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肠粘连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中临床疗效。方法以入住我院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应用常规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在无效时采用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b组应用透视下插入法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胃肠减压,观察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实用肠梗阻导管后,发现b组腹痛腹胀缓解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排气时间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个24 h消化液引流量比较,b组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x线片平片观察,a组常规胃肠减压,腹平片未见明显变化,使用肠梗阻导管,可见腹片液平面减少或者消失,平均消失时间为(79±53)d;引流液性质:肠导管深黄色粪便样液体,伴臭味、黄色肠液而普通胃管为黄色肠液、绿色胆汁样液体,白色胃液。结论肠梗阻导管能有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手术率,疗效优于普通胃管。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肠粘连导管;临床疗效
肠梗阻是较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为肠道梗阻,肠腔内物质积聚在肠道导致肠道牵拉扩张[1],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梗阻严重时可因肠道缺血而导致坏死、感染、穿孔[24]等,甚至引起休克。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最主要的治疗目标为降低胃肠压力,缓解症状。而普通胃管在治疗过程中缺乏疗效,而肠梗阻导管的应用能明显改善连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症状。所以本研究通过应用肠粘连导管的随
机对照试验,发现肠梗阻导管能有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手术率,疗效优于普通胃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来源以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入住我院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既往有腹部手术病史的患者。②体征、辅助检查支持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排除标准:非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曾胃癌根治术患者7例,曾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4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例,行膀胱癌手术的患者2例,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10例,行肠伤寒导致肠穿孔行肠切除术患者1例,行肠系膜血栓导致肠坏死行肠切除术的患者1例,行粘连性肠梗阻行肠粘连松解术的患者6例,行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 18例,行腹部外伤手术的患者9例,行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2例,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例。共80例患者,随机的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b组。
12治疗方法a组应用常规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在无效时采用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b组应用透视下插入法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胃肠减压,观察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其他内科治疗:抗感染、营养支持、反复灌洗肠道、吸氧等。肠梗阻导管的导入方法:直接在内镜下将导管的前导子放置于十二指肠的降段,固定后拔出导丝,然后退镜,导管随着肠蠕动向梗阻端移动。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梗阻部位,对于肠管较短的患者,甚至可以从肛门端排除前导子。 13观察指标①腹痛腹胀缓解率。②自主排气时间。③第一个24 h
消化液引流量。④x线片平片。⑤引流液性质。
14疗效评价标准综合评价治疗效果:①治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恢复自主排气排便,腹部无压痛,x 线检查肠管积气、积液表现消失,患者进食。②缓解: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部分缓解及 x 线检查肠梗阻征象局部减少或消失。③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未缓解或加剧,x 线检查的肠梗阻征象未减少或增多。
15统计学方法两组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综合效果80 例患者在均在使用普通胃管治疗无效后,同时均未出现腹膜炎、内疝等需要急诊手术情况下行肠梗阻导管治疗。留置肠梗阻导管后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见表2。如表1。 3讨论
使用肠梗阻导管后,发现b组腹痛腹胀缓解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排气时间b组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肠梗阻导管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第一个24 h消化液引流量比较,b组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肠梗阻导管能显著减少肠道内容物,有效减压,促进梗阻的恢复;x线片平片观察,a组常规胃肠减压,腹平片未见明显变化,使用肠梗阻导管,可见腹片液平面减少或者消失,平均消失时间为(79±53)d,可见肠梗阻导管能有效使患者快速恢复
自主排气;引流液性质:肠导管深黄色粪便样液体,伴臭味、黄色肠液而普通胃管为黄色肠液、绿色胆汁样液体,白色胃液,可见肠梗阻导管能有效引流出肠道内的粪便,有助于减少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肠梗阻导管能有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手术率,疗效优于普通胃管。
由上可知,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成梗阻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疗效优于普通胃管,但是肠梗阻导管同普通胃管有着相同的缺点,如果长期置管常常引起肺部炎症[5]、吸引失误导致的肠套叠[6]等伴随症状。肠梗阻导管对医师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其操作相对胃管复杂[7]。所以相对比较昂贵,使得其不愿被患者接受[8]。其次是虽然包括肠梗阻导管在内的保守治疗能有效治疗肠粘连梗阻[9],但是有一些必须通过手术治疗,这就导致病情的延误发生肠套叠、腹膜炎、肠坏死、休克等严重后果[10]。所以不能一味的追求保守治疗,需要综合患者的全身情况而定[11]。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67107.
[2]蔡国源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河北医学,2008,(6):698699.
[3]汪雷,刘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治疗21例分析.中华全科医学,2011,09(4):567568.
[4]尚东,毕伟,梁国刚,等.肠梗阻导管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
应用.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会议暨胆道胰腺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 2006 年.
[5]夏振龙肠梗阻诊治的进展.实用外科学杂志,1991,11(8、9):43.
[6]李鹏胜,高鹏,肖方联,张刚庆.肠梗阻导管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临床外科杂志,2007,15(3):186187. [7]sakakibara takumi, harada akio, ishikawa tadao et 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adhesive ileus in the age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ong tube placementjournal of japan surgical association,2006, 67(8): 173317. [8]尚东,毕伟,梁国刚等,肠梗阻导管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会议暨胆道胰腺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2006.
[9]姚宏伟,傅卫,袁炯,等经肛肠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左半结肠恶性肠梗阻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12):941943.
[10]王元和,阮灿平 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 20(8):458.
[11]朱维明,李宁.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0(8):45645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