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改句比较和创设情境,体验主人公“盼”的过程,感悟生活中的美好童趣。
2.了解叠词和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品味作者生动活泼的语言,感受丰富细腻的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改句比较和创设情境,体验主人公“盼”的过程。 2.教学难点:感受人物丰富细腻的内心情感,感悟生活中的美好童趣。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至少朗读两遍。
2.圈划生字词及自己喜欢的词句,做三处以上随文批注。 【课时安排】
1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意图说明 一、明确核心文中的“我”盼的是通常第一反应可能准确把握文章主人事件 什么? 会是回答“盼下雨”,公“盼”的事件,为但仔细思考或教师后文探究作者写作引导之后,会发现应缘由做准备。 当是“盼望下雨天穿雨衣出门”。 二、初探写作1.你觉得“盼下雨天1.议论纷纷,各持己作者花大笔墨写,表缘由 穿雨衣出门”是一件见。其中认为独特的明文中这件事应该独特的事吗?为什同学中,可能有人给是比较独特的,然而么? 出的理由是因为这“盼下雨天穿雨衣件雨衣独特。 出门”却是件非常普2.这篇文章的标题2.主张标题不能换通的小事,那么作者能不能换成《我的新成《我的新雨衣》。为什么要写?——雨衣》? 3.小结:虽然“盼下雨天穿雨衣”这件事本身并不独特,但这个过程一定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才会念念不忘而形之于文。 三、体验“盼”主问题:这个“盼” 的过程 的过程究竟给了 “我”怎样深刻的体 验呢? “盼”的过程,从内容及人物情感变化来看,学生比较容易通过阅读自己掌握。因为这篇文章的重通过引导学生聚焦点不是写雨衣,而是文本核心矛盾,有助写“我”盼望下雨天于对文本内容的深穿雨衣的过程。 入理解和对中心的把握。 1.尝试用一个词描1.回答“漫长”、“煎因此课堂的教学重述“我”的体验? 熬”、“一波三折”等。 点应该是引导学生2.为什么说这个过2.概述“盼”的过程在把握内容及人物程非常煎熬、漫长? 中遇到的困难。 情感变化的基础上,3.帮助学生创设情3.或参与情境创设,借助朗读、创设情景境,体会“盼”的煎或沉浸其中、想象体等,更真切地体验整熬难耐。 验。 个过程。 四、理解文章1.作者之所以写这1.关注“盼”的过程在体验了主人公中心 件事,只是因为这份中的一些美好体验;“盼”的过程的基础备受煎熬的体验给意识到煎熬的过程上,再次思考作者的她留下了特别深刻能强化期盼实现后写作缘由,能有更深的印象吗? 的兴奋激动。 的体悟。 2.借助朗读,感受2.朗读,品味,体验“所盼”达成后的欣主人公“所盼”达成喜激动。 后的欣喜激动。 3.想象你就是蕾蕾,3.虽然第一反应会若干年后回顾这件觉得孩童时期的自事,你会有怎样的感己有些傻,但这也正触? 是孩童天真可爱所在。 4.提炼学习方法,总4.我们的生活大多结文章中心。 时候也就是这样平平常常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用心体验、用心发现、用心铭记。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本文节选自铁凝的《盼》,原文开篇第一句话是“我最讨厌两件事,第一件是说谎话,第二件就是下雨。”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从文中摘抄两处环境描写的内容,并做简要品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