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我们时常察觉和叹息:一些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珍贵东西,不知什么时候被丢掉了。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必要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
A.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B.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能实现发展 D.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答案】B 【解析】本题宜用排除法。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这种说法错误,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能说谁先谁后,A错误。C说法太绝对,排除。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D说法错误。故选B。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一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所以,要实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就不能无视这些宝贵财富的存在,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文化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继承的目的不在于束之高阁,或者拿来供奉景仰,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为了服务于当代社会。因此,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文化,而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扬弃,发展文化。
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只有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扬弃、改造和更新,才能保持
其旺盛的生命力。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于任何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要立足于现实的土壤,着眼于当前,面向未来,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需要。
1.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有糟粕和消极之处,也有着思想的精华和合理之处。对此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全盘否定,也不能全面回归。因此,要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实现文化繁荣,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厘清继承和发展关系的几点误区
(1)对于继承和发展,不是先继承,后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因为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结果。
(2)对文化的继承,是批判地继承。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还是对外来文化、本土文化,也无论是民族文化、世界文化,都要批判地继承。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一概继承。
(3)不能认为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实现文化的发展,不断创造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文化发展的根基。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时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这段话体现出的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
A.继承就是承袭传统
B.发展就是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C.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 D.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看,下图漫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要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 ④继承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4.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这是发生在“佛山传统文化知多少”的论坛上的真实情景。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
①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
④传统文化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①③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D正确。A、B割裂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就是承袭传统”没有认识到继承要有所淘汰,要批判地继承;“发展就是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没有认识到发展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C表述错误。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A 【解析】为什么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首先是因为其中有有益的东西,其次也是为了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①③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