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园林植物群落设计不仅关系到园林的观赏性、艺术性,风景园林原本就是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应用领域,当前更加呈现出多学科渗透、多学科交叉的鲜明特点,对提高整个环境生态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园林植物群落及其设计有关问题。
2 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
植物群落性质理论自1926年被提出以来,到20世纪中叶才得到学者们的广泛认可。植被梯度分析与排序的研究结果,促使园林植物群落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人工营建的植被和城镇园林绿地建设。我国的园林植物群落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秦治兵提出了园林植物群落的形成機制,并考虑了其他因素、目标的影响,指出公园中的植物群落就是植物群落生态习性与人们的审美观念相结合而形成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园林植物群落理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不够全面、准确、合理,也缺乏针对性的讨论。目前我国园林植被理论的应用,仅仅是抛弃了原先严苛的应用条件,是植物群落理论的较低层次的扩展,应用领域也仅限于城镇绿化等较小范围。这种简单的扩展应用,并不悖于植物群落理论概念,但是由于没有掌握其深层次的理论精髓,因而难以推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发展。总结起来,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可以表述为:具有一定意义的群落特征的园林植被,在一定范围的园林绿地内,以特有的方式聚合形成的整体。
园林植物群落 3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 3.1 植物群落配置设计
(1)园林植物群落设计要充分考虑其他各个要素与构成整个园林植物群落之间的配合。在整体设计中把握好园路、池塘、假山、石头、建筑等位置的布局。首先结合园林的观赏性,对园林中不同植物进行具体分类分级,这与前苏联的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由于乔木、灌木等植物之间存在高度差异,栽培植物时应合理配置树种比例。其次还包括阔叶林和针叶林、树木密度等。根
据不同形态的花将花序分成6类;根据树木所呈现的不同色泽将其叶子分为青绿、灰绿和黄绿3种颜色类型;同时根据冠形的差异分为卵形、伞形、垂直性以及自然性等。综合考虑园林景观效果与植物的色彩、疏密程度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不仅使园林风格独具一帜,还丰富了视觉艺术效果,从而有利于艺术构图目标的实现。
(2)园林设计对植物种类的选择直接影响园林整体的艺术性与观赏性。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园林景观平面与立体的季相配合、构图与色彩、植物的组合、整体效果等方面。以杭州西湖为例,花港观鱼红鱼池景区的滨水植物景观中的群落面积占有175m2左右,这是一种模拟大自然而人为的一处土石岛滨水植物景观,三面环水。在选择材料与主要设计中,更多地注重设计风格与特殊的姿态,尽量贴近大自然,有的植物呈现出倾斜姿态,有的植物则堰伏水面,使整个园林景观透露出古朴、优雅的韵味,一派浑然天成的美丽画面。除此之外,植物与假山、石子的恰当配合,一股浓郁的自然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季相的配合及选择和植物群落的设计相辅相成。冬季有梅花和构骨,秋天有鸡爪槭,夏天有黄葛蒲和石蒜,春天设有红枫与紫藤,其次常年青翠的青松使一年四季都极具观赏性,使园林的整个植物群落富有明显的层次感,体现出自然的生态魅力。
3.2 植物群落设计与发展
在保证植物群落具有相同的功能及结构的基础上,对植物生态群落进行分类:保健型、防护性、抗逆性、观赏型、生产型、文化型、知识型7个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及在不同的生态群落中的适应能力,并结合上述7种类型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把植物群落作为基本单位,在相对繁华、人流量较大的城市不仅要扩大绿地建设,还应注重对植物群落形成的设计以及结构的指导,由于大自然中的植物几乎都是以植物群落的状态下生存的,因此要注重生态学理论,积极接触自然的山水及林木,并以此作为指导,在实际园林植物设计中在现有人造植物群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发展与保护,尽量贴近大自然,实现回归自然的目的。
3.3 植物群落设计与环境
随着人们对绿色生活的不断追求,有关于园林植物绿化设计的理论知识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理论知识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需要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人员在实际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及建设过程中对具体环境有一定的了解,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日照等具体情况进行园林植
物群落的方案设计。许多因素都会影响植物生态系统的形成,若该地区原本植物就很茂盛,就可以通过这些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等判断其环境特点。对于城市等施工地区,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对周围环境情况很难以该城市的植物特点为判断依据,对其植物群落进行研究时要转向城市中各类近自然的植物群落,从而确保园林植物群落设计中的植被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
4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发展建议 4.1 技术定位要明确合理
园林植物群落的设计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技术体系中的技术定位要合理明确。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是以群落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侧重群落结构功能关系进行植物配置的技术方法之一,服务于提升植物造景的目标。汪菊渊先生指出“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
4.2 细化群落的设计内容
园林植物配置包括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和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配置。主要考虑植物种类选择,数量的配比,平面与空间的协调以及园林意境,还要考虑植物语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的和谐。目前的植物群落设计,以优势种作为配置的主要内容,参照植被分类的群丛单位,找出不同区域的优势种,作为构建的基础。
4.3 重视环境背景与环境效应
在具体的园林植被建设过程中,要认识到环境背景的环境效应的重要性。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的发育演化过程,是一种协同演化、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植被生物系统与土壤等环境系统的协同进化过程。在群落高度退化甚至异化的城市环境中,很难判断出能与环境协同的植被演化阶段。
4.4 建立园林植物公共服务平台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合理优化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对园林植物的深入了解。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设计人员系统的园林植物专业素养,二是相关基础研究太少,缺乏理论支持和有关园林确切的植物生长数据。这两点是园林植物群落科学设计的关键制约因素。
5 结束语
总之,园林绿化是我国园林绿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处理好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各个环节,使其有利于发挥其生态效益,从而为城市人口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秦治兵.从生态角度谈园林绿化发展方向[J].农林科技,2012.
[2]沈洁,史童伟.人工植物群落调查与评价方法设计探讨[J].农业科学,2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