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刊 2014年第2期 论黄宗羲寿序文的内容及 苴 、‘I 术特征 o李爱贤 (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 要]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伟大的经学家和史学家,其寿序文数量虽少,但其中不乏佼佼之作。他的 寿序文另辟蹊径,以述交情、谈学术、论气节为主要内容,且具有善-t-/g) ̄典故、注重细节等j}凡的艺术表现力,对 后世的寿序文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黄宗羲; 寿序文; 内容;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2—0044—02 博通经古,黄宗羲于宗会结交硕庵是因为硕庵有才名,受邀 入“几社”,他们志同道合,共务佐王之学。之后因缘际会,黄 宗羲与硕庵的友情愈久弥深。然而,硕庵虽满腹王霸之略, 黄宗羲(161o~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黄梨州先 生,余姚通德乡黄竹蒲(今余姚市明伟乡浦口村)人,是我国 明末清初一位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和史学家oH] 黄宗羲 作为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著述颇多,与顾炎武、王夫之一 起被称为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或被誉为“清初三大 却生不逢时,“才不才者人也,用不用者时也。吾闻之,有以 用而累其才者矣,未有以不用丧其才者也。”【4]蹦其才华得不 到重用,作者对友人硕庵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遭遇感到惋惜, 同时对友人的同情也随之流出笔端。 其次,谈学术。黄宗羲的所有的寿序文中,有几篇是专 门为妇人所做的,如《张母李夫人六十寿序》、《范母李太夫 师” 2J3’。黄宗羲以其经学成就和史学成就著名于世,然而其 文学成就也是不容被忽视的。他的著作中有一部分是论及 他的文学创作主张的,并且“汇辑了近2O种宋元文人和明人 的诗集,自己也撰写了近500多篇文章和千余篇诗歌”【3] , 因此黄宗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学家。寿序文是黄梨洲文 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23篇,数量相比其在史学、经学方 面的著述真是九牛而一毛,但是其中却不乏佼佼之作。笔者 通过内容和艺术特征两方面对黄宗羲的寿序文进行分析论 述。 ~人七旬寿序》、《施恭人六十寿序》,但另辟蹊径,不落俗套, 在文中谈论学术。如在《施恭人六十寿序》一开始就说寿序 文的发展以及寿序作为应酬之文非古文之正派。《范母李太 夫人七旬寿序》中“馆阁者,文章之囿也。今岂无以为文载 道,足以希前古而纵后学者乎?”l4 作者说自宋以来文章之 权就归于馆阁,明初馆阁之体近于枯淡,但是其庄重典雅,虚 词烂说的特点被天下人尊奉,“天下犹莫之不宗”_4J姗,而后 来文章之权散之于缙绅士大夫,馆阁文章已经徒有虚名,到 、黄宗羲寿序文的内容 首先,作者通过寿序文来述交情。在《张母李夫人六十 寿序》中明确指出自己写寿序目的也是为了述交情、论学术, 不为应酬刻启之文。“……年来刻启征文,填门排户,不异零 丁榜道,……” 4J 表明写寿序文成为一种时代风气的时代 背景和作者不得不写的无奈之下,“一二共学之友,松欣柏 悦,岂得无情?”【4] 为几个亲朋好友写作寿序文,就借此叙 述和寿星的浓情厚意。如《诸敬槐先生八十寿序》中作者写 宋景濂恰逢元末之乱,颠沛流离,避居在陈堂之西轩,堂熙妪 隆庆年问韦布之文崛起,然而还是有赖于士大夫才能显现。 而崇祯年问,科场之文大举流行,天下士人望风跟随,陷于科 场之囵圄,馆阁之文流落殆尽。作者比较惋惜地说:“馆阁江 湖,同一寂寞,不知此权将复谁寄?”_4j姗但是,国雯潜心研习 六经,参考众寡,明古今治乱之故,所做的必将是经世之文, 而“今日之为文者,皆非国雯之所欲也”-4J螂表达作者对时文 的不满和对国雯有望尽收文章之权的肯定。另外,《陈伯美 的关怀备至使得景濂在日后的叙述中涕泗涟涟。“九征有父 敬槐先生,尤怜余之羁穷,时时存问。”-4 作者借宋景濂的 故事来表达自己和敬槐先生患难之际的笃笃情谊。诸敬槐 先生一家的关怀使得作者在乱世之际有所慰藉。再如《寿徐 掖青六十序》中作者写自己于掖青的友谊。还有《陈伯美先 生七十寿序》、《寿徐兰生七十序》中作者都或浓或淡地叙述 自己和寿星的惺惺相惜。在《诸硕庵六十寿序》中写到硕庵 先生七十寿序》中作者听说朝廷欲留陈伯美在馆阁修史,便 “尝励其三长:即未敢侈口迁、固,然必能考其伪,定是非;有 所裁削;不附和于流俗。此便可关草野之口而夺之气 矣。” 嘲这既是黄宗羲作为遗民故老给留任史馆的陈介眉 发自肺腑的忠告,也是黄宗羲作为一代史学家史学观的显 现。还有如《寿李皋堂五十序》、《钱屺轩先生七十寿序》作 者都讨论了学术。 [作者简介]李爱贤,女,甘肃古浪人,兰州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一44— 宙又巩止 再次,论气节。黄宗羲的寿序文不但是为述交情、论学 术,还有一部分是谈论气节的。在《宪副郑平子先生七十寿 序》这篇文章中,作者写道郑平子先生“文号儒宗,武称将表, 风腾波涌,更相骀藉”,以先生的才华,可以请托郡邑,而“先 生不其然者,盖必有所甚痛于心。宁怀琬琰以就煨尘,不欲 猖狂无妄之福,以取只相扬觯之辱”,于是先生“绝匿名迹,当 路投分无所,可不谓过乎。”先生拥有这样的才华,却不甘“猖 李爱贤/论黄宗羲寿序文的内容及其艺术特征 丈夫事,非将相之所为,是古之学道者,每轻将相,余以为 非。”[4 仉梨州先生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便引用汉代谋臣 张良和唐宰相李泌的故事。“能为将相者,不可以学道。故 子房辅汉而赤松绝粒,长源定难而嫩残分芋,李林甫之阴贼, 卢杞之奸邪,未尝不遇异人,终为蚁鸢所笑尔”[4瑚卜 来说 明像张子房这样极尽将相之事而未尝一日身居将相之位;具 有三杰之冠的功名,但却退身的将相之人也与仙人赤松子 游,和寺中读书夜半,拜谒嫩残和尚的宰相李长源这样的将 相也可以学道,所以并不是学道者就轻将相,甚至连李林甫 这样的奸邪小人也曾经遇到过学道的异人。黄宗羲所以运 狂猖狂无妄之福”。隐居石岩,投壶弄水的“遗民”生活态度 也是作者所赞扬的。【4]搠另外,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明确将亡 国大夫分成三类,“余见今之亡国大夫,大略三等:或龌龊治 生;或丐贷诸侯;或法乳济、洞。要皆胸中扰扰,不胜富贵利 用典故就驳倒了君调的观点,有力的支撑了自己的观点。黄 达之想,分床异梦,此曹岂其复有性情?”【4 狮不论是“龌龊治 梨洲先生的文章几乎篇篇都有典故,这样具有文化底蕴的例 生”、“丐贷诸侯”的混世者也好,还是“法乳济、洞”的避世者 子不胜枚举。如《宪副郑平子先生七十寿序》作者写宋室遗 也好 即使是《谢时符先生墓志铭》中“是故种瓜卖卜,呼天 民王炎午祭文丞相文天祥的事迹等等。 抢地,纵酒祈死,穴垣通饮馔州 J2”的逃世者也罢,都是“遗 其次,细节。注重细节描写,是文章更加生动。寿序文 民”的表现。然后“士之报国,各有分限州 ]聊,表现了作者对 作为一种谀辞文学,其有具体的格式,如果按常规格式写作, “遗民”行为的宽容。郑平子先生便是那种“法乳济、洞”的 势必会影响文章的生动性,然而黄宗羲在写作寿序文的时 避世者。虽然作者将自己的“遗民”底线定为“不仕”,只要 候,不但写主角一生事件的真实性,更加注重表现细节的真 不与新朝发生“君臣关系”,便可得“遗民之正”,但对于郑平 实。《论文管见》中“叙事须有风韵,不可担板……,每写一 子先生这样的“遗民”和具有“避世者”的“遗民”之气节也是 二无关系之事,使其人之精神生动。”[4141n可见黄梨洲先生为 赞赏的。另外《寿徐兰生七十序》中作者认为名节是在有关 使文章显的不呆板,常述一二无关紧要的小事,便可增加人 生死利害之际才凸显出来的一种大义,“是故名节之坏,不在 物的精神气度,使文章有风韵。如《诸敬槐先生八十手序》中 庸人,而在妄人。夫名节非关生死利害之际不可得见。山谷 作者写“太夫人且时时袖果饵以啖余女孙两孩。两孩见先生 日:‘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今 之来,则凫藻就之”[4 ,太夫人的乐善好施、孩子的天真娇 妄人置大节不论,而好短长人之平居,以是而言名节,岂名节 痴、敬槐先生的慈祥和蔼便跃然纸上。这些生活中的/lvl',细 乎?”而徐兰生先生就在生死利害之际表现出了“不赴公车, 节凝聚作者真情实意,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描写其乐融融的生 抱道而不仕”的大节,即使“数十年楼迟困辱,坏褐破袍,沛然 活剪影,确实让文章增色不少。再如《顾君荣生六十寿序》中 满箧王霸之略,汩没于柴水尘土之中”也“曾不知悔,而歌声 写顾君“长身岳立,臂力过人,所挽弓数石,发必命中。尝与 嗷然”。作者称颂兰生不为功名利禄,不赴公车,既是生活困 人较射,以他弓授之,应手而折,雅欲以功名自见。” 臂 顿,也对酒当歌,丝竹琴瑟,管弦优雅,怡然自乐。真名士,自 力惊人,箭术精准,常与人较射,应收折弓这些细节的描写使 风流,兰生乃真名士也。 还有《寿徐掖青六十序》中“突兀 得我们在字里行间就感觉到顾君的英气逼人,让这个出生人 不平之气,己为饥火之所销铄,落落寰宇守其异时之面目者, 死具有将相之才的豪杰的形象更加真实、生动、鲜明。 复有几人?掖青始为名士,继为遗民。” 作者写徐掖青 最后,如《寿张奠夫八十序》,张奠夫只不过是从子刘子 在钟声石变之时,还能固守名节,其名节天地可鉴。 游学最久的一个弟子,而在刘宗周梦奠之后,学院无人主持 二、黄宗羲寿序文的艺术特征 便请张奠夫来讲学。其人仅仅是个普通学人,并无太多的丰 功伟绩,这是寿序执笔者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一般的做法就 黄宗羲先生的寿序文数量有限,大都是谈学术、述交情、 是敷于美词,全然不顾事实,大肆的谀美,完成文章,借用归 论气节之作,绝少虚词烂说,毫无浮词狸藻之拗态,也具有独 庄的话来说是“往往巫称妄誉,不盗者即李、杜齐名,不淫者 特的艺术表现力。纵观他的寿序文,可以概括为一下几点。 即钟、郝比德,略能执笔效乡里4',JL语者,即屈宋方驾也。” 首先,用典。善于运用前人的优秀成果,镕铸典于故文 [5]搦黄宗羲却不为谀辞,而是抓住张奠夫默守师学,不为奇 章之中。典故一般都是用较少的语言来概括丰富的内容,用 学异术所蛊惑,不为天下之害这一特点来写。作者开头写张 典用的好,既可以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又可以增加文章的 奠夫的讲学生活,并无虚华不实,即:“奠夫巨城二十里而家, 文化底蕴。在《论文管见》中黄宗羲明确指出:“文必本之六 每至讲期,必率先入坐书院,以俟诸学人之至,未尝以风雨寒 经,始有根本。唯刘向、曾巩多引经语,至于韩、欧,融圣人之 暑衰老一日辞也。于今概五年矣。”一个兢兢业业,呕心沥 意而出之。不必用经,自然经术之文也。” 自然之经文, 血,风雨无晦的讲学老者的形象便伫立眼前。不为谀辞,平 必是镕铸古人之意之文,然而应该是“羚羊挂角,无迹无痕” 实自然并不呆板的陈述,使人感到亲切。黄宗羲就是黄宗 而又意义深远的。在《顾君荣生六十寿序》中作者在写与戎 羲,他的高妙之处就是在普通人的事迹之中,用家常质朴的 马一生,战功赫赫,而却功成身退的顾荣生讲性命之学的周 语言锤炼出独具匠心的思想来。此文用寥寥数笔勾勒出张 君调的观点时,作者运用了典故,这些典故都成为证明作者 奠夫的讲学生活之后,突然笔锋一转,将所有的注意力都倾 观点强有力的证据。在这篇文章中周君调先生说“出家乃大 注在批判佛氏上。 (下转第104页) 一45— 教学经纬 和钰/数字化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各种技术实践;注重总结、评估和调整,从社会广告企业中找 应用实践,从新的内容和新的授课形式中体现广告专业教学 的社会化、信息化,智慧化、创意化。 第二,从强调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和系统化方面人手,与 到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参与数字化新媒体各种技术实践,使 学生摆脱“纸上谈兵”的阴影,参与到真正的技术操作中去, 从中体会市场的需求,与就业衔接更加紧密。 数字化新媒体关联课程实现跨界组合,即结合新的技术手段 开辟数字化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专业新领域。在数字化新 媒体环境下,研究广告行业涌现的新型广告形式,为广告学 科赋予新的内容,体现广告专业理论与方法的前瞻性,促进 和推动广告专业教育的发展。具体来讲,一方面可以通过对 社会广告公司以及其他院校广告专业走访调研与比对,分析 专业发展,架构广告新课程。另一方面通过对我校及其他学 校各学科专业的走访调研,了解交叉学科分布,整合资源,联 我们认为数字化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专业传统教学模式 亟待改革与创新,建立以核心专业课程为框架,以辅助课程 为延伸,以数字化新媒体技术应用为创新,构建艺术与技术 并重的广告专业新型教学体系,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 源,与数字化新媒体关联课程实现跨界组合,强化传统课程 与数字化新媒体各项技术的结合;另一方面利用新的技术手 段可以开辟数字化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专业新领域,同时通 过各种教学资源,以及市场因素与资源,还能够创造数字化 新媒体各种技术实践的机会。 广告专业的壮大与发展需要在改革与创新中体现广告 专业教学的社会化、信息化,智慧化、创意化,强化学生与社 络校内外相关学科课程讲授教师交叉讲授课程,在广告专业 新架构课程中体现与数字化新媒体关联课程跨界组合。这 样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与相关联课程打破专业间的 鸿沟,寻找合作互动的数字化新媒体专业课程,形成新的整 合方式,打破广告专业以往较为滞后的旧格局,寻找与其他 专业课程间的相关性、渗透性、整合性。 第三,从市场需求因素人手,创造数字化新媒体各种技 术实践的机会。具体体现为课程中不能将实践集中放在一 两个阶段进行,而是将每个阶段的课程学习都与数字化新媒 体各种技术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创造一切可能的实践机会, 会工作的接轨。同时注重市场因素,创造数字化新媒体各种 技术实践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就业率。对于高校广告专业的 发展与壮大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丁蕾.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应对研究[J].南京 艺术学院学报,2009(6). 为每个层面的课程提供眼见为实,身体力行的实践机会。并 充分运用各项教育资源,借校内、校外资源数字化新媒体各 种技术进行实践。指导学生在校内广告实习基地、校外社会 [2]郭颖.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的改革[J].新闻界,2012 (6). 广告公司进行实地工作,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设计类竞 赛,不仅可以体会前沿设计理念,还可以进行数字化新媒体 (上接第45页) 综上所述,黄宗羲的寿序文是以叙交情、谈学术、论气节 为主要内容,并且在具体的创作之中善于运用经学典故,增 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黄宗羲不但注重人物事件的真实性, 作者强烈地批判如“洪水猛兽”的佛氏,“昔从事于昭昭灵 灵,谓不足以治天下国家。今从事于闪闪铄铄,且以之以乱 天下国家”,也批判了一些为佛者将释氏之学凌驾于孔孟之 还关注细节的真实性,使其寿序文中的人物更加形象生动。 黄宗羲作为伟大的经学家和史学家,在寿序文的创作实践过 程中,加入了经学的思想,实现了寿序文“经世”的目的,有利 于提高寿序文的谀辞文学地位,大大的拓展了寿序文的表现 内容,提升了寿序文的社会功能价值,对后世的寿序文创作 具有借鉴意义。 学之上,并且还要大肆地攻击儒学行为,并将释氏之学视为 穷理之学。作者借寿序文章大胆地指出佛氏不为经世之学 的现象,给寿序这种专以褒赞为主的文章注入了经世之志, 展开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在之前的作家都是很难为见的。并 且作者不但批判了当行于社会的释氏之学现象,而且指出佛 氏之学的对社会的毒害和对年轻人的侵蚀,即“后生小子,日 汩没于习染之中,而忽加以洙泗之名,其为说浅陋,可以无假 【参考文献】 [1]沈善洪,吴广.黄宗羲全集(第十二册)[M].浙江古籍出 版社,2005. 于学问”。而后作者又将笔锋回归到张奠夫身上,说“奠夫守 其师说,不为新奇可喜之论。宁使听之者嚼蜡无味,旅进旅 退,鼓动乎何有?”最后作者阐发议论,引用了刘伯绳的话,说 [2]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M].人民出版社, 1956. “士生斯世,不求以吾身利天下,苟吾身不为天下之害”。虽 然张奠夫在五年之中未使在做弟子感动涕泣,转换机轴,即 使听者味同嚼蜡,也任然默守师说而不鼓动新说,不对天下 造成危害。文章大开大合,文中写了这一段议论,看似和文 [3]吴光.天下为主——黄宗羲传[M].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4]黄宗羲,撰.陈乃乾,编.黄梨洲文集[M].中华书局, 姗. 章没有丝毫的关联,实际是草蛇灰线,伏埋千里,不但对佛氏 之学进行了批判,而且还赞扬了张奠夫默守师学,不为天下 之害的品德,可谓一举两得。[4】49卜啦 [5]归庄.归庄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