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思哲学
成长就是不断推翻原有认知的过程。进入哲学通论的课程就是在推翻原有的认知,让我见识到更多的东西。让我透过别人的观点成长。
没有进入对哲学的学习时,总以为哲学就是一个让人云里雾里搞不懂的学科,总是会有许多陌生而且不常用的词汇,搅和着原本就不是很清楚的脑袋。上课了才知道哲学课也有“亲民”的一面。上课老师会通过纸条提问的方式解决问题,解决同学们各种稀奇古怪关于生活或者学习的问题,课上讲的内容也没有那么的无聊于不能吸收。老师也会像许多高中的老师那样偶尔跟我们聊聊家里的孩子,鼓励我们多读书。就像我对哲学课的改观一样,对于哲学的态度也改变了。
哲学,在高中以及现在的哲学课程都是被定义为对基本问题的研究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之前的学习总是以高考卷子答题为主,主要是针对问题的方法论,现在是大学生了,可以更加从容的去了解哲学,了解这个学科,作为主要的内容去学习。
哲学是什么呢?哲学是不是没有由来的乱想呢?答案是否定的。哲学思想是人们所有的问题中最后一个问题,解决了吃饭喝水睡觉这些基本的问题之后,我们便开始思考,思考人生,思考在哲学特定的固有的领域问题。相对于物质上的问题而言,哲学的问题的确是抽象的,在人吃不饱的情况下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每日吃喝,那世界未免太小了些。所以,哲学必须存在,因为我们想要过的更好就应该去思考,把解决不了,不能给出统一答案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看法的问题通过科学所提供的知识,以知识为目的,去研究哲学,眼界无止境的人类思想。
哲学作为问题序列里的最后一个问题,总是最后出现,是因为哲学问题性质的终极性,哲学是思想边界处的问题,行下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哲学的问题,只有能够通过思考解决的问题才是哲学的问题,哲学的特点便是以思想性为主,行上且终极性,哲学作为思想成果是思想范围内的终极性观念,哲学的学术问题便是在哲学领域中研究的问题。人类把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建立在自己的思考之上的文化形式,没有思考就没有理解,便不会有哲学的存在。
文学院 217012588 张谊峥
追寻西方哲学的源头去看,就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惊异,有了不能理所当然理解的问题,就会活动思想,哲学的奥秘在于人会思考,是不同于动物的存在。五千年前的老鼠和现在的老鼠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现在的人和五千年前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不断的进化,思考,择优而存。我们在生物上的定义是高级动物,是单纯的研究我们的身体罢了,若是将人类的全部都拿来研究便会发现我们的不同,有语言文字,同类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有思想,数千年来一直存在。所以,在哲学的研究里,我们不是动物。
那么怎么理解人的思想呢?思想,看不见,抓不着,但我们可以控制这无尽力量,近些年来,励志畅销书籍以及知识付费的热门就是证明思想价值最好的例子。许多的文学作品也是思想的力量,尽管我们看不见,真实存在的思想在我们每一次思考的时候都会提醒我们它的存在。就像现在我写下的这句话就是它所告诉我的。
在哲学问题的研究领域,人是有“问题”的存在。主体发挥作用就是在做人,我们本身不能够像猫那样,只要存在就可以做猫,我们要真正能够做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透过生命表现来看,我们只要活着就会与人发生联系,自然性或者是超自然性,被规定的或者是后来自然社会条件增加的,两者是没有必要对立来看的。
也许我们不会一辈子都学哲学课,但是我们一定会一生都与哲学打交道,做人的问题就是人特有的生命问题,因为我们生来就是人,只要是人就在做人,这是我们无法逃遁的命运。就拿读书来讲,读一本书,可能只要花一顿饭的钱就可以看到别人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的心血,这笔买卖怎么不划算呢?读书,和书中的人一起活,体验别人的一生,就是在接触这个世界,进入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是自己的,不接触这个多彩的世界,这个世界便难于产生关系,要想与世界产生关系,那就要更多的接触世界,而个体生活的丰富程度取决于个体所拥有世界的范围和进入世界的程度。用古人的话讲就是所谓的“出世”。
真正的下定义我可能还是难以真正的拥有世人所谓的标准答案,但我想把这个学科当做汲取前人经验教给我们道理,让我们生活的更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