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果示范基地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摘要
1、项目名称 2014年优质水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2、项目主管单位及负责人 某县农业局 3、项目实施单位及负责人 某县何家堡乡山大庆丰农业专业合作社 4、联系人及电话 5、立项依据 某县优质水果种植初现规模,发展潜力大,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6、项目目标 建设优质杏树示范基地1个,为我县优质水果的生产积累经验。 7、实施地点及规模 某县何家堡乡何家堡村,面积1500亩。 (1)支持环节 生产资料购置、技术培训。 8 投 资计 划与 补助 标准 (3)总投资及主要支出总投资2719.25万元,其中田间工程15万元,生产资料购置2667万元,内容(万元) (2)补助标准 覆膜保墒集雨技术应用每亩补助54元;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综合技术应用每亩补助126元。 田间作业34.25万元,技术培训3万元。 9 项目效益评 价 (1)经济效益 实现产值300万元,农民亩均纯收入3000元。 可为项目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和农村生产结构调整。有利于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 增加了植被,改良了土壤,减少了水土流失,对生态农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2)社会效益 (3)生态效益 二、立项依据
(一)项目区自然条件优越 1、地理位置
某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西缘,地理坐标在东经113º26′,北纬39º49′,全县境内铁路、公路纵横南北,交通便利,而且项目区位于平川乡镇,距县城5公里处,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非常适宜果树的栽培。
2、气候条件
某县地处北温带,属内陆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3℃,年平均日照时数2786.2小时,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10毫米,有效积温3000℃。
3、土壤及水利条件
项目区主要以淡栗钙土、草甸土为主,土壤PH值在7-8之间。地表水有赵庄、磨道河两大水库,地下水资源丰富,现有井10眼,水质好。土壤排灌方便,非常适宜于果树的栽培种植。
(二)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具备
某县已经列入全省果树27个先进县之一,工农业发展较快,交通便利,北同蒲路、同太路、大运路二级公路、大运高速公路纵横南北,左沙路横跨东西,乡级公路等级化,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移动通讯、联通通讯互联网覆盖全境。 (三)项目区水果生产发展势头强劲
何家堡乡是我县果树种植大乡,多年来一直有种植杏、李的传统,近年来,我县依托自身自然优势条件,大力发展经济林种植,不断扩大经济林栽植面积,狠抓技术培训和宣传引导,经济林果业增收凸现。
2011年以来,我县围绕“三区八园”建设,按照“山区抓林果,平川上蔬菜”的思路,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西山10万亩经济林。截止2013年,全乡各类果树种植面积15000亩。主要栽植杏树、李树等。
三、项目合作社基本情况
某县山大庆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位于某县何家堡乡何家堡村,成立于2009年5月2日,于2012年10月23日在某县工商局登记注册。成立之初社员为5户,现已登记注册20户,社员出资总额为500万元,带动某县何家堡乡1200户农民。合作社主要经营经济林种植,现有设施果树123亩,种植果树种类有油桃、毛桃、葡萄、杏和草莓;露地果树105亩,种植种类有杏、苹果、李子等;社员种植面积0.2万亩,带动农户果树种植面积0.6万亩。
合作社成立以来,围绕“一村一品”建设,狠抓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林。2009年合作社种植杏、李子56亩,在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操作程序,加强管理,2010年已挂果。同时合作社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在加强科技投入上下功夫,先后种植合作社
骨干成员赴山东、辽宁学习果树种植技术;聘用山西农大园艺系果树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生产种植;与山西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合作,引进投入生物有机肥、果树专用肥发展绿色经济林种植;在发展露地果树的同时,投资120万元发展实施果树种植,建成了全县最大的设施果树种植基地,并实现了头年种植次年结果,亩收益超万元的良好种植模式。
2012年,合作社实现总收入85万元,盈余63万元,其中可分配盈余向社员返还48.6万元,占到了可分配盈余的77%。社员人均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163%。进几年,合作社参加了山西省农博会,董事长被选为市、县两级政协委员。
四、项目方案设计 1.项目目标
采用大苗木定植、快速丰产的办法,通过项目建设, 可为项目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和农村生产结构调整。有利于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新增杏树地面积1500亩,项目区种植户年新增收入280万元。
2.项目实施地点及规模
项目选择在有种植基础的何家堡乡何家堡村新发展特色杏树1500亩。
3.技术措施
⑴.建设地点选择的原则
①尊重农民意愿、符合农业生产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条件
②当地气候和立地条件适宜发展杏树 ③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效应 (2).建设标准 ①整地作畦
本项目整地作畦规模1500亩,主要是地块平整、打条带及挖坑,由于需要平整的田面最大高差大于0.3米,所以地块平整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土方的挖填,通过平整土地,削高填低,达到满足进行经济林种植和灌溉的要求、提高土地利用质量。
②种植标准
在何家堡乡赵庄村,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新发展杏树1500亩,选择最具市场潜力品种,以金太阳、凯特为主。
苗木具体种植要求:
Ⅰ.新栽果树按3×4 m株行距规划,每亩55株。 Ⅱ.采取“挖壕子、铺被子、戴帽子”的栽植办法,先挖80cm×80cm的定植坑或条带,再回填有机肥,同时测土化验,配方施肥,施入有机复合肥料。
Ⅲ.栽植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回填土混入复合肥料并拌匀。
Ⅳ.定植时,用生根剂调成泥浆,蘸根定植。 Ⅴ.地上铺地膜,保水保墒。
Ⅵ.苗木成活后,喷打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 Ⅶ.按照果树生长物候期要求,定期举办果树技术培训班,编印技术宣传资料,发放给果农,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技术到位,管理到位。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1.支持环节及资金补助标准
①覆膜保墒集雨技术应用,每亩补助54元;
②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综合技术应用,每亩补助126元; 2.实施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①建设内容
项目农艺措施包含了果树从苗木引进、挖坑、栽植、施肥到果园管理等环节的果树种植全过程,实施规模1500亩,以栽植杏树为主。 ②资金使用计划
农户自筹资金由农户自行安排使用;省级补助资金共计30万元,其中覆膜保墒集雨技术应用每亩补助54元,共计补助8.1万元,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综合技术应用每亩补助126元,共计补助18.9万元,技术培训费用3万元。
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投资概算
项目2719.25万元总投资中,其中申请省级补助30万元,农户自筹资金2689.25万元。资金筹措方式见表1。
2.资金来源
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序号 一 1 二 1 2 3 三 1 2 3 4 田间工程 整地作畦 生产资料购置 种 苗 有机复合肥 覆 膜 田间作业 挖坑作业 补植补栽作业 果园管理 1500 82500 1500 1500 82500 1500 1500 名称 规模 单位 亩 株 亩 亩 个 亩 亩 单价 投资 资金来源(万元) (元) (万元) 省级补助 农民自筹 100 320 126 54 1 25 85 15 15 2667 2640 18.9 8.1 34.25 8.25 3.75 12.75 0.5 27 18.9 8.1 15 15 2640 2640 34.25 8.25 3.75 12.75 0.5 购置修剪器具及 喷雾器 5 四 合计 栽植浇水 技术培训 1500 亩 60 9 3 2719.25 3 30 9 2689.25
七、项目组织及管理措施
1.项目组织管理
本项目建设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必须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相互协调,以保证项目建设取得实效。为明确职责,县政府成立了领导组,组长由县政府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农业、财政、项目实施所在乡镇领导担任,农业局各有关站室负责人及项目实施村领导担任成员。领导组名单: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果树站,办公室主任由高建利同志兼任。
领导组职责:统筹人力、物力、财力,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从宏观上调控实施。
领导组办公室职责:负责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制定实施方案,规划和作业设计,上传下达,掌握工程进展动态,负责工程的计划安排,资金管理,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等。
全体人员在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具体指导项目协调、实施、技术服务和监督。同时,领导组和相关乡镇、村签定责任状,明确责任,确保落实。
2.项目实施管理
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确保项目的性质、内容、标准、规模和地点与实施方案一致,确保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效果。项目实施方案批复后,抓紧实施,实施过程中严把质量关。
3.项目财务管理
严格按照财政部惠农政策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资金管理帐户,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并严格按批复方案进行列支,杜绝挤占、挪用。除国家规定可以用现金支付的外,其余一律都要通过银行进行转帐结算。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规定,指定专人负责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工作,规范会计行为,严禁白条入帐,严禁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县农业局对该项目补助资金实行全程把关和监管。加强对资金使用的检查和监督,同时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
4.项目运行管理
(1)围绕把最大的实惠、利益让给农户,把效益留给社会的目的,采取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在谋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通过他的努力去实现社会目标。县委、县政府制定以下扶持措施:
①在全县范围内封山育林,实行全面禁牧,确保造林成效。
②多管齐下抓配套。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行动,集中资金,完成好任务。
③坚持“谁营造,谁所有、谁收益、谁经营、谁得利”的原则。
④实施科技化,增加科技含量。
(2)某县果树站作为项目实施的牵头组织单位和技术服务部门,要组织技术骨干,深入到项目区所涉及的乡村,按照本实施方案制定的补助要求及标准进行详细规划,将品种、模式、物资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
(3)加强技术培训
对承担项目的村要组织技术人员进村进行专门培训,保证每个项目户有一名主要劳动力熟练掌握果树种植技术。同时,要采取技术人员定点包村的办法,根据不同的农时季节,进村入户为农民搞好技术指导,随时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4)设立专职档案员,对各项技术资料,验收资料及各种文件进行归类存档,合理管理,保证各种数据有据可查。
①农业局果树站和各个负责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的技术员及实施单位,都必须把各项技术资料的收集、积累,整理和应用作为工程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列入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明确建立档案制度,对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技术资
料都必须妥善保存,及时归档,不得丢失,不得私人据为己有,以确保档案资料的完善。
②各负责工程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的单位必须将工程实施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规划设计,验收的图、表、文字报告,预算及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资料分类整理、归档,交回农业局果树站,由农业局果树站汇总分类整编;项目负责人审查后及时归档。
(5)加强监督检查
项目实施过程中,领导组要定期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对项目实施进度及质量进行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限期整改,对弄虚作假、质量低劣的,取消扶持资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八、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新增杏树面积1500亩, 盛果期平均株产达到50公斤,平均亩产达到2750公斤。总产量达到 4125吨。
2.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为项目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和农村生产结构调整。有利于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项目生产引导作用突出,社会效益显著。
3.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增加了植被,改良了土壤,减少了水土流失,对生态农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某县2014年优质水果
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表
资金单位:万元
一 二 项目申报单位 项目实施单位 某县农业局 农业专业合作社 三 项目实施地点 某县何家堡乡何家堡村 四 五 六 实施规模 建设优质杏树示范基地一个,面积1500亩 省财政补助金额 30万元 省财政补助资金支出用途 规模(数量) 1500亩 支出项目 金额 备 注 1 覆膜保墒集雨技术应用 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综合技术应用 技术培训 8.1 2 1500亩 18.9 3 3 七 实施年限 1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