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根底练习
〔一〕诗词默写
-------------------------------------
-------------------------------------
-------------------------------------
-------------------------------------
〔二〕阅读理解
1. 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
2. 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3. 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二、拓展练习
【甲】<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乙】<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两首词都描绘了西湖的景色。但侧重点不同。
【甲】着重写-------------------------
【乙】着重写-------------------------
2.首句是<采桑子>词的纲领。<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中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分析。
<采桑子>课后练习
答案
一.根底练习
〔一〕诗词默写
略
〔二〕阅读理解
1.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
3.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第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二、拓展练习
1.【甲】着重写湖上春游季节的热闹情景;
【乙】着重写热闹季节过后的清幽情景。
2.全词实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暮春景象,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无所牵系闲适心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