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6784449 U(45)授权公告日 2017.12.22
(21)申请号 201720402456.X(22)申请日 2017.04.18
(73)专利权人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世纪大道1568号27层(72)发明人 王琪 韩亮 沈思远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代理人 曾耀先(51)Int.Cl.
E02D 29/16(2006.01)E02D 31/0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包括排水管和包裹于所述排水管外部的滤水层,所述排水管沿后浇带设置于所述后浇带的底部并连接至外部集水井,所述排水管上开设有入水孔。本实用新型采用专用排水管直接集水坑,然后在排水管四周包裹滤水层,达到排水要求,此实用新型施工方便,即避免了后期漏水造成的人工清理及堵漏费用,又杜绝了隐患,同时不影响整体结构,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CN 206784449 UCN 206784449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管和包裹于所述排水管外部的滤水层,所述排水管沿后浇带设置于所述后浇带的底部并连接至外部集水井,所述排水管上开设有入水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包括总管和支管,所述总管连接于所述外部集水井,所述支管连接于所述总管并设置于后浇带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管与所述支管之间采用管道弯头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管采用多通管连接于多根所述支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支管之间采用多通管连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孔开设于所述支管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上呈开梅花状均匀布设多个所述入水孔。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层包裹于所述支管的外部。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层为陶粒碎渣,所述陶粒碎渣的粒径大于所述入水孔的孔径。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为PVC管。
2
CN 206784449 U
说 明 书
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
背景技术[0002]后浇带因浇筑前钢筋已绑扎完成无法保证混凝土浇筑前清理达到100%,因此后浇带成为防水薄弱部位,在施工完成后易漏水且漏水部位比较分散,这样不但增加了堵漏工作量且无法保证百分百封堵,另外堵漏完成后易造成其他部位窜水。[0003]为了保证底板成活质量,减小底板渗漏风险,同时还能避免工作面完成后的返工,特设计此类方法进行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或潜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拟解决的问题是:为了在保证地下室底板不漏水的情况下,通过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减少后浇带漏水概率,并达到保证建筑完成面的效果,而且通过此种方法,避免了后期漏水造成的返工降低了成本。[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结构方案: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管和包裹于所述排水管外部的滤水层,所述排水管沿后浇带设置于所述后浇带的底部并连接至外部集水井,所述排水管上开设有入水孔。[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包括总管和支管,所述总管连接于所述外部集水井,所述支管连接于所述总管并设置于后浇带的底部。[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总管与所述支管之间采用管道弯头连通。[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总管采用多通管连接于多根所述支管。[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根所述支管之间采用多通管连通。[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水孔开设于所述支管上。[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管上呈开梅花状均匀布设多个所述入水孔。[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水层包裹于所述支管的外部。[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水层为陶粒碎渣,所述陶粒碎渣的粒径大于所述入水孔的孔径。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为PVC管。[0015]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其取得的技术效果如下:采用专用PVC排水管直接集水坑,然后在排水管四周放置陶粒碎块,达到排水要求,此使用新型施工方便,即避免了后期漏水造成的人工清理及堵漏费用,又杜绝了隐患,同时不影响整体结构,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3
CN 206784449 U
说 明 书
2/4页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的整体示意图。[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中的排水管的安装节点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中的排水管入水孔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2]首先,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主要包括:排水管11、滤水层12及外部集水井13。排水管11沿着待施工的后浇带的长度方向布置于后浇带的底部位置,滤水层12包裹于排水管11的外部,外部集水井13设置于地下室底板外部,或者直接采用地下室底板施工中的集水井,排水管11的一端连通至外部集水井13。排水管11上开设有有入水孔14,如图3所示,后浇带处的漏水可通过开设于排水管11上的入水孔14进入到排水管11中,再经排水管11引排至外部集水井13,实现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排水。
[002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进行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漏水防治的做法,可代替漏水后常规的封堵,避免了漏水部位封堵后向其他部位流窜,采用了以疏代堵的方法解决了后浇带长堵长漏的弊病,保证了地下室底板的干燥避免返工。[0024]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水管11由总管和支管组成,总管和支管均采用PVC材质的PVC管道。排水管11的总管的一端连接于外部集水井13,用于将水排出至外部集水井13中,支管连接于总管并与总管相通,总管设置于后浇带区域以外,支管设置于后浇带区域的底部,入水孔14仅开设于支管上,仅对后浇带区域的漏水进行排水。[0025]其中,排水管11的总管与支管之间可采用管道弯头连通,或者总管采用多通管连接于多根支管,多通管可采用三通、四通管等,根据总管、支管的实际布设情况进行选择,支管排布时应保证支管沿着后浇带的长度方向布置,以避免破坏以施工完成的地下室底板。在一些情况下,在待施工的后浇带的底部可先设置滤水槽20,如图2所示,然后将支管设于滤水槽20中,设置滤水槽可进行漏水集中,便于排水管进行集中排水,进一步地,在滤水槽20的底部通过引水缝连通地下渗水,并在引水缝中设置防水带21,通过合理控制引水缝的宽度来控制引水速度。排水管中的多根支管之间当出现交叉现象时,也可采用多通管相连通;同样地,相邻排水管之间当出现交叉现象时,也可采用多通管相连通,以保证排水管相互之间贯通且均能排水到外部集水井。
4
CN 206784449 U[0026]
说 明 书
3/4页
如图1所示,外部集水井的水位远低于排水管的水位,在布设排水管的时候也可使
排水管向外部集水井的方向略倾斜向下,以便于排水管中的水快速引排至外部集水井中。[0027]配合图3所示,排水管11的支管上呈开梅花状均匀布设多个入水孔14,多个入水孔14围绕着排水管支管的管身周壁均匀且相错地布置,可使后浇带处的漏水可全方位、充分、快捷地通过入水孔14进入到排水管11中,以利于充分排水及提高排水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入水孔14的直径约为5mm,入水孔14间的间距约为30mm。[0028]结合图2所示,滤水层12包裹于排水管中开设有入水孔14的支管的外部,用于包裹排水管,保证排水管11管壁上的入水孔不被堵塞,滤水层12可采用干燥陶粒碎渣,且陶粒碎渣的粒径大于排水管11上的入水孔的孔径,避免陶粒碎渣自身堵塞入水孔。陶粒碎渣滤水层包裹在排水管的支管的外部,形成陶粒集水带,在本实施例中,集水带的宽度为200mm,厚度为100mm。
[0029]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的制作及使用作具体说明。
[0030]在地下室底板钢筋绑扎施工时,将排水管自后浇带引至外部集水坑(每个外部集水坑都设置连通至后浇带的排水管),连接于外部集水坑的那段排水管(总管)上不设入水孔,布置完成后进行灌水试验以确保其畅通,试验完成后将排水管端头用胶带封死避免浇筑混凝土时将排水管堵死。
[0031]待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在后浇带内设置排水管(按图3布置入水孔)并与地下室底板内排水管进行连接,按宽度为200mm,厚度100mm设置陶粒集水带。
[0032]最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工作。[0033]排水管连通至外部集水坑,故后浇带有渗漏现象时水自入水孔进入排水管然后流入外部集水坑。采用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及上述施工方法,既能保证结构整体性、减小后浇带因防水处理不好带来的渗漏风险、减小后浇带细部的工作量,同时也节约材料。
[003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中提供了一种专用排水管布置方法。首先在结构施工前在集水井部位预留适当管径的PVC管至后浇带部位,其次沿后浇带设置同管径或稍小管径的PVC管(该PVC管在管壁上梅花状设置间隔30mm入水眼)并与集水井部位预留PVC管进行连接,后浇带浇筑前将后浇带清理干净,在后浇带PVC管四周300mm范围内填充干燥陶粒碎渣保证入水顺畅,纵横交接部位用弯头、三通、四通连接进行连接,以保证排水管相互之间贯通均能排到集水井,达到最佳排水效果。[0035]进一步地,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漏水防治做法代替了漏水后常规的封堵,避免了漏水部位封堵后向其他部位流窜,采用了以疏代堵的方法解决了后浇带长堵长漏的弊病,保证了地下室底板的干燥避免返工。[0036]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
5
CN 206784449 U
说 明 书
4/4页
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00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6
CN 206784449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7
CN 206784449 U
说 明 书 附 图
图3
8
2/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