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作文集合五篇【精品模板】

来源:知库网
If you enter, you will live in peace and your ambitions will be fulfilled. If you retreat, you will live in peace and you

will be able to repair your failures.(页眉可删)

高考作文集合五篇

高考作文 篇1

每年高考阅卷都会碰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20__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好奇心”,阅卷后的感受我归纳为三个“一”:一个词语,一个电影名句,一个人物。一个一出现必错的词语:趋势(趣势) ;一个凡是议论性必出现的名句:好奇心害死一只猫,一个让阅卷老师烦透了的人物:被苹果砸中脑袋的牛顿。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品味时尚”。阅卷结束后回 与梳理阅卷情形,我还是把它归纳为三个“一”:一个词语,一个歌名,一个人物。一个错误频率极高的 词语是“品味(品位)时尚”,一首出现率破纪录的歌是周杰伦的《双截棍》,一个让所有阅卷老师都烦透了的人物: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炮走红的小沈阳。 仅以这两年高考作文为例,还是能有不少启示,带来一些有意味的思考。

错别字是每年高考前报刊大肆渲染的一个话 题,动不动就有大幅标题“错一字扣一分”,每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也是这样强调的。姑且不论实际操作中是不是真的能做到,但是快速阅卷

进程中屡屡有错别字闯入阅卷老师眼帘,或者一些十分常用的字还不断写错,老师心中马上形成这样一个印象:这个同学的语言基本功很成问题。上面提到的两组词语 就是典型的例子,“趋势”指事物发展的动向,“趋”有趋向、归向之意,现代汉语中没有“趣势”这个词。“品 味”与“品位”完全是两个词语,“品味”指仔细玩味;体会,是个动词,命题就是用这个词这个意思;而“品位”指作品所达到的水平、级别,是个名词,“品味时尚”是两个名词联在一起的一个不伦不类的短语,现代汉语中没有这个用法。

如果是语言素养的欠缺导致误写,这在情理上是讲不通的,这两组词语的区别没有任何难度,只要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完全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是考场写作的快速推进导致的笔误,出现一次情有可 原,但不至于一再出现,更何况是大量考生出现同样的低级错误,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实际上非常简单,即每次作文完成后,留三四分 钟时间逐字逐句默读一遍。不可快速浏览,浏览是看不出错误的;而读的好处是,不漏不掉,不错不歪,那些错字、别字甚至别扭的句子、短语会自然跳出,在试卷交出去前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类完全可以避免的低级错误。这是一个应试的答题习惯问题,也是一个认真踏实的态度问题,更是一个凡事力求完美的态度问题,培养这个个好习惯是许多高三考生应做而且很容易做到的。

一个名句(或一首歌)的大量涌现,表明了考生论据运用的单一。他们视野狭窄,有限的材料基本来自娱乐圈,“好奇心害死猫”是一部影片名,周杰伦则华人尽知。说实话,娱乐圈并没有多少语文因素,特别对中学生而言,他们看到的多是好玩、剌激、有趣、新鲜、 搞笑,写作时蹦出脑海的第一个材料往往是来自娱乐圈的。当相同的论据湖水般涌来时,用何永康教授常用的比方来说就是“‘超高速公路’上的集体大撞车”。

一个让阅卷老师烦透了的人物的出场也是这种情形。去年江苏是牛顿牌苹果大丰收,有意思的是, 今年广东写“常识”的作文仍出现了不少牛顿与苹果,而小沈阳的二人转红遍江苏大地。这表明考生阅读积累呈现了怵目惊心的状态:制度化生存背景的变本加厉,功利化教育的应试现状,让中学生们无暇顾及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更无暇阅读含蕴深厚的文学作品。少了沉下心的静静思索与品味,多了急功近利的浮躁与肤浅,语文课本之外最大的阅读便是那些几乎无孔不人的快餐文化、娱乐文化,读图时代、络时代、信息时代让小小的脑袋里装满了信息,材料看似多如牛毛实际却是空空如也。于是应试材料引用不是来自中学语文课本就是来自娱乐圈。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又怎样解决呢? 首先:在考场上'当你脑中蹦出第一个材料时, 千万不可就此落笔,可以在草稿纸上依照想到的先后顺序写出若干个材料进行比较、筛

选。筛选的标准是突出“自我”,即最好是只有自己熟悉的。坚决舍弃大众广为知晓的电影电视中的内容;《读者》中的材料最好也不要用,因为它的发行量是惊人的,而且读者群从少年到老年,各个年龄层次都有,已经失去了新鲜感与新颖性。 其次,千万不要跟着试题提示语中涉及的材料跑。20__年江苏作文题“人与路”,文题前有一段文 字,第一句是“有人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 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的话,考生们一看便知,于是几十万考生往这句话奔涌而去,下笔便是“鲁迅如何如何…..走啊走,踩啊踩,踏啊踏,路就出来了”, 好像不用一下这句话总感觉不深刻。这反而让阅卷老师大倒胃口。

再次,平时的素材积累应着重突出“自我”,突出心灵过滤与筛选,让素材在情感体验中内化,在审美对照与写作实践中内化。积累素材不是为了积累而积累,更不是为了向同学炫耀自身知识的丰富,而是为了化为血脉,化为精气神。

最后,建议考生们平时有空看看《杂文选刊》之类的杂志,学会创新,学会求异,培养一份不跟风不随流的坚定和自信,一种保持独立、善于思考、不人云亦云的良好品格。其实杂文写法也是跳开一般八股式议论文的好路数,但这是另外的话题,这里不赘述。

高考作文 篇2

于丹大姐在央视“百家讲坛”火爆时,我没有留意;于丹大姐被一些所谓的“孔子忠实传人”围剿时,我只当作新闻;近日,偶阅于大姐《〈论语〉心得》后,突发感慨:于丹大姐的《〈论语〉心得》简直就是高考作文的制胜法宝。

纵观近些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以及更多的高考模拟作文题目,几乎都围绕“人生”的“心态”。谈心境,说理想,话交友,论处世,大到宇宙,小到心灵,无外乎一个字,那就是“心”。于丹大姐的《〈论语〉心得》,恰恰就是谈人的“心”。 这么多凡夫俗子喜欢于大姐的心得,源于于大姐把《论语》当作了心的灵台。于大姐通俗的说教,让大众深深地感受到,“心”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在当今芜杂纷扰的环境里,一颗“静心”弥足珍贵。

说于大姐的心得是作文的制胜法宝,主要在于于大姐解读论语时“引的经据的传”。这里的“经传”不是“孔子传人”们的唯恐凡夫俗子看明白的经传,而是那些启发大众心智的小故事、小寓言。于大姐不擅长枯燥的长篇大论,她能把隐晦的经传用通俗的故事来阐释。这绝对对高三的学子有重大启发。

作文靠什么服人?靠“理”;“理”从哪里来,靠“据”;“据”是什么?就是故事。什么是好“据”?就是经典的故事。阅卷老师不喜欢泛泛的说理,更不喜欢无病的呻吟。于丹大姐的

《〈论语〉心得》不是泛泛的说理,更不是无病的呻吟,她是靠经典的小故事来阐释《论语》,感化人心。

无论话题作文也好,给材料作文也好,都要对题目所给材料蕴含的道理进行阐释。谁阐释的好,谁的__就能得高分。多数学生明白蕴含的道理,可是如何把这些道理阐述的深刻而不枯燥,通俗而不庸俗,那可得讲些手段。于丹大姐的《〈论语〉心得》可谓高考学子的灵丹妙药。

高三学子心中总有放不下的东西,背着这些包袱,多么的累!这些包袱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强行加在自己身上的。于丹大姐在心得里讲了个故事:

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了河。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又不敢问。这样又走了二十里路,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

有些学子的包袱已经背了三年了,难道还能像故事中的小和尚,别人早就不当回事了,你还念念不忘,非要背着包袱过高考桥?

临近高考自信最重要,要相信自己的心理暗示的能量。于丹大姐在心得举了一个例子。

一个女孩非常自卑,总觉得自己没有别人漂亮,没有好衣服,没有好首饰。十八岁圣诞节那天,妈妈给了她20美元,让她去给自己买一份圣诞礼物。看到路上的人都比自己漂亮,女孩更自卑了。来到商店,女孩看上了一个头花,戴在头上,女儿惊诧于自己原来这么美丽。女儿买了头花后,内心无比陶醉、无比激动。她跑到了小镇最中间的大路上,她听到人们在议论说,没想到这个镇子上还有如此漂亮的女孩子,她是谁家的孩子呢?有个令她心仪的男孩竟然邀请她做圣诞舞会的舞伴?这个女孩子简直心花怒放!她想我索性就奢侈一回,用剩下的这四块钱回去再给自己买点东西吧。于是她又一路飘飘然地回到了小店。结果,她的头花还在柜台上。

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充分的自信抵得上千万朵头花。这不是高三学子最需要的吗? 于大姐在心得里说:

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就是说,颜回家里很穷,缺衣少食,住在非常破烂的小巷子里。这么艰苦的生活对别人来说简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够自得其乐。也许很多人会说,生活就是这样,

穷日子富日子都得过,那有什么办法?颜回真正令人敬佩的,并不是他能够忍受这么艰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的时候,颜回却不改变他乐观的态度。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同样。高考战场上真正的成功者,就是那些始终保持心境从容的人。

不用再举例子了,于大姐的这些话都是在阐释良好的人生心态,作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此时的心态是最最重要的。 我希望,学子们趁这几天,把于丹大姐的《〈论语〉心得》好好的看一编,一定能对你的心态有所帮助。

也许有些学子比较深沉,根本不为这些所动。这不要紧,要知道,我写这篇__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大家调整心态,我是想告诉大家,《〈论语〉心得》书里的经典小故事几乎可以用来对付一切高考作文题目。要知道,任何作文题目都能归属到人生的心态上,而于丹大姐的《〈论语〉心得》就是谈心态最好范本。 还等什么?赶紧看吧!不要等高考完了,再向于大姐购买后悔药!

高考作文制胜法宝——于丹大姐《〈论语〉心得》,信不信由你,山里人如是说。

高考作文 篇3

兔子啊兔子,看完了这篇报道,我不由得从心底里送你两个大字:傻 !

你也不想想,动物管理局是干什么的?管理动物的!狼是不是动物?你差点都被他吃了,管理局怎么连个屁都不放?为什么不惩罚狼反而逼兔子学游泳?如果管理局平常就主持公道怎么还会出现狼撵兔子的事儿?傻 兔子!

狼撵你到河边,管理局就忽悠你报游泳班,下回狼撵你到悬崖,他是不是还得忽悠你报飞行班?难道狼撵你,就为了吓唬你报这个班那个班?狼跟管理局局之间有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你有没有脑子啊!傻 兔子!

说你是傻 ,你还就是傻 ,你知道这个培训班是谁家开的?管理局开的!鸭子教练就是王八局长的小舅子!你还倒过来给他们交培训费。还“90%的汗水,加油!嘎嘎!”,我呸!他是鸭子,你也是鸭子?你也不想想,你们家自打你爷爷的爷爷那辈儿起就不会游泳,他管理局办几天班就能教会你游泳?这符合兔情吗?你培训费不是白交了?还有巴西龟、金毛,你们更傻,自己天生就会游泳,还去花这个冤枉钱,就为了考个证?没证他能不让你游了?没证狼吃了你白吃?说到这儿我还得说说你,金毛,你好歹也是名犬,面对坏蛋,就知道一味逃跑,还花钱去学怎么当落水狗,不害臊吗?

面对不法分子的侵害,管理局为什么不鼓励你们团结起来,奋起反抗,而是去学怎么逃跑?面对狼的威胁,现在不是学游泳的问题,不是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问题,而是生存的大是大非问题!命都没了还学什么游泳?尸位素餐,我看这个动物管理局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行政不作为,与狼为奸,傻 兔子! 兔子,我骂你是因为你不争气,你自己有点儿独立意识好不好?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鸭子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那是人话吗?照这么说,蜈蚣游得最快了。“成功的90%来自汗水”,呸!他当鸭子也算成功?当鸭子当得成功?你就学他吧,傻 兔子!

还有那两个专家,这帮精英吃饱了饭就会当吹鼓手。那个蛤蟆去年跳出来含泪我就烦他,“但在目前,不能急躁,因为还有更危急的事”——这不是他去年说的吗?现在狼患当前,算不算“更危急的事”?他又跳出来这弱点,那特长的,这叫转移视线,搅混水!傻 兔子!

那个仙鹤更白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放屁,你都让人追到河边了,现打洞来得及吗?就这样专家的话你也信,傻 兔子!

狼撵你,是你兔子的错吗?你为什么不举报?这样的坏蛋不铲除,还有你的好?学游泳,惹不起你就躲得起吗?我告诉你,

狗会狗刨,狼会游泳!狼是狗的祖宗!报班没用的,下次出门,最好带着修脚刀!听我的话没错,傻 兔子

高考作文 篇4

从小我就喜欢莳花种草,和观察各种小动物的生态。我经常把母亲摘菜剩下的菜根,种到土里,非常小心地培养,并在见到它们恢复生机,抽出新叶的时候欣喜不己。

我也试着先挖开蚂蚁窝,看它们的生活,再把蚁带进我在纸盒里制作的新寓,希望能创造一个属于我的“蚂蚁城”。 上中学之后,我开始收容流浪的小猫,常把奄奄一息的猫仔带回家,用眼药瓶喂奶。我总是半夜起来,看它们睡好没有,并在小猫垂危时,为它作人工呼吸。

那时我住在失火后的废墟上。日式房子倾颓之后,原来隔间用的土墙,变成一堆堆的黄泥。或把橘子树的叶子,泡在酒精里,制作怪怪味道的香水。一场火,烧去了我的家,却烧出了一个田园。

大学,我进入师大美术系,我常在写生时盯着那些花看,觉得她们含苞美、锭放美、凋零也美。画久了,熟悉了花的样子,很容易看出什么地方是因为虫咬或风折,造成了病态。但我发觉即使有病,只要是在大自然中形成,也便有一种人力无法办到的“自然美”。我虽然常为写生而偷花,但对那些摘回的花,总尽

最大力量,去维持她们的生机。即使只剩下一片叶子,我仍然用水养着,希望出现奇迹。

我也会试着把折断的花茎重新接好,如同医生为人接合断了的骨头。医生写病历,我也记下每个接合的步骤,和其后的发展。至于那些凋落的花,我会用刀切开,看里面的构造,并忠实描绘下来。我的教授曾问我:“画花又不是画解剖图,何必如此钻牛角尖?”我的答覆很简单:“好奇!好玩!”直到今天,我仍然做同样的事,我的写生册,如同一本生物图书。我的手边常放着解剖刀、显微镜。我会数鸟的“一级飞羽”、“二级飞羽”的数目,研究它们振翅速度和羽毛形状的关系,也常去博物馆看鸟的骨骼,并记录下来。因此,我写了三本花鸟和山水写生的书。不知是否这种从科学角度探讨中国绘画的方法,能否引起西方人士的共鸣,有一阵子单单在纽约曼哈顿中国城,就有四家书店把我的书放在橱窗展示。

近几年,我虽然没举办个展,但依旧写生,有时为一种花,能连续工作两、三个礼拜。我发觉最能让我精神放松的方法,是为花鸟写生。忠实地记下它们的一花一叶、一羽一喙。当我们对它们,凝神写生的时候,能摒除一切发念,达到忘我的境界。 每次写生完,我还是会作解剖,记录花开的时间,采集的过程,并写在日记里。我的日记有个地方,专门记录各种生物萌芽、开花、交尾和产卵的时间,以及潮汐的起落。知道潮汐,我能把

握最佳时机,走到水边的沙滩,看落潮之后各种水鸟和鱼介的生态,我家不远就是海湾和沼泽地,高高的芦荡间,有看不尽的野生物。看它们,是我静思的另一种方法。

“万物静观皆自行。”古人早有这样的感触,我也深深体会到。有时候捡起一颗小石头,都觉得掌握了一整个世界。每颗石头都有属于它独一的纹理,也都有它千万年的历史。每个贝壳都曾住过小生命,那么巧地盖它自己的家,然后弃守、死亡,睡在海床千百年之后,被偶然地冲上沙滩。每只小鸟,都早早地出现,却一入晚,就不见了,它们都有自己的家、自己的爱。每只小虫也一样,有的藏在叶下,有的藏在花里,有的钻进果实,有的躲在土中。它们各自占领地盘,似乎早有默契地分享这个世界。在观察它们的过程中,我不但得到怡情养性的好处,更对大自然有了的领悟,也愈觉得每个生物都那么有智慧,而愈尊敬它们,且觉得自己渺小。

一九九五年暮夏,我抓到一只螳螂,也照例记录它的“生活、起居”。螳螂是少数能当作“宠物”养的昆虫,我为它觅食、为它治病,甚至为它“寻偶”,跟它建立起深厚的情感,也由它身上领悟了许多过去不曾想到的东西。

在北美,绝大多数的螳螂,十一月初就会被冻死。我的螳螂在室内养尊处优,当然活得较长。在我全家悉心的照顾下,它不但活过新年,活到一九九六,而且一直到二月初才死。我为它办

了一个小小的丧礼,还打电话给“金氏世界纪录博物馆”,问他们是否可以把这长寿螳螂列入纪录。虽然他们后来告诉我不行,我却激发了另一个想法—根据每天的日记,为螳螂写一本书。写作是由八月开始的。也可以说是在它死去半年之后才动笔。这当中我有相当长的时间在犹疑,怕自己没有能力写成这么一本书。我也犹豫,是不是用这本书,把自己的心灵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

虽说是记录一只螳螂的一生,这本书实在是我的“随想录”。也可以说是由观察螳螂所产生的种种联想,正因为是“随想”,所以谈天、说地,几乎没什么边际。我曾经在创作中途,想读者会不会不耐烦这种题材,又会不会骂我瞎扯。但是我接着安慰自己:“不管怎样,我敢为一只螳螂,写成一本书,这‘试探’,就能算是成功。”

在我过去二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每隔一阵,就会出版一本试探的“游戏之作”。从早期的《萤窗随笔》、《真正的宁静》,到近期的《作个飞翔的美梦》,都是纪录我的心灵的“私房书”。在出发点上,是“只求娱己,不为娱人”。也就在这“只求娱己”的想法下,我以连续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十八万字。并因为主题环绕着一只吞噬同类的螳螂,所以取名为《杀手正传》。在写作技巧上,我采取了反讽的手法,也就是正面的话,用反的方式说。我知道绝大多数的读者是一眼就看得出,之所以在这儿提

出来,是怕有些年龄较轻的朋友,一时不察,误将我“反面的话”当作“正面的观点”,而弄拧了我的意思。此外,为了帮助读者抓住要点,我又加了些“眉批”,当作一种“导读”。请程度高的朋友,只当“它不存在”。《杀手正传》可以称得上是我的“异色书”,里面有不少血淋淋的镜头,只是在那些镜头的背面,我希望呈现真实的世界。既然这个世界是如此地凶险诡诈、危机四伏,我为什么不能把其中的道理说出来?

对的!我在这本书里真正谈的是个“理”,是相生相克的天理、优胜劣败的定则,也是“生之无奈”。我觉得只有当一个人看透这些定则与无奈之后,才能泰然达观。相反地,不去面对、不动接受,只会造成内心的不安。

正因此,我把这本书放在我的“处世系列”中。许多在《冷眼看人生》或《我不是教你诈》里,不易讨论的政治和人性的题材,都借着那只螳螂杀手表现出来。在此,我必须强调,书中反讽的是整个历史与人性,而没有任何对现代人物的影射,请读者千万不要往牛角尖里钻。

一只螳螂的一生,与一个人的一生有什么不同?有生有死、有伤有杀、有爱有憎。本来对这世间的种种,就应该“有喜有悲”又“无喜无悲”。前者可以说“生活是方的”,即然“生”,就要面对许多有棱有角的困境;后者可以说“生命是圆的”,到头来,我们若不能把一切离合悲观,看成一个“圆”,或一个周而

复始的“生之定律”,就未免太苦了。“天生万物,天杀万物;万物生万物,万物杀万物。”这是我在整本书里表现的 “圆”。也为了画这个圆,我在未出版之前,先将版税五十万元,捐作慈善公益之用,希望 《杀手正传》带来的不是《杀》,而是“生”。

这本书是我最新的试探,它可能深奥些、艰涩些,但我衷心地请求您:

耐下心,慢慢阅读、慢慢咀嚼、慢慢回味、慢慢同情……

高考作文 篇5

莘莘学子,十年寒窗,呕心沥血,以纸为帆,以笔为桨,曳游学海,逐梦彼岸,两日凝练,腾跃龙门,这便是中国高考的真实写照。高考以它的全面性、公正性、区分性成为了泱泱大国选拔人才的不二选择。但在高考这条阳关大道之外,也有着不计其数的幽径可通向成功的巅峰,但沿途荆棘丛生、蜿蜒崎岖,身处在这同样艰险的幽径中,你应将天分与努力交织混合,熔铸成一把利剑,披荆斩棘,坚定且坚实地迈向峰巅。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踟蹰徘徊、冥思苦想,你面临着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是正前方的高考大道,还是周围的幽美小径。前者的入场券是你知识的广度,后者的入场券是你洋溢的天赋,单项知识的深度。你会像弗罗斯特一般“久久站立/对着其中一条极

目眺望/直到它蜿蜒拐进远处的树丛/”而我将自己的赞美和鼓励毫不吝惜地倾洒给毅然踏入幽径的勇士们——他们挥洒热血以成就高考之外的人生华章。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无论理化之骄子,抑或文学之翘楚,当你做出选择后的'首要任务便是登高望远,树立远大并适合你所选道路的目标。正如纪伯伦所言:“人意义不在于他所达到的,勿宁在于他所希望达到的。”目标的确立,是在高考之外道路上迈出的最为踏实的一步。在前行的道路上失去了目标,犹如轮船失去了尾舵,飞机失去了副翼,劳力伤神却是无用功甚至南辕北辙。所以唯有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好方向,才不至于在高考之外的道路迷失自我。 我国当代最杰出的桥梁专家茅以升也选择了一条类似于高考之外的一条不平凡的道路,11岁那年看到文德桥崩塌的悲惨情景,就立下志向,要为人们造一条结实的桥,一座可以承载天地之重的大桥。从此走上了桥梁建筑的道路,实现了自己不渝的目标理想。由此观之,远大且适宜的目标是成功大厦建立最重要的基石,当目标以热爱、责任、勤奋为支撑时,理想成为现实便指日可待。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登高望远给予你信心与勇气,但倘若少了孜孜以求的精神、拼搏向上的执念,在高考之外的崎岖小径仍是寸步难行。选择这条道路的勇士定有非凡的天分,然而光有天分是不足以成事的。天分是飘忽云端的锦彩,是闪耀水面的流光,虽然能够感知,但并没有真正被你攥在手心,成为你成功天平上的砝码。当你蓦然想起它的存在,也许它早已随着时光流走。 当你发现自己洋溢的天分,请攥紧它,如同攥紧你的生命。然后朝着它的方向前进,以疯狂的坚持,歇斯底里的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坚持。我们不惮于进展缓慢,周身皆是针砭药石,反复出现的全是诱惑。当我们的目光耀若流星,当我们的步伐稳若泰山,背影沉重,请牢记,这一切皆非虚功,因为那时,丰收将似心跳一样清晰,触手可及。如此这般,就算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因追逐远方的太阳而灼烧了自己的翅膀,坠身于万顷碧波也无怨无悔。

江淹之“江郎才尽”,仲永之“泯然众人矣”如警钟长鸣。是故,为了在这艰险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你必须往天赋这台推进器中加入勤奋作为燃料,在高考之外的学科竞赛、创新比拼的平台上肆意张扬自己的才华与能力,昂首向成功迈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踽踽独行于高考之外的僻径,天道酬勤从来都是真理。只要功夫深,自有水到渠成的那一刻。“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请试看,无数名人志士紧攥天分、勤勉求实,虽未踏上阳关大道,仍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境界:司马相如用灵动的笔,谱写一章章锦绣诗赋,纵使失意也从不退缩,终成最炫目的文曲星;黄巢屡屡落举,但却不自暴自弃,他将心系天下、关爱百姓的拳拳赤心,倾洒在腐朽大唐的国土上,终成一段气贯寰宇的历史;马云在高考的道路上是一个失败者,但挫败并没有压抑他敏锐非凡的创新意识和商业眼光,在高考之外的道路上用天分、热爱、拼搏筑造商业帝国。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孜孜以求终能水到渠成、超越自我。 思前想后,生角与丑角,高考与其之外道路倒也相似。人生乃一大舞台,汝愿当堂堂正正的生角,抑或愿当插科打诨的丑角乎?推及此,丑角悲乎?愚乎?恐非也!嬉笑话、俏皮话无不满腹,以致出口成章,恐自子建、东坡、容若、鲁迅一干文豪所不能及。丑角非悲,以己之爱逐梦远方;丑角非愚,以己之学博人之乐。生之意义何在?充实也、自足也。若使一丑角攀至生角之巅峰,然无乐,何益矣?顶峰固然无限风光,孰谓半山无景邪? 高考之外,道路繁若星辰,请仰望那颗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北极星,稳健而激昂地追逐它的光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