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画鉴赏---元明清--吴镇

来源:知库网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又自称梅花和尚、梅沙弥。浙江嘉兴人,以善画山水、墨竹而闻名。其山水效法董巨,又别出心意,喜墨法淋漓,如这幅空?雨后的《渔父图》。他与黄公望、王蒙、倪瓒一起,被推为“元季四大家”。

这幅《渔父图》原是四条屏中的第四幅,丛树流水之中渔父垂钓悠然自得。画面之上,但见群山耸峙,远岫在山岚雾霭之中若隐若现。零星几点树木,装点着山麓峰顶。近山推开孤耸的群山,掸去雾霭禅衣,安静的匐在溪畔静听水声。这溪水从杳冥不可知处一路蜿蜒而来,选择这个山脚汇入湖泽。近处的小洲上,两棵树木打发走了此地的荒疏寂落,若无此树遮断,湖面一应入眼,美意全无。若无此树连接山脚,则上下脱节,渔舟失色。两树于淡淡波上云气下,装点着悲欢的点点萍。渔父看尽了这风前柳絮,看破了聚散无常的浮萍,头戴斗笠载酒船头。小船随波逐流,此景大有几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飘逸豁达。又让人想起庄子的“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为者无所求,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的潇洒超脱。渔家似乎并不在意周遭的景致,一手按住船桨,免使划拨起的哗哗水声惊扰了鱼儿。船头悬挂的酒葫芦,添了渔父紧紧注视鱼线的几分醉意,也使得忘却穿鞋的寒气可以被酒驱散。那物我两忘的凝视,似乎正酝酿着收获猎物后的满船渔歌。“叽呀”“?乃”的摇桨声为悠扬的渔歌打着拍子,“哦?”一声小船即将靠岸。所钓的鱼儿便是与樵夫小室清谈的下酒菜。吴镇的山色空?草木苍润,配合烟雨茫茫墨气淋漓,也即是为了烘托渔父隐逸的高致。他喜欢画渔父这个题材,除了此画,还有《洞庭渔隐图》、《芦滩钓艇图》、《秋江渔隐图》和《芦花寒雁图》等。他在此画上题诗“目断烟波青有无,霜凋枫叶锦模糊。千尺浪,四鳃鲈,诗筒相对酒葫芦。”虽然“目断”、“霜凋枫叶”,然而悲情愤懑之余诗酒吴镇《渔父图》 作伴,悲寂在吟咏和美酒中聊有寄托,亦算情 感有寄,苦中作乐。

吴镇喜欢画渔父,也喜欢写《渔父词》。上追庄子的《渔父篇》和《楚辞》中的渔隐高人,他将世事沧桑尽收眼底,吟出《沁园春?题画骷髅》。诗中叹道:“古今多少风流,想蝇利蜗名几到头。看昨日他非,今朝我是,三回拜相,两度封侯。采菊篱边,种瓜圃内,都只到邙山土一丘。惺惺汉,皮囊扯破,便是骷髅。”吴镇出生前一年,南宋灭亡,文人的境遇相比宋代简直是天壤之别。伴随着吴镇成长的是国内起义军席卷,暴乱水灾地震更使得社会动荡不堪。元朝军队还远征他国,战争频仍民不聊生。吴镇自己就是一个真正的隐士,他终身不仕也不与权势往来,卖卜于钱塘等地。所以吴镇理解的渔父是深刻的,笔笔皆可点醒世人。其众多渔父图在中国美术史上独树一帜,此画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淋漓尽致的展示了“渔父文化”。

交流与探索:

请欣赏吴镇的《松泉图》,并简单介绍该幅作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