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蒲葵子的体外抗癌活性

来源:知库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塑建医 J Fuiian Med Univ 堂堂塑2008 M vo1 42 No 2 …,。… 93 蒲葵子的体外抗癌活性 陈 艳,林新华,李少光,翁绳美,姚 宏 摘要: 目的研究蒲葵子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体外抗肿瘤作用。 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 比色法,观察蒲葵子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对肝癌细胞HepO2和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的抑制作用。 结果 蒲 葵子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在体外对肝癌细胞HepO2和白血病细胞HL6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正丁醇部位的半数 抑制率分别为7.94和lO.72,效果最为显著。 结论 蒲葵子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能抑制肝癌细胞HepG2和白 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关键词:棕榈科;抗肿瘤药;提取法 中图分类号:R282.7lO.5;R977.3 文献标识码:A 蒲葵(Livistona chinesis R.Br.)属于棕榈科 (Trachycar Pus Fortinei)常绿乔木,蒲葵子为该植 物种子,其性味平、淡,具有败毒抗癌、消瘀止血之 功效。民间常用其治疗白血病、鼻咽癌、绒毛膜癌、 食管癌,效果显著 。笔者对福建产蒲葵子进行初 步提取和分离,并研究各提取部位体外抗肿瘤活 性,筛选有抗癌活性的提取部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剂 全自动酶标仪(Mod550,美国Bio— Rad公司);二氧化碳培养箱(美国Forma公司); RPMI 1640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小牛血清 (美国Hyclone公司);胎牛血清(澳大利亚Maver— ick公司);四甲基偶氮唑盐(MTT,美国Amresco); 胰蛋白酶(美国Difco公司);噻唑蓝(华美生物工程 公司北京分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1.2 药物 采集福建福州地区产蒲葵子,经福 建医科大学天然药物学系张永宏教授鉴定为棕榈 科植物蒲葵的干燥种子。 1.2方法 1.2.1 供试品的制备 蒲葵子粗粉1 g用70 乙 醇10 mL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合并提取液,浓 缩,冷冻干燥,得到醇浸膏。醇浸膏用水30 mL混 悬,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 别得到萃取液,浓缩,冷冻干燥,得到各个萃取部位 浸膏。分取适量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 醇萃取部位浸膏,以70 乙醇(最大终浓度5‰)助 溶,加RPMI 1640培养基,配成2 000/,g/mI 样品 收稿日期:2007-08—10 修回Et期:2007—12—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675015);福建省教育厅 资助省属高校项目(2oo5Ko49);福建省教育厅科研基金 资助项目(JA07101)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福州 350004 作者简介:陈艳(1980一),女,助教,福建医科大学2007级博士研 究生 通讯作者:林新华 文章编号:1672—4194(2008)02—0093—03 准备液。各样品准备液以RPMI 1640培养基依次 稀释成终浓度为1 000,333,111,36,12/zg/mL等 5个浓度供试液,4℃保存,备用。 1.2.2细胞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人早 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由福建医科大学药 理研究所冻存提供。HepG2、HL60均培养于含 10 小牛血清、青霉素100 IU/mL及链霉素100 址g/mL的RPMI 1640培养基中,每3 d换液1次,每 5 d传代1次。细胞均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 的CO。、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 于试验。 1.2.3 MTT法 取对数生长期HepG2、HL60细 胞,以0.25 胰酶一PBS液充分消化后,以RPMI 1640培养基稀释成5×10 mL- 单细胞悬液,接种于 96孔细胞培养板,每个浓度复种3孔,每孔180 L。 置培养箱温育12 h后,药物组每孔加不同浓度供试 液20 L,平行设空白对照组(用等体积的RPMI 1640培养基代替受试药物),共培养48 h。每孔加 人1 mg/mL MTT溶液50 L,继续培养4 h后,吸 尽上清液,每孔加人二甲基亚砜(DMSO)150 L,充 分溶解MTT还原产物。置酶标仪上于492 nm波 长处测定各药物组和空白组的光密度(D),按公式 计算得到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IR, )以 及半数抑制浓度(IC 。),并对药效进行初步的评价。 1R =(1一加药组平均D值/对照组平均D值)×i00 2 结 果 2.1 萃取部位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 对 HepG2细胞作用48 h后,各萃取部位不同浓度的 抑制率呈量效关系。细胞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正丁 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其中,正丁醇具有 较高的细胞毒性,IC∞仅为7.94/zg/mL(ICso<20 址g/mL);乙酸乙酯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表1)。 2.2 萃取部位对HL60细胞的细胞毒性 对 HL60细胞作用48 h后,采用MTT法比色法,各萃 取部位不同浓度的抑制率呈量效关系(表2)。细胞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4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3月 第42卷第2期 毒性大小依次为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氯 性,ICso为lO.72和l7.78/ ̄g/mL。 仿。其中,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都具有较高的细胞毒 表1 蒲葵子各萃取部位对HepG2的细胞毒性 Tab 1 The cytotoxic effects of the four extracts of Livistona chinesis On HepG2 hepatoma cells n=3. 3讨论 葵子乙醇提取物的各个萃取部位。结果显示,石油 醚部位和氯仿部位对HepG2和HL60的作用都不 蒲葵子在民间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其中 明显。可能是由于石油醚部位和氯仿部位的溶解 福建民间将蒲葵子与猪肉一同炖至肉熟烂,饮汤吃 性稍差,致使有效浓度太低,而其他部位均能达到 肉,用于鼻咽癌、食道癌的治疗。国外文献报道,蒲 较好的溶解。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葵子的水提物对肿瘤血管发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 上述结果提示,在这两个萃取部位(乙酸乙酯 用,且该水提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鼠成纤维 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中可能存在抗癌作用较强的活 瘤细胞和人结肠癌细胞(Ht-29)体外抑制作用较 性成分,因此,有必要对蒲葵子进行系统的物质基 强,对成纤维细胞瘤小鼠模型具有较好的治疗效 础研究。为寻找到构效关系明确的活性单体成分, 果,未观察到毒副作用;蒲葵子的乙醇提取物(0.1 笔者拟对蒲葵子的各萃取部位进行进一步的植物 g/mL)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 化学细分工作,深入研究其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 用,IC5o为1/50倍的提取液(即2 t ̄g/mL)[3-43。 用的特点,为开发出新的抗癌药物奠定基础,也为 本研究采用MTT法对蒲葵子的石油醚、氯仿、 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 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蒲葵子粗提物的上述各萃取 参考文献: 部位对HepG2和HL60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 [1]广州部队后勤部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M].北京t人民卫 用,均在给药后24 h内效果明显。乙酸乙酯对 生出版社,1969:772—773. [2]赵国平,戴慎,陈仁寿.中药大辞典[M].下册.上海t上海 HepG2和HL60胞的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99.52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t2459—2460. 和99.59 ,正丁醇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96.77 和 [3]Sartippour M R,Liu C,Shao Z M,et a1.Livistona extract in— 97.12 ,正丁醇部位的IC5o分别为7.94和lO.72 hibits angiogenesis and cancer growth[J].Oncolog Rep, 2001,8(6):1355—1357. /lg/mL,说明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具有明显 [4]Cheueng S,Tai J.In vitro studies of the dry fruit of Chinese 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fan palm Livistona chinensis[乃.OncologRep,2005,14(5): 本研究为抗肿瘤药物的粗筛,所用的样品为蒲 1331—1336. Anti-Tumor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of Livistona chinesis in vitro CHEN Yan,LIN Xinhua,LI Shaoguang,WENG Shengmei,YAO Hong Faculty of Pharmacy,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ti—tumor effect of the extracts of Livistona chinesis i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陈艳等:蒲葵子的体外抗癌活性 95 vitro. Methods The cytotoxic effects of the four kind extracts of Livistona chinesis on two tumor eell lines cultured in vitro were tested by MTT assay.The tumor eelllines were HepG2 and HL60. Results The extracts of Livistona chinesis induced significant growth arrested in two malignant tumor eell lines which cultured in vitro. IC50 of these cells exposed to the extracts from N—butanol for 48 hours approach 7.94 and 10.72 . Conclusion The N—butanol extracts of Livistona chinesis had obvious anti-tumor activity in vitro. KEY WORDS:Palmaceae;antineoplastic agents;extraction (编辑:张慧茹,曹延) 超声检测胎儿肠道发育及其临床意义 陈晓康,吕国荣,唐 力 关键词:超声检查,产前;胎儿;消化系统畸形 中图分类号: R445.1;R71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4194(2008)02—0095—02 虽然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不高,但出生后死亡率很高。早 期诊断严重胎儿肠道畸形有助于及时终止妊娠,也有助于做 好产前及分娩时必要的应急准备。笔者探讨二维超声在胎 例,第3胎411例。 1.2方法超声诊断仪(LOGIQ 200、400,美国GE公司; 1700和5500型,日本ALOKA公司)探头频率为3.5 MHz。 观察胎儿头、颈、胸、腹部、脊柱及四肢,重点观察胎儿胃泡、 小肠、结肠和直肠,并测量其内径。对可疑病例进行产后随 访,对于严重消化道畸形进行产后随访复查或引产尸检证 儿早期肠道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5年i月一2007年5月常规超声检查 实。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1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1.3结果 不同孕周的胎儿小肠、结肠和直肠的内径见 表i。 的孕妇共10 737例,孕妇年龄(28.6±2.11)岁(20 ̄41岁), 孕龄(30±4)周(19 ~41 周);第1胎9 165例,第2胎i 107 表1不同孕周正常胎儿肠道直径、显示率 Tab 1 The diameter of fetal intestinal tract and ultrasound detective rate in gestation with different pregnant weeks 显示率为 . 组间两两比较,☆:P<0.05. 根据表1标准,28例追踪随访0.5~1年,17例肠道畸 形(O.16 ):1例小肠广泛扩张,直径约1.1 em,似“蜂窝状” 为小肠闭锁(O.009 );2例胃泡足侧小肠局限性扩张,出现 异常蠕动波,内径0.7~2.2 em,部分肠管飘浮于羊水中,为 腹裂疝并小肠嵌顿(O.018 );1例小肠广泛扩张似蜂窝状 为十二指肠闭锁(O.11 );以上病例中12例合并羊水过多, 5例羊水正常。1l例肠管扩张,小肠直径>O.7 em,结肠直 径>1.8 em,部分病例可见结肠回声增强呈强回声,但未出 现异常蠕动波,为生理性单纯的肠管扩张,随访或产后复查 肠管扩张消失。 2讨论 及结肠部分扩张,为结肠闭锁(O.009%,图1);1例小肠、结 肠广泛扩张,盆腔下部显示出“V”或“U”形增宽的乙状结肠, 直径约3.3 em,为肛门闭锁(O.009 ,图2);12例“双泡征”, 二维超声对妊娠早期的胎儿肠道不易显示,先前研究胃 泡显示时间较肠道早,经腹部超声其显示时间最早为15 收稿日期:2007—09—06 修回日期:2008—01—02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泉州362000 周 。本研究表明,肠道多数可在孕2O周左右显示,超声可 (下转第112页) 作者简介:陈晓康(1969一),女,副主任医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