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端午日记(三篇)
导读:本文 小学三年级端午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
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它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来的。
家乡的端午节有很多习俗:如包粽子、挂艾叶、斗蛋……,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斗蛋了。每到端午节,大人们就会用一条条五彩的丝线编织成一个个网袋,再把煮熟了的鸡蛋和鸭蛋放进网袋里,挂在孩子们的胸前。我和哥哥胸前挂着鸭蛋,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斗蛋场”。我拿出一个大鸭蛋,把小头对准哥哥手里的鸭蛋狠狠地撞了过去,只听得“咔嚓”一声,哥哥的鸭蛋就碎了。哥哥不甘示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鸡蛋就朝我手里的鸭蛋撞来,只听见“啪”的一声,我的大鸭蛋居然碎了。哥哥大笑着跑开,我很不服气地追了上去,抢过哥哥手里的“鸡蛋”一看,原来是一块圆圆的小石头。我气呼呼地说:“哥哥,你这个大坏蛋。”哥哥笑着说:“我不是坏蛋,我是石蛋。”我们在笑声中吃掉了鸭蛋。
端午节浓浓的风俗,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欢乐。【篇二】
同学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日子吗?哈哈,我来告诉你吧,是端午节。
其实,同学们应该都知道,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屈原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主张楚齐联合,共抗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有一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后来曾经被召返。又过了几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前278年,秦兵南下,攻破楚都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投汨罗江而死。
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妹妹问我,为什么要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赛龙舟呢?我对她说完屈原的故事后,她便恍然大悟:“原来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了很远,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这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我还知道在端午节这天,人们还要吃五黄,挂菖蒲等。”我便笑着说:“你真是厉害,知道这么多。”
我们就在喜乐融融的气氛下,很快就度过了这个难忘的节日。【篇三】
说起端午节,大家一定很熟悉吧!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
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
粽子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乾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浣溪沙》这首诗是宋朝诗人苏轼写的: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看完我这篇文章,你是不是有知道了许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啊!希望大家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