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衢州市衢江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来源:知库网
衢州市衢江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16七上·余姚期中)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酝酿(niàng) 憔悴(cuì) 倜傥(tǎng) 威风凛凛(lǐn) B . 抖擞(sǒu) 棱镜(léng) 淋漓(lí) 花团锦簇(cù) C . 宽敞(chǎng) 絮叨(xù) 一霎(shà) 截然不同(jié) D . 澄清(chéng) 粗犷(kuàng) 感慨(kǎi) 咄咄逼人(duō) 2. (2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走投无路 不记其数 提心掉胆 B . 笑容可掬 以身作责 斩钉截铁 C . 骇人听闻 力倦神疲 再接再厉 D . 滔滔不绝 骄生惯养 孔武有力

3. (2分) 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期盼已久的巴西世界杯终于开赛了,这令全世界的球迷们喜出望外 , 他们又可以尽情享用这场为期一个月的足球盛宴了。

B . 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C . 在自私自利者的心目中,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D . 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4.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电信诈骗的泛滥和滋生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

B . 在今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有些记者认为,亚洲周边的安全取决于某些大国是否还抱有冷战思维。 C . 美同业界调查机构认为,到2021年,世界3D打印机销售额将扩大至2012年的5倍,大约可达108亿美元左右。

D . 面对防不胜防的餐桌污染问题,众多人大代表呼吁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

5. (2分) (2017七下·威远月考) 根据语境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宣誓:心未死, , 和平可期, , 杀人者必覆灭。

A . 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 . 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第 1 页 共 10 页

C . 人民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 . 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6. (2分)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通过叙述“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B . 《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霎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C .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在生命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罗曼·罗兰直到临终前几天还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朽的杰作,托尔斯泰则在生命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由此可见,他们是在超越了常人的磨难之后才成为伟人的。

D . 《公输》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别选自《墨子》和《孟子》。这两部作品产生于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各种流派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念和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 新添加的题型 (共3题;共17分)

7. (8分) (2017八上·启东月考)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________,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陆定一《老山界》)

(3)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 (4) 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泊秦淮》)

(5) 《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修辞形象写出国家和个人命运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

(6) 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8. (4分) (2017七上·宜秀期末)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 《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两位师傅,一位教他本领,另一位给予他道德上的引领,他们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是________,她的形象出现在《________》和《琐记》中。她和鲁迅的关系是同一门的邻居,小时候,鲁讯认为她是一个和蔼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虚伪自私。

9. (5分) (2017七上·云南月考) 请任选一个题目写作。

(一)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无数的人给你温暖、快乐、幸福……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忆起这其中的点点滴滴,你的心里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最想感激的人是谁?赶快拿起笔把这感人的故事告诉大家。

以“感谢有你”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用词准确,标点正确。②语句通顺,连贯。③字数不少于600。

第 2 页 共 10 页

(二)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平静幸福地生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同学们,你生活在什么当中呢?

请以“我生活在 之中”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若选第二个作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九下·荣成期中) 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 险象迭生 金璧辉煌 一反既往 销声匿迹 正襟危坐 断章取意 粗制滥造 再劫难逃 周道如砥 遍稽群藉 味同嚼蜡 矫揉造作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1. (5分) 仿照画线部分,续写句子。

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取得成绩和荣誉时,掌声会给人以褒奖,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掌声会 。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2. (7分) (2017八上·建瓯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没有隐居在深山,而是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

B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心远”一词,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C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D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迷惘的情形,也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后淡淡的忧伤。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能否换成“望”字,为什么?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3. (11分) (2017八下·成都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第 3 页 共 10 页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下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柔。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 , 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杨子云,即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既览必发为诗 ②嗜奇之士恨焉 ③会予于京师

④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 ②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 . 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 . 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

第 4 页 共 10 页

既:________ 恨:________ 予:________ 暇:________

难以做到了。

D . 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14. (20分) (2017·杭州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预测术”

①《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写了发生在大观园里的一件怪事:那些本该在阳春三月开花的海棠树,在花木凋零的ll月却突然开满了鲜花。聪明过人的探春心想:“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不久,大观园开始走向衰落。

②植物究竟有没有预知天灾人祸及天气变化的能力呢?虽说预知人祸的能力大多在文学作品中才能看到,但预测天灾及天气变化的本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

③科学家发现,含羞草能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含羞草的叶子排列整齐、对称、轻轻触动一下它的叶尖,整个叶子都迅速合起来,真像低眉顺目、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日出前30分钟舒展枝叶,日落30分钟后枝叶则收拢。假如一反常规,白天闭合,夜晚舒展,则表示大自然将发生变异,这种反常表现很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有人观察到,如果周围 60公里的范围内将发生大地震时,约40分钟前,含羞草会发生行为改变,会在白天将叶子闭合起来。看来,含羞草的确能预知地震,给人以警示。

④多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植物,人们称它为“地震花”,可能是属于樱花一类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山坡上,地震发生之前,便会开花。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作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了,马上作应急准备。

⑤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在地震来临之前,蓟县穿芳峪一个地方的柳树,在枝条顶部20厘米处,全部出现枝枯叶黄的现象。人们发现,当树木出现重花(二次开花)、重果(二次结果)或突然大片枯萎死亡等异常情况,那么很可能是地震将要发生了。

⑥科学家们观察到,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l983年,日本秋田发生7.6级地震。震前20小时左右,日本观测点上的合欢树生物电位开始激烈地上下波动;震前l0小时,又平静下来;震前6小时,再次异常;地震之后,异常消失。除了合欢树以外,还有一些植物也能产生与合欢树一样的生物电位变化,像桑树、凤凰树、漆树等等。

⑦还有一些可以预报天气变化的植物,下雨、阴天、晴天都可以预报。

⑧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生长着一棵150多岁的“气象树”,当地人叫它青冈树。它的叶子颜色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晴天,一般是深绿色;当叶子变红的时候,就预示两天内这一带将要下大雨;雨过天睛,叶子又恢复成深绿色。多年来,当地农民就是根据叶子的颜色来预测天气,安排农活的。

⑨在安徽省和县高关乡大滕村旁,有一棵树龄400多年的老榆树,它也能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这棵树如果在谷雨前发芽,长得芽多叶茂,就预示雨水多;如果它跟别的树一样,按时节发芽,树叶长得疏密有致,就预兆风调雨顺;要是它推迟发芽,叶子长得又少,就预示雨水少,有旱情。几十年来的观察资料证明,它对天气变化情况的

第 5 页 共 10 页

预报是相当准确的。

⑩这些植物为什么具有这种神奇的功能?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它的根系敏感地捕捉到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和磁场等复杂变化。那为什么其他植物不具备这种功能?看来,要想解开植物预测的机理,还要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一旦把植物预知大灾难的超能力之谜揭开,那么将在人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树立起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1)

本文重点介绍了植物具有哪些 “预测术”?请分点作简要回答。 (2)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超能力”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②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通常情况下”能否删去?为 什么?) (3)

第⑥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 (4)

请依据本文中“植物‘预测术’”的相关知识,谈谈生活中我们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为人们服务。 15. (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1)

根据提示概括“我”的心理变化。

轻视→ → 。 (2)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 6 页 共 10 页

(3)

“我” 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作“最为心爱的宝书”?

第 7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 新添加的题型 (共3题;共17分)7-1、

7-2、

7-3、 7-4、

7-5、

7-6、

8-1、

8-2、

9-1

第 8 页 共 10 页

第 9 页 共 10 页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

10-1、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1-1、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2-1、 12-2、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3-1、

13-2、13-3、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14-1、14-2

14-3、14-4

15-1、15-2、15-3、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