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钢板桩计算书

来源:知库网
钢板桩设计计算书

各工况钢板桩埋深及强度计算(根据《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计算) 各土层地质情况:

天然容重117.1KN/m3,粘聚力c19.2,内摩擦角12.60,

Ka1tan2(4512)0.91, Kp1tan2(4512)1.10

取1米宽钢板桩进行计算,所有设备均在预留平台施工,围堰顶部施工荷载忽略不计。基坑开挖深度4m,钢板桩外露1米。拟选用16米长钢板桩,入土深度11米。在+3m位置设置第一道支撑。

围堰采用日本三菱钢板桩FSP-Ⅳ型钢板桩,其技术参数如下:

截面尺寸400mm(宽度)×170mm(高度)×15.5mm(厚度),重量为76.1kg/m,惯性矩为4670cm4,截面模量362cm3,板桩墙惯性矩为38600cm4/m,截面模量2270cm3/m, 钢板桩平面布置、板桩类型选择,支撑布置形式,板桩入土深度、基底稳定性设计计算如下:

(1)作用于板桩上的土压力强度及压力分布图 基坑底以上土压力强度Pa1: Pa1=r*4Ka=17.1×3.5×0.91 =54.5KN/m2

(2)确定内支撑层数及间距

按等弯距布置确定各层支撑的间距,根据钢板 桩能承受的最大弯距确定板桩顶悬臂端的最大允许跨度h: 36[f]wrkaq=54.5N/m2h=

563502270103 = 17.11030.91

(简明施工计算手册公式3-28) =313cm=3.13m

h:板桩顶部悬臂端的最大允许跨度 [f]:板桩允许弯曲应力

r:板桩墙后的土的重度 ka:主动土压力系数

h1=1.11h=1.11×3.13=3.47m(简明施工计算手册 图3-10支撑的等弯矩布置)

钢板桩土压力分布图h2=0.88 h =0.88×3.13=2.75m(简明施工计算手册 图3-10支撑的等弯矩布置)

A、工况一

第一道支撑已施工,开挖至+1m(开挖深度2m),此时拉森钢板桩为单锚浅埋式钢板桩支护(第一道支撑设在+3.0位置) 确定钢板桩埋深

查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表6.5-2,此时被动土压力放大系数为1.2 t=(3Ep-2Ea)H/2(Ea- Ep) 简明施工计算手册公式3-24 t=7.5m 实际埋深为12米, 计算支撑反力

根据水平力平衡,EaEpR0 得R67KN/m

即支撑反力为67KN/m 钢板桩弯矩113.3KM.m(B点位置)

B、工况二

第二道支撑已施工,开挖至-0.5m(开挖深度3.5m),此时拉森钢板桩此时拉森钢板桩为多锚式钢板桩支护(第二道支撑设在+1位置) 确定钢板桩埋深 根据盾恩法求桩深度

由公kaH(hi+t)=γ钢板桩底B'的入A'土

式γ基坑底面tτtγkptγka(ΣHi+t)(Kp-Ka)t2 (Kp-Ka)t2-Hkat-Hkahi=0 代入相关数据得:

整理得: (1.32-0.91)t2-3.5×0.91t-3.5×0.91×1.5=0

解得:t=9.09m

故要求钢板桩总长度:L=4.5+9.09=13.59m,取L=15m,入土深度10.5米,安全系数为

tH1.17。

按简支梁计算,假定横梁承受相邻两跨各半跨上的主动土压力: Rn=1/2PaD(hn+hn+1)

Rn:第n道支撑处所受压力强度 D:第n道支撑支点至板桩顶的距离 hn:第n道支撑支点至上一支点的跨度 hn+1:第n道支撑支点至下一支点的跨度

则第一道支撑反力为15.6KN/m ,第二道支撑反力为264.3 KN/m,钢板桩弯矩为340KM.m(B点位置)

C、工况三

底板已施工完成(即60cm砼封底),此时拆除第二道支撑(第二道支撑设在+1位置)将封底砼看作一道支撑,则按1/2分担法计算2道支撑结构内力(根据《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P294)。则第一道支撑反力为15.6KN/m ,第二道支撑反力为70KN/m,第三道支撑(即封底)反力为194.5 KN/m

由计算可知钢板桩受力最大M=340KM.m

M=150 MPa,满足要求 W(3)基坑底部的隆起验算

主动土:Nq=eπtgφtg2(45°+φ/2)=1.27 KN(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公式2.8-11) 被动土:Nc=(Nq-1)/tgφ=5.95 KN 故抗隆起安全系数

Ks =(γtNq+cNc)/[γ (H+t)] (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公式2.8-10) =(17.1×10.5×1.27+9.2×5.95)/[17.1×14] =1.18>1.1 满足要求

(3)基坑底管涌验算(按水中墩验算) 根据不发生管涌条件:

K=(h'+2t)r'/ h'rw≥1.5 简明施工计算手册公式3-40 h'---地下水位至坑底的距离,施工水位取+3米

t-----板桩入土深度,取10.5米

r'=rs-rw=17.1-10.0=7.1 KN/m3, t=9m h'=3.5m rw=10.0 KN/m3 则K=(3.5+2×10.5) ×7.1/3.5×10 =5>1.5

满足要求,不会发生管涌。 (5)型钢支撑计算

根据上述计算,可得内支撑的最大荷载:T265kN/m。

板桩四周的分配粱及内支撑分别选用双拼40型钢,其单根截面特性分别为:

Wx2000cm3,Ix21720cm4,Smax631.2cm3,A86.1cm2 ,i15.9cm;

计算:

杆1:最大弯矩,Mmax530kNm;最大剪力,Vmax530kN;

最大轴力,Tmax530kN。

最大弯应力为: 最大剪应力为: 最大压应力为: 强度计算: 稳定性验算:

=30.8+132.5×0.83=141<0.97×170=165MPa

经以上计算基坑内支撑系统满足施工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