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小明与小宁正在分享自己的交友观,请你补全对话中引用的古诗文。
小明:如果时光倒流,我想与诗仙李白交朋友,“我寄愁心与明月,①_________”,万千“晴空一鹤排云上,①_________”,牵挂,情深义重;我也想与乐观自信的刘禹锡交朋友,爱秋不悲秋,气势不凡。
小宁:我想与陆游交朋友,“①_________,①_________”,他借此表达了自己至死不忘为国戍守边关,强烈的爱国之情令人敬重;我还想与孔子交朋友,“①_________,①_________”,他以此教育我们要学思结合,满满的生活智慧值得学习。 (2)请默写出《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颔联和颈联。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便引诗情到碧霄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注意“郎”“霄”“僵”“哀”“戍”“罔”“殆”“阔”“悬”“生”“入”等字的正确书写。
二、基础知识综合
2.请运用你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吧,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pī lì,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试卷第1页,共15页
(1)给拼音写上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pī lì( ) 震悚( ) .
(2)“震悚”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
(3)选文摘自《_________》(文章名),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该书原名《_________》。
(4)选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它表明了作者当时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感情。
(5)结合选文说说“她”的性格特点? 【答案】(1) 霹雳 sǒng
(2)“我”初得“山海经”时的意外、激动与兴奋。 (3) 《阿长与<山海经>》 《旧事重提》 (4) 议论 敬佩 爱戴
(5)这里的“她”指长妈妈,从选文可以看出长妈妈朴实甚至有点粗俗,但很善良、关心小孩的性格。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霹雳,pī lì,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发生于云层与地面之间,引发巨大的响声,危害人畜、建筑物等。现多形容突然发生的、带给人巨大打击的事件。 震悚,zhèn sǒng,身体因为恐惧或者过度兴奋而颤动。 (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根据“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可知,材料选自《阿长与〈山海经〉》,文段中“全体都震悚起来”表现得是“我”在得知阿长买来《山海经》后的激动,表现了“我”初得“山海经”时的意外、激动与兴奋。
(3)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及理解。根据“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可知,材料选自《阿长与〈山海经〉》,出自《朝花夕拾》,该书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4)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辨析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①空,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阅读画线句可知其表达方式为议论;①①空,根据“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可知,“我”对阿长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5)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
试卷第2页,共15页
从“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可以看出,材料中的“她”指长妈妈,从阿长的语言可以看出其朴实甚至有点粗俗,但“她”为“我”寻购心心念念的《山海经》,又表现了阿长的善良,和她对孩子的关爱。
三、综合性学习
3.“少年正是读书时”,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爱阅读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某校七年级举行了“爱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读书现状调查表
七年项目年级 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经典书籍在阅读所占比例
(1)同学们通过调查得到上表,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读书故事,下面列举了其中四则,他们分别说的是谁?请你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备选人物:A.匡衡 B.陶渊明 C.孔子 D.王羲之 ①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①他勤学却无钱买烛,只得在墙上凿洞,借邻人的烛光读书。
①他很小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见父亲有本《笔说》藏在枕头中,就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
①据说他晚年爱读《周易》,因翻动次数多,使穿竹简的皮带断了好多次。 ①( ) ①( ) ①( ) ①( )
(3)学校要成立“经典诵读”兴趣小组,与你同班的李阳想参加,写了份“申请书”,中间有几处错误,请你帮他找出并改正。
申请书
尊敬的校团委:
为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校成立了“经典诵读”课外兴趣小组。本人喜欢诵读,
℅ 1.5 小时 27.835.8℅ 45.6℅ 时 1.2 小时 0.5 小八年级 九年级 试卷第3页,共15页
并有一定的基础,请求参加“经典诵读”活动小组,以此来提升诵读能力和文化素养,请校团委务必批准。
此致 敬礼
2022年1月6日
申请人:七(1)班李阳
①有个错别字,请写出来并订正:_________ ①有一处用语不得体:_________ ①有一处格式不正确:_________
【答案】(1)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2) B A D C
(3) “宏”改为“弘” “恳请校团委务必批准”一句中“务必”删去 日期与署名互换位置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整体把握题旨;其次,细看表头,观察表格数据变化;再次,关注图表细节;最后,归类别,组织语言概括。从图片的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观察图表可知,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七年级为1.5小时,八年级为1.2小时,九年级为0.5小时;经典书籍在阅读所占比例七年级为27.8%,八年级为35.8%,九年级为45.6%。可据此提炼探究结果。
示例: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①出自陶渊明的自传《五柳先生传》,故选B; ①讲述的是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故选A;
①所述人物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由爱好读书和书法,故选D;
①出自成语“韦编三绝”,讲的是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的故事,故选C。
(3)本题考查申请书。 ①宏扬——弘扬:发扬光大。
①“恳请校团委务必批准”一句中的“务必”语气生硬,带有命令色彩,应删去。
试卷第4页,共15页
①右下角落款处署名在上,日期在下。因此应将日期与署名互换位置。
四、现代文阅读
乡间的荷塘 钟文
①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用废纸折成了一只只小纸船放进荷塘,让风儿吹进荷叶底下,看谁折的小纸船被风吹得快吹得远。
③我们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为了不被烈日晒着,我们还摘来一块块荷叶,用篾条串起来,披在身上遮挡强烈的阳光。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④也记不起多少次了,我们玩耍得兴趣正浓,不管父母怎样叫唤,照样是你唤你的,我玩我的,直到最后,父母生气了,拿着竹棍子气冲冲地赶到,我们才肯回去。
⑤光阴荏苒。后来我长大了,读书、参军,接着外出参加工作了,就再不像儿时那样到荷塘边来玩耍了。
⑥每次回去,我都重拾孩提时的那段时光,又一次次地来到荷塘,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⑦盛夏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为我这位打道回乡的人鼓掌欢迎呢。更有映入眼帘的是雨打荷叶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⑧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枝枝迎风摇曳的荷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它宛如 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楚楚动人!更为诱人观赏的是在那朵朵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当阵阵微风吹来,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⑨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是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⑩盛夏之夜,当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闪闪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
试卷第5页,共15页
何不令人如醉如痴……
4.这篇散文以“①_______”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先描写了①_________的情形,后描绘了家乡荷塘的自然风光,给我们展现了家乡荷塘风雨荷叶、①_________、①_________三幅荷塘美景图。
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
6.第①段描写风雨荷叶,是从哪两方面描写的?请简要分析。
7.从内容上看,这篇散文通过乡间荷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4. 荷塘 童年在荷塘玩耍游戏的情形 雨后荷叶 荷塘月色 5.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雨中荷叶的美丽,表达了“我”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6.从雨打荷叶的声音(响声)、姿态(姿势)两方面描写风雨中的荷叶,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雨中荷叶摇曳的形象。 7.这篇散文热情赞美了家乡荷塘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深情留恋,抒发了热爱家乡、不忘乡情的思想情感。
【解析】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根据①段“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①段“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何不令人如醉如痴……”可知,本文以“池塘”为线索;
根据①段“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①段“我们用废纸折成了一只只小纸船放进荷塘,让风儿吹进荷叶底下,看谁折的小纸船被风吹得快吹得远”①段“我们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可概括为:童年在荷塘玩耍游戏的情形;
根据①段“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枝枝迎风摇曳的荷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它宛如 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楚楚动人!更为诱人观赏的是在那朵朵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当阵阵微风吹来,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可概括为:雨后荷叶;
根据①段“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是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可概括为:荷塘月色。 5.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赋予荷叶人的情态,运用拟人修
试卷第6页,共15页
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亭亭玉立,绰约多姿的美好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荷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从“‘扑扑’的响声”可知是听觉描写;“摇头晃脑的姿势”可知是视觉描写;从视、听两方 面写出雨中荷叶摇曳生姿和欢乐自在的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7.本题考查文章的情感主旨。
结合选文第①段“每次回去,我都重拾孩提时的那段时光,又一次次地来到荷塘,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可知,这篇散文以荷塘为线索,先描写了童年在荷塘玩耍的趣事,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深情留恋;
结合选文①段“盛夏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为我这位打道回乡的人鼓掌欢迎呢”、①①段“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是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段“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等内容可知,作者描绘了家乡荷塘的自然风光,给我们展现了风雨荷叶、雨后风光、荷塘月色三幅荷塘美景图,热情赞美了家乡荷塘的自然风光;
结合选文第①段“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何不令人如醉如痴……”可知,这美丽的荷塘正是作者家乡的荷塘,通过对荷塘的描写,抒发了热爱家乡、不忘乡情的思想情感。
寻找向日葵 陈柏清
①那是扎总角的年纪,并不知道父亲捧回来放在堂屋高桌子中间的黑匣子盛装着母亲,我拉着父亲的后大襟一路走出堂屋,我说:“爸,我妈呢?”印象里,妈妈穿着花衬衫,坐着爸的毛驴车去看病。父亲回过头来看我,眼睛像喝多了酒,他抓抓我的小辫子,指着院中的向日葵:“你妈妈藏在向日葵里,乖乖地听话,你妈就出来了。”【甲】我望向齐着院墙开得正热火的排排向日葵想,我没有不听 话啊?不过妈妈以前跟我做过这样的游戏,她藏在向日葵宽大的叶子下,说:“你不听话,我就藏到 花里面去哦!”可是那次我找到她,她抱着我哈哈笑。
②妈妈在向日葵花里!我松开父亲的衣襟,奔过去,挨个向日葵找:“妈妈!妈妈!你快出来!”从左边走过去,没有,从右边走过去,也没有,每一片叶子我都看了,风吹着向日葵粗硬拉人的叶子哗啦啦响。七月的风燥热,我看着静默灿烂的向日葵,汗水流到嘴角,咸咸的。
③黄昏醒来,房间空荡荡的,父亲在厨房烧饭,我一骨碌爬起来,爬到窗子旁,院子里向日葵静悄悄的,不见母亲的身影。我哭了。父亲跑进来,摸着我的头:“莫哭,
试卷第7页,共15页
莫哭!”“你到底把我妈妈藏哪去了?你快说,你快说!”我站在炕上,使劲捶他的肩。“你这孩子!……”【乙】
④秋天到了,向日葵的叶子干枯了,像打褶的牛皮纸,金黄的花瓣落了一地。那天父亲收割向日葵,他把梯子架在墙上,把成熟的葵花籽用镰刀割下来,他站在梯子上喊我:“小妮子,快来接葵花籽。”以前我会像只小燕子应声抖着翅膀飞奔过去,如今我转身跑回屋,趴在炕上。父亲收拾好工具, 递过新鲜瓜子。我看也不看,他坐在我旁边,说:“孩子,爸爸不对,爸爸骗你,你母亲没在向日葵里。”“她在哪里?”我一翻身坐起来。“她在你姥姥家,”父亲说,“你姥姥年纪大了,没有人照顾,你妈妈在照顾她的妈妈。”“她不要我了吗?”我说,忍不住哭起来。父亲拍拍我的后背:“怎么会呢,你妈妈也很想你,可是她妈妈也离不开她啊!”“那我要去!”我搂住父亲的胳膊。“你还小,等你 大了,学习好好的,才可以去接她。”【丙】
⑤初中毕业,我考上重点中学,坚持要看母亲。父亲说,好,明天我带你去。第二天,我们坐车,又步行,竟走到堂屋,父亲打开房门,我一眼看见母亲的照片,搭着红布的黑匣子,母亲爱看的书,白菊花……我一下愣在门口。父亲牵我的手,他说:“来给你妈妈磕个头,上炷香吧。”我拼命挣脱他的手,哭起来:“不不!”我喊道,“这是什么意思?我是做梦,我是做梦!”父亲使劲抱住我,等我哭够了,他说:“爸爸今天在你母亲面前,正式给你道歉,是爸爸说了谎,如今你大了……”【丁】
⑥大学假期,我偷偷去姥姥家,找到父亲说的当年母亲去世的医院,查到母亲的病历,白纸黑字,父亲说的千真万确,她死于心脏病急性发作, 抢救四十分钟,未能挽回。
⑦那是母亲去世十三年零一个星期的日子,走在喧闹的街上,想着十几年前天天坐在门槛上看向日葵的样子,心中的向日葵花瓣纷落,轰然倒地。如今明白,今生今世,我即使种一万棵向日葵,也种不出能走出母亲的那一棵啊。 8.请依据原文内容,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① 秋天到了 ① 大学假期
9.下面句子出自原文,在文中的位置应是( )
母亲去世,父亲却告诉“我”母亲藏在向日葵里 ① 父亲向“我”道歉并告诉“我”母亲去世的真相 ① 试卷第8页,共15页
父亲红了眼圈,推开我。 A.【甲】
B.【乙】
C.【丙】
D.【丁】
10.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不过妈妈以前跟我做过这样的游戏,她藏在向日葵宽大的叶子下,说:“你不听话,我就藏到花里面去哦!”
11.按要求赏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以前我会像只小燕子应声抖着翅膀飞奔过去,如今我转身跑回屋,趴在炕上。(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秋天到了,向日葵的叶子干枯了,像打褶的牛皮纸,金黄的花瓣落了一地。(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12.“向日葵”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分析有何作用?
【答案】8.①扎总角的年纪 ①父亲谎称母亲在姥姥家照顾姥姥 ①初中毕业 ①“我”去母亲去世的医院核实情况 9.B 10.内容上:运用插叙,补充交代“妈妈”以前跟“我”做游戏的内容,表现出母女和谐温馨的亲子关系以及“我”对母亲的思念;结构上:照应父亲说“妈妈”藏在向日葵里,以及下文“我”在向日葵花里找“妈妈”的情节,又为下文做 11.铺垫。(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过去的“我”接葵花籽时的开心,同时通过对比,突出表现“我”因离开母亲后的失落与难过,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环境描写,交代了秋天到了,推动了情节发展,同时渲染肃杀的景象,烘托了“我” 12.①“向日葵”是文章的写作线索。①“向日葵”象征着母亲,对母亲的思念。寄托着“我”对母亲的爱和怀念。①“我”心中的向日葵最终“花瓣纷落,轰然倒地”象征着“我”的希望①“灿烂的”向日葵到“凋零倒塌的”向破灭和接受母亲已经去世这一-现实的难过和痛苦。
日葵,记录着“我”的心路历程,深化了文章主旨。(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第一空,结合选文第①段“那是扎总角的年纪,并不知道父亲捧回来放在堂屋高桌子中间的黑匣子盛装着母亲,我拉着父亲的后大襟一路走出堂屋,我说:‘爸,我妈呢?’印象里,妈妈穿着花衬衫,坐着爸的毛驴车去看病。父亲回过头来看我,眼睛像喝多了酒,他抓抓我的小辫子,指着院中的向日葵:‘你妈妈藏在向日葵 里,乖乖地听话,你妈就出来了’”可得:扎总角的年纪;
第二空,结合选文第①段“秋天到了,向日葵的叶子干枯了,像打褶的牛皮纸,金黄的
试卷第9页,共15页
花瓣落了一地”“他坐在我旁边,说:‘孩子,爸爸不对,爸爸骗你,你母亲没在向日葵里。’‘她在哪里?’我一翻身坐起来。‘她在你姥姥家,’父亲说,‘你姥姥年纪大了,没有人照顾,你妈妈在照顾她的妈妈。’”概括可得:父亲谎称母亲在姥姥家照顾姥姥; 第三空,结合选文第①段“初中毕业,我考上重点中学,坚持要看母亲。父亲说,好,明天我带你去”“父亲使劲抱住我,等我哭够了,他说:“爸爸今天在你母亲面前,正式给你道歉,是爸爸说了谎,如今你大了”可得:初中毕业;
第四空,结合选文第①段“大学假期,我偷偷去姥姥家,找到父亲说的当年母亲去世的医院,查到母亲的病历,白纸黑字,父亲说的千真万确,她死于心脏病急性发作, 抢救四十分钟,未能挽回”可得:“我”去母亲去世的医院核实情况。 9.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甲】处,“我望向齐着院墙开得正热火的排排向日葵想”讲述“我”在听到父亲话后,望向向日葵时的情景;
【乙】处,“我站在炕上,使劲捶他的肩。‘你这孩子!……’”讲述“我”发现向日葵凋零,追问父亲母亲在哪,父亲难以抑制内心悲伤时的情景;
【丙】处,“我搂住父亲的胳膊。‘你还小,等你 大了,学习好好的,才可以去接她’”讲述父亲安慰“我”好好学习,日后去姥姥家接母亲;
【丁】处,“父亲使劲抱住我,等我哭够了,他说:‘爸爸今天在你母亲面前,正式给你道歉,是爸爸说了谎,如今你大了……’”讲述父亲向我交代母亲早已去世的真相; “父亲红了眼圈,推开我”写出父亲内心难以抑制的悲伤,因此放在【乙】处最为恰当。故选B。
10.本题考查句子作用。作答此题,需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加以阐述。
内容方面,画线句作者运用插叙的手法补充交代了妈妈曾与“我”玩耍的情景,体现处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表现出母女之间浓浓的亲情;
结构方面,“你不听话,我就藏到花里面去哦!”为妈妈对“我”所说的话,与父亲说妈妈藏在向日葵里相照应,同时也为后文“我”在向日葵里找妈妈这一情节做铺垫。 1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由“我会像只小燕子应声抖着翅膀飞奔过去”可知,将“我”比作小燕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之情我接葵花籽时的开心愉悦之情;“以前”“如今”运用对比的修辞,突出“我”内心的悲伤以及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由“向日葵的叶子干枯了,像打褶的牛皮纸,金黄的花瓣落了一地”可知,这句话为环境描写,描绘出秋季向日葵凋零时的萧瑟景象,渲染出凄凉的氛围,烘托出“我”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试卷第10页,共15页
12.本题考查行文线索。
结合选文①段“他抓抓我的小辫子,指着院中的向日葵:‘你妈妈藏在向日葵里,乖乖地听话,你妈就出来了’”、①段“秋天到了,向日葵的叶子干枯了,像打褶的牛皮纸,金黄的花瓣落了一地”、①段“今生今世,我即使种一万棵向日葵,也种不出能走出母亲的那一棵啊”等内容可知,选文以“向日葵”为线索,文中的向日葵象征着过世的母亲,同时向日葵也承载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结合选文第①段“那是母亲去世十三年零一个星期的日子,走在喧闹的街上,想着十几年前天天坐在门槛上看向日葵的样子,心中的向日葵花瓣纷落,轰然倒地”可知,作者“心中的向日葵花瓣纷落,轰然倒地”寓意“我”希望的破灭,也暗示“我”已接受母亲去世这一现实,流露出“我”内心的痛苦和悲伤;同时,选文中的向日葵由灿烂绽放到凋零倒地,反映出“我”的心路历程变化,深化文章主旨。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①有所存,恻然②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③,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④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诫外甥书》)
【注释】①揭然:显露,显然,昭彰。①恻然:忧伤、悲痛。①淹留:滞留,停留,引申为境遇不佳。①窜:躲藏。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静以修身 以: .(2)年与时驰 驰: .(3)夫志当存高远 存: .(4)徒碌碌滞于俗 徒: .14.翻译下列句子。
试卷第11页,共15页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15.诸葛亮在这两篇书信中都提到了“立志”。【甲】文中他说:“_________”,强调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阐述了实现志向的具体措施。(用原文语句回答) 16.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教育他们要有远大志向,戒绝欲望,心态平和,珍惜光阴,重视学习。
B.两文均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C.如果说《诫子书》强调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那么本篇《诫外甥书》则阐述了“修身学习”的重要性。
D.【甲】【乙】两文都运用到正反对比说理的手法。
【答案】13.(1)以:用来。(2)驰:疾行,指迅速逝去。(3)存:怀抱。(4)徒:空,白白地 14.(1)放纵懈慢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的。 15. 非淡泊无以明志 忍屈伸 去细碎 广咨问 除嫌吝 16.C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 以:用来。 (2)句意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3)句意为: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存:怀抱。 (4)句意为:沉溺于习俗私情。徒:空,白白地。 1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淫慢:放纵懈怠;险躁:轻薄浮躁。 (2)淹留:停步不前;患:担心。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非淡泊无以明志”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根“忍屈伸,据【乙】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可知,诸葛亮阐述了实现志向的具体措施。可直接提炼作答。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如果说《诫子书》强调了“修身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本篇《诫外甥书》则阐述了“立
试卷第12页,共15页
志做人”的重要性,选项表述颠倒;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将自己的远大志向树立起来,不断地用它激励自己。不局限于琐碎的事情,虚心地广泛地学习,去掉疑惑、吝啬,即使未能得到提拔、录用,这对于自己美好志趣是没有损害的,更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强,意气不昂扬,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永远处于平庸的地位,甚至沦落到下流社会。
六、作文 17.按要求写作。
结识高山,我们懂得了稳重;结识大海,我们体会了广博;结识名著,我们丰富了思想;结识 朋友,我们得到了友谊;结识师长,我们学会了成长…… 以“结识你,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答案】例文
结识你,真好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这首歌,在我悲伤的时候你会为我唱起,在我失落的时候你会为我唱起,在我快乐的时候你也会为我唱起,是我无时无刻不感到温暖。
还记得半年前那场运动会吗?我们两个都参加了比赛。你的项目是50米和100米短跑,记得你那时脚崴了,疼得厉害,但你却强忍着疼痛一直到比赛结束,而且还获得了名次。当我去扶你的时候,你却“口是心非”说自己没事,但我明明看到你已疼得流出
试卷第13页,共15页
了眼泪,我也只能用几句苍白无力的话语去安慰你。那时我就想:有你这么坚强的朋友真好!
之后,轮到我去参加200米跑,是你忍着疼痛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站在跑道边为我加油,看你的样子比我还要紧张呢!“嘭”的一声,比赛开始了。由于我是新手,没有参加过训练,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当我拼尽全力跑完的那一刻,我感觉呼吸困难,一个踉跄险些栽倒在地。是你提前在终点等着我,及时搀扶了我。你把我扶到座位上,给我递上水……看你那紧张的样子,我的心充满了无限的温暖。那时我想:有你这样体贴的朋友真好!
下午的运动会,我还有一个项目是400米跑。记得来学校的路上,你千叮咛万嘱咐,告诉我跑步的技巧与要领。果然,在你的指导下,我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个好成绩可是有你的一半功劳哟!如果不是你的鼓励哪来的好成绩?朋友,有你真好!
朋友,我要深情的感谢你!因为有你,我的童年才多姿多彩、有滋有味。我们的友情虽不及李白、王伦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轰轰烈烈;也不及鲍浩然“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的缠缠绵绵,但她却不再让我孤独,如阳光般温暖着我的心房!
朋友,结识你真好!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一、审题立意。“结识你,真好”,里面的关键词语是“你”,这里的“你”可以对我有影响的人或物,也就是在某人或者某物的影响下,我的想法或者做法的改变。“你”可以是人,如父母、老师、朋友等;也可以是一种情感,如父爱、母爱、友谊等;也可以是跨越历史的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也可以是物,如诗歌、词、书籍、玩具等。“真好”体现出了一种感受,让我们感动的,流泪的,哭泣的,帮助我们的,我们看见的,都是一种心理的体验。也暗含一个时间跨度加大的时间段,不能仅仅写一个场面,写作时要注意以上的几个问题。
二、构思选材。文章主要抓住一个“好”字,如果写人,要把对方实实在在的行为对自己实实在在的影响实实在地写出来,把自己心中的“结识你,真好”的感叹生动丰富地表达出来。文尾可以用排比句点明对方的“好”,抒发自己对方的感情。所以在选材上,一定要精选典型的生活事件,应该写那些记忆犹新的故事,那些有意义的故事,那些至今仍令你备受感动的故事。可以写“你”对我多个方面的关照,让我重新站起;可以写“你”美好的心灵,让我发现了生活的美丽;可以写“你”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勇气,激发我向上的热情等等。要写出“人人心中有”,却“人人笔下无”的内容来,让你的文章别具一格。注意应以记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同时,还应穿插适当的对人物或景物的描写。最后一段
试卷第14页,共15页
宜以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来点明主旨,抒发感情。
试卷第15页,共1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