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测
1. 边坡支护结构的原材料质量检验应包括下列内容: 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查; 材料现场抽检;
锚杆浆体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强度等级检验。
2. 锚杆的质量验收应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的规定执行。软土层锚杆质量验收应按现行规定有关标准执行。 3. 灌注排桩可采取底应变动测法或其他有效方法检验。
4. 钢筋位置、间距、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可采用钢筋探测仪复检,当对钢筋规格有怀疑是可直接凿开检查。
5. 喷射混凝土护壁厚度和强度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面板护壁厚度检测可用凿孔法或钻孔法,孔数量为每100mm²抽检一组。芯样直径为100mm时,每组不应少于3个点;芯样直径为50mm时,每组不应少于6个点;
厚度平均值应大于设计厚度,最小值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90%; 直径100mm芯样经加工后,其抗压强度试验值可用作混凝土强度等级评定;直径为50mm,芯样经加工后,其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统计值,可供混凝土强度等级评定参考。 6.边坡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检测点分布;检测方法与仪器设备型号;检测资料整理和分析;检测结论。
监 测
1. 边坡工程检测项目应考虑其安全等级、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要求、地质和支护结构特点,根据下表进行选择。
测试项目 边坡工程监测项目表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测点布置位置 一级 二级 三级 应测 应测 应测 应测 应测 应测 应测 应测 应测 应测 应测 应测 选测 选测 选测 选测 应测 选测 选测 选测 可不测 可不测 可不测 可不测 坡顶水平位移和垂支护结构顶部 直位移 地表裂缝 墙顶背后1.0H(岩质)-1.5H(土质)范围内 坡顶建(构)筑物边坡坡顶建筑物基础、变形 墙面 降雨、洪水与时间 关系 锚杆拉力 外锚头或锚杆主筋 支护结构变形 支护结构应力 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 测;
2 H为挡墙高度。
主要受力杆件 应力最大处 出水点 注:1 在边坡塌滑区内有重要建(构)筑物,破坏后果严重时,应加强对支护结构的应力监2. 边坡工程应由设计提出监测要求,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检测方案,经设计、监理和业主等共同认可后实施。方案应包括监测项目、检测目的、测试方法、测点布置、监测项目报警值、信息反馈制度和现场原始状态资料记录等内容。 3. 边坡工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坡顶位移观测,应在每一典型边坡段支护结构顶部设置不少于3个观测点的观测网,观测位移量、移动速度和方向;
2 锚杆拉力和预应力损失监测,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锚杆,测定锚
杆(索)应力和预应力损失;
3 非预应力锚杆的应力监测根数不宜少于锚杆总数的5%,预应力锚索的应力监测根数不少于锚索总数的10%,且不应少于3根; 4 检测方案可根据设计要求、边坡稳定性、周边环境和施工进程等因素确定。当出现险情时应加强监测;
5 一级边坡工程竣工后的检测时间不应少于二年。 4.边坡工程监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检测方案;2 监测仪器型号、规格和标定资料;3 检测各阶段原始资料和应力、应变曲线图;4 数据整理和监测结果评述;5 试用期监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