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知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考复习之名著导读(2015审定版)

中考复习之名著导读(2015审定版)

来源:知库网


2015年中考名著阅读专项复习导学案

《蚯蚓与狐狸》《鼹鼠》嘲笑吹牛皮说大话。 《蚂蚁与蝉》讽刺好逸恶劳。

《骆驼与宙斯》批评贪得无厌,都对人们有教育意义。

这些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是《伊索寓言》的魅力所在。

2、《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一、《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你读过篇幅短小却蕴含丰富的短诗吗?这种诗被称为“小诗”。五四运动后,它曾盛行一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冰心的《繁星》《春水》。

2、《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在《繁星》《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这种母爱的颂歌,在《繁星》《春水》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正是对母爱的深情赞颂,奠定了这两部作品深沉细腻的感情基调。与颂扬母爱紧密相连的,便是对童真、童趣、童心及一切新生事物的珍爱。在诗人眼里,充满纯真童趣的世界才是人间最好的世界。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在冰心看来,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冰心还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我们称这部分诗为“哲理诗”。这类诗简练而隽永。

在艺术上,《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特别是在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3、冰心小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颂赞。

二、《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1、内容

①影射当时社会现实。

《狼和小羊》《猫和鸡》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赫剌克勒斯和财神》则把为富不仁的富人与坏人归于一类,表现了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

②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

《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狐狸和山羊》写的是掉在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下山羊不管的故事,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乌龟与老鹰》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③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

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它们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

3、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表现了动物各自的习性。诸如豺狼的凶残、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威猛、山羊的怯懦,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相关故事:蚂蚁和蝉、两只口袋、驴和狼、乌龟和老鹰、马和驴、狐狸和狗、衔肉的狗。

三、《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一部曲中的第一部(其它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2、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主要人物形象: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4、次要人物形象:

①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②他的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他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从而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

③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如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另外还有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5、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童年》讲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所以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 6、课文所选情节记录了阿廖沙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对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对外祖母的宽厚善良和阿廖沙的懂事能干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外祖母对着阿廖沙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的细节,感人肺腑。

四、《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1、《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旧北京普通的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2、典型人物形象:①主人公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②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拉洋车,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以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的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③经历了这买车的“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正是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变化,老舍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3、主要故事情节:

①买车“三起三落”。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公使馆的茶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可好景不长,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又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

②在烈日下拉车。

4、小说同时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的而有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和他所受到的政治迫害,离死亡只差一步的老马小马祖孙两代,还有抢车的大兵,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怵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

5、①老舍长于写人,他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在《骆驼祥子》中既有人物肖像描写,又有人物心理刻画,从不同角度对人物性格和命运展开叙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②他是语言大师,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6、小说最精彩的情景是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细腻逼真,令人感同身受。叙述和比喻生动形象,有力地烘托出祥子拉车生活的艰辛和遭遇的悲惨

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1、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2、小说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联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在革命的熔炉中,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

3、这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在他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4、小说中,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5、故事情节:风雪天筑路 病榻上写作

六、《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1、《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

《神秘岛》),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2、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3、尼摩是一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

4、阿龙纳斯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着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5、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就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

6、《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7、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8、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把海底的景色写得如此生动,读来引人入胜,使读者如临其境,表现他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9、凡尔纳的小说如此动人,还在于它们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10、凡尔纳的一生非常勤奋,依靠阅读获得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他独具特色的幻想由于符合科学的原理,变成了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推理和预言。

11、他的许多科学幻想已经被后来的科学发现所证明。现在不但海底潜艇早已成为现实,而且连人类登月、太空飞行这样的梦想也已经实现。

12、他的小说由于具有科学依据而令人信服,因而不但能够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更能启发人们的思考,使他们大胆地幻想未来的远景。因此,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13、凡尔纳的小说得以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14、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品质高尚、献身科学的人,是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人。 15、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正是他(儒勒·凡尔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

七、《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1、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痛感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他为此写作了《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18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中世纪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19世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2、自古以来,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的丰功伟绩,而《名人传》使我们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的痛苦、挣扎和矛盾。罗曼·罗兰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却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写《名人传》,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受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3、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他认为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唯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因此伟人们的生涯往往就是长期的受难,他们的身心遭受悲惨命运的折磨,然而正是忧患造就了他们的伟大。

4、托尔斯泰夫妻之间持续数十年的互不理解,是他的悲剧最直接的根源。他在社会上更是受到了最冷酷的对待。贝多芬面对的是怀着敌意的城市维也纳。米开朗琪罗除了被迫为教皇服务之外,他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有一批卑鄙小人出于嫉妒和怨恨,对他进行恶毒的污蔑和攻击。托尔斯泰面对的则是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于被教会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开除了教籍。

5、经历了不屈不挠地抗争,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托尔斯泰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由此可见,他们都是在经历了超越常人的磨难之后才成为伟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名人传》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而且在提高人们对于历史和伟人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6、课本节选内容第一段概括了贝多芬由于耳聋引起的一切痛苦,他由此更深刻地体会到世界的可怜和自私。第二段是贝多芬在书信中写到与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亲国戚时的情景。最集中的表现了贝多芬的叛逆性格。

八、《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1、《水浒》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2、小说把一百零八将英雄好汉们聚居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在这里,不分贵贱,表达了人们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曾译成英文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3、小说的结构采用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前40回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70回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环环相扣,线索分明。

4、人物形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如:

①鲁智深和李逵:同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 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则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②林冲和武松: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

但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后是在

万般无赖、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逼上梁山的,是上层人物被逼造反的典型。

武松少一个下层侠义之士,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5、人物与故事情节:

武松——景阳岗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李逵------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李逵梦闹天池 李逵莽陷众人 鲁智深——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雪夜上梁山

6、《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小说的第二回,写的是鲁智深路见不平、见义勇为的故事,有力的表现了鲁智深侠肝义胆、嫉恶如仇而又粗中有细的性格。

九、《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1、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翻译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同时,他还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2、《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3、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到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名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傅雷在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家书中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他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

综合应用题

读《骆驼祥子》我了解了旧中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遭遇的悲惨、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汲取了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读《童年》我学会了在逆境中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做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读《繁星·春水》我品味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的风格; 读《格列佛游记》我收获了文学作品的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艺术魅力; 读《伊索寓言》我感悟到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艺术魅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icool.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