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8979132 A(43)申请公布日 2018.12.11
(21)申请号 201810935223.5(22)申请日 2018.08.16
(71)申请人 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
司
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关南园
路2号(72)发明人 苏龙辉 陈先明 王传英 胡浩
曾火平 朱红志 王振 魏凡 洪秀君 (74)专利代理机构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42102
代理人 唐万荣(51)Int.Cl.
E04G 11/36(2006.01)E04G 11/48(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54)发明名称
楼层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楼层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其包括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满堂支撑体系、后浇带顶部防护体系;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包括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纵向水平杆、纵向主楞、横向次楞、后浇带处独立模板、通长活动模板、快易收口网;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满堂支撑体系包括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立杆、楼板满堂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纵向水平杆、横向主楞、纵向次楞、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楼板模板;后浇带顶部防护体系包括砖砌挡水台、防护木枋、防护模板。本发明不会出现裂缝、接缝出现高差或不平顺现象,能避免浇筑混凝土后出现夹渣的情况。
CN 108979132 ACN 108979132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楼层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满堂支撑体系、后浇带顶部防护体系;
所述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包括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纵向水平杆、纵向主楞、横向次楞、后浇带处独立模板、通长活动模板;所述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的下端与楼板混凝土连接,杆身与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纵向水平杆连接,上端与纵向主楞连接;所述横向次楞置于纵向主楞上,且其两端分别置于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相邻的横向主楞上;所述后浇带处独立模板位于横向次楞上,后浇带处独立模板与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的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之间设有通长清扫口;所述通长活动模板置于后浇带处独立模板上,且位于后浇带处独立模板的两端;
所述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满堂支撑体系包括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立杆、楼板满堂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纵向水平杆、横向主楞、纵向次楞、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楼板模板;所述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立杆的下端与楼板混凝土连接,杆身与楼板满堂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纵向水平杆连接,上端与横向主楞连接;所述纵向次楞置于横向主楞上;所述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楼板模板平缝对接,并于对接处的下方设有纵向次楞;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置于横向次楞上方,楼板模板置于纵向次楞上方;在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楼板模板上方为楼板混凝土;
所述后浇带顶部防护体系置于相邻楼板混凝土之间,其包括砖砌挡水台、防护木枋、防护模板;所述砖砌挡水台有两个,分别置于相邻楼板混凝土上,且位于楼板混凝土的边缘;所述防护模板置于两个砖砌挡水台上;所述防护木枋置于梁板钢筋、防护模板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立杆、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的下端均设有垫板,上端均设有U型顶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楼层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与相邻的楼板满堂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在楼板混凝土的两侧设有快易收口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通长清扫口和通长活动模板的宽度均为80-120mm,通长活动模板于后浇带两侧楼板混凝土凿毛及后浇带垃圾清理后封堵通长清扫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距离最近的楼板混凝土的边缘130-170mm,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与楼满堂支撑体系立杆之间的距离为280-3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主楞和纵向主楞采用截面100*100的木枋或50*50*2.5的双方钢,横向次楞和纵向次楞采用截面50*100的木枋或50*50*2.5的单方钢。
2
CN 108979132 A
说 明 书
楼层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层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0002]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板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然而楼层后浇带部位由于模板设计和支设缺陷常造成一些质量安全问题,如:后浇带未采用独立支撑体系,拆模后二次支模导致后浇带两侧梁板出现裂缝、接缝出现高差或不平顺;后浇带模板与楼板模板一次性整体铺设,施工缝出凿打的垃圾不易清理,浇筑混凝土后出现夹渣;后浇带顶部未进行防护,楼层水和建筑垃圾汇集于后浇带,甚至流入或掉落下一层,影响安全文明施工。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楼层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以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层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该支撑体系使后浇带采用独立支撑体系,拆模后后浇带两侧梁板不会出现裂缝、接缝出现高差或不平顺现象;使后浇带模板与楼板模板分开铺设,避免了浇筑混凝土后出现夹渣的情况;对后浇带顶部进行防护,避免楼层水和建筑垃圾汇集于后浇带,影响安全文明施工。[000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5]一种楼层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其包括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满堂支撑体系、后浇带顶部防护体系;
[0006]所述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包括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纵向水平杆、纵向主楞、横向次楞、后浇带处独立模板、通长活动模板;所述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的下端与楼板混凝土连接,杆身与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纵向水平杆连接,上端与纵向主楞连接;所述横向次楞置于纵向主楞上,且其两端分别置于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相邻的横向主楞上;所述后浇带处独立模板位于横向次楞上,后浇带处独立模板与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的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之间设有通长清扫口;所述通长活动模板置于后浇带处独立模板上,且位于后浇带处独立模板的两端;
[0007]所述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满堂支撑体系包括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立杆、楼板满堂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纵向水平杆、横向主楞、纵向次楞、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楼板模板;所述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立杆的下端与楼板混凝土连接,杆身与楼板满堂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纵向水平杆连接,上端与横向主楞连接;所述纵向次楞置于横向主楞上;所述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楼板模板平缝对接,并于对接处的下方设有纵向次楞;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置于横向次楞上方,楼板模板置于纵向次楞上方;在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楼板模板上方为楼板混凝土;
3
CN 108979132 A[0008]
说 明 书
2/4页
所述后浇带顶部防护体系置于相邻楼板混凝土之间,其包括砖砌挡水台、防护木
枋、防护模板;所述砖砌挡水台有两个,分别置于相邻楼板混凝土上,且位于楼板混凝土的边缘;所述防护模板置于两个砖砌挡水台上;所述防护木枋置于梁板钢筋、防护模板中间。[0009]按上述方案,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立杆、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的下端均设有垫板,上端均设有U型顶托;纵向主楞铺设在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上端的U型顶托上;横向主楞铺设在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立杆上端的U型顶托上。[0010]按上述方案,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与相邻的楼板满堂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连接。
[0011]按上述方案,在楼板混凝土的两侧设有快易收口网。[0012]按上述方案,通长清扫口和通长活动模板的宽度均为80-120mm,优选为100mm;以便于垃圾清扫及结构稳定。[0013]按上述方案,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距离最近的楼板混凝土的边缘130-170mm,优选为150mm;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立杆、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之间的距离为280-320mm,优选为300mm;以确保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定。[0014]按上述方案,所述横向主楞和纵向主楞采用截面100*100的木枋或50*50*2.5的双方钢,横向次楞和纵向次楞采用截面50*100的木枋或50*50*2.5的单方钢;以方便制作。[0015]施工时,后浇带顶部防护体系于后浇带两侧楼板混凝土浇筑后设置,于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拆除。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在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满堂支撑体系大面拆除时暂时不拆除,待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采用通长活动模板于后浇带两侧楼板混凝土凿毛及后浇带垃圾清理后封堵通长清扫口。[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通过设置后浇带独立支撑体系,避免二次搭拆,进而避免拆模后二次支模导致后浇带两侧梁板出现裂缝、接缝出现高差或不平顺现象的发生,在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利于接缝严密,确保后浇带结构安全性;[0018]通过设置后浇带顶部防护体系,避免了楼层水和建筑垃圾汇集于后浇带,甚至流入或掉落下一层,有效截水、防坠物、防垃圾汇集,利于安全文明施工;
[0019]通过在后浇带处独立模板和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之间设通长清扫口,以方便垃圾清理,避免接缝夹渣,保证后期装修效果,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附图说明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0021]图1是楼层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的平面结构示意图;[0022]图2是图1的1-1剖视图;[0023]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0024]其中,1-1、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1-2、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纵向水平杆,2-1、楼板满堂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2-2、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纵向水平杆,3-1、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3-2、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立杆,4、垫板,5、U型顶托,6、横向主楞,7、纵向次楞,8、楼板模板,9、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10、纵向主楞,11、横向次楞,12、后浇带处独立模板,13、通长清扫口,14、通长活动模板,15、快易收口网,16、砖砌挡水台,17、楼板混凝土,
4
CN 108979132 A
说 明 书
3/4页
18、防护木枋,19、梁板钢筋,20、防护模板,21、止水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6]参见图1-图3,一种楼层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其包括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满堂支撑体系、后浇带顶部防护体系。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包括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3-1、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1-1、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纵向水平杆1-2、纵向主楞10、横向次楞11、后浇带处独立模板12、通长活动模板14;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3-1的下端通过垫板4与楼板混凝土17连接,杆身与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1-1、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纵向水平杆1-2连接,上端通过U型顶托5与纵向主楞10连接;横向次楞11置于相邻纵向主楞10上,且其两端分别置于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相邻的横向主楞6上;后浇带处独立模板12位于横向次楞11上,且置于两个楼板混凝土之间17;后浇带处独立模板12与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9之间设有通长清扫口13;通长活动模板14置于后浇带处独立模板12上,且位于后浇带处独立模板12的两端;通长清扫口13也位于通长活动模板14、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9之间。在较佳实施例中,通长清扫口12和通长活动模板13的宽度均为100mm,当后浇带两侧楼板混凝土凿毛及后浇带垃圾清理后,用通长活动模板13封堵通长清扫口12。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满堂支撑体系包括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立杆3-2、楼板满堂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2-1、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纵向水平杆2-2、横向主楞6、纵向次楞7、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9、楼板模板8;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立杆3-2的下端通过垫板4与楼板混凝土17连接,杆身与楼板满堂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2-1、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纵向水平杆2-2连接,上端通过U型顶托5与横向主楞6连接;纵向次楞7置于横向主楞6上;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9、楼板模板8平缝对接,并于对接处的下方设有纵向次楞7;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9置于横向次楞11上方,楼板模板8置于纵向次楞7上方;在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9、楼板模板8上方设楼板混凝土17,在楼板混凝土17的两侧设有快易收口网15。后浇带顶部防护体系置于相邻楼板混凝土17之间,其包括砖砌挡水台16、防护木枋18、防护模板20;梁板钢筋19置于通长活动模板14上;砖砌挡水台16有两个,分别置于相邻楼板混凝土17上,且位于楼板混凝土17的边缘;防护模板20置于两个砖砌挡水台16上;防护木枋置于梁板钢筋19、防护模板20中间;止水钢板21置于楼板混凝土17与楼板钢筋19之间。[0027]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整个支撑体系更加稳定,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3-1距离最近的楼板混凝土17的边缘150mm;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3-1与楼满堂支撑体系立杆3-2之间的距离为300mm。为了方便制作及施工,横向主楞6和纵向主楞10采用截面100*100的木枋或50*50*2.5的双方钢,横向次楞11和纵向次楞7采用截面50*100的木枋或50*50*2.5的单方钢。
[0028]先搭设垫板4、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3-1、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立杆3-2、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1-1、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纵向水平杆1-2、楼板满堂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2-1、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纵向水平杆2-2、U型顶托5;然后按标高于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3-1上的U型顶托5上设置纵向主楞10和横向次楞11,同时按标高于楼板满堂支撑
5
CN 108979132 A
说 明 书
4/4页
体系立杆3-2上的U型顶托5上设置横向主楞6和纵向次楞7;于纵向次楞7顶部铺设楼板模板8,于横向次楞11顶部铺设后浇带处独立模板12和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9,并设置通长清扫口13和通长活动模板14;楼板模板8与楼板后浇带侧独立模板9平缝对接,并于对接处的下方设纵向次楞7,横向次楞11和横向主楞6、纵向次楞7断开,楼板满堂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2-1与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立杆3-1连接,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横向水平杆1-1与楼板满堂支撑体系立杆3-2断开,以便于后期后浇带两侧的楼板满堂支撑体系先拆除;然后绑扎梁板钢筋19,设置止水钢板21和快易收口网15,按设计要求浇筑楼板混凝土17;楼板混凝土17终凝后,在楼板混凝土17边缘设置砖砌挡水台16,在梁板钢筋19顶部设置防护木枋18,在砖砌挡水台16、防护木枋18上方铺设防护模板20;后浇带顶部防护体系于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拆除,后浇带部位支撑体系待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0029]本发明提高了后浇带施工质量,确保了施工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
[0030]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6
CN 108979132 A
说 明 书 附 图
1/3页
图1
7
CN 108979132 A
说 明 书 附 图
2/3页
图2
8
CN 108979132 A
说 明 书 附 图
3/3页
图3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