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知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3)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3)

来源:知库网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8分)

卜算子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①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词的前两句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来写海棠花之美?(2分)

解析:前两句写的是花的小、轻、薄和色彩。 答案:花之态和花之色。

★2.词的上阕说“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又说“道是天公果惜花”,请分析这首词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6分)

解析:写法上先扬后抑,突出了自己的凄楚与不满之情。

答案:上阕“道是”是扬(1分),下阕“道是”是抑(1分),欲抑先扬,词中明写惜花,实际是用比喻手法(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3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7分)

简卢陟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余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清明日对酒

高 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注】 ①卢陟:人名,韦应物外甥。②白雪曲:《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③“哢”(lóng),指鸟的鸣叫。④高翥(1170-1241),南宋诗人,余姚人,游荡江湖,布衣终生。

1.赏析第二首诗歌中画线的诗句。(3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要求赏析“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赏析诗句要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角度答题,这一句运用比喻手法。说冥纸成灰,灰飞漫天,好似白色的蝴蝶;相思成泪,泪滴成血,仿佛红色的杜鹃。表达了恳切的思念和沉重的悲伤之情。

答案:运用比喻手法。说冥纸成灰,灰飞漫天,好似白色的蝴蝶;相思成泪,泪滴成血,仿佛红色的杜鹃。表达了恳切的思念和沉重的悲伤

之情。

★2.分析两首诗歌中“酒”这一意象所蕴含的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

解析:题干问的是“分析两首诗歌中‘酒’这一意象所蕴含的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关键词为“‘酒’这一意象”“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应结合着“‘酒’这一意象”,联系诗句内容分析作答。

答案:韦诗中的“酒”,表达了诗人对卢陟的一种劝慰,希望他能够从怀才不遇、戎旅恓惶、岁月蹉跎的悲伤中走出来,享受自然的美好、生活的乐趣。高诗中的“酒”,表达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思想,实际上是故作旷达:诗人尚在阳间,就已经想到死后别人祭祀他的酒他一滴也尝不到了,这又是何等的悲哀!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7分)

踏莎行·山居

张 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

①②

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注】 ①“松醪”:是松膏酿制的酒。②忘形:指朋友相交,不拘行迹。语出《庄子·让王》:“养志者忘形。”

1.本词开篇两句有什么作用?(3分)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全词,把握全词的内容,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分析。结构上,总领上阕;内容上,描写出了秋意浸染天地的景象。“潇洒”二字明志,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答案:开篇明志,(1 分)总领上阕,极其概括地写出了秋意浸染天地的景象,(1 分)为全词奠定了基调。(1 分)

★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山居生活描写角度的差异。(4分)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上下两片描写的山居生活,然后再将两片的描写角度进行对比。上片侧重写秋景,侧面烘托出山居生活的闲适;下片既写了山居秋景,又写了山民饮酒闲适,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了山居生活的闲适和惬意。

答案:上片从白日斑斓如画的秋景来写(秋意遍浸山中风物,枫叶与黄花各有风韵),侧重侧面烘托;(2分)下片从清夜舒朗闲雅的山居秋景及与山民饮酒闲适来写山居生活的闲适与惬意,侧面烘托和正面描写相结合。(2分)

四、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答案:傍晚 西风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揭示“荷”所蕴含的不同情感并进行分析,可以从对“荷”的不同描写中体会。

答案: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 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注】 ①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担柴时还常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弃而改嫁。朱买臣后受汉武帝赏识,任会稽太守。

★1.本诗前六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这对于后人了解李白生平与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2分) 答案:归家欢聚(或“丰收季节回家痛饮高歌起舞”) 离家入京(或“离家入秦”“出门远游”)(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诗句,试作赏析。(5分)

答案:①借事抒情(寓情于事,通过场景描写来抒情)。开头描绘丰收景象,衬托出归家时兴高采烈的情绪。中间摄取了呼童、痛饮、高歌、舞剑等几个特写镜头,渲染兴奋、欢快、愉悦之情;并通过儿女嬉笑牵衣,侧面烘托诗人快乐喜悦的心情。②借用典故(咏史抒怀)。诗人以朱买臣自比自许(或“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才能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自以为西去长安就可以像朱买臣一样风云际会、青云直上,实现远大抱负。其自慰自信、满怀希望之情溢于言表。③直抒胸臆。末两句激情洋溢、喷薄而出,极具感染力。“仰天大笑”,可以想见其踌躇满志、慷慨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显示了其自傲自负、高昂乐观、坚信未来的心理。诗人急切求用、渴望功业(积极进取、豪迈奔放)的形象跃然纸上。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7分)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唐]韩偓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徊。 船冲水鸟飞还住, 袖拂杨花去却来。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1.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

解析:诗中直抒胸臆、表现情感的词较多,依此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颔联飞又还的鸟儿,去却来的杨花,看似有情趣,但与整首诗感情不合,应考虑是反衬手法。

答案:以乐景写哀情(对比、反衬)的手法。颔联描写了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而实际上是通过对环境死寂状态的描写,侧面呈现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诗句并用水鸟的“飞还住”和杨花的“去却来”表现诗人的悲怨忧虑。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主题。(3分)

解析:诗歌题目包含很多信息,是理解的重点;诗中“世乱他乡”“多丧逝”“悲哀”“陵谷”“劫灰”等词直接表现了战乱的凄惨。

答案:诗歌通过描绘赤地千里的凄凉景象,从侧面反映出唐末动乱和人民陷于深重灾难的现实,揭露了战争的罪恶。

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7分)

①月

杜 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注】 ①该诗写于安史之乱中,此时诗人身陷贼营中,与家人远隔。②国西营:长安西部的兵营,是抗击安史叛军的军队。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2分)

解析: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其作用,结构上主要考虑其与标题、下文的联系,内容上要具体分析写了什么对象、营造了什么氛围、奠定了什么情感基调等。

答案:首联写秋天将至,月影清朗,引出月光,呼应标题。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了静谧清朗的氛围,又为望月生情、借月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5分)

解析:诗人情感的把握要能结合诗歌,知人论世,可结合杜甫的创作风格和人生经历来解答,务求全面;对抒情手法的分析要善于分类,要善于结合具体诗句。

答案:抒发了思家念亲之情,对国家战事与人民疾苦的忧心。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前两联描写秋期将至时的清朗月光,渲染了空寂、清冷的氛围,表达了家国之思和动乱之痛。直抒胸臆:后两联写月光只能增添内心的痛苦和头上的白发,劝告月亮不要去照“国西营”,以免将士们因睹月而思家念亲。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别宋常侍

[隋]尹式

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留别王维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 ①游人,游宦之人,指宋常侍。②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此诗即行前留别之作。

1.尹式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念之情的?请简要赏析。(4分)

解析:诗歌前三联主要写了送别时的场景与情感,最后两句设想别后难眠的景象,是送别诗常见手法,柳永《雨霖铃》即是。

答案:作者运用想象(虚写),设想分手之后,自己因思念友人而失眠,由失眠得以听到静夜里如泣如诉的啼鸟声和风声。诗人以景结情、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2.这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解析:比较鉴赏重在同中见异,两首诗表达的离情相似,但结合诗歌可知,表达的重点不同;结合注释可知,孟诗感情更沉郁;最后结合诗人的处境,分析感情差异。

答案:尹诗表达了羁旅漂泊的孤寂、同病相怜的伤感及人生迟暮的无奈。孟诗表达了科举不第的失意、知音难遇的感慨及归隐故园的决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icool.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