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混凝土试件的制作情况

来源:知库网


一、同条件试件的有关要求(TB10426-2004《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

(一)同条件试件的制作部位:

8.1 一般规定

8.1.1本方法主要用于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的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

8.1.2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标准成型方法及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有关规定。

8.1.3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部位,应同监理(建设)、施工单位共同选定。

针对现有结构工程,桥墩身及以上部位、涵身及以上部位、隧道二衬、砼挡墙、框架梁需做同条件养成护试件。未涉及的部位与现场监理协商确定。

(二)同条件试件组数

按8.2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和养护规定情况:

8.2.1对选定的混凝土结构部位,在混凝土施工时,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8.2.2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组数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5组,且不应少于2组。具体留置组数应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同监理(建设)、施工单位共同确定。

8.2.3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处取样。

8.2.4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采取与结构部位相同的养护方法。且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保证同条件养护试件不丢失和损坏。

1 针对现有结构工程,桥每个墩身、每片梁体试件制作不少于5组;每座涵身、盖板试件制作不少于5组(不考虑砼方量,分次浇筑的同一部位总计试件组数达到即可);隧道每200m衬砌应用同条件养护试件分别检测结构实体强度不少于一次;砼挡土墙、框架梁每次砼浇筑制作试件2组。未涉及的部位与现场监理协商确定。

(三)同条件试件的养护

按8.3等效养护龄期规定情况:

8.3.1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试件强度相等的原则确定。

8.3.2 同条件自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可根据结构所处环境气温和养护条件按下列规定确定:

1 按养护期间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1200℃.D时所对应的龄期(不计0℃及以下的龄期);

2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四)同条件试件的强度

按8.4混凝土强度折算和评定规定:

8.4.1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达到确定的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8.4.2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代表值应根据强度试验结果按现行《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确定后,乘折算系数取用。折算系数宜取1.10。

8.4.3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的检验结果应按现行《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进行评定。

二、标准养护试件

(一)桩基础试件制作:

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混凝土试件不得少于2组。水下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的1.15倍。

(二)其余部位试件的取样及留置:

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

三、弹性模量试件

2 弹性模量试件的取样与留置应按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确定。

四、抗渗试件

9.4.7 抗渗混凝土除应按本标准6.4.1条的规定留置强度检查试件外,尚应按下列规定留置抗渗试件及进行试验评定:

1 每500m3混凝土应制作抗渗检查试件检查1次(6个);不足500m3时,亦应制作抗渗检查试件1次。当使用的材料、配合比或施工工艺变化时,均应另行制作抗渗检查试件1次。

2 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进行试验评定,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五、电通量试件 六、孔道压浆

7.5.2水泥浆试件应在压浆地点随机抽样制作。水泥浆的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在压浆后28d内需要移动的构件,应在压浆地点随机抽样制作同条件养护水泥浆试件,移动混凝土构件时水泥浆的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水泥浆的抗压强度应大于设计强度的75%。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留置一组(6块)边长为70.7mm立方体试件,必要时增加留置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水泥浆抗压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水泥浆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七、砌体砂浆试件

8.3.3砌体工程所用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砂浆强度的试件应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抽样制作。

检验数量:同类型、同强度等级每100m3砌体为一批,不足100m3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检验一次;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砂浆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砂浆强度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