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宁乡县大成桥中学 王桂连
摘要:以德治国,以德育人,因此作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渗透德育的方法是:阅读优秀文章;指导学生正确观察人生,分析社会;提倡学生敞开心扉写日记、写随笔;指导学生感悟生活;写好学生作文评语;作文训练与个别引导相结合。
关键词: 作文 德育 方法
(一)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因
“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文如其人”,“文为心声”,这些话都是对作文与做人的关系的很好的阐述。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还是小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流露。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把作文和育人结合起来,是现代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
1、学生现状:现在有许多学生的作文,文笔流畅,中心明确,但文章立意不高。原因是学生境界不高,缺少优美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一学生在《我的老师》中写到:我的第一任老师是我的妈妈,她在生活上无私的关心我、帮助我,在思想上教育我。她教我为人不要太老实,因为毛主席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文章的文笔、审题都很好,但在思想教育这一节的选材上就还有待推敲,原因是文章立意不高。小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事例,这应该是小作者的真情抒发,妈妈确实是这样教的。但这样教到底好不好,毛泽东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能不能拿这句话来教育孩子。
还有一学生在《真没想到》一文中写到:四个好朋友一起学一起玩,有一天,放学途中,三个人一起欺侮一个同学,结果其中一个朋友将这件事告诉了老师。那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真没想到,她会出卖朋友,连朋友都出卖的人,还算什么人呢?”这个小作者之所以这样说,还是由于思想作怪,是受电视电影中江湖义气的影响。更有甚者,有同学在《记一件趣事》中,记叙了偷东西,欺侮同学等,这些学生如果不加强德育教育,不教会他们为人,他们的作文永远也写不好。要想写好作文必先育人。
2、优秀作品:描写岳阳楼、洞庭湖的文章很多,但是只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醒目地雕刻在岳阳楼上。为什么?不只因为《岳阳楼记》生动地描写了“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色,更主要是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之所以脍炙人口,也是因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深深地感动每一个读者。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所以耳熟能详,是因为文中的忧患意识能激励我们勇敢地肩负起振兴国家和民族的重任。以上是第五册的三篇文言文,我们还有许多这样优秀的文章,像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阿累的《一面》等,它们之所以优秀是由于作者将个人的痛苦融入广大的社会中,将个人的得失与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联系起来,变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也就是他们的文章中渗透了德。所以说作文教学一定要渗透德育。
3、时代需要:江泽民站在历史的新时期,站在历史的角度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针,湖南省召开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设的重要会议,宁乡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的隆重召开,局党委的“以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报告都时刻提醒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
4、考试要求:在高考语文的《考试说明》中的基础等级中规定:“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要求思想感情积极健康,文章中没有违法乱纪的思想和腐朽堕落的情绪出现。发展等级中规定“深刻透彻”,要求见解深刻,说理透彻,要求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初中毕业会考《考试标准》规定:在遵循《大纲》要求的前提下,要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状物、抒情、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要求学生写作时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
5、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语文课程标准》写作部分第二条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第三条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总之:不管是为了考试,为了中考、高考有一个好分数,还是为了做人,做一个正直有用的人,还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老师都应该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把作文和育人联系起来。
二、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1、阅读优秀文章
指导学生读千年古文,做时代新人。司马光以俭为荣,以奢为耻,在今天仍需发扬光大;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仍堪为楷模,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壮举令人肃然起敬;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忧国忧民值得后人仿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爱国精神可歌可泣;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引人深思……要求学生背诵名诗名词、名人名言,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天生我才必有用”;苏轼的“大江东去”“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举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学生心中充满豪壮之气,潜移默化之下,学生作文时“大气”就会自然流露。
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大气”文章,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国家大事、社会风云、。要求学生每天看报,收看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了解世界格局、巴以和谈、伊拉克的战火、奥运会、“三个代表”、国企改革、黄河断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发表看法,写成短文或日记。
这样中学生的作文就不至于一味地沉溺于个人得失的小天地里,他们心中自然会装有世界,他们的作文自然会“大气”起来。
1、 指导学生正确观察人生,分析社会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叙述事物,必须先认识它们,了解它们,这惟有下功夫观察”。观察和分析是写作的基本功,不会观察的人,必然对客观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到写作,冥思苦想,腹内空空,当然写不出东西。不会分析的人,一定不会将观察的材料,进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炼;不会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当然写不好文章。“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观察是真实的基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作文“有米可炊”。
A、要让学生随时随地带上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平淡无奇的学生生活使学生对周围的事情熟视无睹。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观察不是一时性起,心血来潮,而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在学校观察老师和同学,在路上观察社会,在家观察家人。
B、要让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观察生活不可能一览无余,面面俱到。因此观察时,要有选择、有侧重、有主攻目标。比如在学校观察同学,就可以选择试卷发下之后,早自习到校时……
鼓励学生睁大自己的眼睛,伸长自己的耳朵,留心周围的一切,学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精神,从生活中发现新事物,获得新感受。
2、提倡学生敞开心扉,写日记、写随笔。
作文,应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因此应启发学生敞开心扉,说真话,说实话。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要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提倡学生说真话,写真情实感有两个意义:第一,作文和做人上分不开的。作文和做人一样,要真诚、质朴,不要弄虚作假、言不由衷、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提倡写真情实感,是一个文风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做人的问题。第二,学生敞开心扉,写真情实感,就能真正窥探到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有的放矢地做渗透、诱导工作。我们指导学生写文章、写观察笔记,要求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思想,因而许多学生在习作中向老师敞开思想,倾心交谈,真实地反应了他们许多思想问题。暴露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学生心扉紧锁,专写假话、空话、大话来敷衍老师。对于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能置之不理,听之任之,也不能简单粗暴,加以压制。而要分清主次、轻重,有步骤地、艺术的加以引导。
作文要打动人,就必须负载思想的泪或笑,承托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情感愈是真实的,就愈动人;愈是濡染了真实感情的思想,就愈是鲜活的。
3、指导学生感悟生活
在写作过程中,观察和感受是攫取生活材料的两个阶段,而感悟则是在观察、感受的基础上捕捉、洞察生活中潜在或显现的思想意义。换句话说,就是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
平凡的意义,即悟出闪光点,悟出事物内在的价值。从“从校门进入家门起,母亲的烧饭做菜,晚上一宿的唠叨,到第二天走出家门时的千叮咛万嘱咐”中,悟出“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如果没有德是不可能悟出的。从“学业上的互相竞争,生活上的互相帮助,思想上的互相交流”中,悟出“友情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生活无处不存在亮色,而要挖掘亮色,必须以“德”为先。
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
4、写好学生作文评语
“爱”就是教师用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爱心塑造学生的心灵。《心愿》一文中,一学生诉说家庭的苦恼,父母不是忙于生意就是吵架,他不希望钱,倒希望有一个温馨的家。老师就写上“人生的道路有鲜花、阳光,也有坎坷、陷阱。挺起腰来和不幸抗争。”另一个学生在《心愿》中写到:我想有一个家,父亲去世,母亲外地打工,剩下他一人独守空家。他怨父亲,别下他们母子俩离家而去,他怨母亲,忍心将他一人留下。“父亲为了这个家,为了妻子儿子,将生命献给了煤矿;父亲倒下了,母亲只好撑起家的经济杠杆,在外劳碌奔波,孩子,多想想母亲的不易,丈夫倒下了,儿子还是要长大,还是要读书。要这个家明天更美好,只有发奋读书,只有孝顺母亲。文章写得情真意切,让老师看到了你一颗纯真而多情的心。老师非常感动,无情未必真豪杰,你在老师心中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真正的男子汉,老师相信你有能力处理好这件事。”
评语应充满人文性,要体现对学生人生的关怀、人性的关怀。学生通过写作,不仅仅提高了写作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从而健全自己的人格,使自己精神升到更高一层的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作文评语改革作为德育求实效的一项重要措施,已引起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事实上作文评语应是对学生真实客观地积极地评价。
5、作文训练与个别引导相结合
对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来的思想认识上的问题,除了写上有针对性的评语外,还应找同学个别谈心,进行个别引导。有的放矢的评语是必要的,但光靠评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有的学生不重视评语,往往一看了之;有的虽认真看了评语,但领会不深;还有的对老师的评语不以为然,坚持自己的看法。诸于此类,不作个别的谈话,进行诱导,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尤其是那些家庭缺陷的学生。我在涌泉山中学任教八年,发现一些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导致的极度自卑,我就从经济上尽量地帮助他们,更重要是教他们人穷志不短,通过现在的努力,成就将来的辉煌。我到大成桥中学之后,又发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单亲家庭或组合家庭的孩子的思想问题,他们不是由于父母离婚,而是由于小煤窑夺去了他们父亲的生命,他们有的心灵闭塞,有的娇惯,他们缺少家庭的温馨,缺少父母的真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多写评语,多找学生谈心,给他们以真爱。通过作文训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作为一个学生写作,不仅仅是为了消遣,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也为了完善个人素质,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渗透德育。有德才能得天下,有德才能治天下,有德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真正有用的人。有才有德才是一个真正大写的人,一个新世纪合格的中学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