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而思2020年二轮文档第一章 第一篇美学散步(节选)·实用类

来源:知库网


第一章 阅读母子题训练

训练寄语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总希望多做题,以为题做得越多就能多得分。可是,我们别忘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题目固然要多做,但更要精做题,精选几道题,把题目做准做透。尤其在二轮复习阶段,时间少,任务重,更需要精做、做透。为此,我们特意精选部分文本,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改编、重组、迁移、变式训练,努力把一篇文本的理解与训练价值发挥到极致。我们姑且把这种训练叫作“母子题”训练。

第一篇 美学散步(节选)·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不过这种界限也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是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的。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是一种心情。 ..

②行文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这就是思想分内的事,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文艺先须有要表现的情感,这情感必融会于一种完整的具体意象,即借那个意象的表现,然后用语言把它记载下来。

③我特别提出这一个学说来,用意是在着重这三个步骤中的第二个步骤。这是一般人所常忽略的。一般人常以为由“情”可以直接到“辞”,不想到中间需经过一个“思”的阶段,尤其是19世纪浪漫派理论家主张“文学为情感的自然流露”,很容易使人发生这种误解。在这里我们不妨略谈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和分别。艺术(art)原义为“人为”,自然是不假人为的;所以艺术与自然处在对立的地位,是自然就不是艺术,是艺术就不是自然。说艺术是“人为的”就无异于说它是“创造的”。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换句话说,自然需通过作者的心灵,在里面经过一番意匠经营,才变成艺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 这番话并非题外话。我们要了解情与辞的道理,必先了解这一点艺术与自然的道理。

④从情感需经过观照与思索而言,通常所谓“主观的”就必须化为“客观的”,我必须...跳开小我的圈套,站在客观的地位,来观照我自己,检讨我自己,把我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行动姿态当作一幅画或是一幕戏来点染烘托。古人有“痛定思痛”的说法,不只是“痛”,写自己的一切的切身经验都必须从追忆着手,这就是说,都必须把过去的我当作另一个人去看。我们需要客观的冷静的态度。明白这个道埋,我们也就应该明白在文艺上通常所说的“主观..的”与“客观的”分别是粗浅的,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连写“主观的经验”.

也是如此。

⑤但是一个文学家不应只在写自传,独角演不成戏,虽然写自传,他也要写到旁人,也要表现旁人的内心生活和外表行动。许多大文学家向来不轻易暴露自己,而专写自身以外的人物,莎士比亚便是著例。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心理变化在他们手中都可以写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他们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会设身处地去想象,钻进所写人物的心窍,和他们同样想,同样感,过同样的内心生活。写哈姆莱特,作者自己在想象中就变成哈姆莱特;写林黛玉,作者自己在想象中也就要变成林黛玉。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也就应该明白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所写的材料尽管是通常所谓“客观的”,作者也必须在想象中...把它化成亲身经验。

⑥总之,作者对于所要表现的情感,无论是自己的或旁人的,都必须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体验过也观照过;热烈地尝过滋味,也沉静地回味过,在沉静中经过回味,情感便受思想熔铸,由此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也由此产生传达的语言(即所谓“辞”),艺术作用就全在这过程上面。(选自朱光潜《美学散步》,有删改)

母题训练

1.(考查角度:筛选整合信息)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艺中的情,必定先要借助具体的意象作为载体,再诉之于辞。

B.自然与艺术处于完全对立的地位,没有关联,也绝对无法融合。

C.文艺创作中,表述“主观的经验”时,也需要客观冷静的态度。

D.作家在表现情感时,既要做到放乎情感于其内,又能客观观照。

答案 B

解析 B项说法不合乎第③段后半部的文意。

2.(考查角度:概括内容要点)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

A.艺术与自然 B.主观与客观

C.情与思 D.情与辞

答案 D

解析 其余三项只是概括文本局部内容。

子题训练

1.(追加训练:理解词语含义)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所谓“主观的”就必须化为“客观的”。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各类著作在客观地说理、叙事、状物时,往往会带上主观的情感。

(2)创作者在表现自己的一切切身经验时要站在客观的地位,需要冷静客观的态度,观照检讨自己。

母题训练

3.(考查角度:分析概括观点态度)第④段中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而第⑤段又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前后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矛盾,两段的着眼点不同。第④段是从写自己的切身经验的角度而言,需要客观、冷静的态度,这样才能在作品中寄托深刻的思想,因而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第⑤段是从刻画自身以外的人物的角度而言,因而在创作时,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主人公身上,因而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

子题训练

2.(变式训练:分析概括观点态度)请概括“思”在由“情”到“辞”的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找出一个能烘托“情”的具体事物(意象)。(2)对情感进行观照和思索(或“对情感进行‘客观的’和‘主观’的思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