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有必要写在大家看正文前
一、自我介绍
我是过来人,我也和大家一样彷徨过,庆幸的是对于我已经过去,我05年考研成绩是总分412,数学四149,英语75,政治82。考上了西安交大,我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有感于自己的经历,希望能在大家需要帮助的时候做点什么。做点什么?也许仅有我的经验会对你们中的某些人有些启示吧。
我这次算成功了,但我从来就是而且依然是一个生性懒散、浅薄无知、胸无大志、无聊空虚的人,大家从我字里行间看出些什么东西我都能理解,觉得有用就赞一个,想鄙视就忍一下^_^
二、评价考研
“考研是一趴屎”&“考研是一场非常牛逼的考试”,原谅用词的粗糙,这是两个研友说的两句让我深感赞同的原话。似乎挺矛盾,其实不然:
说它是屎,是就考研命题、考试制度来说的,这场考试,它的科学性极其有限,考上考不上都不能说明什么!选拔人才?就靠这能选拔?考上了也不能从研究生教育中获得什么!如果你从这考试中确实获得了什么,那也是你自身在这个氛围或者说是环境中领悟的,与考试本身无关。
说它牛逼,是把它放在当前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来看的,比如,因为这个社会重学历,所以考上研牛逼;因为考的人多,所以能考上的人就牛逼……是因为诸如此类的环境因素才是这场考试牛逼起来:它可以考验你的智力、心态、心理素质,甚至于性格。李嘉诚说过“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对我在考完英语时触动特别大,我当时就是因为自己怕又讨厌英语作文,所以几乎没有练作文,上考场之前一篇完整的作文都没写过,在考场上小作文没写,当时以为自己挂了,哀叹自己太在意个人好恶,太在意自己的情绪,又没去克服它们,是我的性格导致了我的失败…… 好了,牢骚发完了,希望没有影响到大家的情绪……
三、这篇帖子
我在题目里摆出我的成绩,是想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以便我的帖子能帮到更多人,但写完整理时发现这帖子实在是P用没有,综观汉字宝库,发现四个最没用的字最能说明这个帖子:阿弥陀佛。
你要关了这个页面?!恩,恭喜你,你算是悟到了,阿弥陀佛……
我很少写东西,表达能力也欠缺,而我又想尽力做到详尽,对大家的帮助尽可能大些,我写不来,只能即时交流,所以两天前在论坛里留下了QQ号,承蒙大家看得起,加的人还挺多,多到我应付不来了:)和他们的交流中也帮我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经验,那就硬着头皮写吧,呵呵,有点痛苦:)我只介绍一下宏观的东西,具体的科目的题目可别找我了,已经忘了:) 大家看完也许觉得我写的太罗嗦了,我也承认,原因如下:
1、我叙述中描述了太多自己的感觉,这别嫌罗嗦,你们在复习过程中很可能也出现这种感觉,我的叙述会给你前车之鉴般的启示
2、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或叙述的连贯性,简言之就是行文需要:) 3、有些就是纯粹的哗众取宠的噱头,大家原谅我的浅薄吧……
考研,也算是个比较大的工程,一两句很难说清,我就分几个方面来写:
杂七杂八篇 辅导资料篇 学习过程篇 结语
整理完毕
杂七杂八篇见2楼 辅导资料篇见16楼
学习过程篇之英语见26楼
学习过程篇之数学四见32楼&37楼 学习过程篇之政治见57楼 结语见59楼 时间安排见68楼
第一篇 杂七杂八篇
第一篇 杂七杂八篇:)
一、信心:
我非常同情那些想考研但又没有信心去考的人,去年的我就是其中之一。吃草的羊吃过一次玉米就会知道玉米比干草好吃,既然经历过了,就该悟到些什么,现就把我能表达出来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1、事实胜于雄辩
我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基础„„我考研的四门课都在本科时挂过^_^,数学:大一上学期挂高数上(当时我班有个兄弟考了一位数,哈哈),大二重修过。大二下学期缺考概率(因为压根就没上过课,又怕打破那位兄弟的纪录),大三重修继续缺考,大四上学期硬着头皮参加重修考试,16分(呼,差点„„),大四下学期(即04年4月)终于过了,61分(不知有几分是老师的照顾,几分是小抄的功劳)。
英语:高考时就未及格,第一学期就以全系的惟一挂掉,大二下学期以62.5通过四级,以后参加了两次六级考试,一次37,一次28(04年1月)„„
政治:我一直很鄙视这门课,大三时的邓论,开卷考试,挂,又是全系惟一。
其余的科目我挂的不计其数,在我们班,我要称挂课第二,没人敢称第一的(其实我班整体水平较高,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经过半年的复习,05年1月考研成绩如题。
2、忘掉从前
这种文章大家都看过吧,把某某汽车大王的成就与他4岁时拆了他爸爸送他的玩具汽车联系起来,或者是某零售业巨头7岁时倒卖过一根铅笔就能说明他是个商业天才,平生最烦这种文章!在我看来,这些作者的逻辑就和说一个百余岁寿终正寝的老人之死是他10岁时偷邻居家玉米所得到的报应一样荒谬、无稽!读者上有篇文章让我比较欣赏:先描述了一个顽劣少年的形象,再给了一个中年成功实业家的镜头,问你能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吗?事实这两个人就是一个人!
所以不要去想你的以前:学校、成绩等等,只要你现在真想做,赶紧努力吧!
3、不要算帐
很多人喜欢在做之前算算帐,看到底可行不可行,这也许是一个好习惯,但比较大的事情的帐是算不清楚的,比如娶老婆^_^(某CEO语)。你能算清你的潜力么?能算清环境给你的影响么?算来算去可能让你心里更没底。
二、情绪&错觉:
复习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情绪是正常的,紧要的是克服不利于复习的情绪。很多事都有这个道理:你知道什么是对的,但一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就会做错,很多罪犯都是这样(扯的有点远了^_^)。
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希望通过考研能让你成熟起来吧。
还有复习中出现的错觉也要有清楚的认识,比如没有进步、倒退、没有效率等等,这些感觉都会影响你的复习,记住,那是错觉!
不要被这些情绪、错觉所左右,不然就象武侠中练武时走火入魔一样了,所以要认清方向,一条道走到黑^_^ 三、研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考研也是这样,大家互相帮助,不要嫌烦,在一起还可以调节情绪,当然要找意志坚定的研友,不然适得其反,庆幸的是去年我周围的研友都和我情况一样:没有别的选择,坚持到底。我当时在圈子里号称线代王,还有个单词王,哈哈,大家一块讨论问题、鄙视考试、展望未来、或是扯其他的淡„„甚至帮忙作弊——这纯属玩笑:)
四、效果&效率
效果=效率*时间,这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在一味地追求效率,一没有状态就要调整,然后就成为荒废时间的借口。我的宗旨是:没有效率,就把时间耗上!这看似很笨,事实是,学会学习也是个学习的过程,效率会随着你投入时间而增长的,相信我,你自己试试看! 五、行动
这是最重要的,想再多谈再多不做都是扯淡,赶紧行动吧,行动的重要性我就不赘述了:)
第三篇 学习过程篇之英语
第三篇 学习过程篇
一、英语的学习过程
我是04年7月毕业的,我的正式复习是从7月底开始的,但在毕业前,会在没事干的时候背背单词,所以在7月底以前,我的单词已经背了一遍多,考试虫的那本长难句分析看完一遍,从7月底我开始做阅读,每天6篇以上,有时会做到10篇,单词也天天在看,每天一共3小时左右。就这样的复习一直到11月底,然后买了本讲新题型的书,看了一两天后就开始做模拟(其实我只做了每套模拟的60分客观题),1-2天一套吧(我觉得过于快了,
我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有个心理作祟:急于通过模拟成绩来看到成绩的提高),期间把那本新题型抽空做完,单词也在复习,平均每天3小时左右。到考前10天左右,发现自己的作文根本没练,每天模拟之余也练练作文,但自己作文太太太烂,因为烂所以怕,因为怕所以躲,最终在上考场之前没有写出过一篇完整的作文,只背了一些套路,但当时用起来都特别生涩。
这时该干吗了?上考场了:11分钟搞完完型填空,44分钟做完阅读,25分钟做选序,翻译先放着,小作文没头绪,先扔着,大作文有套路可用,写完第一段卡壳了,回头用5分钟把客观题答案涂了,期间改了几个答案,做翻译,用了20分钟,然后再象便秘般地一点点拉大作文,把最后一个标点写到答题纸最后一行的最右端时铃声响起,考试结束了,大家是不是觉得我的答题篇幅和时间都拿捏的很好啊?(有没有觉得什么不对头?嘿嘿,我的10分小作文没写,欲哭无泪„„)
以上是我自己的过程,也许对大家有所借鉴,下面再写点半年多的心得吧
1、背单词
恐怕英语学习中背单词的方法最多了,什么邪门歪道都有,我曾经在开始背考研单词时也上网上关于背单词的方法搜索了一番,看得我是头昏脑胀,欲仙欲死,也没发现一个合适我的方法。我的词汇起点很低,到后期我发现我的词汇比周围很多研友都强(除了一个号称背过12级词汇的畜生),是不是我有什么独到之处呢?现总结出以下几点:
A、同样花10小时,看10遍单词书的效果比看1遍要强的多;背单词有点很让人郁闷:背的时候记得很清,但忘的特别快;很多人背单词背的特别慢,一个单词在一遍中要翻来覆去的背几十次,希望能忘的慢点,但根据我的经验,背的慢依然忘的快,不要想一遍就能记住。所以我推荐这样背,以几个字母的单词或多少页的单词为周期,每个周期的时间尽可能短,即同样时间内的遍数尽可能多。(在以上举的数字只是说明一个道理,不是就事说事,不是说1个小时就能背一遍单词书)
B、同样花10小时,每天花1小时看10天的效果比每天花10小时看1天的效果要好;这其中的奥妙恐怕和人的记忆的生理或心理机能有关吧,我也说不清,大家不妨体会一下。 C、背单词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要想背完就一劳永逸;我是从头到尾一直在不断重复背,期间也中断过几次,中断超过十天的损失就比较大了。
D、背单词不要要求太高;只求作到见了能知道它的主要词义,有人要说考研喜欢考单词的生僻词义,我认为考研仍然以基础为重,我们又不是要考满分,当然精力过剩的人不在此列。 E、更多关于单词的内容都是在练习(比如阅读)中学习到的;
F、一点方法;我是这么做的,背的时候遮住词义,认识的就过,不认识的做个标记,下一遍过来时有些不认识的也认识了,当然还有不认识的,继续做标记,每次背的重点都放在做标记的单词上。
G、还有一点大家常遇到的问题,某个单词放到单词书里能认识,放到文章中就不认识了,这是我们不知不觉地以单词在页面的位置去记忆的,不要觉得它是个问题,背多了自然就改掉了(我当初也特别郁闷这问题,过段时间自然就好了)。
2、阅读练习
阅读在考试中的地位就不必多说了,一方面它的分值大,另一方面其他题型都离不开阅读能力。我就是以阅读为核心的,到最后时刻我的阅读40分的水平应该在拿28-32分左右,但由于考试时加了个检查,改对了三个,最后拿了36分。所以阅读我还是值得一谈的。 A、词汇基础差的同学最好能在背过几遍单词后再开始做阅读;我是在单词背了两遍以上并且看了一遍考试虫的长难句分析后才开始做的阅读,虽说背了两遍单词,可生词还是超多,试着去猜词,猜不对不要紧,起码锻炼了你的猜词能力。
B、开始练习时一定要精读,要搞懂文章,看你不理解或理解错的句子人家是怎么理解的,注意句子结构划分的学习;你不知道的短语是什么意思,不要求你背,常用的当然会常见到,多了就记住了,不常用的也不值得去背,那么多,背得完嘛你。
C、不要计较练习题的正确率,要看文章;有时文章没看懂,题却蒙对了,不要有兴奋之情,回去把文章搞懂再说;有时文章看懂了,题却因为低级错误做错了,不要沮丧,练习毕竟不是考试。比如石春祯的220题的文章挺有难度,但题出的极其幼稚,我看他的文章要8-10分钟,题可能半分钟就做完了,而考试中看文章和做题时间几乎是对半分的。 D、阅读提高是个很慢的过程,不要心急,但要量大!我说过,我每天是6篇以上。 E、阅读速度的提高;很多人问到这个问题,考试中的文章阅读时间应该在6分钟左右,这对刚开始复习的人恐怕有点天文数字的味道(我当初就是这么觉得,我开始时要15分钟以上),我是这么提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精读训练后就开始刻意地提高阅读速度,每篇开始定在8分钟,先挑简单的阅读文章来,虽然简单,但8分钟看得还是云里雾里,但看过就要看过,不能再翻过来精读,以防自己在速读时有依赖心理。这段时间最痛苦,文章都看的迷迷糊糊,更别说做题了。但坚持一段时间效果就出来了。
F、做题;很多人抱怨文章看懂了题看懂了可做不对题,我开始是也意识到这问题,但学习到后期,发现自己以前认为的看懂那是自以为,所以到后期我做题的感觉=正确率。所以复习时不要瞎抱怨,好好查查自己理解上的问题。
G、做题2;有很多人包括老师都要求在做题时再对照原文去找,而我认为除了那些细节题外都不用返回去找,关键在于理解,许多命题人出的陷阱,比如什么正话反说啦,只要你能正确理解,还有什么迷惑性可言,返回原文徒费时间,所以要争取对文章一次理解正确,而且这还有个技巧,你对某段文字的理解正确与否可以通过上下文对照,看是否符合逻辑。所以在做题时的精力要放在题干和选项而不是文章上,我在考试最后涂选项时就改对了三个阅读答案,都是根据我对文章的理解改的,根本没时间去对照原文。
H、做题3;不要追求什么做题技巧,尤其什么不用看文章就做对题的方法,纯粹事后诸葛,纯粹TMD,骗学生钱!提高阅读能力才是关键!
3、其他
A、完型填空我只练过模拟题中的,很多老师也都不提倡花费时间去练它的,分值低,吃力不讨好。这次考试完型比较简单,我应该拿了8分。
B、选序,这个也没什么好谈的,我觉得关键还是在阅读能力上,再加上自己的对行文的一点认识就行了,我当时练的时候一般都是全对的,本来打算考场上拿满分的,但是考试中的和练习有点不一样:每个空都是一个段落,最后错了两个。
C、作文,最汗颜的一个题型,差点就挂它上了,能告诉大家的一点就是:背模板,套路确实有用!我的大作文虽然花的时间极长,但效果应该是很不错地,应该拿了高分:) D、翻译,还是看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再加上你的表达组织能力,最后一点点翻译技巧。也没什么好练的,据说翻译的平均分在3分,不过我也没怎么练,这次应该在5分以上。
4、总结(有点政治原理的味道?哈哈) 首先单词是基础,它的关键在于不断的重复
其次阅读是核心,关键在于理解能力的提高,手段是大量地阅读
最后,哪个题型都不能完全不练(废话?不是,我就是这么个瓜皮,差点挂到作文上)
都说自己不善表达了,写出来还真是有点乱,不知这点东西价值几许,大家将就着看吧,有什么疑问就提出来,也帮我理理思路。
第三篇 学习过程篇之英语
第三篇 学习过程篇
一、英语的学习过程
我是04年7月毕业的,我的正式复习是从7月底开始的,但在毕业前,会在没事干的时候背背单词,所以在7月底以前,我的单词已经背了一遍多,考试虫的那本长难句分析看完一遍,从7月底我开始做阅读,每天6篇以上,有时会做到10篇,单词也天天在看,每天一共3小时左右。就这样的复习一直到11月底,然后买了本讲新题型的书,看了一两天后就开始做模拟(其实我只做了每套模拟的60分客观题),1-2天一套吧(我觉得过于快了,我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有个心理作祟:急于通过模拟成绩来看到成绩的提高),期间把那本新题型抽空做完,单词也在复习,平均每天3小时左右。到考前10天左右,发现自己的作文根本没练,每天模拟之余也练练作文,但自己作文太太太烂,因为烂所以怕,因为怕所以躲,最终在上考场之前没有写出过一篇完整的作文,只背了一些套路,但当时用起来都特别生涩。
这时该干吗了?上考场了:11分钟搞完完型填空,44分钟做完阅读,25分钟做选序,翻译先放着,小作文没头绪,先扔着,大作文有套路可用,写完第一段卡壳了,回头用5分钟把客观题答案涂了,期间改了几个答案,做翻译,用了20分钟,然后再象便秘般地一点点拉大作文,把最后一个标点写到答题纸最后一行的最右端时铃声响起,考试结束了,大家是不是觉得我的答题篇幅和时间都拿捏的很好啊?(有没有觉得什么不对头?嘿嘿,我的10分小作文没写,欲哭无泪„„)
以上是我自己的过程,也许对大家有所借鉴,下面再写点半年多的心得吧
1、背单词
恐怕英语学习中背单词的方法最多了,什么邪门歪道都有,我曾经在开始背考研单词时也上网上关于背单词的方法搜索了一番,看得我是头昏脑胀,欲仙欲死,也没发现一个合适我的方法。我的词汇起点很低,到后期我发现我的词汇比周围很多研友都强(除了一个号称背过12级词汇的畜生),是不是我有什么独到之处呢?现总结出以下几点:
A、同样花10小时,看10遍单词书的效果比看1遍要强的多;背单词有点很让人郁闷:背的时候记得很清,但忘的特别快;很多人背单词背的特别慢,一个单词在一遍中要翻来覆去的背几十次,希望能忘的慢点,但根据我的经验,背的慢依然忘的快,不要想一遍就能记住。所以我推荐这样背,以几个字母的单词或多少页的单词为周期,每个周期的时间尽可能短,即同样时间内的遍数尽可能多。(在以上举的数字只是说明一个道理,不是就事说事,不是说1个小时就能背一遍单词书)
B、同样花10小时,每天花1小时看10天的效果比每天花10小时看1天的效果要好;这其中的奥妙恐怕和人的记忆的生理或心理机能有关吧,我也说不清,大家不妨体会一下。 C、背单词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要想背完就一劳永逸;我是从头到尾一直在不断重复背,期间也中断过几次,中断超过十天的损失就比较大了。
D、背单词不要要求太高;只求作到见了能知道它的主要词义,有人要说考研喜欢考单词的生僻词义,我认为考研仍然以基础为重,我们又不是要考满分,当然精力过剩的人不在此列。 E、更多关于单词的内容都是在练习(比如阅读)中学习到的;
F、一点方法;我是这么做的,背的时候遮住词义,认识的就过,不认识的做个标记,下一遍过来时有些不认识的也认识了,当然还有不认识的,继续做标记,每次背的重点都放在做标记的单词上。
G、还有一点大家常遇到的问题,某个单词放到单词书里能认识,放到文章中就不认识了,这是我们不知不觉地以单词在页面的位置去记忆的,不要觉得它是个问题,背多了自然就改掉了(我当初也特别郁闷这问题,过段时间自然就好了)。
2、阅读练习
阅读在考试中的地位就不必多说了,一方面它的分值大,另一方面其他题型都离不开阅读能力。我就是以阅读为核心的,到最后时刻我的阅读40分的水平应该在拿28-32分左右,但由于考试时加了个检查,改对了三个,最后拿了36分。所以阅读我还是值得一谈的。 A、词汇基础差的同学最好能在背过几遍单词后再开始做阅读;我是在单词背了两遍以上并且看了一遍考试虫的长难句分析后才开始做的阅读,虽说背了两遍单词,可生词还是超多,试着去猜词,猜不对不要紧,起码锻炼了你的猜词能力。
B、开始练习时一定要精读,要搞懂文章,看你不理解或理解错的句子人家是怎么理解的,注意句子结构划分的学习;你不知道的短语是什么意思,不要求你背,常用的当然会常见到,多了就记住了,不常用的也不值得去背,那么多,背得完嘛你。
C、不要计较练习题的正确率,要看文章;有时文章没看懂,题却蒙对了,不要有兴奋之情,回去把文章搞懂再说;有时文章看懂了,题却因为低级错误做错了,不要沮丧,练习毕竟不是考试。比如石春祯的220题的文章挺有难度,但题出的极其幼稚,我看他的文章要8-10分钟,题可能半分钟就做完了,而考试中看文章和做题时间几乎是对半分的。 D、阅读提高是个很慢的过程,不要心急,但要量大!我说过,我每天是6篇以上。 E、阅读速度的提高;很多人问到这个问题,考试中的文章阅读时间应该在6分钟左右,这对刚开始复习的人恐怕有点天文数字的味道(我当初就是这么觉得,我开始时要15分钟以上),我是这么提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精读训练后就开始刻意地提高阅读速度,每篇开始定在8分钟,先挑简单的阅读文章来,虽然简单,但8分钟看得还是云里雾里,但看过就要看过,不能再翻过来精读,以防自己在速读时有依赖心理。这段时间最痛苦,文章都看的迷迷糊糊,更别说做题了。但坚持一段时间效果就出来了。
F、做题;很多人抱怨文章看懂了题看懂了可做不对题,我开始是也意识到这问题,但学习到后期,发现自己以前认为的看懂那是自以为,所以到后期我做题的感觉=正确率。所以复习时不要瞎抱怨,好好查查自己理解上的问题。
G、做题2;有很多人包括老师都要求在做题时再对照原文去找,而我认为除了那些细节题外都不用返回去找,关键在于理解,许多命题人出的陷阱,比如什么正话反说啦,只要你能正确理解,还有什么迷惑性可言,返回原文徒费时间,所以要争取对文章一次理解正确,而且这还有个技巧,你对某段文字的理解正确与否可以通过上下文对照,看是否符合逻辑。所以在做题时的精力要放在题干和选项而不是文章上,我在考试最后涂选项时就改对了三个阅读答案,都是根据我对文章的理解改的,根本没时间去对照原文。
H、做题3;不要追求什么做题技巧,尤其什么不用看文章就做对题的方法,纯粹事后诸葛,纯粹TMD,骗学生钱!提高阅读能力才是关键! 3、其他
A、完型填空我只练过模拟题中的,很多老师也都不提倡花费时间去练它的,分值低,吃力不讨好。这次考试完型比较简单,我应该拿了8分。
B、选序,这个也没什么好谈的,我觉得关键还是在阅读能力上,再加上自己的对行文的一
点认识就行了,我当时练的时候一般都是全对的,本来打算考场上拿满分的,但是考试中的和练习有点不一样:每个空都是一个段落,最后错了两个。
C、作文,最汗颜的一个题型,差点就挂它上了,能告诉大家的一点就是:背模板,套路确实有用!我的大作文虽然花的时间极长,但效果应该是很不错地,应该拿了高分:) D、翻译,还是看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再加上你的表达组织能力,最后一点点翻译技巧。也没什么好练的,据说翻译的平均分在3分,不过我也没怎么练,这次应该在5分以上。
4、总结(有点政治原理的味道?哈哈) 首先单词是基础,它的关键在于不断的重复
其次阅读是核心,关键在于理解能力的提高,手段是大量地阅读
最后,哪个题型都不能完全不练(废话?不是,我就是这么个瓜皮,差点挂到作文上)
都说自己不善表达了,写出来还真是有点乱,不知这点东西价值几许,大家将就着看吧,有什么疑问就提出来,也帮我理理思路。 第三篇 学习过程篇之数学四之一
二、数学四的复习
其实我想说的不是数学的学习,而是数学考试的应付!这只是一场应试,我只是这场考试中的成功者,所以我是站在一个应试机器的角度论述数学的学习。斋戒沐浴三天,现在燃起一支烟,开始吧。
(怎么还是没有气氛?差点什么?恩,music~)
1、为了方便叙述,先来笔流水帐:
A 7月中旬——9月下旬:大家都说,教材是基础,那就先看课本吧,高数上我最熟,怎么也算学过两遍嘛,看教材,还真有不少有印象的,当然,更多的是没印象的。用了几天时间,连混带跳地看完了同济四版高数,还是什么都不知道,反正算是看过了,那就开始看陈的复习指南吧(我最讨厌看课本了,其实我很早就迫不及待得想看题了,所以我看教材完全是应付差使)。
翻开第一题(我把他的那什么“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几招”跳了过去),不会,看解答,不懂(上述过程陪伴了我一个月)。我的复习经历就这么开始的,就这样看,高数跳过了几章,到了线代,索性不看教材了,直接看陈的指南,除非遇到特别基础的知识,指南都不屑讲的才去翻教材(第二遍我的线代用了李的指南,好象效果不错),概率也是如此。这样看了两遍多后,时间就到了9月下旬了。
B 9月下旬——10月底:以前光看了陈的指南了,第二遍以后有的题我可以蒙着解答做个差不多(其实还有点多,只是当时非常满意了)了,仍然整天生活在惶惶不安中,因为当时的感觉是我整天满脑子的疑问,而每天都能解决不少,而疑问的总量却不增反长,这样的生活何时是个头啊??这时翻出一本同学留下的书:2004年 交大出版社,龚东保编的一本真题,把真题分章节编的,还有自测题,拿来做了做,竟然很多都会做个差不多,自信心第一次膨
胀。饿狼似地做完了那里的真题,顺便鄙视了陈:真题这么简单,练习干吗搞那么难(以后的事实证明我这时的感觉是错的,但在当时极度愉悦了我的身心)?然后再把陈的指南看了一遍:题全部跳过,只看知识点,刻意地记了一下,因为我要准备模拟一下了。9月27日(应该没记错吧),中秋前夜,勉强算得上月圆之夜吧,开始做李永乐的经典400题的第一套(满怀虔诚啊:我终于能做模拟了,这天我盼了多么久!),用了不到三小时,在对自己的照顾下,打了109分,虽然有点小得意但也发现了问题:陈的题不算难,我还得回去看。又看了一遍陈的指南,在加上荒废的国庆节,日历翻过了30天,10月27日,一个宁静的下午,做400题的第二套,110分!我该是高兴还是痛哭?一个月提高了1分,静下心想想,虽然分数只差一分,但做题时的感觉完全不同了,不能否定这一个月的努力。
C 10月底——12月底:这段时间是无尽的模拟,1-2天一套400题,10天左右就over了,每天3个小时做题,再针对性地看看指南。分数没有太大的变化,100-120间浮动。然后是陈的临考演习(他前言有句话:考试也不过是一场演习,让我深感赞同),15套模拟,也没太严格按照模拟做,当练习了,期间认真做了一套,拿了133分!有个研友上过陈的辅导班,告诉我陈认为他的这本书很有难度,如果做90分,考试就可以拿到130!呵呵,这难免让我的自信空前膨胀,算是第二次膨胀。一时间我都有种数四没有我做不出来的题的感觉,这当然是错觉:)
D 12月底——考前:还是看指南,做练习,乱七八糟不知哪来那么多题,好多都是研友拿过来请教我的(^_^我当时号称线代王),真题又做了一遍,这次是卷子形式的,2001年以前的真没什么好做的,特别认真地做了下04年真题,138分,其实应该拿146的,低级失误丢了几分,只有道超纲题不会做。这大约是1月10日前的事情,因为以前政治看得太少,英语作文又没练,现在急了,数学得放放了,一两天做套模拟以保持状态,连做带看只用3小时。
E 考试:早上早早起来,拿着指南狂看,临阵磨枪嘛,狂背一些公式,尤其是大数定律那,直到上考场前10分钟。开始答题,刻意地放慢速度(我平时的模拟都在2小时之内解决,但免不了低级失误,上考场前专门研究了这问题),填空很顺;选择题第一题有点卡,有道线代的选择竟然没思路,撂着,有道选择完全是刚背过的公式,中心极限的,得意;看大题,一看没经济应用,有不等式证明,不禁感慨万千,再定睛一看,这么简单?!不等式证明在我眼中已经不算是题了。开始做,高数先把不等式证明放着,做完高数做概率(个人习惯),卡壳了,最后一题一问不会解,撂着,返回去检查选择填空,无改动,顺便把空着的那道选择搞定,做不等式证明,做线代,很顺,信心膨胀,此时看了眼表,过去了2小时40分钟,环顾四周,发现有人还在啃高数大题,同情,再看最后一题最后一问,几分钟解决。边检查边等铃响,铃声响起,一片嘈杂中听见有人叫我:XX,XX题选什么?一个和我一考场坐我前面的研友,赶紧以他听得到老师听不到的分贝作答,看老师没反应,出口气,又听见叫:XX题填什么?我说“是2”,他说“12?”晕,伸俩指头搞定,汗!老师转着收试卷,他的卷子先收,我还站着等老师过来,研友过来一瞅我卷子,这XX题绝对是0!我大脑!@#$%^&,坚持不改,他说绝对是0!老师看见了,训他,我脑中反复斗争,坚持没改,呵呵。
经历完了,大家也许觉得我叙述中描述了太多自己的感觉,别嫌罗嗦,你们在复习过程中很可能也出现这种感觉,我的叙述会给你前车之鉴的启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