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研究
何剑锋
(东莞市建设工程检测中心,广东 东莞 523000)
摘 要:依据现阶段混凝土检测技术明确混凝土强度,结合近年来建筑物的安全特点和工程事故分析,解析工程事故问题,提出优质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案,起到提升建筑物整体安全的效果。关键词: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案中图分类号:V448.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7)03-0209-01
20世纪30年代中提出的混凝土检测技术是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案。混凝土质量的优劣性直接影响整体建筑物的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现阶段常用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案包含了回弹法、超声法以及取芯法等。1 混凝土检测的常见方案
1.1 超声法
其主要是依据检测在距离中的超声传播平均声音速度,结合校准曲线、区域线曲线或者统一曲线而明确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案,具备没有损耗、可以重复、可以检测混凝土内部问题等优势。但是统一曲线以及区域性曲线的设定会导致新素材、新技术等发展速度不断降低,因此实际检测的准确性不高。1.2 回弹法检测
其是依据检查硬化之后的混凝土表层硬度和抵抗压力强度来明确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这种方案一般只能在普通混凝土中实施检测,并且还要确保混凝土表层质量和内部质量之间不存在较大的区别。高性能的混凝土表层的质量和抵抗压力强度已经出现了变化,一般的回弹法检测是无法进行的。1.3 拔出法检测
其是依据测量拔出混凝土中锚固件的最大或最小拉伸力,从而明确混凝土的强度。主要是依据两者之间的关系来明确构建的强度。这种方案可以获取直接信息资源来展现混凝土的强度,但是需要构建明确的检测强度曲线[1]。1.4 综合法
主要是为获取更多的信息而依据多种监测方案,构建混凝土性能、强度和多样信息的综合练习,多方面的分析混凝土强度和性能的方案。高性能混凝土监测关系到构建和构成强度检测问题,还有耐久性、构成整体性等检测工作,以此检测方法发展空间非常大。2 混凝土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试件取样、制作时的问题分析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①在实际工作中,混凝土的搅动情况影响了取样的时间段,这是在搅拌质量优越的情况下获取的,取得的样品展现的意义不强,混凝土的质量也得不到展现;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很多施工单位以假乱真,滥竽充数;③计算用具的精确性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为了更方便工作,
节省力气,大部分施工单位的计量用具只是一个摆设,没有实际运用;④设定试件是为了敷衍对待。很多一线工作人员因为工作的原因或者是夜间浇注混凝土,让工人替代成型的试件,直接让试件的强度降低;⑤试件在创作的过程中,增加了粗骨在实际混凝土抗压强度中的作用。在实际创作中,粗骨过多,难以进行有效的试件创作。2.2 试件本身的问题分析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①试件尺寸存在区别。试件实侧尺寸与公称尺寸存在区别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两种,一方面试模质量不高、变形的区别很大,工作者没有结合相关的规定要求实施校对;另一方面没有实施稳定的固定试模形式,导致收面时间没有有效掌控或者表面没有有效刮平;②试件承受的压力面和相邻面不垂直。这是由于试模装配的过程中没有实施有效的管理工作导致的,因此需要对试模的管控和装配工作质量进行改善;③试件受压力面的整齐度没有达到规定。这主要是因为两方面,一方面试件成形过程中的振捣没有得到有效均衡,试模无法获取刷油,拆模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出现了试件形状不完善的情况;另一方面,混凝土塌落程度没有得到控制,融入了超出规定范围内的引气型外加剂,导致试件表层出现了更多的气泡[2]。
2.3 养护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在实施全面的混凝土创造后,相应的保养工作未达到实际需求。混凝土试件在成型后温度需控制在15~25℃、湿度在95%以上的状况下搁置一晚上。这一阶段实施过后再放入到温度为18~22℃、湿度在95%以上的状况下保养28天后进行抗压强度的检测工作。但施工单位为节省时间和工作,将送样时间延长,促使试件拆模后不具备有效养护时间,导致混凝土立力一体试件强度的监测信息不正确。监测单位只是想要获取经济效益,将养护室温湿度条件的相关要求抛之脑后,这样获取的混凝土强度信息也是不能保障其准确性的[3]。3 混凝土材料检测问题的解决方案
3.1 明确检测项目方面
相应建设工作的主管部门规定范围
为混凝土素材的监测规定。例如平稳性、强度以及凝固时间、细度在配置混凝土的水泥过程中需要检查的内容。颗粒级
配、密度、含泥量以及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是混凝土依据粗骨素材实施的监测工作。若是超出了实际混凝土压碎规定的需要加大关注,相应的牢固性实验是现阶段最先应用的质地疏松的骨料所实施的,活性的骨料要进行活性实验。3.2 获取样品需要具备代表性
主要为两方面:一方面保障计量用具的精确性。定期对计量用具实施检测工作,若是出现更大的修理或者是迁移工作,之后还要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取样的随意性。为了保障搅拌物的平衡性,在选择好样品数量之后,在实际搅拌中需要结合铁锨进行,还要具备监管人,从而在监督下获取样品。
3.3 在检测过程中环境温度和湿度方面
监测的最后信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和湿度就是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因此在工作环境中需要明确规范,从而为检测工作者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保障检测结果有效性。3.4 保养标准
为保障其强度的有效性,需要应用防透水的薄膜将表面包裹,或者依据其他方案确保试件的湿度。在15~25℃搁置一到两个晚上,之后结合编号进行拆模。试件硬化拆模后,要积极运送到标准养护室内进行保养工作,不能触碰,
这会影响工作消耗的时间[4]
。3.5 实验信息的取舍和差异
因为不同人的工作能力,监测结果存在差异,误差较大。在规定的范围内是科学的,但若是超出了规定的范围内,那么获取的信息也就是不科学的。4 结束语
在未来的科学分析工作中,需要分析监测方案,促使方案可以直接、真实的展现混凝土质量,并且降低复杂性;已经出现和推广的监测方案需要在应用中不断的完善,深入分析其具备的科学性,预防其向着不科学性发展。参考文献:
[1]焦万清.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27):254.
[2]谢小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及其质量控制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6,(8):191-192.[3]李梅,许金渤.浅谈两种检测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产生的差异[J].混凝土,2015,(4).[4]贺有富.浅谈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试验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13,(6).
2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