,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更应该从小处做起从身边做起,而不应只对大型的、高关注率的志愿者活动和项目“情有独钟”。

2. 加强志愿者团体的管理规范,促进志愿者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1) 招募:志愿者招募是志愿者团体的必要过程,如何把握好这个关卡在一

定的程度上决定志愿者服务的影响力大小。首先,招募的门槛应该放低,争取低进高出。

(2) 管理:探索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设立志愿人员资料库,

实现志愿者资源共享.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提供志愿服务,也有相当数量的机构和个人需要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但是,如何实现志愿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对接,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当前,由于志愿者服务团体各家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在工作中造成了很多困难和问题。所以,想要更高效率的办好实事,就必须在全国或者全省范围建立一个志愿者资源库,更方便利用这个庞大的资源。

(3)考评:建立统一的志愿服务考评体系,建立志愿服务考评体系是对志愿

者提供志愿服务的肯定,在某种程度上,考评是志愿者获得精神动力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目前,全国及各地均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志愿服务考评体系,因此,探索科学、完善、统一的志愿服务考评体系应该成为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注释:①:百度百科

②: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226.ht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