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前,儿童保健的对象是从胎儿期的胎儿到青春期的青少年,但重点对象仍是7岁以下
儿童。
2、 儿童保健工作内容:①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生长、
智力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②研究儿童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提高儿童的营养水平。③研究儿童心理发育规律,识别儿童发育的行为的偏离与异常④研究各种儿科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预防接种、先天性疾病的筛查、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⑤研究儿童各种疾病康复的可能性和具体方法,尽可能地帮助这些儿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⑥加强对肺炎、腹泻、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研究,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⑦充分发挥三级预防保健网的作用,对婴幼儿实行系统保健管理⑧深入社区和家庭,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大力推广科学育儿,普及常见病的防治和其他儿童保健知识⑨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业务指导,会同教育有关部门做好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作了解)
3、 儿童年龄分期和各个期的特点:㈠胎儿期:从精子和卵子结合、新生命的开始,直到出
生称为胎儿期。㈡新生儿期:是婴儿期的特殊阶段,出生后自脐带结扎到未满28天止的四周称为新生儿期。是婴儿生后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应特别加强护理㈢婴儿期:出生至未满1周岁为婴儿期,是生后生长最为迅速的时期,容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易患感染性疾病。因此母乳喂养十分重要,还需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㈣幼儿期:1周岁以后到未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此期,神经心理发育较快,语言思维个人际交往能力逐步增强,但要注意防止意外伤害㈤学龄前期:3周岁以后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生长速度变慢,但智能发育更趋完善,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要注意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为入学做好准备,易患免疫性疾病㈥学龄前:6—7岁入小学,女到12岁,男到13岁青春期开始之前称为学龄期,此期儿童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㈦青春期:以性发育为标志,部分青少年在学龄期的后期进入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外界环境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常引起心理与行为的不稳定。
4、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儿童总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5、 生长发育的规律:①连续而有阶段性的过程。整个儿童时期生长发育都在不断地进行,
即所有的儿童都共有与年龄相关的变化发生,但不同时期其特点却不尽相同。②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③有序的变化过程(头尾规律),从身体中央向外至末端、由粗到细、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有序变化过程。④个体差异。每个儿童都以大概相同的时刻表经历着相同的主要发展时期,然而每个儿童又表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个体发展模式。
6、 计算儿童用药量和液体用药量时,可参照下列公式进行推算体重。公式一:1—6个月体
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出生体重(kg)+6*0.7(kg)+(月龄—6)*0.3(kg);2岁—青春期前期体重(kg)=年龄(岁)*2(kg)+8(kg) 7、 2-10岁儿童身高计算公式:身高(CM)=年龄(岁)*7(CM)+70(cm)两岁后每年
平均增长5至7CM
8、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感觉、知觉、语言、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意志和个性。 9、 运动发育的规律:由上至下,由远至近,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正向的动作
先于反向的动作。
1 / 4
10、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特征,也叫禀赋,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与稳定性
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艾克森把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11、 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并非天生,是在长期生活环境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有相对稳定性和可塑性。五个阶段信任感—不信任感(婴儿期)、自主感—羞愧及怀疑(幼儿期)、主动感—内疚感(学龄前期)、勤奋感—自卑感(学龄期)和身份感—身份混淆(青春期)。 12、 意志是人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和任务的心理过
程。。 13、 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清醒、安静、空腹的情况下,于18℃—25℃环境中,维持生
命基本活动(体温、肌肉张力、循环、呼吸、肠蠕动、腺体活动等)所需的最低能量。在单位时间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需的基础代谢能量称为基础代谢率。 14、 摄取的食物在体内吸收、利用而增加基础代谢所耗的能力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15、 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
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有钙磷镁钾钠氯硫,每日膳食需要量都在100mg以上;微量元素有铁锌铜碘硒氟锰镍锡硅钴钼铬14种必需的)、维生素。 16、 良好习惯培养的原则:①各种习惯的培养是根据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的程度,适当
有所提前②正确对待儿童,以表扬、激励为主③对儿童的抵抗心理应采取正面引导,既要提出明确要求,又要避免强迫命令④保教人员和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与教育方法必须一致,不能有所偏袒,以免引起儿童心理紊乱。 17、 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①寓教于乐结合法,利用看画片、看动画片、讲故事、教儿
歌等自然渗透教育②示范法,让幼儿看到具体规范的行为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成人的言谈举止,能起到示范作用③反复练习法,采取一些带有竞赛性的游戏④定位法,为了让儿童养成物归原处、不随便使用别人物品的习惯,可将儿童常用的物品摆放都做出规定,并严格要求按规定的位置摆放,使其对常用物品的位置形成有固定的印象⑤督促检查法 18、 儿童早期教育ECE是指从儿童出生到8岁,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神经心理发
育特点,利用客观外界环境和某些教育训练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给予儿童某些器官以丰富的刺激,进行略为超前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儿童感觉、动作语言、认知、行为和习惯,发挥最大潜能。 19、 早期教育的指导原则:①适宜性原则:与小儿神经心理和体格发育规律相适宜;与
小儿遗传素质及个性特点相适宜②直观性原则,创造机会让小儿看、听和触摸实物、帮助其认识事物的特征,发展小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③连续性原则,应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和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渐提高智力活动的难度和广度,循序渐进,略为超前进行训练,使小儿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④主动性原则,发挥其主观能动性⑤多样化原则,早期教育目的和方式多样化。⑥一致性原则,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应基本一致,家庭成员的要求态度应一致,方法正确,一种刺激要反复强化,才能在小儿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达到好的教育效果⑦督导性原则,经常要给予提醒、检查和指导⑧保教结合的原则,将保健和教育贯穿在小儿的每一项生活内容中。 20、 学龄前期的特点: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体格生长速度较缓慢,免疫活跃。学龄前
期的保健:加强入学前教育,保证充足营养,预防感染和事故,合理安排生活,体格检查,视力保健,口腔保健,疾病筛查。 21、 学龄期、青春期的特点:体格生长,心理发育成熟。学龄期保健:提供适宜的学习
条件,平衡膳食,体格检查,眼口腔保健,进行法制教育,性知识教育,预防感染与事故,疾病筛查。青春期保健有心理教育、性教育,疾病筛查。 22、 孤独症或自闭症指起病于婴幼儿期,具有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和认知功能特定性发
2 / 4
育迟缓和偏离为特征的神经精神障碍。治疗难,教育难,生活难。 23、 儿童不良习惯和行为偏异主要指与年龄不相符的偏异动作和行为,重复刻板性行为
是其主要表现特征之一,并伴有相应的心理问题,是一种反复的、无目的、无意识的动作和行为。常见的重复刻板性行为包括吮手指、夜间磨牙、撞头、摇晃身体、咬指甲、拔毛、屏气发作和习惯性交叉擦腿、遗尿和过度依赖等。 24、 儿童伤害的预防原则: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对意外伤害的警惕性,安全教育与安全
训练,立法和组织多学科研究。 25、 溺水的现场抢救的关键是迅速使气道通畅,恢复呼吸、循环,迅速改善通气状况,
使气体充分交换。Ⅰ、倾出呼吸道内积水,迅速除去口鼻污物、拉出舌头,使腰背部向上,足头下垂,促使呼吸道水分流出;Ⅱ呼吸复苏,采用人工呼吸是最有效的现场抢救,方法是口对口呼吸,并注射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洛贝林等。Ⅲ心跳复苏,若病人心跳已停止,应在人工呼吸的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2:15吹两口气按15下;1:5两个人就吹一口气按五下)
九大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脉管系统 感觉器官 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构成。它构成人体的基本轮廓,并有支持人体体重、维持人体姿势、保护内脏器官和造血等功能。全身共有206块骨。颅 骨 颅骨23块听小骨6块椎骨(26块)共有29块 躯干骨 胸骨(1块)和肋骨(12对) 共计51块 上肢骨64块 下肢骨62块 共126块。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3 / 4
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食物(口腔 、胃、小肠、胰腺、胆囊)、吸收营养物质(小肠、肝脏 )、排出粪便(大肠)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和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生成尿) 输尿管(输送尿) 膀胱(存尿) 尿道(排出尿) 功能:生成、排出尿 《肾小球滤过:产生原尿 肾小管重吸收:吸收99% 肾小管分泌:形成终尿》
心血管系统 分成 心血管系统:心脏、血管(动、静脉、毛细血管)和淋巴系统:淋巴液、淋巴管、淋巴结、淋巴器官。功能:将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收的氧气运送到全向各器官、组织和细胞,供新陈代谢之用,并将代谢产物输送到肺、肾等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脊髓的功能是反射与传导。脑由大脑、中脑、边缘系统、小脑、脑桥、延髓构成。功能: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其他各系统的共功能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并通过调整机体功能活动,使机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
女性生殖系统分为内外生殖器,外阴的组成: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前庭大腺等。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功能:性交器官、月经通道、产道 男性生殖系统也分为内外生殖器,内生殖器有生殖腺(睾丸)生殖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和男性尿道)和附属腺(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球腺),外生殖器是阴囊和阴茎。
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神经组织包括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的功能①物质转运功能②受体功能:接受信息传递③维持细胞形态④保持细胞内容物⑤抵御外界有害物质。
机体的三大生理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来实现,反射弧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