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0KV及以下电缆

来源:知库网
安装工艺标准 封闭插接母线安装工艺标准 QB/SYJ·D09—2002

10KV及以下电缆安装工艺标准

1.主题词

10kv电缆施工程序、方法、技术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 10kv及以下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电力电缆施工。 3.引用标准

GB50303—2002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施工工艺 4.1主控项目

4.1.1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切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两处与接地(PE)或接零(PEN)干线相连接。

b.非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4mm2。

c.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2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4.1.2金属电缆支架,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

4.1.3电缆敷设严禁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 4.2施工工艺流程

1)直埋电缆敷设:

准备工作——直埋电缆——铺沙盖砖——回填土——埋标桩——管口防水处理——剥麻刷油——挂标识牌 2)沿支架、桥架电缆敷设:

准备工作——电缆沿支架桥架敷设 ——水平敷设——挂标识牌

垂直敷设

4.3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施工前应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均应符合

45

安装工艺标准 封闭插接母线安装工艺标准 QB/SYJ·D09—2002 要求,外观无扭曲、坏损及漏油渗油现象。

2)电缆敷设前应进行绝缘摇测或耐压试验。

3)设置临时联络指挥系统,安装好放电缆的机具。

4)多根电缆敷设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用表或图将电缆排列方式划出来。

5)冬季电缆敷设,温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时,应将电缆提前加温。 4.3.2电缆的搬运及支架架设:

1)电缆轴滚动时应按电缆缠绕方向滚动,以免电缆松弛。

2)架设电缆轴时,应注意电缆转动方向,电缆引出端应在电缆轴的上方。 3)当设计无要求时,电缆支架最上层至竖井顶部或楼板的距离不小于150——200mm,电缆支架最下层至沟底或地面的距离不小于50——100mm。电缆支架间距最小允许距离符合下表

电缆支架层间最小允许距离(mm)

电缆种类 控制电缆 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 支架间层最小距离 120 150~200

4.4直埋电缆敷设:

1)清除沟内杂物。 2)电缆敷设。

a.电缆敷设可用人力拉引或机械牵引。电缆敷设时应注意电缆弯曲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最小弯曲半径见下表。

电缆最小弯曲半径

电 缆 型 式 控 制 电 缆

46

多 芯 单 芯 10D 安装工艺标准 封闭插接母线安装工艺标准 QB/SYJ·D09—2002

橡皮或聚氯乙烯护套 橡 皮 绝 缘 电 力 电 缆 裸铅包护套 钢铠护套 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交联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铅 包 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 铅 包

15D 10D 15D 20D 10D 30D 有铠装 无铠装 15D 20D 20D 20D 自容式充油(铅包)电缆

注:表中D为电缆外径。

b.电缆在沟内敷设应有适当的蛇形弯,电缆的两端,中间接头,电缆

井内,过管处,垂直位差处,均应留有适当的余度。 3)铺沙盖砖:

a.电缆铺设完毕,应请业主及质量监督部门作隐蔽工程验收,并绘制竣工

47

安装工艺标准 封闭插接母线安装工艺标准 QB/SYJ·D09—2002 图,标明具体坐标,部位与走向。

b.隐蔽工程验收合格,电缆上下分别铺盖10cm沙子或细土,然后用砖或电缆盖板将电缆盖好,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面5cm。使用盖板时,盖板应指向受电方向。

4)回填土:回填土前,重作工程隐蔽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并夯实。

5)埋标桩:电缆在拐弯、接头、交叉、进出建筑物等地段应设明显方位标桩。直线段应适当加设标桩。标桩露出地面以15cm为宜。

6)直埋电缆进出建筑物,室内过管口低于室外者,对其过管按设计标准图册做防水处理。

7)有麻皮保护的电缆,进入室内部分,应将麻皮剥掉,并涂防腐漆。 8)直埋电缆进出建筑,电缆井及两端应挂标识牌。标识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

4.5电缆沿支

敷 设 方 式 架、桥架敷设 电 缆 种 类 水 平 垂 直 4.5.1水平敷设

全 塑 型 400 1000 1)敷设方法

可用人力或机除全塑外的中低800 1500 电力电缆 压电缆 械牵引。

2)电缆沿桥35KV及以上高压1500 2000 电缆 架或托盘敷设,

应单层敷设,排控 制 电 缆 800 1000 列整齐。不得有

交叉,拐弯处应以最大截面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为准。

3)不同等级电压的电缆应分层敷设,高压电缆应敷设在上层。 4)当设计无要求时,电缆桥架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为1.5~3m。

5)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大于下表数值。

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mm)

48

安装工艺标准 封闭插接母线安装工艺标准 QB/SYJ·D09—2002

4.5.2垂直敷设

1)垂直敷设有条件的最好自上而下敷设。土建未拆除吊车前,将电缆吊至楼层顶部,敷设时,同截面电缆应先敷设低层,后敷设高层,要特别注意,在电缆轴附近和部分楼层应采取防滑措施。

2)自上而下敷设时,低层小截面电缆可用滑轮大绳人力牵引敷设。高层大截面电缆宜用机械牵引敷设。

3)沿支架敷设时,支架距离不得大于2米,沿桥架或托盘敷设时,每层最少加装两道卡固支架。敷设时应放一根立即固卡一根。

4)电缆敷设排列整齐,水平敷设的电缆,首尾两端,转弯两侧及每隔5~10m处设固定点;敷设于垂直桥架内的电缆固定点间距,不大于下表规定: 电缆固定点的间距(mm)

5)电缆穿过楼板时应装套管,敷设完后将套管用防火材料堵死。 6)桥架内大于45°倾斜敷设的电缆每隔2m处固定点。 4.5.3挂标识牌

1)标识牌规格应一致,并有防腐性能,挂装牢固。

2)标识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

3)沿支架桥架敷设的电缆在其两端、拐弯处、交叉处应挂标识牌,直线段应适当增设标识牌。

49

安装工艺标准 封闭插接母线安装工艺标准 QB/SYJ·D09—2002

电 缆 种 类 全塑性 电力电缆 除 全 塑 性 外 的 电 缆 控 制 电 缆

固 定 点 的 间 距 1000 1500 1000 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