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对产品设计和开发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设计能满足合同及顾客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活动。 3 职责
3.1技术中心研发科负责新产品设计和开发活动,负责组织生产过程的策划、工艺规程的编制。
3.2制造部技品科负责产品的一般改进活动,负责设计过程中所需的检验、测量和试验工作。
3.3市场部负责提出“项目建议书”。 3.4总经理负责产品设计和开发项目的批准。 3.5研发负责人负责主持产品的定型鉴定。 3.6制造部负责进行产品小批量的试制。 3.7采购科配合做好试制过程中的配套采购。
3.8 各相关部门负责参加产品设计和开发各阶段的相关活动。 4 作业程序
4.1 设计和开发策划 4.1.1设计项目的来源
市场部根据与客户签订的产品合同或技术协议以及内外部反馈的信息,填写 “项目建议书”,提出产品开发的建议,报研发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连同相关资料转交技术中心。
4.1.2 研发负责人根据所开发项目的性质任命项目开发小组组长。项目开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成立项目开发小组。项目开发小组的成员来自技术中心、制造部和市场部。
4.1.3 项目开发小组组长负责小组内成员的职责及工作安排,负责做好产品设计和开发各阶段的组织和协调工作,负责产品设计和开发全过程的跟进和监督。
4.1.4 项目开发小组组长组织编写“设计和开发计划书”,经项目开发小组成员讨论后,送研发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批准后的“设计和开发计划书”下发有关部门实施。
“设计和开发计划书”应随着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进展适时进行修订。
4.1.5 项目开发小组组长在组织编写“设计和开发计划书”的同时,应编制“设计
和开发费用预算表”。“设计和开发费用预算表”送研发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财务部备案。
4.1.6 项目开发小组组长要做好设计各阶段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参与设计的各部门、人员间要以“工作联系单”的形式进行设计信息的沟通或以例会记录的形式进行沟通。
4.2 设计输入
4.2.1设计和开发任务书的编制
项目开发小组组长根据 “项目建议书”等资料编制“设计和开发任务书”,“设计和开发任务书”应明确规定对设计的要求,内容可包括:
(1)产品的功能、性能和结构要求。
(2)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包括安全认证标准)的要求,以及顾客的要求。 (3)过去类似设计的有关信息。
(4)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如安全、包装、运输、贮存、维护、经济性方面的要求等。
4.2.2设计和开发任务书的评审
项目开发小组组长组织有关设计人员与市场部等相关部门对“设计和开发任务书”进行评审。对其中不完善、含糊或矛盾的要求要予以解决。
评审采取会签形式进行。
“设计和开发任务书”经研发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连同相关背景资料提供给相关设计人员。
4.3 初步技术设计
4.3.1设计人员按“设计和开发任务书”的要求编制“方案设计说明书”,绘制必要的方案设计总体图、线路图(原理图)、主要零部件草图,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编制必要的特殊外购件的清单。
“方案设计说明书”可由多份方案构成,“方案设计说明书”的内容一般包括: (1)对“设计和开发任务书”提出的有关修改和改进意见。 (2)技术参数及主要性能指标。 (3)总布局及主要部件的结构概述。 (4)产品主要工作原理及系统。 (5)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分析比较。
(6)关键技术解决办法及关键元器件、特殊材料货源情况分析。
(7)拟作的试验研究项目。
(8)对产品的方案在性能、寿命、成本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等等。 4.3.2 初步技术设计评审
初步技术设计完成后,项目开发小组应组织有关的职能部门进行初步设计评审。初步设计评审由研发负责人主持。参加评审的部门一般包括市场部、制造部等部门。
设计评审内容一般包括:
(1)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以及与政府有关法令、规定、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公共惯例的符合性。
(2)结构的合理性、工艺性、可靠性、可维修性、安全等。 (3)操作方便性,宜人性及外观与造型。。
(4)产品在预定的使用和环境条件下的工作能力,滥用和误用的失效和自动保护性能。
(5)产品技术水平与同类产品性能的对比。 (6)产品的经济性。 (7)设计计算的正确性。
(8)关键外购件、原材料采购供应的可能性,特殊零、部件外协加工的可行性。 (9)标准化程度、产品的继承性。 (10)主要参数的可检查性、可试验性。
4.3.3 项目开发小组整理出“设计和开发评审报告”, “设计和开发评审报告”应记录评审的结果及评审后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设计和开发评审报告” 经研发负责人批准后下发相关部门。
项目开发小组应对评审中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4.4工作图设计(图样的设计与设计文件的编写)。
4.4.1项目开发小组在初步技术设计评审的基础上完成全部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 要完成的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可包括: (1)技术图样。如总图、接线图、零件图等。 (2)BOM。
(3)产品标准/技术条件(含包装标准)。 (4)采购物资技术要求(材料标准)。
(5)产品(关键特性、重要特性)清单(必要时)。 (6)包装图、使用说明书等包装图样及包装文件,等等。
4.4.2 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应标识在相关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中,或在图样及设计文件中做特别的说明。
表1 产品特性重要性分级定义
特性分级 分级标志 分级定义 关键特性 ★ 如果超出规定的界限就会导致人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或使产品丧失功能。 如果超出规定的界限就会导致产品功能失误或降低原有的使用功能。 即使超出规定的界限,对产品的使用性能也不会产生影响或只产生轻微的影响。 重要特性 ☆ 一般特性 不标志 4.4.3 全套图样及设计文件由研发负责人或相关部门负责人批准后下发。 4.5 手工样机(雏型机)试制、验证及鉴定
4.5.1 项目开发小组组长组织编制雏型机“新产品外协件开发计划表”,确保外协外购件在样机试制前到位。
4.5.2手工样机(雏型机)试制
项目开发小组根据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制作样机,试制样机的数量要考虑客户、试验等需要。技品科按“设计和开发任务书”以及安全规定(UL、CE等)的要求对样机进行检验。检验后应出具“整机检验报告”送交项目开发小组。
4.5.3手工样机(雏型机)验证
项目开发小组对样机试制情况及“整机检验报告”进行评价,编写“设计和开发验证报告”,记录“设计和开发任务书”中相关要求的验证结果,以及样机试制、检测中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
4.5.4手工样机(雏型机)鉴定
项目开发小组按照试制、检测所提出的改进意见对图样、设计文件等进行修改补充后,适时召开样机鉴定会。
样机定型鉴定会由项目开发小组组织,研发负责人主持,市场部、制造部等部门参加。
4.5.4.1 样机定型鉴定会召开时,项目开发小组应准备鉴定资料,包括“设计和开
发任务书”,设计输出文件,评审验证记录等。
4.5.4.2与会代表对这些鉴定材料进行审查,提出对产品图样、技术文件、性能检测、安全要求(UL、CE等)等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得出鉴定结论。
注意:如果鉴定决定终止研发工作,则该项目停止。
4.5.4.3项目开发小组整理出“样机鉴定报告”,“样机鉴定报告”应记录鉴定的结论及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样机鉴定报告” 经研发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下发相关部门。
4.5.5客户试用。
顾客要求试用时,市场部根据顾客要求,向客户送样。市场部根据客户试用情况,填写“客户试用报告”交项目开发小组。
4.5.6项目开发小组根据样机试制、检验、鉴定、客户试用中所提出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填写“(样机)纠正改进措施落实计划表”,对所提出的问题及改进意见进行跟踪落实。
4.6 产品的安全认证
产品的安全认证由产品认证工程师负责,一般在雏型机鉴定之后开始进行。根据产品的特点及开发情况亦可安排在模具样机或小批试制之后进行。
4.6.1产品认证工程师与认证机构进行联络,就产品认证执行的有关标准、认证型号、认证费用、认证时间安排等进行讨论,必要时可邀请认证机构召开样机认证技术会议,根据讨论结果,编制“产品安全认证计划”。
4.6.2必要时,产品认证工程师下达认证样机订单,负责组织认证样机的制作工作。样机通过技品科的型式试验后,送认证机构进行产品安全认证。
4.6.3对产品认证中所提出的问题,产品认证工程师填写“(样机)纠正改进措施落实计划表”,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落实。
4.7模具样机试制、验证及鉴定
4.7.1项目开发小组组长组织编制“新产品开发模具明细表”、“新产品外协件开发计划表”、“新产品开发成本控制表”,报研发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确保在样机试制前,外协外购件到位。
4.7.2按《模具管理规定》的要求做好模具的设计、制造、验收工作。
4.7.3 按《产品包装设计制作管理规定》的要求做好包装物的设计、制造、验收。 4.7.4 做好外协件、外购件的检验与确认工作。
(1)品质工程科负责编写检验作业指导书,技品科按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外
协件、外购件进行检验。
(2)研发人员负责对外协件、外购件做最终的确认结论。 注意:批量前由研发科负责确认,批量后由技品科负责确认。
4.7.5 在必要的设备、工装、检测设备到位,在所有的外协件、外购件配齐后,项目开发小组开始模具样机的试制。试制的数量要考虑客户、产品安全认证的需要。
4.7.6样机由技品科进行型式试验。试验后应出具“型式试验报告”送交项目开发小组。
4.7.7 进行包装评价工作。
项目开发小组从样机中抽出适当数量的产品,采用堆码试验和跌落试验等方式对产品包装进行试验,出具“包装试验报告”。
注意:如果型式试验中包含有包装试验,则不需要进行单独的包装试验。 4.7.8模具样机验证
项目开发小组对样机试制情况及“型式试验报告”进行评价,编写“设计和开发验证报告”,记录“设计和开发任务书”中相关要求的验证结果,以及样机试制、检测中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
4.7.9模具样机鉴定
项目开发小组按照试制、检测所提出的改进意见对图样、设计文件等进行修改补充后,适时召开样机鉴定会。
样机定型鉴定会由项目开发小组组织,研发负责人主持,市场部、制造部等部门参加。
4.7.9.1 样机定型鉴定会召开时,项目开发小组应准备鉴定资料,包括“设计和开发任务书”,输出文件,评审验证记录等。
4.7.9.2与会代表对这些鉴定材料进行审查,提出对产品图样、技术文件、性能检测、外观等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得出鉴定结论。
4.7.9.3项目开发小组整理出“样机鉴定报告”, “样机鉴定报告”应记录鉴定的结论及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样机鉴定报告”经研发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下发相关部门。
4.7.10客户试用。
顾客要求试用时,市场部根据顾客要求,向客户送样。市场部根据客户试用情况,填写“客户试用报告”交项目开发小组。
4.7.11项目开发小组根据样机试制、检验、鉴定、客户试用中所提出的问题及改进
意见,填写“(样机)纠正改进措施落实计划表”,对所提出的问题及改进意见进行落实。
4.8小批量试制
4.8.1 工艺方案的编写。
小批量试制前,项目开发小组应对生产过程进行策划,编写小批量试产的“工艺方案”。
“工艺方案”的内容可包括:
(1)对产品结构工艺性的评价和对工艺工作量的大体估计。 (2)设备的购臵或设计、改装意见。 (3)专用工艺装备设计、制造意见。 (4)关键件工艺规程设计意见,。 (5)自制件工艺路线的建议。
(6)装配工艺流程的建议,关键工序点设臵的建议。 (7)提出应设计的全部工艺文件及要求。 (8)对工艺、工装的验证要求。
(9)工艺关键件质量攻关措施的意见和工序质量控制点(检验工序)设臵的意见。 (10)对检测手段、检测方法的建议。 (11)生产节拍安排、投产方式的建议。 (12)车间平面布臵的调整建议。 4.8.2工艺方案的评审。
在工艺方案实施前,项目开发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评审,以确认工艺方案的正确、合理与完整性。参加评审的部门一般包括技术中心、制造部等部门。
评审的内容可包括:
(1)工艺方案和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满足产品安全设计要求的符合性。 (2)工艺设计的可行性,包括特殊和专门的工艺要求。
(3)可检验性和可试验性,检验方法的合理性,检验手段的适应性,包括特殊检验用设备和仪器。
(4)外购件、原材料的可用性及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 (5)工装设计的适用性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
(6)工序质量控制点设臵及工序质量因素分析的正确性。
项目开发小组整理出“设计和开发评审报告(工艺方案)”, “设计和开发评审
报告(工艺方案)”应记录评审的结果及评审后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工艺方案评审之后,着手编制工艺规程、工艺文件,进行工艺装备的设计。 4.8.3编制车间平面布臵图。
必要时,项目开发小组工艺工程师编制车间平面布臵图,车间平面配臵图上有检测点、初装区、总装区等。
4.8.4编制正式的工艺流程图。
项目开发小组工艺工程师编制出正式的工艺流程图。 4.8.5工装的设计、制造。
按《工艺装备管理程序》的要求做好工装的设计、制造与验收,确保在小批试制前到位。按《设施、设备管理程序》做好生产设备的配臵工作。
4.8.6监测装臵的配备。
品质工程科按《监视和测量装臵控制程序》的要求做好监测装臵的配臵,确保在小批试制前到位。
4.8.7 编制过程指导书(工艺规程)。
4.8.7.1项目开发小组工艺工程师根据工艺流程图及相关图纸和标准编写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的工艺文件,包括工艺卡/作业指导书、材料定额等。
工艺文件中应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作特别的注明。 (1)关键工序的设臵原则
◆对最终产品的性能、可靠性等方面有直接影响的工序。 ◆产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
◆工艺难度大,质量较易波动或问题发生较多的工序。 (2)特殊工序的设臵原则
◆工序结果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加以验证。
◆工序结果的缺陷仅在后续的过程乃至在产品使用后才显露出来。 ◆工序结果需实施破坏性测试或昂贵的测试才能获得证实。
4.8.7.2 项目开发小组工艺工程师编制供包装工人使用的包装作业指导书。 4.8.7.3 品质工程科编制检验作业指导书。 4.8.8小批量试生产。
4.8.8.1做好小批试制的准备工作。
(1)项目开发小组用“小批试制准备情况检查表”检查新设备、工装、监测装臵、工艺规程的准备情况,确保新设备、工装、监测装臵、工艺规程在试生产前准备到位。
(2)计划调度中心作好车间生产计划并统筹试制物料的采购。
4.8.8.2项目开发小组填写“小批试制申请报告”,经技品科、制造车间会签评审后,报研发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8.8.3 在试制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进行试生产。
(1)试制前三天,由项目开发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产前会,落实试制准备情况并明确各部门在试制中的作用。同时由研发工程师、工艺工程师讲解试制过程中的检验和生产要点。
(2)项目开发小组指导车间根据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提出的图样、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进行试制工作。试制中,技品科等部门应做好配合。试制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以“工作联系单”的形式向项目开发小组反映。
4.8.9试制产品的检验。
技品科对所有试产的产品进行常规检测,出具相应的“整机检验报告”。 4.8.10小批试制总结
试制结束后,项目开发小组应对试制工作进行总结,编写“小批试制总结报告”。 4.8.11客户试用。
顾客要求试用时,市场部根据顾客要求,向客户送样。市场部根据客户试用情况,填写“客户试用报告”交项目开发小组。
4.8.12产品定型鉴定(设计确认)。
项目开发小组按照试制、检测、客户试用中所提出的改进意见对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等进行修改补充后,适时召开产品定型鉴定会,审查通过产品标准。
4.8.12.1 产品定型鉴定会由项目开发小组组织,研发负责人主持,市场部、制造部等部门参加。
4.8.12.2 产品定型鉴定会召开时,项目开发小组应准备鉴定资料,包括设计任务书,设计输出文件,评审验证记录,产品试制总结报告,顾客试用报告等。
4.8.12.3 与会代表对这些鉴定材料进行审查,提出对产品图样、技术文件、性能检测、生产条件及用户试用等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得出鉴定结论,通过产品标准。
鉴定结论包括:
(1)产品达到“设计和开发任务书”及顾客要求的评价。
(2)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是否齐全、统一、正确,能否正确指导生产的评价。
(3)产品结构、性能、工艺、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安全性、环境保护、技术指
标的先进性,用户使用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等方面的评价。
(4)是否具备产品定型生产的条件。
4.8.12.4 项目开发小组整理出“产品鉴定报告”,“产品鉴定报告”应记录鉴定的结论及应采取的改进措施。“产品鉴定报告” 经研发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下发相关部门。
4.8.13 完善设计与定型投产的准备工作。
4.8.13.1项目开发小组根据试制、检验、鉴定中所提出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填写“(产品)纠正改进措施落实计划表”,对所提出的问题及改进意见进行落实。
4.8.13.2项目开发小组用“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移交清单”向技术资料员移交相应技术文件;用“采购资料移交单”向采购科移交相应资料。
4.8.13.3 完善定型投产的其他准备工作。 4.9 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
根据生产、产品使用、交付服务中得到的信息改进产品设计中的不足,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顾客的满意度。
5 相关文件 5.1《模具管理规定》
5.2《产品包装设计制作管理规定》 5.3《工艺装备管理程序》 5.4《设施、设备管理程序》 5.5《监视和测量装臵控制程序》 6 记录 6.1项目建议书 6.2设计和开发计划书 6.3设计和开发费用预算表 6.4设计和开发任务书” 6.5方案设计说明书 6.6设计和开发评审报告 6.7小批试制准备情况检查表 6.8型式试验报告 6.9设计和开发验证报告 6.10样机鉴定报告
6.11客户试用报告
6.12( )纠正改进措施落实计划表 6.13新产品开发模具明细表 6.14新产品外协件开发计划表 6.15新产品开发成本控制表 6.16产品安全认证计划 6.17工艺方案
6.18 小批试制申请报告 6.19小批试制总结报告 6.20整机检验报告 6.21包装试验报告 6.22产品鉴定报告
6.23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移交清单 6.24采购资料转移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