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歌赏析》教案
一、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族民歌起源、发展过程、不同民歌体裁的音乐特点和表达的内容。
2. 能区分不同的汉族民歌体裁及其流行地区。
3. 能简单哼唱不同汉族民歌体裁的旋律曲调。
三、 教学内容
四、 教学重点
1.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同民歌体裁的音乐特点和流行地区。
2. 了解不同的号子类型、山歌类型。
五、 教学难点
1. 能准确区分号子、山歌(能区分花儿和信天游)、小调。
2. 能简单哼唱号子、山歌、小调代表作的部分旋律曲调。
六、 教学准备
七、 学情分析
已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所表达的不同的美。
八、 教学过程
1. 导入
师:我国的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呀?
生:五十六个。
师:那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是哪个民族呢?
生:汉族。
师:这些大家都了解。我国的文化丰富多样,那么艺术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音乐方面,中国民族音乐主要分为这五大类: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歌舞音乐、戏曲音乐、曲艺(说唱)音乐。(ppt展示)那么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一起赏析一下汉族民歌。(ppt展示)
师:既然要讲汉族民歌,那我们先来讲一下汉族。(ppt展示)其实在汉朝以前,是被
称为“华夏”或“诸夏”的,因为汉族人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的后裔,是炎黄子孙。而到了汉王朝,才被称为汉人,后变为汉族。
师:那什么是民歌呢?你所理解的民歌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生:……
师:好的。其实为什么先开始赏析民歌,是因为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而为什么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呢?请同学们思考下原因。
生:因为歌曲是用嗓子唱的,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并且在生活中就可以唱歌,不需要像乐器需要有特定场合,还需要携带乐器。
师:很好,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民歌才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那么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关于民歌的几个关键词---(ppt展示)。
2. 新授
① 小调
导入:用钢琴弹奏《茉莉花》的旋律,让学生自由回答作品的流行地区,描绘的场景,作品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新授:A.放《无锡景》,问学生此曲和《茉莉花》旋律是否同样婉转?能听出来是哪里的民歌么?
B.分析作品的色彩风格和音乐特点,和《茉莉花》进行对比,引出小调的定义及历史发展,总结小调音乐特点、风格。
C.学生自由总结小调流行地区,再引出拓展内容。
拓展:播放《小河淌水》、《铜钱歌》,让学生回答作品是否为小调?和《无锡景》是同一地区的小调吗?音乐风格是否相似?由此同学生一起总结小调流行地区、功用、不同种类的小调。
② 山歌
导入:我国的地形主要是以平原和山地为主,那么讲过了流行在平原地区的小调,就来介绍一些流行在山区的民歌---山歌。
新授:A.听《赶牲灵》,让学生听到山歌与小调带来的不同听觉体验,由此引出山歌的定义、总结山歌音乐特点。(特别是山歌自由的节奏)
B.用钢琴带领学生试着唱山歌里的上长音,让学生体会山歌节奏的自由,以及在山野间用自由的节奏演唱所带来的体验。
拓展:播放《下四川》,比较与《赶牲灵》的不同(主要是对比花儿和信天游),简单介绍山歌的分类和流行地区(按场合和功用划分),分别试听一首田秧山歌(《一根丝线前过河》)和放牧山歌(《对鸟》)。
③ 号子
导入:问学生:平时几个同学一起搬起一个重,是不是会喊“一二三”一起用力?为何要喊一二三一起用力呢?并播放十几秒的一段龙舟视频,询问学生为何有击鼓手在船头击鼓呢?击鼓的节奏作用是什么?由此引出号子这一民歌体裁。
新授:A.播放《黄河船工号子》,总结音乐特点、风格。
B.带领学生试唱,在每个重音做划船的动作,感受船工号子的功用,由此来总结号子的功用性,和不同工种会有不同的号子。
拓展:放《澧水船夫号子》,比较与《黄河船工号子》的不同,简单介绍船渔号子的分类(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下滩号子),让学生选择两首号子分别是什么类型的船渔号子,并要提及澧水船夫号子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 反馈
分别放《川江船夫号子》、《拉板车号子》、《上去高山望平川》、山歌版《太阳出来喜洋洋》、《月儿弯弯照九州》、《猜调》,让学生能区分分别是什么类型的汉族民歌。
4. 总结
作一个表格,将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功用性、流行地区、分类一起进行对比总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