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来源:知库网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课 时:72课时 设 计 者:

背景

本册教材中的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都是一年级上册知识的扩展,其余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是本册的重点和难点,所涉及的计算内容是整个小学阶段加减法计算教学的核心,是迅速和准确计算多位数加减法的必要前提,更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强调优法的计算,强调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发现计算规律,形成计算技能。此外,教材非常注重对知识的回顾整理,在七个单元的结束处都设置了\"成长档案\",引导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的好习惯,为逐步学会主动建构知识奠定基础。书中有六个单元都编排了解决问题的例题,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目标

(一)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二)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

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

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五)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六)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七)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八)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九)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内容

课程内容课时开学第一课分享课程纲要 教学主题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认识平面图形 课时安排 1课时 1课时 认识图形七巧板及拼一拼 (二) 第二单元 练习 十几减9及练习 1课时 3课时 2课时 20以内的退十几减8及减9、8练习 位减法 十几减7、6及减8、7、6练习 2课时 十几减5、4、3、2 十几减几练习 解决问题及练习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2课时 3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第三单元 单一标准 分类与整理 不同标准 第四单元 数数数的组成 100以内数的读数、写数 认识 练习课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多些,少些 解决问题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1课时 习课 摆一摆、想一想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认识人民币 简单的计算 整理与复习 第六单元100整十数加整十数及相应减法 1课时 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和减法(一) (进位、不进位)及练习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退位、不退位)及练习 小括号及练习 连加、连减及练习 整理复习及练习 第七单元 找规律 及练习 第八单元 总复习 2课时 3课时 3课时 5课时 5课时 4课时 4课时 三、课程实施 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

2.教师自制的相关教学PPT,口算卡片:充分利用现有的郑州\"优教班班通-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的资源。 3.学校周边的超市;家长帮助制作、准备的学具。

二、教/学方法:

1.对于课程中的基础知识通过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形式进行。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歌曲、故事、游戏、猜谜语等活动)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交流。

4.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评价

学期总评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一、过程性评价成绩(30分)

过程性评价成绩=课堂表现(10分)+作业表现(5分)+数学实践活动表现(10分)+口算比赛成绩(5分)

评价内容评价要素等第描述课堂表现 1、(10分)习惯根据上课听讲、参加数学活动、思考问题和主动发言的情况分为五个等级:5分、4分、3分、2分、1分。合作根据和同学间讨论问题合作的情况分为三个等级:5分、3分、1分。作业表现 2、(5分)态度、质量根据完成作业是否及时,态度是否认真,作业的质量和纠错情况分为五个等级:5分、4分、3分、2分、1分。

3、数学实践活动表现(10分)拼一拼根据动手能力、创新表现分为五个等级:5分、4分、3分、2分、1分。

4、我当家。根据购物方案的合理性和计算的正确率分为五个等级:5分、4分、3分、2分、1分。

5、口算比赛成绩(5分)速度和正确性在规定的时间内算对的题数分为五个等级:5分、4分、3分、2分、1分。

说明:两次数学活动的评价者有教师和学生,其余过程性评价评价者都是教师

二、期末考试成绩(70分)

以期末测试成绩为准,得分按70%计入学期总评成绩。 三、学期总评成绩结果呈现

共分为四个等级:优(≥95分)、良(85~94分)、合格(60~84分)、不合格(<60分)

说明:根据学生的最后得分,按结果呈现的四个等级进行等级评定,并记录在素质报告手册上。\"不合格\"等级的学生,按学校规定,可以申请补考,补考后按补考分数重新进行等级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