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内容对比
刘兆恩(绥滨县鼎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绥滨156200)摘要:目前,掌握新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和旧技术规范之间的差异是结构设计人员的首要任务。通过比较新旧桩基础技术规范,总结了新旧规范的主要区别,使结构设计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规范,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介绍了新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相较于旧版所做的调整。规范内容关键词:新旧建筑;桩基技术;中图分类号:TU7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90(2020)24-0120-02新的技术规范自2008年起生效,它总结了中国近几年的建设经验,吸收了十多年在该领域具有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并打破了桩基设计中的一些传统概念。从新规范的实施到今天,桩基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理论有了长足的进步,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建筑水平。1桩基概念设计概述1.1桩基的概念设计桩基的概念设计是将土壤学、力学、岩土特性、地质演化等结构体系的不同特的科学定律、地下水渗漏、不同的施工技术、性、当地经验和经济因素等综合应用在桩基设计方案中。在最终确定桩基设计方案时,主要涉及使用基本概念来确定桩基础的设计和布局并分析计算结果。1.2桩基设计的重要性桩基的变形对整个建筑物的安全都至关重要,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难解决,有些项目甚至被迫拆除,而有些项目则会大大影响使用寿命。在不能精确地确定与变形相关的两个主要参数的计算时,也无法近似计算桩基的变形。因此,在考虑基础变形对基础本身和上部结构的影响等问题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概念。地基的土壤不同,项目的性质也不同,影响因素很多。桩基的施工技术很多,桩基类型的选择也取决于基本概念。2基本设计规定的调整2.1桩基础抗力参数和桩基安全等级的修改新发布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用综合安全系数K代替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用桩的最大支撑能力和(转下页)开发了更多的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真空预压的基础上,包括真空堆压联合预压法,真空合加固技术和新型真空预压技术,,水下真空预压法,排水动态压实联合加固法(包括高真空压实法)低真空预压法,三维真空预压法,电渗-真空沉淀联合加固法,电部分真空预压渗-真空沉淀-低能动态固结法,真空注气加固法,真空预压法-石灰稳定联合加固法等。法,真空沉淀联合冲压法,3特殊土加固技术有必要加3.1盐渍土地基处理。对盐渍土进行地面处理之前,类型,程度,强盐渍土面积的道路调查,尤其要了解盐渍土的分布,应明确检查旧路水文条件,气象条件和道路施工材料。至于旧路,的状况和问题。盐渍土地区的道路地基处理一般包括路堤处理和地基处理。堤防处理应采取分区、更换和改善排水条件等措施。根据表层盐渍化程度和软弱土层的深度,下层、浅层和深度处理不同,需要进行浅层采用替代措施或压实,深基质处理。上层通常采用上层处理,层采用碎石桩。使用适当的路基高度和横截面来预防和减轻问题水文地质条件和也很重要。对于旧路改造,可根据盐渍土的病害、改善旧路、强夯等措施。旧路基的土质,采取置换旧路、它的3.2冰渍土地基处理。冻结的土壤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分离差,基础承载力极不均特征是尺寸不同,孔隙大,角和角清晰,匀。主要问题是地基沉降不均。目前对冻土地基处理措施的研究较少,主要处理方法主要是动力压实。3.3冻土地基处理。保护永久冻土基础的主要原因是阻滞永久冻土的自然状态发生变化或消除其破坏原因,阻滞永久冻土破坏设置垫工程。主要防护方法有:采用空气通风基础,高粒重土基础,层及多种热电堆,强制循环冷却桩等。主要从土壤改良的角度来看,针对冻土地基融化沉淀的对策,冷冻土壤是通过剥离土壤层或其他工业溶解方法来溶解的,预先直接除去或抑制了凝固。将纯粗粒土填充在富冰土或含土冰层中,弱土层的融化堆积。此外,在工程中,采取了通过多个填土来减少挖掘的方针,尽可能避免因冻土的扰乱而造成的破坏。一般采用填充底土,填充对于多年冻土地基工程的防融沉淀,填充深度可以达到采用溶解原则的基底,填充卵,砂石或粗砂等,融化水槽,将季节溶解深度或压缩层深度的方法。选择基本形式,减小压力,或结合轻脚平台用于结实的水槽,适当增大基础面积,在以冻结为原则的具体情况,加深基础填埋深度;注意隔热对策,施工中,考虑在上层覆盖有植被,或者上层覆盖有高隔热性的材料以减少热量的渗透。在施工和维护中,使建筑物周围的排水顺畅,以阻滞地表水流入基坑。近年来,我国岩石工程行业一直在研究新的表面处理方法。虽然有些方法已经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并与相关规范相结合,但有些在研究和开发新方法在工程实践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所以,的地勤方法的同时,系统地总结我国高水平地面处理技术的发展,及时总结地面处理技术的经验,指导我国地面处理的发展方向也很重要。参考文献韩杰.刚性桩加固软弱地基上路堤的稳定性问题[1]郑刚,刘力,(玉)—存在问题及单桩条件下的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11):1648-1657.
李丽民.基于SIMULINK的高填方加筋路堤地震[2]蒋建清,杨果林,自然科学版,反应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2011(1):227-233.
2020.24科学技术创新
删除了旧规范综合安全系数K作为桩基础耐久性的基本参数,使用由分项系数表达式中用可靠性指标来测量桩基的可靠性,来计算的方法。新的规范将旧规范中的建筑安全级别更改为“建筑桩基础设计级别”,并对评级标准进行了细化。旧的桩基技术规范分为1、2和3等级,修订后的桩基技术规范与国家标乙和丙三类。准结合,对桩基设计分为甲、2.2布桩的最小间距和混凝土耐久性的规定最新修改的桩基础建筑规范规定了提供了桩之间的最小距离。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除了满足桩的最小中心距离之外,还需要注意施工顺序的影响和沉桩速度的影响。桩基础是结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物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与地上的混凝土结构相比,混凝土桩基础的环境条件差,而且其耐久性也较差。上述所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难以保证,有问题都要求桩基础的混凝土必须满足耐久性要求。3对桩基结构进行调整结构的规定是对多年工程设计和施工经验的总结和反映,必须正确理解桩基的结构要求。在设计中,规范中规定的结构要求是需要设计满足的最低条件,但并不是说满足了结构要求地质条件就可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必须根据实际的受力条件、和施工条件来对结构进行调整。4增加了变刚度调平设计的方法4.1变刚度调平设计相较于传统方法的优势可以调整桩基础竖向支变刚度调平设计是一种设计方法,撑的刚度分布,从而使得桩基础均匀沉降。变刚度调平的设计是新规范的主要内容,它代表了一种与旧建筑桩基础的技术规范不同的基本思想。变刚度调平设计的目的是减少差异沉降,它具并减少承台和上部结构的内力。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有节省资源、节省材料、改善桩基的工作形状以及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优点。天然地基和均匀分布的桩的垂直支撑刚度在初始状态下均匀分布,当上面刚度优先的承台端受到均匀的载荷强并且竖向度时,地基或桩群的垂直变形具有碟形分布的特点,的支撑刚度与从原始的分布平衡变成了内部弱外部强。基础的从而产生沉降会导致上部位置的裂缝或导致基础弯矩的增加,非常不利的影响。4.2变刚度调平设计的改进措施为了避免不利影响,可以在天然的地基满足承重能力要求具体方法包括使用复合地基时,在局部加固较大荷载的区域,则必须更改桩的长或局部桩基。如果建筑物的荷载分布均匀,则必须使用桩基础来加固度。如果是与主体相连的建筑基础,复合地基等来弱化裙房。基于主体,并使用疏短桩、天然地基、从而可以提概念设计,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优化桩基的布局,高承台设计的经济性。5增加了灌注桩的后注浆施工技术新旧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中有关灌注桩的施工过程的技孔深和钢筋位置等,并符合术规范一般都是相同的,如垂直度、是项目验收的规范。后注浆技术是最近才出现的一项新技术,中国的一项专利技术。该技术在桩的底部和侧面灌浆来加固沉水泥浆被注浆积物和泥浆,特别是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通过加强桩周围和桩底部的泵压到桩的周围和末端的土壤层,并减少了桩土壤层,改善了桩与土壤之间的界面的力学状况,灌注基础的沉降,从而提高了桩的稳定性。使用后灌浆技术后,桩的承载能力可以提高30%~50%。此过程的另一个优点是它-121-
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材料的强度并节省大量资金。灌注桩的后使用此技术的大型建筑物包括压浆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和使用,济宁万达广场等,效首都机场、河北三河天阔花园高层住宅楼、果非常好。凭着其显著的经济和技术优势,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该技术也受到大已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单位接受和应用。同时,多数桩基施工单位的尊重,因为该技术可以使施工单位确保施工质量。6关于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的调整6.1计算承载力标准值取值的调整抗力是承载力的设计值R,在旧的桩基技术规范中,它和垂直极限承载能力的标准值的表达式为R=Quk/rsp,其中rsp为1.60~1.70,这是桩基础垂直承载力的抗力分项系数。在新规范标准组合中,上层结构的荷载作用的主要组合被设计值取代,将分项系数转换为被特征值取代。在不降低安全性的情况下,单桩了单个系数K。新规范中的K值与旧规范中的rsp值不同,的垂直承载能力的特征值为Ra=Quk/K,而Quk是最大垂直轴承的标准值,则K=2。6.2对于桩基效应系数的调整在一定条件下,效应系数大于1,但桩基础的承载力不均侧部匀,中间桩的承载力也较小,因此新规范取消了端部电阻、电阻和群桩的效应系数。另外,内部和外部区域中的群桩的效外部应系数也被取消了,并由承台效应系数代替。在面积比中,区域所占的比例较少,因此总承载能力将受到轻微影响。当人即内部为地扩大外部区域时,某些结构可能会产生一种现象,对和外部之间的差异沉降增加的现象,从而使总的弯矩增加,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旧规范中承台的效应系数是唯一值,而在新规范中其被更改为了范围值。7建筑桩基施工后验收标准的调整在旧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单桩承载力测得的是标准值,在某些情况下,设计图纸中桩基检测规范中得到的是特性值,给验收的工作人会提出设计值。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员的带来了许多困难,并且在工作中的埋下了质量隐患。当前,在新的和旧的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中已经没有标准值的概念,除了旧规范以外现行规范中已经没有设计值的概念,而旧规范中的特征值应为标准值的统计值。总之,特征值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理解的。8结论技术人员桩基的广泛使用导致新的施工技术不断被开发,需要更详细和完整的规范来管理日常施工。新的建筑桩基技术并规范基于广泛的调查和研究,总结了建筑桩基的施工经验,新的技术吸收了该领域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与旧规范相比,可以满足技规范更加经济实用,并且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术工人的迫切需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仔细了解新规范的细节,以改善日常施工工作。参考文献黄强.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理解与应用[M].北京:[1]刘金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季玉国.大型过江隧道盾构始发冻结施工技[2]韩晓明,唐晓鹏,,术[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2,39(12):72-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