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茶缘—百家姓与茶文化创新设计与应用——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但经过五千多
年发展,在如今人们对茶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但是人们对饮茶的需求却越来越高,所以我们不得不从新重视起茶文化,并且
注重起它的发展。
而百家姓,几乎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而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一段历史文化与含义。我们将二者进行结合,将百家姓与茶文化相结合,使二者更好的推广与发展,形成一种新的文化。
一、百茶缘概述(一)百家姓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说起百家姓,人们都能说上几句如“赵钱孙
李,周吴郑王……”
,几乎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种文化了,而且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百家姓》是由五代十国末期、北宋初期吴越地区的一位知识分子所著作的,在后来又慢慢的进行了补充,才有了今天的百
家姓,而今天
“百家姓”也成为了一种儿童启蒙读物。
姓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一个姓,代表着一个家族,是人们在社交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涉及到千家万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几乎每一个都有一番独特的经历,归纳起来,分门别类,就有几十种,以国为姓;以地名为姓;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以爵位为姓氏;以亲属的排行为姓氏;以官职为姓氏;少数民族的姓及其改姓等等很多
来源。
都值得我们去进行深究,百家姓上的姓氏大约有504个,但真正意义上的姓氏可以达到近千个。
(二)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称得上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茶文化以其浓厚的底蕴闻名于世。而老百姓更
是流传一句话:柴、
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对中国人的影响之深,而茶文化也在世界各处流传,从一开始,中国人将茶作为一种文化,来进行传承与发展,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各国从中国的茶道中进行学习,形成了自己的一种风格,是大众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于茶文化的推广也逐渐成为了一项
薛茹月
董按良聂春婷
不可忽视的行为,因为茶文化带给了我们
一种骄傲与自豪感。
(三)百家姓与茶文化结合的意义
百家姓所辑录的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而茶文化历史悠久,却对它一知半解,可见百家姓与茶文化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人们对二者真正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开始被大众所忽视。为了使之重新被大众所热爱与传播,让他们成为彼此的载体,进行更好的传播与发展,用一套茶具,装进我们熟知的姓氏文化,同时也是我们最亲切人生文
化。一姓氏、
一壶茶、一典故、一情缘...也正是体现了这一设计理念。
二、百家姓与茶文化的创新设计
将百家姓中有特点和具有代表性的姓
氏的历史文化、
历史故事进行扩展,其涉及到的历史场景中建筑、
饮食、风土人情、地方习惯等在茶具上再现。茶具也变得不再是循规蹈矩,每一套的茶具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不同之处。在不同茶具当中都体现了百家姓不同姓氏的含义与价值,二者的结合,有利于将茶文化和百家姓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也能更好的传承我国文化。
如今有许多年轻人对茶文化也是一知半解,对百家姓的认识也仅仅局限于背诵方面,但对饮茶需求却逐渐增加,对于茶具的实用性与美观性要求也大大提高,因此结合的同时,也会赋予一种新的形式,更好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将百家姓中的历史文
化、
人文等诸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附着在茶具上,给人一种归属感,也成为一种新的风格,可以在饮茶的同时能够想起我国百家姓文化,吸引人们的目光,在视觉上得到满足。茶具造型方面已经不仅仅是茶壶茶杯的常态,将根据百家姓中的代表性故事改变其原有的形态,体验时也变得新颖独特。
三、百家姓与茶文化的设计应用
茶文化与百家姓相结合,是为了可以更好的研究姓氏产生的文化和带来的历史故事,在了解各地的茶道文化以及风土人情以后,加深了现代人对历史的印象和对茶道文化的认识,让人们在饮茶的同时也能了解到百家姓历史文化的精髓,在生活
中应用独特的设计元素,传承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意识到茶道文化和百家姓文化的重要性。
在人们对于茶道文化的理解和接触中,不同年龄之间存在文化认知差异,所以要寻找相对统一的解决方案,而且少数人对于自身姓氏代表的历史故事了解的还不够深刻,甚至国外也对我们的传统姓氏文化不了解,在这次推广中可以提高不同形式之间的文化认可度,同时让我们的两种传统文化的结合走向国外。
在设计应用上把百家姓中有特点和具有代表性的姓氏的历史故事进行元素分析设计到茶具上,将涉及到的历史场景中建
筑、
饮食、风土人情、地方习惯等在茶具上再现。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与视觉冲击,所以,在不同茶具当中都体现了百家姓不同姓氏的含义与价值,将二者相结合,有利于将茶文化和百家姓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梳理二者的社会功能,使人们从中认识到自身文化的精髓,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此外,百家姓与茶文化的结合还可以了解当地人们不同的品茶习惯,而且茶具可针对不同茶而采用不同的冲泡方法,使每套茶具都拥有自己的独特性,打破了人们对茶文化的模糊认知,更加容易接受对于传统文化学习和认知,促进学习与发展。
作者简介:
薛茹月,女,生于1997年5月,汉族,甘肃兰州人,大连艺术学院,本科在读,艺术设计学。
董桉良,女,生于1997年1月,汉族,辽宁抚顺人,大连艺术学院,本科在读,艺术设计学。
聂春婷,女,生于1998年2月,汉族,辽宁盖州人,大连艺术学院,本科在读,艺术设计学。
(通联:大连艺术学院)
2019第4期中(总第297期)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