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成余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33期
【摘要】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用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选择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并对整个手术过程和术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术前患者精神状态好,术中患者可以积极与医生配合,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2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过手术治疗,痊愈22例,有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可以有效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而且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很少出现并发症,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治疗方法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一致肯定,值得临床借鉴和广泛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 腹腔镜; 粘连性肠梗阻; 肠粘连松解术
中图分类号 R5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3-0121-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33.058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最常见的肠梗阻,它是指由于腹腔炎症、腹部手术或者创伤后所形成的广泛性肠粘连,临床上最常见的粘连性肠梗阻最常出现在盆腔手术或者阑尾炎手术术后,常见部位是小肠[1]。临床主要表现为肛门停止排便排气、阵发性腹痛同时伴有肠鸣音亢进,粘连部位常见于手术切口附近,腹胀症状一般情况下出现比较晚,腹胀程度与梗阻发生的部位有关。在梗阻早期可有反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对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显著。腹腔镜和常规传统开腹手术方式相比较,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较快、住院时间短、治愈率较高、临床效果显著的优点。现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的整个治疗过程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28~74岁,平均5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明确。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常规辅助检查,结果符合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指证,可以选择此种手术方式治疗。 1.2 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均进行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并对整个手术过程和术后临床效果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总结。
1.2.1 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粘连性肠梗阻及腹腔镜没有足够深入的了解,担心手术安全性和医生的专业水平,术前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导致术中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工作,影响手术效果,降低患者生命质量[2]。因此医护人员要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用真实病例进行讲解,告知患者腹腔镜较常规开腹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预后情况良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能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对于情绪太过焦虑而无法保证睡眠质量的患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促进其睡眠。(2)抗感染:首选青霉素抗感染,静脉滴注:一日(200~2000)万单位,分2~4次给药[3]。需要注意使用青霉素前进行皮肤试敏,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液0.05~0.1 ml,每1 ml皮试液含500单位青霉素,20 min后观察皮试结果,阳性反应者禁用。(3)常规备血:填写输血申请志愿书,备好受血者全血标本,送输血科供血型鉴定及交叉配合试验,常规备血300 ml,注明患者的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4)胃肠减压:放置胃肠减压管,排尽胃肠中的积液、积气。 1.2.2 麻醉方法 手术常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对于不能配合手术者选用全麻方法进行麻醉,患者肌肉松弛,利于手术操作和探查。
1.2.3 手术方法 嘱患者平卧位,麻醉工作完成后,在腹腔镜下经患者原手术切口切除瘢痕后进入腹腔,先在腹膜处做一小切口,手指探查粘连程度,确定梗阻部位,最后在手指的保护下逐渐切开腹膜,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肠管[4]。由于粘连不一定梗阻,进入腹腔不要马上分离粘连,首先要寻找梗阻部位,找到瘪缩的肠管,就能找到梗阻部位,因为梗阻部位常位于瘪缩肠管和膨胀肠管交界处,找到瘪缩肠管,后用双手合抱将其捧出,马上用温盐水泡过的纱布垫包裹好,防止损伤。肠粘连引起的梗阻分为4种形态,每种形态松解粘连分离方法不同。(1)粘连束带压迫牵引肠管折叠成角:在腹腔镜下用止血钳夹住粘连束带的两端,进行结扎,切除粘连束带进行松解,梗阻下瘪缩肠管立刻膨胀,说明梗阻解除,手术成功,术后要彻底止血、生理盐水和甲硝唑充分冲洗腹腔并引流,冲洗净腹腔的炎性介质;在手术创面涂一层生物蛋白胶,防止术后再次发生粘连。(2)粘连束带压迫肠管形成内疝:这种形态的粘连可能同时压迫肠管和肠系膜,常伴有部分性肠扭转,由于位置较深,常规手指探查,难以分辨粘连带和肠扭转。此种情况很容易将肠系膜误认为是粘连带而盲目切断,因此切除粘连带必须要在直视情况下方可进行[5]。粘连带切除后,若梗阻以下部位的瘪缩肠管充盈,肠内容物下行,诊断梗阻解除,可以准备缝合。(3)肠袢间粘连:手指探查如果粘连引起梗阻,应行肠袢间粘连分离术。如果粘连未引起梗阻,不可以做分离手术,避免因肠壁损伤导致广泛粘连。对于粘连广泛者,行肠袢间粘连分离术后行肠折叠术;对于粘连疏松者,可以选择用手指钝性分离;对于粘连紧密者,可以选择用手术剪锐性分离,分离术后用肠管间相互缝合来覆盖分离后留下的粗糙面。(4)粘连成团:用梗阻的上下肠袢间做侧侧吻合手术可以解决不易切除的梗阻部位,但是患者术后经常会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的情况,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厌食、消瘦和贫血等严重反应,因此尽量避免此种手术方式,可行粘连切除后做对端吻合术,为防止患者术后发生营养吸收功能障碍,术中尽可能的保留存在生机的肠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4 手术缝合 观察肠壁受压处能否存活,对于受压处出现血运障碍的患者;可以选择浆肌层间断内翻缝合,将其翻入肠腔内。对于粘连带切除后的粗糙面可用浆膜重新覆盖,可行间断内翻缝合。 1.3 手术适应证
(1)既往至少1次腹部手术史,手术范围小,术后时间在半年以上者;(2)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经药物保守治疗48 h内临床症状未能得到缓解者。(3)肠梗阻症状半年以上,经过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病情反复发作,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者;(4)腹腔粘连处于稳定期内者;(5)腹痛部位相对固定,腹胀症状不明显或者有轻中度腹胀者[6]。 1.4 手术禁忌证
(1)出现不可逆的休克状态;(2)小肠出现穿孔或者坏死者;(3)严重腹胀者,由于手术操作空间小,术中容易出现创伤。 1.5 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1)既往腹部手术导致的粘连性肠梗阻,切口瘢痕处肠管和腹壁的粘连常导致进入腹腔困难,术中应提高警惕,避免损伤肠管。仔细用手指探查粘连梗阻情况和部位,安全进去腹腔。(2)分离过程中动作轻柔,耐心细致的进行分离,切勿使用暴力导致更广泛的粘连。(3)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症处理,若手术时间过长,麻醉失效要及时追加麻醉。(4)术中应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和甲硝唑冲洗腹腔,尽可能的冲洗干净腹腔中的炎症介质。(5)术后嘱患者常翻身、尽早下床活动,适量运动可以增加肠蠕动,出现腹胀的患者可用中药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活血化瘀、通里攻下使症状得以缓解。(6)患者禁食期间,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对于有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一般术后情况较差,可以给予患者输新鲜血液治疗[7]。 2 结果
2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术前患者精神状态好,术中患者可以积极与医生配合,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2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过手术治疗,痊愈22例,有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无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数量逐年增多。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疾病,占全部梗阻的40%~60%,通常是由于腹部开放性手术、腹部创伤或者腹腔的慢性炎症、出血、异物导致的,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8]。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虽然能够暂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病情容易反复发生,严重者病情恶化,手术是目前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最有效的手段,但是传统的开腹手术损伤大,再发粘连梗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概率较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常规药物保守治疗和传统的开腹手术并不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最好的治疗方法。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既解决了患者保守治疗导致的病情反复,又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手术带来的医源性创伤。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术前患者精神状态好,术中患者可以积极的与医生配合,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病情恢复较快而且没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该手术方式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而且它不仅能够彻底的解决粘连,还大大地降低了术后再发粘连梗阻的概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明显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得到医生和患者的肯定和一致好评,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师男,许宏贤,刘永杰.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用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2011,31(8):59-60.
[2]陈小勋,李强辉,周永醇,等.腹腔镜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效果[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1):318-319.
[3]姜洪利.腹腔镜下松解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8(31):50-51.
[4]卢致洋,蔡联明,刘娟.腹腔镜下松解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2):26-27.
[5]陈锋.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89例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6(18):19-20.
[6]梁加强,朱一宁,黎木淦.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7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1,11(6):786-787.
[7]曲洪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47-48.
[8]李海林,宋国权,王新平,等.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2例临床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11(2):43-44.
(收稿日期:2015-07-02) (编辑:何玉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