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知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苏版初二语文下册同步练习: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

来源:知库网
部编苏版初二语文下册同步练习:22 《礼记》

二则

虽有嘉肴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自反( ) 自强( ) 教学相长( ) 弗食( ) 其旨( )

2.【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教 然 后 知 困 (3)教 学 相 长 也 明白得词义

(1)虽有嘉肴(美味的菜) (2)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己督促自己) (6)弗学,不知其善也(不) 古今异义

(1)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思,意义) (2)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3.本文要紧讨论了______和______的关系。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继而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纳出“____________”那个结论。

4.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

B.《礼记》是秦汉往常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大率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形、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说明为“最好的”,“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本文要紧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5.课文要阐明的是教与学的关系,什么缘故开头却谈到“嘉肴”? 6.你对“教学相长”是如何明白得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8.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2)教然后知困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9.《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与______的关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虽有嘉肴( ) 然后能自强也( ) 教学相长( ) 不知其旨也( ) 自反( ) 弗食( ) 2.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因此,学习了以后才会明白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会发觉自己有困惑的地点。

B.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假如)不学,也不明白它是善良的。 C.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翻译:明白自己有困惑的地点,然后才能自我鼓舞。 D.教学相长也。

翻译: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4.文学常识填空。

《虽有佳肴》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________编纂的。

5.依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为了引导同学们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校预备开展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你从多方面对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缘故进行分析,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表述,三条即可。

(2)在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上,需要你谈谈主动学习的意义,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乙] 夫学者,因此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①长者,轻慢同列②。人疾之③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④。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 ①凌忽:凌,欺负;忽,轻视。②同列:同辈。③疾之:怨恨他。④鸱枭(chī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

6.下列加点词说明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弗食,不知其旨也(味美)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C.夫学者,因此求益耳(益处,好处) D.凌忽长者,轻慢同列(怠慢)

7.下列对文章内容明白得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与“学”的关系,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B.甲文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嘉肴弗食不知其旨”那个结论。

C.乙文告诉我们:我们学得的东西,要用到正确的地点,否则还不如不学。

D.乙文中,作者批判了那些有一点学问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学者。

8.对乙文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像如此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B.像如此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没有学问。 C.既然自己把学问给损害了,还不如没有学问。 D.既然如此用学习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详解

1.yáo fǎn qiǎng zhǎng fú zhǐ 2.(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教/然后知困 (3)教学/相长也

3.教 学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教学相长 4.D

5.用类比的手法引出本文的核心内容,手法巧妙,由浅入深,合乎思维规律。

6.示例: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我们通过学习,然后才明白自己的欠缺;在与同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和同学交流,帮同学解决问题,能够明白自己哪些地点明白得得不透彻。在教学上,“教学相长”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老师不仅仅是讲授者,本身也是获益者,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会教老师,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生态系统”中共同展现着自身的价值,在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7.(1)即使有美味的菜,(假如)不吃,就不明白它的味美。

(2)明白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明白了(自己)有困惑的地点,然后才能自我鼓舞。

8.(1)古义:味美。今义:意思,意义。 (2)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9.教 学 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 【作业】

1.yáo qiǎng zhǎng zhǐ fǎn fú 2.(1)美味的菜肴。 (2)最好的道理。

(3)因此。 (4)味美。 (5)自我反思。 (6)自我鼓舞。

3.[解析] B 正确的翻译应为: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假如)不学,也不明白它的好处。“善”在此处的意思是“好处”,而不是“善良”。

4.礼记·学记 礼记 戴圣

5.(1)[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能够联系周围的人和事进行分析,注意三条缘故不要重复。

[答案] ①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②家长强制性治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反而失去学习爱好;③教师教学古板,学生对学习无爱好。

(2)[解析] 表述自己的观点要注意:①开门见山,观点明确;②有理有据,说服力强;③有条有理,主次分明;④用词恰当,言简意赅。做此题,要针对“主动学习的意义”进行深入摸索和分析,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答案] 示例:主动学习在于你要学,而不是要你学,是自我探究知识世界的乐趣所在。知识是宝贵的财宝,要靠自己去争取。主动学习让自己体会到学习的欢乐,使自己的知识快速增长起来。总之,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需要每天的自我主动学习。

6.[解析] C “益”的意思是“长进”。

7.[解析] B 甲文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教学相长”那个结论。

8.B [参考译文]

[乙] 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常见世人才读数十卷书,便自高自大起来,目无长者,轻视怠慢同辈。(以至于)别人怨恨他就像怨恨仇敌一样,厌恶他就像厌恶恶鸟一样。像如此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没有学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