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支模分类
1、一般高支模:指高度大于或等于4.5米的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模板系统施工管理办法》。
2、高大模板工程(平常指的超高支模):指水平混凝土构件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²或 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建质[2004]213号规定必须组织专家论证的项目)。
二、高支模安全专项方案的组成内容 1、工程概况。 2、编制依据。
3、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 4、施工组织与管理。
5、模板及支撑系统的安装、拆除。 6、模板及支撑系统安装的质量安全要求。 7、模板支撑的验收和使用。
三、高支模安全专项方案审查要点
一)、工程概况。主要有模板支架搭设的位置、平面尺寸、所在楼层的层数、支模的高度、主要结构特征(如梁、板的跨度、主、次梁的最大截
1
面尺寸、楼板厚度、主次梁之间是否有特殊的情况)、混凝土运送、浇筑、振捣方法等、支撑基础土质。 二)、编制依据:
1、《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木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按需要选用。 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002年版)或《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 。 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JGJ80-91 。 6、本工程施工结构图纸、地质资料。
三)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
(一)、模板及支撑系统材料选择
1、梁底、梁侧、板底使用材料的品种规格。 2、梁底、板底大小楞木使用材料的品种规格。 3、梁侧立枋、压脚、立挡、横带、拉螺杆。
4、支撑系统:立杆、水平杆、剪刀撑等材料品种或规格,门架、水平加固杆、剪刀撑的选用品种规格型号。
(二)、模板及支撑子系统设计构造尺寸确定 1、模板支架构造的一般要求
2
1)、当使用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作支撑架时:
①、结构构造设计应根据荷载、支撑高度、使用面积及自身的基本构造特性等作出布置。
②、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及《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J214)中有关规定取值,并进行组合,采用满堂脚手架时荷载应按实际布置划分门架的荷载作用单元取值。
③、地基与基础的承载力应满足支承荷载的要求,同时场地应平整坚实,排水好。当模板支撑设在钢筋混凝土楼板,挑台等结构上部时,应对该结构强度进行验算。
④、可调底座调节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200mm 。如果超过200mm时一榀门架承载力设计值应根据可调底座伸出的长度进行修证;若超过200mm时,应乘以0.9的修正系数。超过300mm时乘以0.8的修正系数。模板支撑架的高度调整宜采用可调顶为主(在允许范围内)。
⑤、模板支撑及满堂脚手架的构造设计,宜让立杆直接传递荷载。
当荷载作用于门架横杆时,门架的承载能力应乘以折减系数;当荷载对称作用于立杆与加强杆范围内时,应取0.9;当荷载对称作用在加强杆顶部时,应取0.7;当荷载集中作用于横杆中间时应取0.3。
2)当使用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支撑时:
①、模板支架立杆接长方法,使用扣件连接要求。扫地杆与立杆的扣接件位置底座或垫板的设置等构造措施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
3
筋脚手架按全技术规范》第6.3节的规定。
②、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mm。 ③、设在支架立杆根部的可调底座,当其伸出长度超过300mm时,应取可靠的措施固定。
④、当梁模板支架立杆采用单立杆时,立杆应设在梁模板中心线处其偏心距不应大于25mm。
⑤、满堂模板支架设置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满堂模板支架的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B、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⑥、除以上各条外,同时还应遵循《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办法》第六条的几项原则:
A、技术方案应有计算书,计算书应包括施工荷载计算,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抗倾覆等方面的验算、支承层承载计算。
B、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C、高支模立柱4.5m以下部分,应设不少于两道的纵横向水平
拉杆。立柱4.5m以上部分每增高1.5m应相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剪刀撑应纵横设置,且不少于两道,其间距不得超过6.5m,支撑主梁的立柱必须设置剪刀撑。
4
对于特殊的工程结构,当模板非水平面或施工荷载不均衡时,应按整体和抗倾覆能力计算确定水平拉杆、剪刀撑的设置。 3)、当采用门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满脚手架时:
①、门架的跨距和间距根据实际荷载经设计计算确定。间距不宜大于1.2m。
②、交叉支撑在每列门架的两侧设置,并应采用锁销与门架立杆
锁牢,施工期间不得随意拆除。
③、水平加固杆应在满堂支架的周边层、底层及中间每5列、5排通长连续设置,并应用扣件与门架立杆扣牢。
④、剪刀撑应在满堂脚手架的外侧周边路内部每隔15m间距设置。荷载大的主梁应加设设置,剪刀撑宽度大于4个跨距或间距。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为450~ 600 。
⑤、按规范要求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2、模板及支撑系统的结构设计构造尺寸的确定: 应符合各支撑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承载力的要求。
1)、梁、楼板底模支承结构结构层中的横(小)纵(大)楞木的间距确定。
2)、梁侧模板支承杆件的压脚、立挡、背楞、斜支撑的拉螺栓的间距确定。
3)、支撑立杆纵、横向间距、水平杆的间距的布置距间确定。 ①、根据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具体结构平面图布置立杆的纵横向
5
间距,并绘制布置平面图(或代表性的单元平面图) (见附图一)
A、使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支撑时,立杆的布置要尽力做到均匀、
对称使支架的整体受力均衡,避免立杆偏距超出规范的规定。
B、在使用门式脚手架作支撑时,除A条要求外,还应遵循门架的交叉杆的长度,决定门架的基本构造跨距是1.8m。当支撑荷载较大时,门架跨距(纵距)可为0.9m,它是在1.8m之间加一个门架在平面上错开设置,当跨距更小时也可错开布置。但错开太多会影响纵向水平杆和水平加固的布置和连接,所以超大的结构不宜使用。
②、纵横向水平杆的步距尺寸的设置除应满足相应规范和省市的
规定之外,使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时要控制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符合规范要求。
③、使用门式脚手架做支架时,门架在高度方向的组合要合理。若将无副杆的单立杆架(一般高度为914mm)放在底部时,一榀门架稳定承载力的设计值,不能采用规范中有副杆的规范值。应按单立杆验算。
4)、门架的组合要保证每一门架都能用交叉杆连接牢。这方面工地不太注意,特别在建筑平面不规则时这种现象常有发生,若无法避免,事前可建议不选用门架作支架。
绘制立面图、剖面图及模板承重层的构造图标注详细的尺寸和文字说明,标明支架及承重层的构造尺寸(含大小楞木、底板、侧板、高挡斜支撑、拉杆等的布置位置间距等尺寸。下附梁支架图和剖面图图例。
6
四)、施工组织与管理
1、施工单位应建立高支撑施工的管理组织,明确具体现场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和持证上岗的架子工和木工。
2、各种负责人要督促施工人员认真按照已规定审批符合要求的方案实施,任何人不得修改变更。
3、支模分段或整体完成后,企业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要分段和整体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五)、模板和支撑系统的安装(拆除) (一)、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7
1)、现场负责人向模板支架安装人员和使用人员做施工技术方案交底。 2)、支模现场场地清理或立杆基础处理。
3)、模板支架使用的各种杆件、连接件、模板、木枋等材料堆放、检查、验收、分类存放。
4)、验收基础、核对结构轴线、按方案要求定出支架立杆位置。 (二)、安装
1、模板及支撑系统的必须按照已批准的专项安全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严禁任意变动。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必须符合相应规范的规定。
2、下层楼板结构的强度,当达到能承受上层模板支撑和新浇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时才能进行,否则下层楼板不能拆除。同时上下支撑的立柱还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3、地座、垫板的位置必须准确。
4、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5、使用扣件的脚手架搭设时相邻立杆的的对接不得在同高度内,隔一根立杆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及搭接长度使用扣件等均必须符合JGJ130-2001规范第6.3.5条规定。
6、水平杆的位置要正确,接长方式对接接头错开的距离。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使用扣件均应符合JGJ规范第6.2.1条构造规定。
7、门架的搭设同一层的门架高度型号应一致,以保证交叉支撑的有效连接。
8、竖向和水平剪刀撑、水平加固杆的设置位置连接方法必须符合专
8
项方案设计和相应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9、模板支架的安装应先内后外,自下而上逐层同步做好各种剪刀撑、水平杆等构造措施。 (三)、拆除
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必须依据在与楼层结构混凝土同条件养护的试件试验报告证实结构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后进行。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2、模板的拆除顺序应从上至下逐层拆除。
六)、模板及支撑系统安拆的质量安全要求
1、模板及支架的安装必须由持证上岗的架子工和专业木工进行。 2、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立杆的垂直度、间距、纵横向水平杆的水平度、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均应符合规范规定,立杆可调底座螺杆伸出的长度不得大于300mm。
3、门式扣件脚手架贯于楼面式地面均应弹出纵横向位置线抄平以控制搭设高和水平度。
4、门架脚手架支架的交叉支撑水平架及水平加固杆剪刀撑的设置必须符合方案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5、模板的接缝应不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板应浇水湿润,表面不积水,清理干净涂脱模剂。
6、跨度大于和等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超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的高度宜为跨度的1%~3%。
9
7、轴线位置、底模上表面标高、截面尺寸、层高垂直度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表面平整度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4.2.7表的允许偏差要求。
8、搭设、拆除满堂脚手架,施工操作层应铺设脚手板,操作人员要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和工具袋,严禁高空抛掷。
9、开始搭设扣件式钢管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剪刀撑和架体与建筑物梁、柱做可靠拉结,架体稳定后才能拆除。 10、模板的拆除
(1)、模板及支架的拆除,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基本原则,逐层逐块地拆除,不得成片撬或拉倒。
(2)、拆除梁、模板底模支撑大小楞木时,要按具体情况加设临时支撑防止大片模板坠落。
(3)、严禁站在悬臂结构上面敲拆底模。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重叠操作。
(4)、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撑要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5)、制定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时的观察维护方法;发生异常情况的应急措施。
(6)、编制针对性的混凝土输送方法及安全措施,尽力减少砼堆集过高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太大造成对模板支架的安全威胁。
七)、模板及支撑的验收和使用
10
1、搭设完毕以后必须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全面验收符合规范要求后才能使用。
2、可调底座、顶托应采取防止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的措施; 3、不得采用使门架产生偏心荷载的混凝土浇筑顺序,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4、应避免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和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5、交叉支撑、水平加固杆、剪刀撑不得随意拆卸,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卸时,施工完毕后立即恢复。
八)模板、支撑系统设计计算书 1、基本设计规定:
1)、采用分项系数计算表达式进行计算,需要进行以下杆件材料进行计算:
①、对梁、楼板底模板、侧模板、纵横楞木、纵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强度、挠度和连接件抗滑承载力进行验收。
②、立杆稳定性计算。
③、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或下层楼板结构的强度验算。
2)、计算构件强度、稳定性与连接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其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值为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 。 3)、模板及支架的设计荷载(如下图所示)
11
12
2、模板及支撑系统计算
1)计算单元的确定:扣件式脚手架取一根立杆的受力计算单元。门式脚手架取一榀门架的受力计算单元,如下图例: 2)各种材料强度设计值,抗弯、抗剪及挠度。 3)梁底模计算:
梁底模设计所考虑的荷载为:模板的自重、新浇混凝土的自重、钢筋重量及振动混凝土产生的荷载再分别乘以分项系数1.2或1.4 。
13
①、梁底模板抗弯承载:按模板的长度选择计算公式,一般可按四跨连续梁计算:
抗弯强度
Mmax≤fmW 最大弯矩Mmax=-0.121ql2 (KN·m) W—木板的截面抵抗矩,
bhW6214
b:梁底模板宽度,h为厚度。 q--作用在梁底模上的荷载
q=0.9[1.2(梁底模板自重+混凝土荷重)+1.4×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
l1—支承梁底模板的小楞木间距。
②、抗剪强度验算
抗剪强度max3Vmax= (N/mm2)≤fV2bh Vmax=0.62ql= (KN)
③、挠度验算:采用荷载标准值,且不考虑混凝土振捣荷载。
,qL4 挠度wA0.967≤规范的允许挠度值100EI E—材料的弹性模量
I—模板的截面模量 L—立挡的间距
2)侧模板强度验算:一般按四跨连续梁
①、荷载q=q1+q2,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压力q1+混凝土振捣对垂直面模板产生的荷载q2。
q1=0.22γL0β1•β2•V1/2或=24H(前面已有说明) ②、抗弯、抗剪、挠度计算方法与梁底板同。 3)小楞木(横枋)强度验算:
由梁底模板和通过梁侧模传给小横担上的楼板荷载(含计算单元内楼板、施工荷载和小楞木自重),按简支梁集中荷载计算:
15
①、抗弯强度。Mmax=1/4FL2 F—计算荷载设计值。
F=[1.2(模板(含小楞木)自重+混凝土+钢筋)+1.4×振捣荷载+施工人员设备及混凝土堆集荷载]×0.9 ②、抗剪强度验算:
3Vmax≤材料允许挠度2bhVmaxF (KN)2 ③、挠度计算:采用标准荷载且不考虑振捣混凝土及施工人员设备及混凝土堆集荷载:
qL3挠度WA≤材料允许挠度48EI4)纵向楞木计算:由各条小楞木传给纵向楞木的所有荷载和纵大楞木
的自重。当小楞木较密时可按匀布荷载,也可以按每条小楞的集中荷载计算,计算公式要根据支架架立杆的纵距和使用纵楞的材料长度来选用。一般枋木可为两跨连续梁,钢管用连跨连续。验算项目与小楞木相同。 5)一榀门架或一根支架立杆的稳定承载力计算:
①、一榀门架承载力计算:现场的《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对于使用门式架搭设模板支撑与满堂脚手架的稳定承载力计算没有明确的要求。只对整体稳定上规定了一些加强措施要求,在以往的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手册中曾有以下描述:门架由于受剪刀撑、水平
16
梁及其他支撑的约束,可以作为逐层叠起的,没有侧移的平面刚架看待。在使用时主要控制脚手架的荷载不超过门架的载荷能力。 ②、一根扣件式钢管的稳定承载力计算。
N≤ f不组合风荷载时 ¢ , AN=1.2ΣNGK+1.4ΣNQK
组合风荷载时, + w ≤ f ,
N=1.2 Σ(NG1K+NG2K)+1.4ΣNQK MW=0.85×1.4MWK
=(0.85×1.4wKLah2)/10 式中
NGK—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 NQK—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wK—风荷载标准值按公式 wK=0.7μZ•μ•S•w0
φ—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按细长比
N¢AMWL0=≤容许值,立杆为210iL0计算长度=h+2a a—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到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6)立杆基础或楼板的承载力验算与脚手架同。
17
18
19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