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10卷第5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Journal of CI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107・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22例 张春美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安徽合肥,230000)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COPD;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 5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oo6)O5-o1o7-o1 BiPAP呼吸机应用于治疗COPD合并呼吸 衰竭逐渐增多,疗效肯定,国内外学者均有成功报 导[ 。本科2005年2月--2006年6月用Bi 呼吸机连接鼻面罩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 吸衰竭患者2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2例。男18例,女4 例,年龄62~85岁,平均67.8岁。诊断符合 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 诊断标准_2 J。治疗前血气分析提示PO2小于 60 mrnHg,pco2>50 mmHg,符合Ⅱ型呼吸衰 竭的诊断标准,排除昏迷、自主呼吸微弱、低血压 休克,未能控制的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上消化道 出血,气道分泌物多以及与鼻面罩无法相配者。 所有患者均给常规治疗(抗感染、解痉平喘、 祛痰、酌情使用呼吸兴奋剂),同时给予BiPAP呼 吸机(美国伟康公司生产)辅助通气,采用S/T压 力支持模式.备用呼吸频率12~16次/arin;吸气 压(IPAP)由6~8cmH2o逐渐增至15--25cmH20; 呼气压(E )由0~2 cmI-I2 O渐调至4~ 8 cmI-I20,FiO2 30%--40%。维持SaOz在9O% ~94%。每次通气时间2~3 h,每天2~3次,治 疗3 d后在自主呼吸状态下复查血气分析。 无创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变化,见 表1。 表1无创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 P<0.01 2讨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主要呼吸生理改变 收稿日期:2006—05—12 作者简介:张春美(1969一),女,安徽合肥人,主治医师。 为:气道阻力增加,呼吸中枢驱动增强,肺过度充 气和形成内源性PEEP(PEEPi),呼吸肌疲劳_3 J。 BiPAP呼吸机提供双水平正压辅助通气,在吸气 时相和呼气时相皆可提供足够大的持续气流,可 允许自主呼吸存在,增加通气量而不至于导致吸 气不足,人机配合不良或气道压力的骤然升 高[4-6]。吸气时较高的IPAP可帮助患者克服气 道阻力,降低呼吸功和氧耗,减轻呼吸肌疲劳,增 加肺泡通气量,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的状况, 促使肺泡中的氧向血液弥散,减少生理无效腔 (Ⅷ)。呼吸时PEEP可对抗PEEPi,防止上气 道软组织及细支气管的气道陷闭,缓解内生负压 对气道的关闭作用,改善通气,增加功能残气量, 防止肺泡萎陷,改善弥散功能,使肺泡内co2有 效排出,从而达到提高PO2纠正低氧血症,降低 pco2的潴留目的。 本组资料表明,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能较 快升高POe,降{ ̄PCO2,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并发 症少。作者的体会是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 者应尽早上机,对首次接受无创通气的患者,要详 细解释,消除恐惧感,争取患者配合,提高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刘颖祺,朴峻,王悦,等.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 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 护杂志,2002,1(4):236.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 [3]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11. [4]朱蕾,纽善福.机械通气[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社,2001.144. [5]陈荣昌,张秀燕,何国清,等.改进的面罩对无创人工通气 死腔效应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12): 735. [6]顾俭勇,黄培志,童朝阳,等.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上海医学, 2002.25(12):7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