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来源:知库网
高中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你一定会遇到这样的选择题:下列能说明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选项是哪些?

说到底,就是让你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特征为各物质浓度不再改变。

我们在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的时候,自然也就有了两个依据:一为实质性依据,即从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上判断,我们总结一句话,叫做“一正一逆,符合比例”;二为特征性依据,即是否出现反映物质浓度不再改变的属性状态,我们总结一句话,叫做“变量不变,平衡出现”。

一、根据速率判断平衡状态,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生成(或消耗)a mol A物质的同时,生成(或消耗)b mol B物质

此类进行判定的要点,一是看两个过程是不是分别代表一正一逆两相反过程,二是看两个数值a与b之比,是不是符合A与B在反应中的系数比。

2.断裂(或形成)a mol某化学键的同时,断裂(或形成)b mol另一种化学键

此类进行判定的要点,一是看两种化学键变化的过程,是否代表一正一逆两相反过程,二是看化学键变化所揭示的的物质变化,是否符合系数比关系。

3.同一时间内,v正(A):v逆(B)=a:b,或者 b v正(A)

1

=a v逆(B)

此种类型的判定较为常见,也较为简单,只需要一正一逆两反应速率比符合A与B在反应中的系数比即可。

例如:以下能证明反应N2 + 3H2 ? 2NH3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一段时间内,生成1.5molH2的同时,消耗了0.5molN2 B.一段时间内,断裂4.8molN-H键的同时,断裂了0.8molN≡N C.一段时间内,v正(N2):v逆(H2)=1:3

二、根据平衡状态的特征属性进行判断,常见的依据有:温度,颜色,压强,密度,平均相对分子量等。

判定的要点是:若某个属性对于未达平衡的反应体系是一个变量,当其达到恒定不变的状态时,即达到了反应的平衡状态。 例如:恒容体系中,可逆反应N2(g) + 3H2(g) ? 2NH3(g)达到平衡的标志可以是:压强不再改变(因反应未达平衡时,压强是一变量),可以是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不再改变(反应未达平衡时,平均相对分子量是一变量),但不可以是气体密度不再改变(因反应未达平衡时,气体密度是一恒量)。

可逆反应3A(g) + 2B(s) ? 2C(g)+ D(g),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标志可以是:密度不再改变,平均相对分子量不再改变,但不可是压强不再改变。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