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伊利财务报告yu蒙牛对比分析000

来源:知库网


伊利vs蒙牛2007-2009年度财务报告分析

目 录

一、乳制品行业分析 ................................................................................................ 1

(一)宏观环境分析 .............................................................................................. 1

1.政治政策环境 ............................................................................................ 1 2.经济环境 .................................................................................................... 1 3.社会文化环境 ............................................................................................ 1 4.技术分析 .................................................................................................... 1 (二)行业规模及增长速度 .................................................................................. 1 (三)行业品牌比较以及行业产品构成 .............................................................. 2 (四)销售渠道现状 .............................................................................................. 3

二、伊利2007-2009年度财务分析 .................................................................... 3

(一)资产结构分析 .............................................................................................. 3

1.流动资产率分析 ........................................................................................ 3 2.存货比率分析 ............................................................................................ 4 3.应收账款比率分析 .................................................................................... 4 (二)收入结构分析 .............................................................................................. 4

1.收入构成分析 ............................................................................................ 5 2.营业利润率分析 ........................................................................................ 5 3.营业收入分析 ............................................................................................ 5 4.营业成本分析 ............................................................................................ 6

三、伊利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 8

1.伊利内部优势 ............................................................................................ 8 2.伊利内部劣势 ............................................................................................ 9 1.伊利外部机会 ............................................................................................ 9 2.伊利外部威胁 ...........................................................................................10

四、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0

1.市场重新洗牌 ...........................................................................................10 2.从复苏转向持续增长 ...............................................................................10 3.高端产品更加茁壮成长 ...........................................................................11 4.市场细分的机会 .......................................................................................11

参考文献...................................................................................................................... 12

伊利vs蒙牛2007-2009年度财务报告分析

[摘要]4月22日陕西榆林251名小学生饮用纯牛奶集体中毒,据报道就在三天前,4月19日上午,陕西汉中市、安康市约200名中小学生在饮用学校配发的早餐奶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被送往医院治疗。仅仅四天,陕西省就发生了2宗学生因为饮用牛奶集体中毒事件。如此高的牛奶中毒频率,着实让人担忧。由此也令我们产生了研究分析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想法。作为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们不二的选择。本文在行业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伊利集团的财务状况,并从多方面对伊利集团的竞争力进行阐述,最后简要预测了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伊利集团,财务分析,竞争力,发展前景

一、乳制品行业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政策环境

中国政府对乳业发展一直给予重视。90年代初,国务院就将乳业列为重点支持产业。从2001年开始启动政府学生饮用奶计划,并以低息贷款和补贴的方式投入24亿元扶持液态奶的发展。2010年,为促进奶业恢复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中央财政奶牛良种补贴政策;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的信贷支持。 2.经济环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8%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使中国居民的收入同步增长。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走好及居民收入的增加带动了中国的乳业同步增长。 3.社会文化环境

中国居民由于历史的原因并没有消费乳品的习惯,但是由于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政府以及乳品生产企业对消费者的引导,特别是中国居民对乳品营养价值认识的提高,中国居民的消费习惯也在逐渐改变。从90年代开始的中国乳业市场的快速增长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4.技术分析

中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乳业技术含量不高,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行业竞争愈加激烈,乳品行业已经充满了高新科技。当前技术的突破对中国乳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行业规模及增长速度

从1998年开始直到2008年9月之前,中国乳品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尤其在2005年到2007年可谓黄金发展时期,行业产量

1

增长速度平均达16%左右,2007年总产量更是突破了1700万吨。

然而,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品行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尤其在当年的9月到11月,不少乳品企业的生产近乎陷入休克状态,整个行业的总产量也因此出现了负增长,2008年全年总产量得益于上半年的发展,勉强与2007年持平。值得欣慰的是,由于国家对乳品行业的整顿措施得当,以及龙头企业对安全生产意识的强化,2009年以来,整个行业一直处于快速的复苏期。尤其2010年1-7月乳品产量达1181.64万吨,同比增长9.24%。(如图1)

从需求的角度看,中国乳品潜在市场巨大,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奶类人均占有量上升很快,目前已达人均25L,但与世界平均水平100L、美国263L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奶类消费也不平衡,中国乳品消费仍有很大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因此,根据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如图2),中国乳业正处于成长期,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图1 2005—2009年乳制品产量变化图

图2 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图

(三)行业品牌比较以及行业产品构成

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乳制品行业经历了价格战、行业洗牌、危机事件等多重而复杂的历史时期,目前形成了以蒙牛、伊利两强对峙、其他中型企业并存的相对有序的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品牌发展也相对稳定。

2

表1 2009年四大乳制品企业销售额 单位:亿元 乳制品企业名称 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光明乳业有限公司 北京三元集团有限公司 销售额 257 243 79 24 排名 1 2 3 4 (四)销售渠道现状

从乳品行业总体趋势上看,一二三线市场以及农村市场,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不过,不同层级的市场也呈现出不同的态势。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渠道渗透相对饱和。以常温奶为例,其品类渗透率已经突破90%,基本上呈现出“无处不在”的地步。这和二三线城市区别最大。此外,一线城市也是高端产品的沃土,无论是高端牛奶,还是高端奶粉,或是高端酸奶和奶酪,都是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

二线城市(如:武汉、福州、深圳、青岛),则表现出“阵地”风范,以其庞大的市场容量和相对较强的顾客购买力,成为乳制品市场的核心市场。与一线城市相比,乳制品在二线城市尚有成长空间,尤其全国连锁超市在二线城市的发展以及国际性大卖场向二线城市的渗透,将这一空间变得更加可观。

三线城市(是指发达地区县级市及欠发达地区地级市和县级市),相对比较复杂。从渠道的发展角度上看,三线城市相对比较简单,主要以连锁超市和便利店为主,乳制品,无论哪个品类在三线城市都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正因为三线城市的数量庞大,乳业巨头们把三线市场定义为“未来主战场”。

农村市场,就是广大的农村或牧区。农村市场的渠道业态仍然处于原始状态,即便发达地区的农村市场也只是以便利店为主,其他业态谈不上有什么发展。目前在农村市场销售的乳品里,主要以奶粉为主,常温奶为辅,而且品牌也相当混乱,更是山寨品牌以及假冒品牌猖獗的地方。

二、伊利2007-2009年度财务分析

(一)资产结构分析

表2 伊利和蒙牛的资产结构分析表

流动资产率 存货比率 应收账款比率 2009(%) 伊利 蒙牛 51.94 26.87 3.21 56.86 8.92 7.23 2008(%) 伊利 蒙牛 45.99 37.29 4.06 45.09 16.16 6.84 2007(%) 伊利 蒙牛 45.57 37.48 4.76 38.87 23.31 10 1.流动资产率分析

流动资产率是流动资产额除以总资产的比值,一般用来分析企业的资产结构。

3

从表2可以看出,伊利公司07,08,09年的流动资产率分别为45.57%,45.99%,51.94%,蒙牛公司07,08,09年的流动资产率分别为38.87%,45.09%,56.86%。它们的流动资产率都逐年升高,说明两公司在这三年内应变能力逐渐增强,创造利润和发展的机会逐步增加而且加速资金周转潜力增大。其中,蒙牛公司这三年内每年都增长很快,伊利在07到08年变化不大,08到09年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表明蒙牛在这方面弥补了自己的不足,表现相对好于伊利,同时表明伊利公司和蒙牛公司在面对金融危机与行业危机(“三聚氰胺事件”)的双重考验下经受着了严峻考验,而且在逆境中求得了发展。 2.存货比率分析

存货比率是存货除以流动资产的比值,也是分析企业资产结构的一个重要工具。从表2可以看出,伊利公司07,08,09年的存货比率分别是37.48%,37.29%,26.87%,蒙牛公司07,08,09年的存货比率分别是23.31%,16.16%,8.92%。它们的存货比率都逐年降低,说明两公司在这三年内产品销售逐渐好转,原材料市场相应也逐步好转并且流动资产变现能力提高。其中,蒙牛公司这三年的存货比率都明显少于伊利公司,而且三年内存货比率下降的幅度也显著快于伊利公司,这表明蒙牛公司在销售市场方面、原材料供应市场方面和流动资产变现能力方面都强于伊利公司。 3.应收账款比率分析

应收账款比率是应收账款除以流动资产的比值,经常使用。从表2可以看出,伊利公司07,08,09年的应收账款比率分别为4.76%,4.06%,3.21%,蒙牛公司07,08,09年的应收账款比率分别为10%,6.84%,7.23%。其中,伊利公司应收账款比率逐年降低,而蒙牛公司07年到08年应收账款比率下降了,08年到09年应收账款比率却上升了,表明伊利公司在销售上采用的赊销条件高于蒙牛公司,它奉行较紧的信用政策,付款条件可能过于苛刻,这样可能会限制企业销售量的扩大。 (二)收入结构分析

表3 伊利公司收入结构 收入 液体乳 冷饮产品系列 奶粉及奶制品 混合饲料 合计 2009 68.06% 13.42% 16.30% 1.75% 99.53% 2008 66.68% 15.33% 14.93% 2.51% 99.44% 2007 68.47% 14.13% 14.05% 2.57% 99.22% 表4 蒙牛公司收入结构 收入 液体奶 冰淇淋 其他乳制品 合计 2009 88.40% 10.50% 1.10% 100% 4

2008 88.30% 11% 0.70% 100% 2007 89.80% 9.40% 0.80% 100% 1.收入构成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伊利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液体乳,冷饮产品系列,奶粉及奶制品和混合饲料,这四项收入占到了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其中,液体乳是其主营业务产品,收入比例占其三分之二以上;冷饮产品系列和奶粉及奶制品各占一定比例,为15%左右;混合饲料所占比重很小,不到3%。

从表4可以看出,蒙牛公司的收入来源于三个方面:液体奶,冰淇淋,其他乳制品。其中,液体奶是其主营业务产品,收入比例占其百分之八十八以上;冰淇淋占一定比例,为百分之十左右;其他乳制品所占比重很小,不到2%。

结合两表可以看出,蒙牛公司在主营业务方面即液体奶方面所占收入比例明显高于伊利公司,高出大约二十个百分点。在冷饮品系列(冰淇淋)方面,伊利公司要高于蒙牛大约四个百分点。同时,伊利公司有奶粉及奶制品销售,蒙牛公司不产奶粉及奶制品。其他两项所占比例较小,在此不做具体分析。 2.营业利润率分析

表5 2007-2009 伊利营业利润率及增减情况 液体乳 冷饮产品系列 奶粉及奶制品 混合饲料 营业利润率(%) 2009 2008 2007 34.08 33.66 42.25 17.42 25.78 29.96 30.62 15.41 24.47 29.56 30.26 15.15 营业利润率比上年增减(%) 2009 8.3 3.7 11.63 2.02 2008 8.96 21.39 18.87 8.89 2007 13.77 19.92 35.42 24.78 从表5可以看出,除了混合饲料的营业利润率比较低,为百分之十几;其他三项的利润率都在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中,奶粉及奶制品的营业利润率最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其次是冷饮产品系列,为百分之三十左右;然后是液体乳,为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从时间上来看,07年各项营业利润率都下降了,因为07年澳洲连续干旱,而且欧盟和美国等地区和国家减少或取消了乳制品出口补贴,导致了国际上原料价格上涨,成本大幅上升。其中混合饲料的营业利润率更是下降了14.27%,这是因为澳洲干旱,导致玉米生物能源价格上涨,受此影响,我国饲料价格大幅上升。

09年四种产品的营业利润率相对于往年有很多幅度的提高,液体乳提高了32.2%,冷饮产品系列提高了12.35%,奶粉及奶制品提高了37.98%,混合饲料提高了13.04%。这可能是因为经过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乳制品行业逐步进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中,而且伊利公司加强了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除此以外,政府对乳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也在逐渐加大,以上原因共同导致了这一现象。 3.营业收入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07年到08年,除冷饮产品系列外,其他三项收入的营业收入增长显著放缓,如液体乳从13.77%下降到8.96%,奶粉及奶制品从35.42%下降到

5

18.87%,混合饲料从24.78%下降到8.89%。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因为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而且中国还出了“三聚氰胺事件”,这两方面原因是导致营业收入增长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从08年到09年,液体乳和奶粉及奶制品的营业收入大幅增长,而冷饮产品系列和混合饲料的营业收入不增反降。为什么?从表5和表6分析得知,液体乳和奶粉及奶制品的营业利润率大幅增加,其中液体乳为8.3%,奶粉及奶制品为11.63%,所以伊利公司在这两方面大力投入导致这两项的营业收入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冷饮产品系列和混合饲料的营业利润率的增长有限,而它们的成本却急速增长,所以伊利公司减少在这两方面的投入,导致这两项营业收入的下降。

表6 2007-2009伊利营业收入增减表 液体乳 冷饮产品系列 奶粉及奶制品 混合饲料 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 2009 2008 2007 14.63 -1.7 22.59 -21.49 1.31 0.4 0.36 0.26 -1.81 -2.36 -0.66 -14.27 4.营业成本分析

表7 2007-2009伊利营业成本增减表 液体乳 冷饮产品系列 奶粉及奶制品 混合饲料 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减(%) 2009 2008 2007 1.81 -6.9 2.04 -23.56 7.07 20.7 18.26 8.55 16.56 24.07 36.62 50 从表7可以看出,07年的营业成本的增加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平,那是因为07年欧盟和美国等地区和国家减少或取消了乳制品出口补贴,导致原奶供应不足价格大幅上涨。其中,混合饲料的增长幅度最大即50%,因为澳洲的连续干旱导致玉米等生物能源价格上涨,受此影响,我国饲料价格大幅上涨。

从07年到08年,液体乳和奶粉及奶制品的营业成本同比下降了,因为受08年金融危机和“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乳制品市场整体销售不畅。与此同时,冷饮产品系列收到的影响却没那么大,营业成本的增长幅度略有下降;混合饲料由于07年成本急速增长,而且占公司收入的比例很小所以企业减少了投入,同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从08年到09年,液体乳和奶粉及奶制品的营业成本略有增加,冷饮产品系列和混合饲料的营业成本下降了。因为这段时间内,液体乳和奶粉及奶制品的营业利润率大幅增长,而冷饮产品系列和混合饲料却增幅有限,所以伊利公司加大了前两项的投入,减少了后两项的投入,相应的,前两项成本增加,后两项成本减

6

少。

(三)盈利能力分析

表8 2007-2009伊利、蒙牛、行业毛利率与营业利润率(%) 发布期 盈利指标 毛利率 经营利润率 伊利 35.13 2.74 2009/12/31 蒙牛 26.65 5.07 行业 53.68 12.18 伊利 26.82 -9.47 2008/12/31 蒙牛 19.57 -4.75 行业 43.59 7.73 2007/12/31 伊利 25.89 0.44 蒙牛 22.53 5.23 行业 41.92 9.26 从表8可看出,伊利近三年的毛利率一直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伊利近三

年毛利率呈上升的趋势;作为国内牛奶业前两名的蒙牛,他的毛利率也远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而伊利和蒙牛的毛利率相差不大。从经营利润率来看,伊利近三年来也一直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特别是2008由于受三聚氰胺的影响,伊利的经营利率是-9.47;而蒙牛近三年的变化趋势也同伊利一样。

综上所述,由于牛奶行业在中国刚刚起步,技术和经营管理不如在中国的国外的牛奶,所以作为行业龙头老大的伊利的毛利率和经营净利率近三年一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是我们从近三年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伊利的毛利率和经营利润率成上升趋势,因此盈利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四)偿债能力分析

表9 2007-2009伊利、蒙牛、行业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 发布期 偿债指标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资产负债率 伊利 0.76 0.55 0.72 2009/12/31 蒙牛 1.76 1.6 0.37 行业 1.35 0.87 伊利 0.66 0.66 0.72 2008/12/31 蒙牛 0.88 0.74 0.58 行业 1.19 0.57 伊利 0.91 0.57 0.72 2007/12/31 蒙牛 1.12 0.86 0.47 行业 1.13 0.65 从表9可以看出,伊利流动比率近三年一直小于1,而且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特别是2008年由于受三聚氰胺的影响,伊利的流动比率达到了创历史新低的0.66,伊利的短期偿债能力比较差。但是2009年的短期流动比率比2008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这从侧面反映出伊利逐渐走出了三聚氰胺的阴影,短期偿债能力逐渐增强。

资产在破产拍卖时的售价不到账面价值的50%,因此如果资产负债率高于50%,则债权人的利益就缺乏保障。伊利公司近三年的资产负债率为72%,高于50%,这说明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仍然不强,无法保障债权人的利益。而且伊利的资产负债率远低于蒙牛,说明伊利长期负债压力很大。 (五)增长能力分析

从表10与表11可以看出,2007、2008年伊利的净利润增长额是负的,特别是2008年由于受三聚氰胺的影响,伊利集团的亏损达到了1736.71百万,但是在2009年伊利转亏为盈实现了665.27百万的利润。这说明伊利集团的增长能力很强,

7

即使上一年亏损了几十个亿,只要能及时调整就能扭亏为盈。从销售增长率来看,近三年伊利的销售收入都为正;而2009年比2008年高出4个百分点,说明伊利集团的销售收入逐渐增加,产品开始进入增长阶段。而且伊利近三年的资产增长率都为正,说明企业的资产一直在增加。

综上所述,伊利集团的增长能力在逐渐增强。

表10 蒙牛集团增长能力表 单位:百万 年份 净利润 2006 866.29 2007 1108.65 2008 -924.46 2009 1220.11 增长额 242.36 -2033.11 2144.57 净利润增长率(%) 销售收入增长率(%) 资产增长率(%) 0.279 -1.834 2.320 0.312 0.119 0.077 0.247 0.169 0.246 表11 伊利集团增长能力表 单位:百万 年份 2006 净利润 375.95 增长额 净利润增长率(%) 销售收入增长率(%) 资产增长率(%) -1.012 -379.857 1.383 0.185 0.119 0.123 0.352 0.158 0.116 2007 -4.56 -380.51 2008 -1736.71 -1732.15 2009 665.27 2401.98

三、伊利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一)伊利集团内部优势与劣势分析 1.伊利内部优势

(1)奶源优势。奶源基地是乳业生产的第一车间,伊利地处中国最大的牛奶输出地—内蒙古,天然地拥有优质而丰富的奶源,这一优势很难被其他企业超越。伊利已经建立了呼包、京津唐、东北为主的三大奶源基地,同时开辟了内蒙古锡盟、赤峰和山东、山西、西安、沈阳等新的奶源基地,拥有优质牧场近200个,可控良种奶牛超过200万头。

(2)管理优势。伊利采用以技术为依托的精确管理理念,要求把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最为关注的重点,将奶农、牧场、奶站、供应商,加工经销商、服务商等都纳入质量控制系统。伊利在国内率先提出SQS奶站标准管理体系的概念,力争通过奶站管理精确化、卫生清洁化、收奶器具整齐化、挤奶规范化、标识统一化的“五化”管理,以及用标准化的程序指导奶站进行正确的质量管理。在对经销商的选择上,伊利有一套严格的筛选和评估标准,保证经销商的基本素质。在业务合作中,每月度/季度/年度会对经销商的合作进行阶段评估,尤其对经销商的进、销、存管理上,全面实现了电子信息化进行及时跟进。伊利还采用了MES产品追踪系统,对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上的任一产品,都能快速准确地追溯到各个环节。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得,经销商由原来的“坐商”转变为“行商”,由原来的被动服务到主动积极地开发和维护市场。

8

(3)品牌优势。伊利集团的品牌价值从去年的152.36亿元飚升至167.29亿元,蝉联中国乳业榜首:伊利的品牌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工作之上,依靠真情的付出渗透到消费者心里,在伊利眼里品牌战不是空间战,而是持久战,强大的品牌根植于优秀的服务,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品质中。成为北京奥运会乳品行业独家赞助商后,伊利签约奥运会冠军,搭建起“奥运+冠军”的品牌体系;推出“健康中国”计划并付诸系列实践,奥运会给伊利带来的品牌价值将加速释放。

(4)技术优势。与竞争对手相比,伊利的技术和研发实力均已处于一流水平上的。伊利的设备和生产线都达到了世界先进和国内领先的水平。在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方面,也一直走在行业的最前列,如ISO14001环境控制体系和ISO9002质量控制体系,伊利都是行业内第一家通过的,GSM标准也是如此。为进一步增强技术和研发实力,和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联合成立内蒙古乳业研究院,是我国最大的一家乳业研究机构。为了利用奥运的机会服务伊利品牌建设需求,伊利升级了产业结构,在科技创新层面不断超越:2007—2008年伊利推出了金典有机奶、谷粒多等一系列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而仅今年短短6个月的时间,伊利又新开发出了红枣酸奶、可涂抹型奶酪、杏仁牛奶等多款高附加值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2.伊利内部劣势

(1)液态奶质量有待提高。2008年9月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使我国乳制品行业市场陷入了信任危机,使我国乳品企业遭受重创,消费者也对国产奶粉丧失了信心。2011年4月22日,陕西251名学生喝蒙牛牛奶疑中毒。虽然这些事件的肇事源头并非伊利,但也给伊利敲响了警钟,应进一步提高液态奶质量。

(2)人才紧缺。在积极培养人才的同时,伊利需要大量引进人才。在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关系方面,伊利这些年来一直坚持一个原则:综合型的人才以自己培养为主,专业人才以引进为主,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高层的力量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未来,而现在的高层力量太弱对企业未来发展非常不利。所以,提升员工,让那些在企业基层经过了多年考验的业务骨干进入到企业的核心管理层里来。 (二)行业外部机会与威胁分析 1.伊利外部机会

(1)乳制品市场的成熟。国内乳制品市场已经逐渐进入成熟时期,行业呈现全国性品牌和区域性品牌共存的局面。同时,行业规范化程度和集中度也有明显提高,行业内大企业的市场份额逐年提高,骨干企业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和导向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速度还是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规模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2)2008年北京奥运会。伊利是中国有史以来惟一一家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近两年奥运和中国将成为全世界的主题,伊利作为奥运会的赞助商,将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环境与成长机会,伊利围绕奥运会这个平台,将集中物力和财力,展开“奥运攻略”,最大限度的扩大市场效应,把奥运效应发挥到极

9

致。因此,奥运是伊利走向全球的一个起点。 2.伊利外部威胁

(1)竞争对手的威胁。在国内,除了发展迅速的蒙牛以外,光明和三元等乳业也稳步发展,共同瓜分一块肥肉。同时国际乳品企业纷纷进入我国乳品市场,推动了国内乳品行业技术水平的大大提高。并且因外资、中外合资乳品企业所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因素而形成的巨大税收减免大大降低了该类企业的纳税支出,使其能够具有更巨大的税收减免资金用于加大在促销、广告宣传等方面的投入,从而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市场风险。国内乳品行业的多元化竞争,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这导致乳品企业的营业费用不断上涨,原料成本上升,乳制品主流产品利润率降低,行业平均利润日趋微薄。对伊利的主业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3)投资风险。2006年,伊利保持较稳定的发展速度,因此,资金投入也将进一步增加。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投资决策的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事前调研、事中监控、事后评估的管理,化解投资风险,保障广大股东的合法权益。

伊利与同行业竞争者相比,其竞争优势在于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坚挺的品牌价值、稳步增长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先进的生产技术、领先的管理理念,以及遍布全国的分销网络。首先伊利要保持现有优势并且继续扩大。其次伊利应紧抓奥运会的大好时机,进一步稳固自己的品牌价值。再次,面对着众多的竞争对手和市场压力,伊利要与他们适当的合作,共同获取利润。最后,公司产品创新意识和领先的市场意识所带来的成功将使其今后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因此,伊利要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来调整和完善战略,这样才能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

四、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市场重新洗牌

在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等一系列安全危机后,国家质检总局于2010年年底下发通知,要求乳品企业在2010年12月31日之前必须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而到2011年3月份没有领到许可证的企业将被责令退出市场。

国家质检总局在2011年4月2日披露统计数据称,截至3月31日,我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中,有643家通过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107家企业停产整顿,426家企业没有通过审核。

此次审核之后,有20%至25%的小规模加工企业退出乳制品市场,有10%至12%的市场份额将被释放,理想状态下,释放出的这部分市场份额将被伊利、蒙牛和光明三巨头瓜分。这不仅为龙头企业布局二三线城市扫清了障碍,也将使乳制品行业运作更加规范。 2.从复苏转向持续增长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无疑是对中国消费者的信息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而

10

且到现在为止没有完全消除。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后来又多处再现三聚氰胺奶粉,加上圣元的“性早熟”风波,再一次严重影响了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消费信心,对整个乳品行业造成了不利影响,给外资奶粉甚至给原材料进口再一次提供抢占市场和扩大份额的机会。

但是从2010年1-7月份的相关数据看,各大品类的消费量确实呈现出复苏的态势,即便个别品类仍然下滑,总体上还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对于乳品行业来看,就在2009年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也没有看到过于明显的萧条,由此可以判断,如果在2011年没有什么大事件再次席卷这个行业,那么到2012年时,加上消费者的“忘记”本性,乳品消费会从“复苏”进入“持续增长”的轨道。 3.高端产品更加茁壮成长

消费者心智中有一种固有的认知,那就是“一分钱一分货”,“贵就是好”。因此,在频频发生的乳品安全事故的背景下,高端产品在乳品行业更加茁壮成长,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

在乳品行业,高端奶的开创者应该非蒙牛莫属。有数据显示,包括特仑苏、冠益乳、新养道、真果粒等高端产品的收入已经占到蒙牛所有营业额的17%左右,而且在未来3年内会进一步提升到20%左右,甚至更高。因此,在这个成本压力日趋加大的未来,乳品行业将会出现更多高端、高附加值的产品,甚至会出现“极品”、“奢侈”级别的产品。 4.市场细分的机会

拿一线城市来说,渠道的渗透率可能做得差不多了,没有什么提升的空间,但在“精耕细作”方面就大有可为,很多企业会去提升促销费用的利用率以及消费者购物效率。

对于二线城市来说,挑战就更大了,很多企业会加大物力、财力去把向下渗透的经销商队伍要建设好,并且搞定终端层面的“数值铺货率”和“加权铺货率”,以期在鱼龙混杂的环境中搞好促销活动。

目前,随着三四线城市及中西部地区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那里的奶制品消费量和消费结构有望快速提升,可以带动整个乳制品行业强劲增长。

2011年,中国乳业注定将在艰难中继续进行,无论是全国性的品牌还是区域性的品牌在未来的一年中企业都会要面临更加严峻考验,作为中国乳业如何能够在扑溯迷离的发展道路上脱颖而出,在经过痛苦的化蛹过程,成功的跨越2011蜕变为一只美丽的蝴蝶引来阳光灿烂的2012,中国乳企任重道远。

11

参考文献

[1] 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 [2] 蒙牛官网http://www.mengniu.com.cn/ [3] 伊利官网http://www.yili.com/

[4] 中国乳业信息网http://www.chinadairy.net/Index.asp [5] 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

[6] 郭碧銮.对中国乳业发展的分析——基于市场集中度的视角[J].台湾农业探索,2009(4):19-22.

[7] 李功.伊利“精确管理”笑傲乳业市场[J].销售与市场,2007(1):26.

[8] 童姣姣.基于“五力\"模型的我国乳品行业分新决策与信息[J].2009(9):108. [9] 李天择.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乳品行业分析-结合美国乳业经验[J].科技经济市场,2009(8):59-262.

[10] 邹文俊,包思图.盘点中国乳业的行业格局[J].乳品与人类,2010.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