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官名
古代常见的官名、官司府名有如下一些:
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三司:太尉,司徒 司空;
太尉:军事首脑 管理
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太史:记史,管文收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员外部:尚书下属宦官 读
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主簿:秘书
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知县:县一级行政长官
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围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丞相:相当于宰相
二、古代官位升迁常用词语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拜:授予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授:给予官职;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充缺职; 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 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左迁:降职;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废弃不用;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三、古代考试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延至清末。科举名词翻译时也可保留,但应该注意一些特殊称呼
书生没有考取功名称“童生”,如: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科举考试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院试是府县一级的考试,合格的称“秀才”“生员”,可以进入府、县一级的学校读书,称“入学”
乡试是省级考试,又称“大比”,三年一考,因考试时间多在八月,又称“秋试”“秋闱”,乡试合格的称为“举
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是国家级的考试,在乡试第二年的春天在礼部举行,由皇帝派正副主考官主持,因多在二月举行,故又称春试
、春闱,会试考中的称“贡士”,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也叫廷试,由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自策问。考中的称“进士”,从唐代开始,殿试第一名称为
“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乡试、会试、殿试均拿第一的人称“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考上叫“及第”,落榜叫“落第”“下第”,考中进士称“披宫锦”,称“登科”、“登第”;考生称主
考官为“座师”,所以史可法称左光斗为老师,因为殿试由皇帝主考,所以进士往往自称“天子门生”。
四、古代地理
在文言文中的地名,翻译时,一般就按原样保留下来就可以了,但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江、河在古时是长江、黄河的专称,如果没有其他说明,提到江、河,应该译为长江、黄河。
2.阴、阳是以太阳为参照物来确定的,所以,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3.注意一地多名现象。例如,南京又可以称为金陵、建康、江宁、白下、石头城等等;江南又可以称为江东、江
左、江表等,在复习课文时,应注意归纳。
4.注意古今地名的不同。例如,中国,古时指中原地区;山东,先秦两汉时指崤山以东;关西,往往指函谷关以
西。
五、古代少数民族的称呼
对少数民族的称呼,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或北胡)之说,一说胡人,往往就是指北方的少数民族,一说蛮
子,往往是指南方的少数民族。这类词语,平时也应该予以注意。
六、古代记时法
干支法 就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十二个地支互相配合,来记载时间
国君世系纪年法 十年春,齐师伐我
年号纪年法 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登基,改朝换代,都要重立年号,康熙、乾隆,这都是当时皇帝的年号。
序数记月法 但需要说一下的是,每年的第一个月又称正月,最后一个月又叫腊月。每年四季,每季三月,分别称
孟、仲、季。
这里,还要说说农历一些特定的日子的称呼。“朔”,每月的初一;“望”,每月的十五;“既望”,每月的十六
;“晦”,月末最后一天。
七、古代称谓
对人直称姓名,如果不是在作传,就是表示对对方批评、贬斥。和别人说话,称呼自己,也往往称名,以表示对对
方的尊敬。称呼别人,多称字、称号、称斋名、称谥号、称官名、爵名、籍贯甚至几项兼称,用这种方法表示对别
人的尊敬。而如果对人表示憎恶、蔑视,则往往直称这个人的乳名,比如三国里称曹操为曹阿瞒。
八、古代年龄
襁褓,多指婴儿;
孩提,往往指一两岁的小孩;
童龀或髫龀,指六七岁儿童,开始换牙的时候;
总角,八岁左右,开始在头上梳两个牛角辫了;
束发,男孩十五岁,开始把头发束到头顶,这个年龄又称志学;
弱冠,男子二十岁,表示成年;(女子十五岁叫及笄,也表示成年);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命,五十岁;
花甲,六十岁(又称下寿,耆);
古稀,七十岁(又称中寿);
耄耋,八九十岁的人(九十称上寿);
期颐,百岁
九、古代方位与尊卑
1.尊右卑左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2.古人乘车尚左 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3.主东宾西 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东道主。
4.面南背北 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
十、古代人称
第一人称——我:我、吾、余、予、朕、某
第二人称——你: 女、汝、若、而、尔尔、乃
第三人称——他/她:其、之、他、伊、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