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经济发展差距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与浙江为例
宋晓丹1,赵予新2,孙常辉2
(1、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2、黄河科技学院商贸学院,河南郑州450063)
摘要: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但其经济发展水平与粮食主销区存在
明显差距。本文比较河南省和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人均粮食产量对人均财政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较大,提出应建立更加有效的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利益平衡机制,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经济发展差距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国家对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的补偿机制研究,编号:2015B243;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课题,河南粮食持续增产与生态环境改善协调发展的科技政策创新研究,编号:162400410112;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课题,河南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序阶段与难点研究,编号:152400410004。
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主
体。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在投资和政策方面对粮食主产区给予一定倾斜,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一直在70%以上。但不可否认的一个现实是,与粮食主销区相比,主产区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是否与粮食生产有关?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究竟有多大?而主销区从中获益情况又是如何?下面我们通过河南省与浙江省的对比,并用面板数据来分析粮食主产区
与主销区经济发展差距及影响因素。
一、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经济发展情况对比
1、河南省与几个典型主销区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河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低于浙江、广
东、天津等几个粮食主销区。从图1可以看出,河南省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明显低于几个主销区,且两者之间的差距甚是明显。但是这里我们不做一一比较,仅从2014年GDP全国排名中选取,以排名比河南省靠前一位,排名第四的浙江省为例来具体说明。
2、粮食产量的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1978年河南省的粮食产量为2097.40万吨,到2014年河南省的粮食产量增长到5772.30万吨,粮食产量整整增加了3674.9万吨,是1978年粮食产量的2.7倍还要多,虽然在相关年份存在着小幅度的波动,但总体来说保持着稳步上升的趋势。而且从2003年开始,河南省的粮食产量到2014年达到了“十四连增”,并且在2006年突破了5000万大关,粮食总产量达到5010万吨。虽然河南省人口从1978年的7067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10662万人,增幅为50.87%,但远远低于河南省的粮食增产幅度。这也就意味着河南省调出或者是能够调出的粮食量是增加的,更有利于粮食安全的保证。河南省粮食产量变化如图2所示。
而作为2014年GDP总量排在河南省前面的浙江省来说,1978年浙江省的粮食产量为1467.20万吨,到2014年浙江省的粮食产量减少到了757.4万吨,1978—1984年之间随略有波动,但是不影响大局,从1985年开始,粮食产量是稳步下降的(2006年除外,比2005年增长了不到70万吨),而浙江省的人口从1978年的3750.96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4859.18万人。这说明浙江省的粮食需求量在加大,而粮食产量却在不断减少,需要从外省调入的粮食需求在逐年扩大。
图12000—2014年河南省与粮食主销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较
图21978—2014年河南省与浙江省粮食产量变动情况
80
CONTEMPORARYECONOMICSNo.31,Nov.2016人均纯收入是19373.00元,两者的差距为
9956.9元。
究其原因,这里我们从河南省和浙江省的农
由于河民收入结构进行分析。从图3可以看出,
南省与浙江省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自2000年开始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我们重点分析从2000年开始到2014年末的河南省农民收入结构。从表1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河南省的农民纯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家庭经营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工资性收入也在逐年增长。
图31978—2014河南省与浙江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比较2000年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
表12000—2014年河南省与浙江省农民纯收入结构1985.80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为1427.20元,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比重的71.9%;工资性收入为(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年份
474.00元,占人均纯收入比重的23.8%;而财产
河南省浙江省河南省浙江省河南省浙江省河南省浙江省
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合计为85.00元,只占人均
2000474.002,000.501,427.201,917.9029.20181.0055.80154.20
纯收入比重的4.3%。到2014年河南省农村居民
2001517.902,225.901,497.201,999.9023.60173.7059.50183.10
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0738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
2002567.102,437.401,548.802,075.3032.40192.4067.40235.50
为6868元,占人均纯收入比重的63.96%;工资
2003635.902,574.801,487.802,332.1038.60250.6073.70231.70
性收入为3260.0元,占人均纯收入比重的
2004754.002,855.801,716.702,533.1028.20295.9054.20259.10
30.36%;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合计610
2005853.953,238.771,913.662,789.4035.85278.9267.13352.86
元,占人均纯收入比重的5.68%,如图4所示。
20061,022.743,575.142,108.263,084.2840.37311.6089.66363.80
而浙江省2000年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
20071,267.704,009.702,398.243,479.1252.66362.74133.00413.56
入为4253.70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为
20081,499.934,587.442,699.303,762.9353.00437.52202.02470.04
1917.90元,所占比重为45.1%;工资性收入为
20091,621.755,090.152,890.573,869.5656.01487.90238.62559.70
2000.50元,所占比重为47.0%;财产性收入和转
20101,943.865,822.483,240.434,307.1359.29525.38280.14647.57
移性收入合计为335.2元,所占比重为7.9%。到
20112,523.776,721.323,601.124,981.76108.14555.70370.99811.91
2014年,浙江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
20122,989.367,678.223,973.435,291.36135.49588.53426.66993.81
19374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为5237元,所占
20133,581.569,204.284,285.384,758.55160.30727.48448.081,415.66
比重为27.03%;工资性收入为11773元,所占比
20143260.0011773.006868.005237.00153.00543.00457.01821.0重为60.77%;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合计
为2364元,所占比重为12.2%,如图5所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均是河南省与浙江省的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两者存在着差别,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家庭经营性收入,而浙江省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资性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虽然浙江省的家庭经河南在二三产业上与浙江省的差距。
营性收入高,但是两者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差距主要反映
图42000—2014年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在工资性收入上,浙江省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入结构图远远高于河南省的水平,也可以说,工资性收入是造成两
浙江省的财产性收入和转者差距巨大的主要原因。而且,3、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较
移性收入的比重要大于河南省的比重,浙江省的收入来源自1978年开始,无论是粮食主产区还是粮食主销区
相对而言比较均衡,不同的收入来源之间差距相对较小,农村居民的收入都在逐年增加,但是两者之间却存在着区
收入结构相对合理。别。从河南省与浙江省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变化情况(见图3)可以看出,1990年以后河南省的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明显低于浙江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00年以后两者之间的差距甚是明显。1978年河南省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104.71元,浙江省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河入是165元,两者相差60.29元。随着经济的整体发展,
南省与主销区浙江省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到2014年河南省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9416.10元,浙江省的农村居民
4、人均财政收入的比较
改革开放初期,河南省与浙江省财政收入的差别并不是很大,河南省的地方财政收入为33.73亿元,而浙江省的地方财政收入才有27.45亿元,甚至低于河南省6.28亿
河南省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48元,浙江省人均数额达元。
到72元。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南省仍在发展农业,而浙江省已开启了工业时代,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
81
当代经济图52000—2014年浙江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结构图
图61978—2014年河南省与浙江省人均公共财政收入变动情况
图71978—2014年河南省与浙江省GDP变动情况
图81978—2014年河南省与浙江省人均GDP变动情况高,浙江省的旅游业也被带动起来,到2014年河南省地
方财政收入为仅2738.47亿元,而浙江省的地方财政收入已达到4121.17亿元,远远超过了河南省,是河南省的1.5倍,若是考虑到人口因素,那么差距就更大了。2014年河南省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2902元,而浙江省的数据是7482元,是河南省的2.5倍还多。
从河南省与浙江省的财政收入比较(见图6)可以看出,河南省从开始的财政收入高于浙江省,到2014年的远远低于浙江省,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值得我们深究。到底这些年这两个省份都发展了什么,浙江省凭借什么走在
82
2016年11月刊第31期
了各省的前列,而身为人口大省的河南又何以会被甩在后面。这是否与两省的产业结构有关,与发展生产农业、推进工业与旅游业有关,后文我们将做实证研究。
5、人均GDP的比较
2014年河南省GDP总值达到34938亿元,在浙江省之后,居全国第五,GDP增速为8.9%。看起来是一个不错
的数字,也是比较靠前的排名。
我们再来看一下人均GDP数据。2014年河南省人均GDP是37116.84元/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一个中下等的水平。
而浙江省居于河南省之前,排名第四,2014年的GDP总值为40153.5亿元。看起来也只是比河南多了5215亿元,GDP增速为7.6%,但是人均GDP已经达到了73312.81元/人,连续三年居于全国首位。
从河南省和浙江省的GDP总值与人均GDP的比较可以看出(见图7和图8),两个省份的GDP总值差别不是很大,尤其是在2000年以前。自2000年开始,虽然两者存在着数量上的偏差,但都维持在一个比较小的区间。同时考虑到人口的因素后,我们可以看到1993年以后,两者的差距是在逐年扩大,很显然,浙江省的人均GDP增加的速度要快于河南省的人均GDP增加速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浙江省的经济发展要快于河南省的经济发展。
二、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从以上主产区代表河南省与主销区代表浙江省的比较可以看出,河南省与浙江省在粮食产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人均GDP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河南省粮食产量在逐年增加,主销区浙江省的粮食产量在逐年递降;河南省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主销区浙江省,而且增速也小于主销区浙江省;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都是河南省与主销区浙江省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工资性收入是造成两个地区收入差距最重要的原因。此外,河南省的收入结构没有主销区浙江省的合理;河南省的地方财政收入从开始的高于主销区浙江省到后来的远远低于主销区浙江省,也说明了河南省的发展速度明显低于主销区浙江省;河南省与主销区浙江省的GDP总值差距不是很大,但是两者的人均值差异却在逐年扩大。那么,粮食生产在两者发展差距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或者说,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是否与粮食生产有关,下面我们将用实证方法予以研究。
1、模型的构建
本文模型构建形式如下:
lnYit=α+β1lnX1it+β2lnX2it+β3lnX3it+β4lnX4it+εit其中,i表示地区,t代表时间,n表示变量个数,α表示截距,ε表示模型中的随机扰动项,Yit表示各地当年的人均公共财政收入,X1it表示各地当年的人均GDP,X2it表示第二、三产业在各地当年GDP中的比重,X3it表示各地当年的人均粮食产量,X4it表示各地当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并且已经对相关变量间的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做了处理。
2、变量的选取
CONTEMPORARYECONOMICS
(1)各地当年的人均公共财政收入(元)。人均财政收入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一般来说,
人均财政收入越高,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越好。
数据来源:各省份统计年鉴。
(2)各地当年的人均GDP(元)。人均GDP在一定程度也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发展程度,能够影响人们的收入水
平。
通常情况下,人均GDP的提高对当地的财政收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3)第二、三产业在当年GDP中所占的比重(%)。二、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二、三产业越发达,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就
越高。数据来源:
各省份统计年鉴。(4)各地人均粮食产量(公斤/人)。粮食属于比较利益较低的产品,可能会降低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用以代表是否是粮食主产区。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5)各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正的促进作用。数据来源:各省份统计年鉴。
这里把各地当年的人均公共财政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代表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作为主要解释变量,各地当年的人均GDP、第二、三产业在当年GDP中所占的比重和各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作为控制变量来控制模型的合理性。考虑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较大的影响,这里选择的数据从1995年开始,2014年为止。
3、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这里借助Stata12.0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Prob>F=0.0115,说明在95%的置信区间上这个回归模型有显著意义,并且可决系数中的overall=0.9868,接近于1,说明这个模型与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很高。经过hasman检验可知,Prob>chi2=0.2903,该模型为固定效应。
表2
实证结果展示
lgovincomeCoef.
Std.
Err.
t
P>|t|
[95%Conf.Interval]
lgdp0.05574650.05688930.980.334-0.005986650.1713595lproportion1.5942190.71859832.220.0330.13385153.054586loutput-0.6908160.0583006-11.850.000-0.8092972-0.5723348linvestment0.7768890.10508947.39
0.0000.5633215
0.9904564_cons
-3.3846512.681414-1.260.215
-8.833942.064637
F(18,34)=2.46
Prob>F=0.0115
从表2可以看出,loutput的P值为0.000,意味着在
95%的置信区间上,人均粮食产量对人均财政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换句话说,一个地区是粮食主产区还是主销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系数为-0.690816,是负值,说明人均粮食产量的增加会减少当地的人均财政。再思考其背后代表的含义,人均粮食产量在这里是作为是否是粮食主产区的替代变量,也就是说,粮食主产区与人均财政收入存在负相关,主产区是导致人均财政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这与原假设相一致。当然,这与我们之前说的粮食生产存在着正的外部性是分不开的,粮食主产区在粮食
No.31,Nov.2016生产中“受损”,而粮食主销区却获得相应的收益。
lgdp的P值大于0.05,说明人均GDP与人均财政收入的相关性较弱,原假设不成立。
lproportion的P值小于0.05,表明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或者是二、三产业的发展对人均财政收入的影
响在95%的置信水平上是显著的。系数为1.594219,
意味着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均财政收入,且影响较大,这与原假设一致。
Linvestment的P值为0.0000,说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人均财政收入的影响在95%的置信水平上是显著的。系数为0.76889,表示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增加能促进当地人均财政收入的提高,与原假设一致。
三、结论
人均粮食产量对人均财政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即一个地区是粮食主产区还是主销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且两者呈负相关,这说明人均粮食产量的增加会降低当地的人均财政,粮食生产是导致人均财政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
在粮食生产方面,河南省的粮食产量在逐年增加,主销区浙江省的粮食产量却一步步地下降。再考虑到消费因素,在河南省的粮食调出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主销区浙江省的粮食调入量在不断增加。相对落后的主产区把其生产的粮食调往相对发达的主销区,实际上也伴随着粮食补贴和利益的转移,由此形成了“穷区”补贴“富区”的不合理现象。这种补贴转移和利益流失,无疑加剧了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的矛盾。
统筹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协调发展,充分调动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通过主销区对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更加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促进粮食产销区共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蔡保忠、曾福生:粮食生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利益补偿途径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5(4).
[2]薛龙:基于DEA-Tobit模型的河南省粮食生产效率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3(5).
[3]程国强、朱满德:千方百计调动粮食主产区积极性[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6).
[4]何学菊:河南省粮食“九连增”后的思考[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4(1).
[5]李韬:粮食补贴政策增强了农户种粮意愿吗?———基于农户的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5).
[6]李刘艳: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2014(5).[7]张忠明: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8]杨建利、靳文学: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利益平衡机制探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
(责任编辑:刘冰冰)
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