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同种植技术对中药莪术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来源:知库网
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4期 园艺学 不同种植技术对中药莪术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梁菊秀 刘逊忠 刘旭钦 刘华才 何大福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广西钦州535000;。钦帅【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摘要通过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遮阳网栽培、露地栽培,探索不同种植技术对中药莪术(莪术、郁金)产量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 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产量效益最好、地膜覆盖+遮阳网栽培次之、露地栽培最差。地膜覆盖栽培20l1、2012年莪术产量分别为14701.49、 15 104.48 kg/hm ,比露地栽培增产23.6%、19.8%;郁金产量分别为25 985.07、31 395.52 kg/hm2。比露地栽培增产26.0%、27.3%。地膜覆盖栽 培莪术+郁金净效益分别为521 432.6、612074.2元,hm2,比露地栽培净增效益28.8%、28.4%;地膜覆盖+遮阳网栽培产量和效益较地膜覆盖 栽培下降。因此.地膜覆盖栽培较为理想。 关键词 中药莪术;种植技术:产量;效益 中圈分类号¥5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4—0075—02 钦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地区。具有良好的温、光、水、热资 术品种为当地当家品种。 源条件.适宜种植中药莪术。钦州市是中国莪术的主产区之 1.3试验设计 一,莪术已成为广西特产药材,是当地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 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地膜覆盖栽培;处理2:地膜 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l】。但由于广大农民长期以来一直沿 覆盖+遮阳网栽培;处理3(对照):露地栽培。3次重复,随机 习传统的露地种植,管理技术落后,莪术(莪术、郁金)产量 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34 m 。 不高,经济效益较低 。为了探索莪术高产栽培技术,2011-- 1.4试验方法 2012年进行了不同种植技术对中药莪术产量与效益影响 3月中旬种植,每小区3畦,每畦宽2m、长22.3 m,莪术 的试验研究,以为广大农民种植中药莪术提供科学依据。 种植株、行距35 emx30 em(开穴种),每小区种植莪术 1材料与方法 1 276穴,穴深6~7 cm,每穴放种1个,种后覆土填平穴口, 1.1试验地概况 然后分别按试验设计覆盖地膜及架设遮阳网。施复合肥 试验分别于2011年在钦州市钦北区青塘镇高峰村某 1 125 k#hm 、过磷酸钙1 500 kg/hm2氯化钾750 kg/hm ̄,所 农户责任地和2012年在灵山县陆屋镇陆东村灵山县全 有肥料于整地起畦时一次性深施。其他田间管理措施按常 大莪术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进行。高峰村土壤为花岗岩母 规进行。试验于每年il月结束,采取分区全收称重,并取样 质发育形成的杂沙赤红土,耕作层0—18 cm,质地砂壤,土壤 本进行考种。 有机质含量23.6 m kg,全氮1.31 kg,全磷0.73 g/kg,全钾 2结果与分析 10.1 g/kg,碱解氮134 mg/kg,速效磷86.4 mg/kg,速效钾 2.1不同种植技术对莪术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134.6 mg/kg,pH值5-3。陆东村土壤为砂页岩母质发育形成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种植技术对莪术产量构成因素具 的赤壤土,耕作层0—17 em,质地砂壤,土壤有机质含量24.1 有明显的影响,2个点试验结果均以地膜覆盖栽培的效果最 mg/kg,全氮1.29 g/kg,全磷0.78 g/kg,全钾9.4 g/kg,碱解氮 好。每株结苓数2个点处理1分别比处理3增加3.5、2.5个, 137 m#kg,速效磷84.4 mg/kg,速效钾126.7 mg/kg,pH值5.4。 增幅13.1%、9.4%,差异极显著;比处理2分别增加0.8、1.2 2个试验点地块平坦,土壤肥力中上等,未种过莪术。 个,增幅2.7%、4.3%,差异不显著;处理2与处理3差异极显 1.2试验材料 著。莪术每株鲜重2个点的处理1分别比处理3增加0.017、 试验用肥料为挪威产复合肥(15一l5—15)、广西北海产 0.016kg,增幅20.5%、18 ;比处理2分别增加0.003、0.002kg, 过磷酸钙(含P20s 12%)、加拿大产氯化钾(含K20 60%)。地 增帐3.1%、1.9%。郁金每株鲜重量2个点的处理1分别比处 膜为0.007—0.008 mm,黑色;遮阳网为60%透光率黑色网。莪 理3增加0.030、0.028 kg,增长l1.1%、10.4%;比处理2分别 表1不同种植技术对莪术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注:表中小、大写字母分别表示0.05、0.01水平差异显著性,下表同。 基金项目 莪术(药材)采后处理新技术设施建设项目(钦市财预 增加0.006、0.008 kg,增幅2.0%、2.8%。2个点莪术理论鲜产量 [2011]9号)。 仍以处理1最高,比处理3分别增产1 360.7、1 280.6kg/hm2, 作者简介梁菊秀(1972一),女,广西桂林人,农艺师,从事经济作物栽 增幅20.5%、18.O%,差异极显著;比处理2分别增产240.1、 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 160.1 kg/hm2增幅3.1%、1 9%,差异不显著;处理2较处理3 牧稿日期2013—01—17 分别增产1 120.6、1 120.5 kg/hm2,增幅16.9%、15.7%,差异 75 园艺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4期 极显著。3种种植技术中,地膜覆盖栽培对莪术产量构成因 表3不同种植技术对郁金产量的影响 素和理论产量影响最明显;地膜覆盖+遮阳网栽培较地膜覆 盖栽培表现略差;露地栽培效果最差。 2.2不同种植技术对莪术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2个点莪术产量都以处理1最高,处 理3最低。2个点处理1分别比处理3增产2 805.97、 2 492.54 kg/hm ,增幅23.6%、19_8%,差异极显著;比处理2 增产268.65、231.35 kg/hm2,增幅1.9%、1.6%,差异不显著; 显著;处理2比处理3分别增产5 268:65、6 380.60 kg/hm2, 处理2比处理3增产2 537.32、2 261.19 k m ,增幅21.3%、 增幅25.5%、25.9%,差异极显著。郁金产量由高到低排列 17.9%,差异极显著。莪术产量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地膜覆 顺序: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遮阳网栽培、露地栽培。 盖栽培、地膜覆盖+遮阳网栽培、露地栽培。 2.4不同种植技术对莪术经济效益的影响 表2不同种植技术对莪术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中药莪术商品分为莪术和郁金2个 部分,莪术和郁金药材商品价格差异较大,按市场综合价核 算总产值,扣除投入总成本后,地膜覆盖栽培经济效益 最高,2个点分别达521 432.6、612 074.2元/hm ,比露地栽 培(404 809.2、476 501.0元/hm )分别净增效益116 623.4、 135 573.2元/hm2,增幅28.8%、28.4%;比地膜覆盖十遮阳网 栽培(502 462.0、589 415.8元/hm2)分别净增效益18 970.6、 2.3不同种植技术对郁金产量的影响 22 658.4元,hm2,增幅3.8%、3.8%;地膜覆盖+遮阳网栽培比 由表3可以看出,2个点郁金产量仍以处理l最高, 露地栽培分别净增效益97 652.8、112 914.8元/hm2,增幅 处理3最低。2个点处理1分别比处理3增产5 358.20、 24.1%、23.7%。地膜覆盖+遮阳网栽培在技术层面上虽比地 6 723.88 kg/hm ,增幅26.0%、27.3%,差异极显著;比处理 膜覆盖栽培增加了技术含量,但没有正效果。可见,3种种植 2分别增产89.55、343.28 kg/hm ,增幅0I3%、1.1%,差异不 技术相比较,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较好。 表4不同种植技术对莪术(莪术、郁金)经济效益的影响 注:莪术商品分莪术、郁金两部分,按市场综合价计莪术10兀/kg、郁金16兀/ 。 3结论与与讨论 经济效益最高,2个点莪术经济效益分别为521 432.6、 (1)该试验中地膜覆盖栽培对中药莪术产量构成因素 612 074.2元/hmz,比露地栽培分别净增效益116 623.4、 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最好;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增加 135 573.2元/hm ,增长28.8%、28.4%;地膜覆盖+遮阳网栽培 遮阳网栽培效果次之;露地栽培效果最差。 与地膜覆盖栽培相比,由于成本增加效益明显下降。 (2)从莪术和郁金产量来看,地膜覆盖栽培产量最高, 从对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来看。地膜覆 2个点莪术产量分别为14701.49、15 104.48kg/hm2,比露地栽 盖栽培效果效益最好,地膜覆盖+遮阳网栽培次之,露地栽 培分别增产2 805.97、2 492.54 kg/hnl ,增产率23.6%、 培最差。因此,在3种种植技术中,地膜覆盖栽培较好。 19.8%;郁金产量分别为25 985.07、31 395.52 kg/}lm ,比露地 4参考文献 栽培分别增产5 358.20、6 723.88 kg/hm ,增产率26.0%、 【1]张明沛.三避技术[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133—17o. 27-3%:地膜覆盖+遮阳网栽培与地膜覆盖栽培相比,莪术 [21江海燕,刘瑛丽,陈勇.广西产莪术的栽培研究与质量分析【J].中国医 租郁金产量下降。 ‘ [3]雾 术【J].农家之友,:嘶(3).3 . (3)从莪术(莪术和郁金)经济效益看,地膜覆盖栽培 【4】梁菊秀.莪术栽培fJ】.广西热带农业,2006(3):39. (上接第74页) [3】陈彦峰,苏鹤,李淑珍.河南省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J].河南 效益更加可观,“春黄瓜一豇豆一冬菜”模式值得推广。 农业,2008(13):15~17. 4参考文献 【41蒋旭.设施蔬菜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J1.现代农业,20l1(5): 162. 【1】张洪松,周虹,田时炳.重庆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叭中国蔬 【5】刘芳丽.甘谷县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 菜,2008(8):4—6. 2005(12):11-12. 【2J陈永顺,李敏侠,赵建设,等.设施蔬菜高产增效的1O项技术措施【J]. [6]王冰,宋洪平,宋康,等.蔬菜高产高效间作套种栽培模式(二)『J1.蔬 中国农技推广,2009(8):20—22. 菜,2003(3):28—29. 7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