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入门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古筝,知道它的历史,了解古筝各部分名称
2、认识民族乐器的基本音阶,能初步会唱五声音阶
3、了解古筝的音域、定弦
4、古筝的弹奏姿势和基本手型,勾、托
教学重点:古筝的弹奏姿势和基本手型,“勾、托认弦练习”
教学难点:古筝的音域和定弦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教师弹奏古筝名曲《渔舟唱晚》,把学生带入古筝课堂
向学生提问:听了《渔舟唱晚》,觉得古筝的音色和别的乐器相比较有什么特别之处?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的民族乐器——古筝
(二)认识古筝
1、讲古筝的历史,为什么叫古筝?
古筝的“筝”在东汉刘熙《释名》一书中解释为:“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这段话是说筝的音质醇厚、气韵悠长,弹奏起来略带金铁之声,“筝筝然”即铮铮之声,说明筝是由本身发出的音响而命名的。“古”是现代人对很久以前事物的称呼。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流行于秦国,有16弦琴和21弦琴两种。
现代有18弦、21弦、25弦筝等,其中以21弦筝的运用最为普遍。
2、介绍古筝的各个部分
(三)音乐的音高
1、在黑板上写出音乐中的七个基本音级1234567,一起唱一唱?do re mi fa sol la si
2、你知道吗?古筝是五声音阶,在现有古筝定弦上是没有4、7两个音的。
3、 学唱,认识五声音阶: 1 2 3 5 6
唱名: do re mi sol la
音名: 宫 商 角 徵 羽
早在中国古代分别代表: 君 臣 民 事 物
(四)了解古筝的音域、定弦
1、古筝一共有多少根弦?
2、讲解古筝的定弦:由内向外
弦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音高 D3 B2 A2 #f2 E2 D2 b1 a1 #f1 e1 d1 b a #f e d B A #F E D
简
谱 1 6 5 3 2 1 6 5 3 2 1 6 5 3 2 1 6 5 3 2 1
分组 倍高音区 高音区 中音区 低音区 倍低音区
( 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比较枯燥,可以让学生来考老师,然后比一比,看谁音听得准,看谁弦找得快)
(五)古筝的弹奏姿势和手型
1、讲解正确的姿势和手型,举例说明容易出现的错误姿势
2、学生模仿练习
因古筝的弹奏姿势和手型是学习古筝的基础,如果开始不注意养成错误的习惯,将对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把这一学习点作为本节课甚至以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六)讲解古筝技法:勾、托的弹奏方法
1、老师讲解弹奏要领/示范
2、学生弹奏老师指导
(七)勾、托认弦练习
1、一起来:读准节奏
2、老师范奏
3、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布置作业:听唱五声音阶,熟悉古筝的弦位,练习正确的坐姿和手型,熟练勾、托认弦练习。
课题:<<北京的金山上>>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巩固5音的正确演奏技巧,并进一步感受这5个音的音准.
2、 认识指法连托,掌握指法技巧,并运用于歌曲演奏当中.
3、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北京的金山上》的曲谱,掌握正确的指法,并通过学习此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古筝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A.师生问好:师弹: 1 2 3 | 5 6— ||
同 学 们 好
生弹 1 5 | 1 5 ||
您 好 您 好
师生弹:6 5 3 2 | 1 — ||
陆 老 师 您 好
B.复习演奏姿势和正确手型
(1)边念儿歌,边复习.
(2)教师帮助纠正不足之处,表扬做得好的学生.
儿歌:身坐正、靠琴头,肚子离琴一拳头.
手指微弯握苹果,肩膀轻松把琴弹.
2、学习《北京的金山上》
导入;唱一遍《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老师来为小朋友伴奏.激发学生来为歌曲伴奏的积极性.导入对乐曲的学习.
出示曲谱:
根据乐谱打节奏,尤其是在这个曲子里出现的比较典型的后十六的节奏型,学习指法并用手划拍的方法演唱乐谱。
[1]复习巩固学过的的指法勾,托,抹,要求手型正确,看谱弹奏出1 2 3 5 6五个音的练习曲,练习曲10、11、12条。
[2]学习新的指法“连托” .
*手型正确,能看谱弹出后十六的节奏型。
*分清拇指连弹和拇指连托的指法区别;
*拇指连弹要拇指第一关节往手心方向勾分别托出几个音,而连托是大拇指在向面板方
向压的基础上向前推出几个音.
*连托的特点:音是连续的,音是往上行的.
[3]练习连托.[手型准确、节奏准确。]
[4]连贯的弹奏全曲.
[5]进行同组互帮练习.
[6]分别进行小组展示.教师指出优点和不足及改正方法。
三、结束
随古筝音乐离开教室.
《小猫钓鱼》的教学设计
教学构思: 古筝曲《小猫钓鱼》是一首初级乐曲,乐曲为双手配合练习,风格轻快活泼,要求声音清晰连贯、动作舒展。特殊节奏性——小附点的运用更为乐曲添彩,需要着重练习。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古筝演奏的三种指法——托、抹、勾及其组合。
2、双手配合自然、紧凑,动作连贯。
3、能够较好把握乐曲风格,熟练弹奏乐曲。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准确找准左右手弹奏的音,把握好大撮、小撮的音色。
教学难点:前八后十六节奏型上的指法练习及抹勾组合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音乐《劳动最光荣》,聆听童声合唱的歌曲
2、根据童声合唱歌曲《劳动最光荣》,引导学生认识乐谱,学唱乐曲主要 旋律。
3、简单讲解合奏谱,使学生了解高低声部及左右手的分工区域。
4、讲解特殊节奏型及指法组合,并做单独练习,解决乐曲中的难点所在。
5、指导学生弹奏乐曲,针对情况具体辅导,必要时教师做好示范演奏,也可让优秀学生范奏。
6、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及时纠正练习错误,指导学生有表情、动作舒展,自然地进行演奏,把握好乐曲风格。
课堂小结: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课堂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布置课下练习作业。
古筝曲《渔舟唱晚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筝独奏曲,也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句中。全曲共分三段,每一段落的速度和力度各有特色,特别是第二段是乐曲的高潮部分。
教学内容:
1.《渔舟唱晚》三段落的正确弹奏。
2.欣赏《渔舟唱晚》全曲,培养学生对旋律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能更好地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目标:
1.巩固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的弹奏,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 让学生对旋律等音乐语言旋律的分析,来培养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能力,获得美的体验。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解决《渔舟唱晚》中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要素之间不同的关系而导致乐曲意境变化的规律,使学生明白不同的音乐语言来表示乐曲情景的道理,提高学生音乐鉴别能力。
教学难点:
1.用双抹的技巧,快速地奏出一连串模进音型,表现出欢畅热烈的场面。
2.能初步理解和体会乐曲的意境,通过自己的弹奏表现出来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情境法、演示法、体验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古筝的第一节课,我们就知道了: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低上的流水。用筝弹奏的曲目很多。近几次我们一直在学习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改编 .......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欣赏,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1、这首乐曲表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乐段?
二、理解乐曲:
(一)学生欣赏一遍完整曲《渔舟唱晚》。
(二)学生回答问题。
(三)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乐曲就会出现不同的感受和联想。这首乐曲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渔翁满载丰收的喜悦,放歌归航的诗情话景。
师:你们说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呢?
生:三个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画面)
a、夕阳西下,黄昏来临。美丽的湖面上一片宁静,远处渔舟点点,那是辛劳了一天的渔民正驾舟归来!
b、近了近了,满怀喜悦的渔民荡着浆,摇着橹,划破了如镜的湖面,只见浪花四溅,似闻渔歌飞扬。
c、夜色渐浓,渔舟泊岸,四周寂然无声,一切又归于平静。
(四)分段欣赏
欣赏第一部分
(1)师: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演奏第一部分学习过的地方,请你们想一想这一部分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是怎样的?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弹奏第一部分后生回答)
节奏:平稳 速度:徐缓 旋律:优美 情绪:宁静 力度:稍弱
师小结:这一部分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民在轻轻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景画。
(2)欣赏第二部分
师:在这一乐段中,你们听到了一种什么声音?( 流水声、一连串加快的音等)
花指,* ,古筝演奏一种指法记号。(师示范) 花指要与中指的勾衔接好。注意第三遍的双抹要有力度。
师:一连串的音,通过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复, 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答 )
师小结:这一部分让我们仿佛看见湖面上一艘艘渔船满载丰收的喜悦,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划船比赛。摇橹声、船浆声、水花飞溅声越来越响,渔船越来越近。听到了渔民们开心的笑声。同学们说的这些,构成了湖面上一部快乐的交响曲。这也是这首《渔舟唱
晚》乐曲的高潮部分,和第一部分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进行比较。
节奏:活泼; 速度:渐快 旋律:欢快 情绪:兴奋 力度:加强
师:这一部分主要描绘了什么?
师:描绘了一派热闹欢腾、渔歌飞扬的景象,这热闹的景象表达了渔民开心的心情。
学生练习,尽力表现乐曲意境。
学生齐奏,指名演奏,纠正不足。
(3)欣赏第三部分
师:你们听!此刻湖面上又是一番什么景象? (生弹奏尾声部分)
师:夕阳渐渐沉入水里,月亮爬上树梢,暮色笼罩了整个湖面,湖面的平静已取代了开始的喧闹,就连最后一个水波涟漪也在袅袅余音中消失。
师:尾声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又是怎样了呢?
节奏:平稳 速度:渐慢 情绪:恬静 旋律:上下起伏 力度:渐弱
(四)师:第一部分与尾声主要写景,第二部分是表现丰收的喜悦之情,与第一部分和尾声情景交融,构成了一幅渔舟唱晚的美丽画面。
三 、完整欣赏
再次体会乐曲的意境和美丽的画面。
四、拓展欣赏
小提琴演奏的《渔舟唱晚》
1、教师作简单介绍
2、比较两种乐器演奏《渔舟唱晚》的不同
五、作业
1、练习《渔舟唱晚》第二和第三部分。
2、用其他形式来表现对作品的理解(绘画等),课后与同学交流一下。
古筝《浏阳河》双手配奏教学
教学内容
1、复习《浏阳河》第二段的分手练习
2、新授《浏阳河》第二段的双手配奏
教材分析
第二段是原歌曲旋律的一个变奏,运用了左右手的双手配合弹奏技法。上堂课已经进行了分手练习,本堂课主要进行双手的配奏,右手弹奏多种节奏型,左手一直是分解和弦
教学目标
1、认知:左右手的节奏对位
2、技能:学生左右手的协调配合
3、情感:教育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左右手的协调配合
2、难点:切分音弹奏时与左手的配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浏阳河》第二段的左右手分手练习,今天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名字叫“智勇大冲关”。规则是这样的,每一关分别代表一个乐句,只有把每一句的顺序都唱正确了才能闯关成功。
二、复习左右手分手练习
师:我们的小朋友们真聪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都闯关成功了。下面就请大家自己在下面完整地弹奏右手的旋律,待会儿老师请小朋友们上来弹。(奖励弹奏熟练的学生一颗小星星)
(1)请学生弹奏,需注意如下几点:
a、手型。不能翻手腕,用小关节弹奏
b、节奏。“XXXX”与“XX XX”对比;“X X X”和“X X XX”的弹奏
师:刚刚小朋友们都弹得比较熟练。下面老师来总结一下:在右手的旋律中,要注意手型,不能翻手腕,;第二个注意点就是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区别,十六分音符要快一点而八分音符要慢一点。接下来我们看左手的旋律,有没有哪个小朋友发现左手的规律?(提示:速度均匀;指法相同;四指和大指构成八度关系)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把左手弹一遍,注意要及时换音。
(2)检查学生左手的弹奏,要求:a、左手的速度要均匀
b、手型:手要对着正前方,四指弹奏时小关节往里弹,并且要用力;手掌稍稍紧张一点
c、弹奏小撮时注意大指和食指不能打架
三、新授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看老师用弹唱的形式把第二段弹奏一遍,仔细听,听完请小朋友来回答问题。
师:刚刚老师嘴里唱的是哪只手的旋律?(答:右手)对了!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模仿老师,一边弹左手,一边把右手的旋律唱出来。开始!
小朋友们基本上都能流畅地唱下来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果把左右手配起来。
讲解左右手弹奏
a、弹奏此节奏型时,左手弹一个音,右手弹两个音
b、弹奏时右手中间的音对左手的两个音
c、琶音要迅速
小组合作
分两组,一组的学生弹奏左手,另一组的学生弹右手;弹完一遍后交换,让每个学生
都感受一下左右手各自的旋律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完整地看老师把第二段的双手配奏弹一遍,回去把左右手的配奏练熟
教师示范
教师弹奏双手配奏,让学生仔细观察左右手的配合
练习
要求学生一句一句地配,边弹边唱右手旋律
四、拓展练习
师: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浏阳河》这首乐曲时描写湖南人民对家乡的热爱,那作为泰州的小朋友,我们也应该怎么样?(答:热爱自己的家乡)
很好!我们也应该热爱自己的家乡。布置一个小任务,请小朋友们回去搜集有关泰州的民歌,下堂课我们一起分享。
最后请小朋友们带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欣赏一下《浏阳河》整首乐曲,下堂课我们将进行第三段的学习。
播放歌曲《浏阳河》,引导学生搜集《浏阳河》的各种版本,并熟练掌握一种,以致能对《浏阳河》印象更加深刻
作业
1、练熟《浏阳河》第二段双手配奏
2、复习引子和第一段
课后反思
学生对于《浏阳河》的主旋律已会背唱,但是在弹奏的时候就没有唱得那么熟练,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完成了学习任务,但在家里的练习表现就没有达到要求,导致弹奏的时候不够熟练。教师在教授时不光要教授如何弹奏乐曲,还要教授怎样去记忆,怎样动脑筋
《雪山春晓》
教学内容:学习乐曲《雪山春晓》引子的弹奏;预习第一段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学生的摇指、划奏以及琶音等左右手技法的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手指触弦的力度控制,并以自由讨论、分析、试奏等形式,让学生尽快地掌握乐曲的基本弹奏;
2、通过让学生对每段音乐思想内容进行想象与体会,了解青藏高原的风土人情,积累情感,并准确的表现和抒发,努力做到“心手合一,情曲交融”。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拥护民族统一的高尚情操。
3、通过要点提示,让学生预习弹奏乐曲《雪山春晓》,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了解乐曲引子部分的思想内容,积累情感,从而准确的表现乐曲。
教学难点:将情感带入弹奏中,努力做到“心手合一,情曲交融”。
教学准备:西藏风光片PPT、古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法综合练习
2、欣赏播西藏风光片,讨论西藏风情。
3、欣赏《雪上春晓》。
二、新授
1、观察并讨论老师在弹奏时运用了那些弹奏技巧?
2、引导学生体会重点指法的变化控制,想象不同音效带来的遐想。
3、讨论这一乐段的结构特点?
4、请同学带着以上这些想象和情感,练习弹奏引子。
三、向往(5分钟)
教师示范第一段,布置、讨论预习作业:
1、讨论弹奏中的基本技法。
2、视唱与弹奏练习,讨论节奏中的难点。
3、与引子比较,讨论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力度和音色来表现这一乐段?
师:弹奏古筝不仅给我们自己美的享受,而且也给欣赏的观众带来了欢乐。下节课,我们还将在抒情的乐声引导下,去绿草茵茵、野花遍地的山涧。这里林木茂密,急流如奔,奇花异草、珍禽异兽、阳光闪耀,一幅秀丽的春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