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新闻语言的特征、失范及成因

来源:知库网
网络新闻语言的特征、失范及成因张颖炜张玲内容提要 网络新闻语言作为新媒体时期公众传媒的重要载体,对大众语言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但网络

新闻更多关注和追求新闻的及时性、时尚性和受众的点击量,忽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本文分析了网 络新闻语言在语言规范化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了网络新闻采编人员在公民母语能力上的欠

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在构建国家语言能力时,忽视了新媒体语言环境对公民个人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 的消极影响。促进网络新闻语言向规范化靠拢,对促进国家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建设、构建健康和谐的国 家语言生活有一定的助力。关键词新媒体 网络新闻语言公民语言能力 规范化网络新闻语言的特征络新闻报道中的口语化通俗化倾向,不仅满足了 者的

求, 在 上 了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 变化,就新闻传播来看,传统媒体传播形式正逐渐

闻的可接受性。如:(1) 贫困县脱贫摘帽后剩 下的贫困户咋

被网络新媒体取代,网络新闻异军突起,在传播速 安排?(腾讯新闻,2017-11-2)(2) 面对支付宝和微信两大移动支付 “武林盟主”,苹果支付这个“洋支付”想另立

度、传播范围和受众数量上已远远超过传统纸媒# 网络新闻语言与传统纸媒新闻语言相比具有通俗 化和时尚性的特征。(一)通俗化门派恐怕难上加难。为啥?(人民网,2018 - 1 -12)通俗意味着浅显易懂,能够适应大多数人的阅

读水平。网络新闻面向全体网民,为了吸引读者、

(3 )老爸被凳子卡头儿子在一旁拍照(人民网,人民视频,2019 -6 - 17)增加阅读量,在语言表达上迎合了网民的大众阅读 “咋”和“为啥”中的“啥”都是方言疑问代词, “老爸”是口语词。网络新闻中使用这些词语,显

需求,表现出一种平实化的、通俗化的语言特征。 其主要做法是使用口语词、方言词、缩略语等。1. 口语词、方言词的渗透得更接地气,能带动新I点击量。2. 缩略 的

用网络语言为了通俗易懂,多使用口语词和方 言词,这与传统纸媒的书面语风格是不同的。网为了抢占市场先机、追求新闻的时效性,网络

新闻语言表达力求简洁明了,缩略语的使用便成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语文政策视野下的网络语言规范化研究”(项目号:16BYY063)的阶段性成果193网络新闻语言的特征、失范及成因为网络新闻撰写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如缩略语的 用

更简明扼要,更吸 者。(4) 临逬节前,一些热门 线路车 次的车 票几乎“秒光”。(腾讯新闻,2018-2-3)(5) 帮助更多网师实现IP价值最大化#(

闻 ,2018 -2 -2)“秒光”是“一秒被抢光”的缩略形式;“网师” 指的是“网络辅导 ”,“ 8 ”是“ 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略形式,是“知识产权”的意思#缩略语的使用 更简 便,符合语言经济原则。但网络新闻语言也存在 追求简洁 而缩略 的情况。如上例中的“网 ”,“网络辅导

”缩略

,却对晦 懂。(二)

性,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最基 本的特性是 性、 性和规范性。传 ;媒的 规范性较强,书

色彩较鲜明,而网络

则较活泼随意,

在网络新的口 色彩上, 在网络新闻语的 性上。网络 对网络新词

以的 手段的使用非常 ,

了网络新词

的传播,

自的

上网络潮文化的特征。1.网络流行语的运用网络流 的使用给网络新闻打上“时尚”和“潮流”的

#女口:(6) 两人均在个人微博上为自己的新曲 打 CaHo (凤凰网,2017 -12-31 )(7 )但这素颜跟旁边的化妆比起来也完

全hold的住,不愧素颜第一-人啊;wuU靓靓 可才不会用这些高级玩意儿美颜的呢!(今

,2018 -1 -28)(8 )儿子很“佛系”怎么办?白岩松回答 亮了。(新京报网,2019-1-4)(9)大型柠椽精现场! 2018年工资最高

的行业居然是?(南方网,2019-5-17)“ caU”入选国 资 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指对 的支,常“为……打caU”“疯

caU”等形# “hoM住”有

的意思,是2011 流行起来的网络流行语,“ wuli ”取韩语“ ?日”的谐音,示“我”“我的”,是2017 的网络流 #194“佛系”于2017年底开始火遍网络,指“看破红

尘、按自己的生活 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

、佛系女子、佛系

、佛系生活、佛系

、佛系恋爱、佛系饮等一系列的词语, 选国 资 与研究中心 的“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柠檬精”是2019 网络流

,指“很喜欢酸人的人,也用于自

地 对他人的多重羡慕”。从上列举的网络 中网络流 的使用 ,网络 对网络流 的感知是非常敏锐的,即网上刚 刚流行什么新词

,网络新便会在标题或正文的撰写中加 用,紧跟网络 的潮流,体 下的

#2.图片和表情包的运用德国哲学

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世界图

”的

述,指出“世界将作为图像被把握和理解”。①研究者 下

是“ 图时代”,金元蒲认为:“ 图

与我们现代社会产生的巨大变化相关。在传播方式上,

原来的印刷媒介变成了现在的

和数字媒,于是产生了我

在诸多的视觉图像或者叫图 的

象。以前文字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取知 的 , 在视觉图

我 的社会生活和思维发生了重大的

。”②网络

地诠释了“读图时代”的内涵,在碎片式、快化

的今天,网络

开启了“图片新闻”的时代。图片具有明显的视觉优势,

一张图片所 的 , 少则几十字,多则数段文字去加

文字的时间远远超图片的时间,纯文字 道的

传递速度和传递的直观性效果是无法与图片相比的,

图片成为网络 道的主要手段。虽然传直有 用图片的手法, 更 的是

大段文字配

张图片,不会或很少出现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报道形式。而网络 的

传递符号运用中,图片等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已大大超过传统纸媒的使用数量,点开一个新闻

链接,有 在读者眼前的就是多幅图片,语言只占很小的篇幅,往往只用寥寥数语交代下人物、

时间、地点和事件关键词,具体的事件内容则完全

图片来加

#网络

利用图片 新闻的现场性、直观性和真实性特征,体现了网络新

闻发布者的“图说”倾向——“有图有真相”胜过

了语言的表达#此外,网络表情包也出现在网络新闻中,这种

类似于传统纸媒宣传中“漫画”功能的表情包,今 天在网络交际中很受年轻网民的追捧。表情包同 样也是“读图时代”的衍生物,融合了漫画、人物

表情截图、视频截图和文字等表达手段,既蕴含信 息,又有幽默诙谐的表达效果。因此,今天的年轻

网民更热衷于使用表情包,他们不愿意多说话多 打字,也很少使用之前流行的键构符,而是借助表 情包来表情达意。网络新闻发布相对传统纸媒的

新闻发布更活泼生动,这种最新的网络言语交际 手段也渗入网络新闻,有些新闻网站在网络新闻

中也加入了表情包,一方面丰富了网络新闻的表 达手段,图文结合使新闻表达更引人关注;另一方

面,也迎合了大众网络表达的时尚需求。网络新闻语言的失范随着网络新闻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新闻编

辑审核制度在建设上尚不完善,网络新闻语言出

现了诸多弊病,主要表现为汉字失范、词语失范和 语法失范。(一)汉字失范网络新闻中汉字的失范现象多表现为“别

字”,即把A字写成B字。主要有形似字的混淆

误用、谐音导致的失范、近音导致的误用。1.形似字混淆误用字形是文字符号的物质外壳,是信息的书面

载体。国家对汉字字形的规范非常重视,《简化

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第一批异体字 整理表》等的发布,确立了现代汉字的标准形体。 通过对人民网、凤凰网、腾讯新闻、新浪新闻、今日

头条这五大新闻网站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仅有人 民网未出现因字形相似导致的混淆,凤凰网、腾讯

新闻、新浪新闻、今日头条这四大新闻网站均出现

了字形相似导致的混淆误用。如:(10) 人们期盼了 20年的泊油路,终于 修通,但是却没有多少人走了。(今日头条,

2018 -1 -29)(11) 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是否让你忧

心仲仲?(新浪新闻,2018-1 -9)(12) 在钢琴弹唱的环节前,他还时不时學湛2019.6将玩偶摆弄一翻,十分可爱!(凤凰网,2019 -6 -18)(13 )然后互相磨合,两个人互相理解, 最后暗生情素# (腾讯新闻,2019 -6 -20)

“泊油路”中的“泊”应为“柏”;“忧心忡忡”

并非“忧心仲仲”;“摆弄一翻”中的“翻”应为

“番”,“情愫”的“愫”应有竖心旁。2. 谐音导 的失范网民为了追求新异的表达,将语词的声母、韵 母或声调做变异处理,利用谐音手段来形成“怪

腔怪调”,以追求类似口语对话中的有声趣味。

网络新闻采编者也利用同音或者近音替换的方

式,在网络新闻中使用了网络流行的谐音字,虽增

加了趣味性,但是从新闻这一严肃文体的要求出 发,显然是不规范的。如:(14) 甜馨笑得是辣么的开心。(凤凰 ,2018 -1 -2)网络谐音词“辣么”替代了规范语词“那么” #3. 近音导致的误用在网络新闻中,谐音字大多是新闻采编者故

意使用以追求生动有趣的表达效果。而近音字失 范则主要是由于网络新闻编审不严格、网络新闻

的采编者们没有在新闻发布前进行认真仔细的校 对而导致的。如:(15) 杨子姗盖着后毯子。(人民网,2017 -12 -29 )(16) 你没有想过回自首吗?(腾讯网,2018 -2 -25)“厚毯子”不是“后毯子”,“会自首”不是“回 自首”。通过对人民网、凤凰网、腾讯新闻、新浪新闻、

今日头条这五大新闻网站进行三个月的跟踪调 查,共发现118处汉字使用错误。运用规范的汉 字进行新闻写作是网络新闻采编者的责任和义 务,新闻中出现的汉字失范现象,应引起广大网络 新闻采编者的关注和反思。( ) 词 失范新媒体时代网络成为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

要平台,传统的新闻媒体也纷纷开设网络新闻板

块,为了吸引读者、增加新闻点击量,网络新闻语 言的词汇运用也紧跟网络潮流,以契合大众的时 代语言风尚。但正是过度迎合读者的阅读感受,

195网络新闻语言的特征、失范及成因造成网络新闻词语使用出现了不规范甚至是错误 的情况,如外语词滥用、生造词滥用等#(17 )另一方面,fina季,学业压力确实会

成倍增加,也希望各位能冷静/观看待。 (凤凰网,2018 -12 -15 )(18) 人nice好相处。(今日头条,2019 -4 -6)(19) 她表示自己之前在社交平台疯狂

cue好姐姝并不是大家所说的\"吃醋”,而是

因为羡慕。(凤凰网,2019 -5 -23 )“ finae季”指的是“毕业季” ,“ nice ”是“好”的

意思,“ cue”指“点到什么人”。这些网络流行英

语词,在汉语中都有对应的词语表达,但在网络新 闻中却出现了中英混杂的表达形式,这是一种外 来词滥用现象。人民网、凤凰网、腾讯新闻、新浪

新闻、今日头条这五大新闻网站中均有此问题,我 们对上述五大新闻网站进行了连续三个月的跟踪 调查,分别达到9、65、33、14和19处#生造词的滥用包括生造外来词和生造汉语词 两个方面。如:(20) 锋尖的小刀刺向了他。(今日头 ,2017 -12 -27)(21) 去哪里玩很高端很嗨皮?(凤凰 ,2018 -1 -12)“锋尖”是汉语生造词,生硬拼凑的词语不但 没有新颖生动的表达效果,反而给读者带来不好 的阅读体验。“嗨皮”是英语“ happy ”的网络音译

词,汉语的“开心快乐”本就可以与“ happy ”对译, “嗨皮”是一个网络生造外来词#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语言也在与时俱进,会 吸收借鉴最新的流行语,但新闻网站作为公众媒

体,新闻语言的使用应该更准确更规范,在吸收借

鉴的过程中应注意词语的筛选过滤,在遣词造句 上应杜绝使用粗俗词语。但低俗恶俗的词语在网

络新闻中却有使用的情况,这不仅违背了新闻客 观公正的语言标准,而且降低了网络新闻媒体自

身的文化品位和公信力水平#在跟踪调查的五大

新闻网站发布的新闻中,“屈丝”“ TMD ” “操蛋”

“傻X”等网络詈词共出现了 45次。这样的传播 会给网民读者带来不良的影响,不利于我国语言 文字的规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三)语法失范196语法是语言的组合法则,是语言单位的结构

规律。语言组合应遵照约定俗成的语法格式,不 合乎语法规则的表达是不合格的。在我们跟踪调

查的网络新闻语言失范现象中,语法失范最为严

重。人民网、凤凰网、腾讯新闻、新浪新闻、今日头

五大

网 三

法失范937处,主要表现为“的” “地”“得”使用混乱、离

合词的误用、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句式

杂糅等。“的、地、得”是现代汉语结构助词,吕叔湘和 朱德熙在1952年《语法修辞讲话》第一版中就明

确提出“的、地、得”的分工#③结构助词“的”是定

中标志,一般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连接定语与

中心语'“地”是状中标志,一般用于状语和中心 语之间,起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的作用;结构助词

“得”是中补标志,连接中心语与后面的补语。但 大多数网络新闻中结构助词“的、地、得”是混用

的,网络新闻采编人员对这三个结构助词结构标 志功能的认识是混淆的。大多选择“的”来替代 “地”“得”。例如:(22) 赵今麦将马 莉的古灵精怪 以及作

为一个小女生的善良演绎的十分成功。(今, 2019 -4 -16)(23) 反而想方设法的逼垮她。(凤凰 ,2019 -6 -9)(24) 张若M和唐 艺昕一直都在PP的

撒狗S# (新浪新闻,2019-6-21 )“演绎的十分成功”中的“的”应为“得”,“想 方设法的逼垮她”和“默默的撒狗粮”中的“的”都

应为状中标记“地”。表1五大新闻网站“的、地、得”使用数据统计表类型数量占比(2)应为“地”,用为“的”3446应为“得”,用为“的”2524应为“的”,用为“地”1115应为“得”,用为“地”1应为“地”,用为“得”23应为“的”,用为“得”1离合词是指结构比较松散、可以拆开使用的

词,构成词的语素结合在一起时是词,拆开使用、 插入别的语言成分时便是短语,这类词主要是具

有可分离性的动宾式合成词。④离合词并不是一

种词类,它的定义是以形式上的可分可合为标准

的。目前语法界关于动宾式离合词能否带宾语的 说法还未达成一致,邢公碗先生从汉语史的角度

论证了动宾式离合词加宾语的句式不受欢迎,人 们应该尽量避开这种句式#除了一部分动宾离合

词(如“担心” “操心”“出席”等)是可以再带宾语

的,一般来说动宾式离合词不能再加宾语。⑤而在 今天的网络语言中,动宾式离合词带宾语现象呈

上升趋势,网络新闻语言也受到这种表达的影响。 如:(25 )人民日报点赞直播答题模式。(腾 讯新闻,2018 -1 -27)(26) 他约 我见面,我就在晚上见面他 了 # (今日头条,2018 -9 -3 )“点赞直播答题模式”应是“为直播答题模式

点赞”,“见面他”应为“和他见面” #网络新闻中病句出现率也较高,如:(27) 给我们母女三人带 来了很重的精 神压力。(凤凰网,2018 -1 -23 )(28) 购票大厅中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今日头条,2019 -1 -25)此两例均搭配不当。“精神压力”是抽象的, 并不可以用明确表重量的形容词“很重”来修饰,

应改为“很大的精神压力”;“密密麻麻”形容的是 人,“人群”是一个集合名词,不受“密密麻麻”的

修饰。(29) 在那之前,这几个二十四岁 上下的

年轻人并不相互认识,因为同作为《生于80 年代》的主角走到一起。(今日头条,2018 -

1 -28)此例为语序不当,“相互”应位于“并不认识”

之前。(30) 这档综艺节目将各阵营选送的歌

舞曲艺、文化娱乐和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 编排进行的再创作。(今日头条,2018 - 1 -

11)(31) 指的是2016年竞选期间公布的特 朗普的采访音频里有很多歧视女性# (凤凰,2018 -1 -2)此两例都是句子成分残缺,“这档综艺节目” 后加“是”句子就完整通顺了,即“这档综艺节目 是……的再创作”。第二个例子是宾语残缺,应

學湛2019.6为“有很多歧视女性的言论” #(32)事实上,这笔钱不是马上就能拿到你手里的。(凤凰网,2018-9-15)此例为句式杂糅,即把两个不同的句式混在 了一起,一是“事实上,这笔钱不是马上就能拿到 的”,二是“事实上,这笔钱不是马上就能到你手

里的”。网络新闻语言失范与公民语言能力网络新闻与传统纸媒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快

捷,相较于报纸的以“日”更新,网络新闻则将时

间控制在以“时”计算内#人民网、凤凰网、腾讯 新闻都推出了滚动新闻栏,每小时就对新闻进行 实时更新#在新闻网站争分夺秒的过程中,新闻

采编人员将重点放在了新闻的见稿速度上,而对 新闻的质量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随着新闻报 道载体的不断演进,新闻报道的阅读方式也不断

呈现出碎片化、浏览式、跳跃性的特点,加之快捷 报道和海量信息的大肆普及,新闻报道语言的严 谨性逐渐减弱,这个问题在新媒体时期更是得到 了放大。网络 网 在 体 的 速 是 猛的,但是由于网络新闻的发展时间还较为短暂,

对编校人员的管理、新闻发布的编审等制度还未

完善#网络新闻语言失范、网络新闻质量水平低

与网络新闻最直接的发布者即作者和编辑有着最

直接的联系。网络新闻采编者在语言能力和规范

意识上存在以下问题:(一)网络新闻采编者的语言能力水平参差

不齐在搜集的网络新闻语言用例中,典型的失范 现象有字词失范和语法失范。用错字词、表达上 出现语病等主要源于采编者的语言能力水平不

够。关于国家语言能力中的公民母语能力,《国 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2 -2020年)》中明确指出其标准:“受过初等

教育的国民普遍具备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 音的应用能力;具有中等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国民,

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达到相应要求,具有较

好的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表达、沟通的能 力。”⑥网络新闻采编者至少是拥有普通高等教育 本科学历的人员,对照标准,应具有“较好的使用

197网络新闻语言的特征、失范及成因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表达、沟通的能力”,而网络新 闻所表现出来的错误、不规范却显示了当下网络

新闻采编者的“公民母语能力”欠缺,其“公民母 语能力”水平还有待提高。从我们的跟踪调查来

看,五大新闻网站几乎每天都会在新闻语言表达 上出现错误,网络新闻在新闻语言“准确性”和 “规范性”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二)网络新闻采编者缺乏语言文字的规范

意识网络新闻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传播语言。

新闻应符合“内容真实、信息准确、语言规范”的 要求,无论是传统纸媒还是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新 闻,都应该达到这个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在

“新闻嗅觉” “报道方向”上加强职业意识,更要不 断提升最基本的语言能力素养、增强语言文字规 范意识。一个用别字、写病句的人如何能成为 “真实准确的新闻”的传播者呢?国家语言文字

相关标准和使用规则并不难,只要及时关注学习,

在使用时保持认真仔细的态度就能执行。新闻传播具有社会性,新闻语言也直接映射 社会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网络新闻正逐渐取代 传 体 ,

传播和 传播的 力也远超传统媒体。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 规模达& 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

及率为59. 62,较2017年底提升3. 8个百分点#

我国网民以中青年群体为主,截至2018年12月,

10 -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67. 82,其中10-1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17. 52,20 -29岁年龄段的 网民占比26. 82。⑦网民群体的年龄分段统计显

示,青少年网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是语言使 用的生力军#特别是10-19岁的网民,他们正处

于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网络语言大环 境的良莠不齐,各种错别字、中英混用式表达、语 病等对他们正确规范的语言习惯的养成是极为不 利的;新兴的“表情包”手段,迎合了 “读图时代”198青少年的直观、简洁、快捷、诙谐的表达需要,但在 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青年网民语言表达功能的追

化与萎缩。长此以往,青少年“公民母语能力”必

然难以达到《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2012 -2020年)》的要求。相比个人 的网络语言失范行为,网络新闻语言在网络信息 发布中应该是可控的、准确的、能起到示范作用

的, 我 的实际 查 下的网络并不能对网民的语言运用起到示范作用,因为其 自身在语言建设上就存在着很多弊病。减少与杜

绝网络新闻语言失范是十分有必要的,国家语言 能力在微观层面的建构主要就是体现为公民个人

力的形成和 , 从 的

人能力做起,才能更好地达成国家语言能力长远的 宏观目标# \"① [德]马丁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上海三联书

店,1996年,第899页#② 朱雯:《“读图时代”与传播》,《视觉中国》2003年4月1日#③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81 -84 #④ 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79 #⑤ 邢公碗:《一种似乎要流行开来的可疑句式——动宾式动

词+宾语》,《语文建设》1997年第4期#⑥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

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 - 2020年)》,2012年#⑦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

展状况统计报告》,2019年,第17-22页#作者简介:张颖炜,文学博士,江苏第二师范

学院文学院教授。南京,210013;张玲,南通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南通,226019〔责任编辑:吴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