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试 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保护方言,守望乡愁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为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
所幸,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探索的步伐都已迈出。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思路,即在有能力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前,先做好学术性抢救。而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方言进校园,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着方言的魅力。
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珍视方言,其实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讲乡音、守乡愁,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选自2015年12月《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关于“方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方言和普通话同等重要,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都需要高度重视。 B.方言是语言的变体,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 C.丰富多彩的方言不仅是身份认同的标志,是情感沟通的纽带,而且也是展现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标志。 D.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很多用方言写就的文学作品因突出表现了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繁花》是用上海方言写成的,其中的吴文化韵味吸引了很多的读者。
B.具体到如何保护方言,从全国来看,存在很多现实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国家是否应该出台政策支持,是否应该将方言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等。
C.保护方言的探索步伐已经迈出,在民间,出现了很多利用多媒体进行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乡音乡韵得以延续。
1
D.方言与乡愁有着密切的联系,珍视方言,就是对文化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由此可见,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很多方言写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优秀之作,从这方面来看,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努力。
B.方言该不该保护,如今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具体到如何保护的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看法。
C.为更好地保护方言,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明确了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的思路。
D.讲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诚然,普通话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窗口也应该得到保护和继承。 二.文言文阅读。(共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康延孝,代北人也。为太原军卒,有罪亡命于梁。末帝以延孝为左右先锋指挥使。延孝
见梁末帝任用群小,知其必亡,乃以百骑奔于唐。见庄宗于朝城,庄宗屏人问延孝梁事,延孝具言:“末帝懦弱,..小人进任,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此其必亡之势也。”庄宗初闻延孝言梁必亡,喜,及闻其大举也,惧,曰:“其将何以御之?”延孝曰:“梁兵虽众,分则无余。臣请待其既分,以铁骑五千自郓趣汴,出其不意,捣其空虚,.不旬日,天下定矣。”庄宗甚壮其言,卒用延孝策,自郓入汴,凡八日而灭梁。
三年,征蜀,延孝为先锋排阵斩斫使,破凤州,取固镇,降兴州。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仆相从,反俯首郭公之门,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璋诉于崇韬,崇韬解璋军职,表为东川节度使。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崇韬曰:“敢违吾节度!”延孝惧而退。明年崇韬死,延孝谓璋曰:“公复俯首何门邪?”璋求哀以免。
继岌①班师,命延孝以万二千人为殿,行至武连,闻朱友谦无罪见杀。友谦有子令德在遂州,庄宗遣使者诏继岌即诛之。继岌不遣延孝,而遣董璋,延孝大怒,谓其下曰:“南平梁,西取蜀,其谋尽出于郭公,而汗马之劳,攻城破敌者我也。今郭公已死,我岂得存?而友谦与我俱背梁以归唐者,友谦之祸次及我矣!”延孝部下皆友谦旧将,知友谦被难,皆号哭诉于军门曰:“朱公无罪,二百口被诛,旧将往往从死,我等死必矣!”延.
孝遂拥其众自剑州返入蜀,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等使。继岌遣任圜以七千骑追之,及于汉州,会孟知祥夹攻之,延孝战败,被擒,载以槛车。车至凤翔,庄宗遣宦者杀之。
[注]:继岌:即李继岌,后唐将领,后受封为魏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以百骑奔于唐 以:凭借 .B.庄宗屏人问延孝梁事屏: 屏退,使„„隐退 .C.以铁骑五千自郓趣汴 趣:通“趋” 奔赴、趋向 .D.知友谦被难 被:遭受 .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B.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C.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D.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摘自《新五代史》
2
A.康延孝虽是亡命之身,但他熟谙兵法,洞察实事,他审时度势,向庄宗分析后梁的弊端,并为其出谋划策,堪称后唐灭梁的功臣。
B.康延孝生性耿直,性情暴躁,当位居其下的董璋受到郭崇韬的重用时,他大为不满,以军功自居,力劝郭崇韬用军法处置董璋。
C.康延孝虽立有大功,但恃功自傲,不满同僚,顶撞上级,猜疑朝廷对其不公,竟至公开谋反,最终兵败被杀。 D.康延孝本是前朝旧臣,“背梁投唐”是他人生的转折点,献计灭梁、征蜀立功更是他人生的辉煌。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此其必亡之势也。(4分)
(2)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3分)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分)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3分)
(3)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3分)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诗歌鉴赏。(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1)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2)矰:zēng短箭。缴zhuó:系箭的丝绳。
9.这首诗全篇皆实写“孤雁”,作者是怎样突出孤雁之“孤”的?(3分)
答:
10.结合全诗,说说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对孤雁有怎样的感情?又借孤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4分) 答: (二)11.名句默写。(8分,每题1分)
(1)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 (4)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 (5) , ,为天下笑者,何也? (6)吾师道也, ?
(7) ,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过秦论》中总结全文,概括秦朝灭亡原因的句子: 。 四.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38分) 1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3
A、饿莩.(piǎo) 逡.巡(qūn) 弃甲曳.兵(yâ) 墨翟.(zhái) B、中.绳(zhòng) 句读.(dòu) 瓮牖.绳枢(yǒu) 谪.戍(zhã) C、庠.序(yáng) 氓.隶(mãng) 度.长絜大(duó) 崤.山(yáo) D、作难.(nàn) 经传.(zhuàn) 贻.笑大方(yí) 劲弩.
(nú) 1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 A.嬴粮景从 填然鼓之 流血漂橹 不积跬步 B.契而不舍 摄足行伍 兵刃既接 而闻者彰 C.驽马十驾 同年而语 惑之不解 金石可镂 D.崛起阡陌 鸡豚狗彘 用心躁也 威振四海 1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未之有也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 D.①⑥/②⑦/⑧⑨/③④⑤ 16.下列加点的词语,完全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③以致..天下之士 ④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⑦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⑧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A.①③⑤ B.②⑥⑦ C.③④⑤ D.②④⑧
17.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②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③填然鼓之. ④师道之.
不传也久矣 ⑤句读之.
不知
⑥非蛇鳝之.
穴无可寄托者 ⑦吾欲之.南海 ⑧蚓无爪牙之.
利 A.①②/③/④/⑤⑧/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D.①②⑥/⑦/⑧⑤/③④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许多网 B.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不同的风俗的地区 C.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文和传文
19.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4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 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20.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河内凶 凶:有战争 声非加疾也 疾:宏大 ..B.寡人之民不加多 加:增加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缉查盘问 ...C.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致力于 官盛则近谀 谀:奉承 ..D.无贵无贱 无:没有 而绝江河 绝:横渡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斧斤以时入山林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以五十步笑百步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22.下面句中的“其”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移其民于河东。/吾其还也。 ..
2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子厚,世称“韩昌黎”。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4.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輮以为轮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余威震于殊俗
C.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君子不齿 D.传道受业解惑/无失其时
2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专项整治,使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钱权交易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B.“十二五”规划纲要已对考核政府业绩办法作出新规定,即弱化对经济增速的评价考核,而提高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评价考核。
C.青年人要坚定“梦在前方,路在脚下”的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国家”。
D.北京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公安机关也会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对利用互联网编造或传播谣言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 26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为了提早开始复习备考而拼命抢进度,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必须制止。 ....B. 领导干部学习应始终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多方请教,不断学习,做到“专”与“博”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升。
C.长久以来人事部门的管理观念是“因人成事”,其核心思想是要让人与事搭配,看重的是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职位。
5
D. 第79届奥斯卡颁奖日前揭晓,《满城尽带黄金甲》无功而返,《颍州的孩子》则拿下最佳纪录短片奖后铩羽而...归。 .
27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以每个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做法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B. 满腹经纶,不如一善在心;高谈阔论,不如一言九鼎。 ....
C. 台湾当局“一边一国”的错误言论导致台湾股市下跌,也引起了台湾人民的怨声载道。 ....D.他有多年的律师实务经验,应付这种案子,真是游刃有余。 ....
28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作恶多端的灰太狼为了抓住小羊,设计了一个陷阱,结果自己掉进去了,灰太狼真是作茧自缚啊! ....B.为了做一名优秀歌手,她多次到北京拜师学习,每次下车伊始便直奔老师家,舍不得浪费一分钟。 ....C.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业活动中也该提倡。 ....
D. 某些地方的领导和群众对国家的有关法规置若罔闻,为图本地“经济发展”而大肆砍伐天然林木,这无异于望梅止渴。 ....
2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像《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B、这次来访的外国俱乐部足球队让我们青年队员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难忘这次比赛。 C、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寻味。
D.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30给下列句子排出最恰当的顺序( )(2分)
① 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气。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④⑤①②③⑥ B④②①⑤③⑥ C③⑥①④②⑤ D③①⑤④②⑥ 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请以“心要在焉”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
6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B(“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错,方言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只适合特定区域内的交流)
2.D(“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过于绝对,方言只是记住乡愁的一种重要载体,而不是记住乡愁的全部)
3.C(“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顺序错误,应该是“先做好学术性抢救,之后再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 4、A (率领) 5.C
6.B(“力劝郭崇韬用军法处置董璋”错误)
7.(1)而忠臣勇士都被疏离排斥,这是梁必定灭亡的局势。(“见”表被动1分、“此其必亡之势也”判断句1分,句意1分)
(2)我身为一都的将帅,难道不能用军法将你们斩首么? ( “独”难道1分,“以”按照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康延孝,是代北人,做太原军中小兵,有罪,逃亡到梁。梁末帝派遣段凝将军队驻扎到黄河边,以延孝为左右先锋指挥使。延孝看见梁末帝任用的人,都是一群小人,知道梁国必定灭亡,于是率领百个骑兵逃奔到唐。在朝城见到唐庄宗,庄宗避开众人问延孝梁国的事,延孝全部告诉他说:“梁末帝懦弱,信任进用的都是小人,而忠臣勇士都被疏离排斥,这是必定灭亡的局势。””庄宗开始听到延孝说梁国必定灭亡,高兴,等到听说要大举用兵,害怕,说:“应当如何防御?”延孝说:“梁国的军队人虽然多,分开来就不多。请陛下等到他们分散开,以五千铁骑从郓城逼近汴,出其不意,直捣他的空虚之处,不需要十天,天下可安定了。”庄宗认为他的话非常豪壮,最终使用了延孝的计策,从郓城进入汴京,用了八天灭掉梁国。
第三年,征伐蜀国,以延孝为先锋排阵斩斫使,攻破凤州,攻取固镇,降服了兴州,蜀国平定,延孝功劳最大。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子在延孝之下,但特别受郭崇韬重用,崇韬有军事上的问题,唯独召唤董璋去和他商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责备董璋说:“我有平定蜀国的功劳,你们像仆人一样跟着,反而在郭公的门前俯首帖耳,我身为一都的将帅,难道独独不能用军法将你斩首么?”董璋在崇韬跟前告状,崇韬罢免了董璋的军职,封他为东川节度使,延孝更加愤怒,说:“我冒着刀下的危险,越过艰难险阻,平定两川,董璋有什么功劳得到节度使的职位?”于是觐见崇韬说这是不可以的。崇韬反倒说:“李绍琛,你想谋反么?胆敢违抗我的命令。”延孝怕了,退下。第二年崇韬死了,延孝对董璋说:“你现在到哪个门前俯首帖耳呢?”董璋哀求,才免去责罚。
继岌出征回朝,命令延孝用一万二千人殿后,走到武连,听说朱友谦无罪而被杀。友谦有一个儿子令德在遂州,庄宗派遣使者告诉继岌,要他马上杀了令德。继岌不派遣延孝,而派遣董璋,延孝已经怀疑,等到董璋路过延孝军队,又不前外拜谒,延孝大怒,告诉下属说:“南面平定梁国,西面攻取蜀国,谋略全部是郭公想出,而日夜劳苦,攻城破敌的,是我。现在郭公已死,我怎么还能活?而友谦和我都是背叛梁国,投奔唐国的,友谦遭遇的灾祸,就要轮到我了!”延孝的部下都是友谦手下的旧将,知道友谦被灭族,都哀号着在军门哭诉道:“朱公
7
无罪,家人二百人却别杀害,旧日将领往往也同时杀死,我们死定了!”延孝于是带领众人从剑州返回,进入蜀地,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等使。继岌派遣任圜带领七千骑兵追赶,到了汉州,与孟知祥会合夹攻延孝,延孝战败,被抓获,用囚车装载。装载延孝的囚车到了凤翔,庄宗就派遣太监杀了他。 【参考答案】
9.①首联用“几行”归雁之“行”与下句中“独何之”之“独”形成对比,突出孤雁之“孤”。②颔联通过孤雁在暮雨中的动作、神情、状态,突出其孤。失群之雁,声音凄厉,呼寻伙伴。面对芦叶萧萧的池塘,影单心怯,几度盘旋,欲下未下,迟疑畏惧。③颈联,通过环境渲染来衬托其形单影只,突出其孤:月冷云低,孤雁就是在这样一个昏暗、压抑、恐怖的环境中飞行。(每点1分)
10.最后两句写出诗人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孤雁未必会遭暗算,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在安慰孤雁的同时也透露出对孤雁处境的担心。(2分)诗人以孤雁自喻,他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情;世路险峻的孤凄忧虑。(2分) 11.(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8)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2.B(A zhái—dí;C yáng—xiáng,yáo—xiáo;D nú—nǔ)
13.C(A项中 “嬴”—“赢”;B项中“契”—“锲”;“摄”—“蹑”;D项中“崛”—“倔”。) 14.D(宾语前置句。其余为状语后置句。)
15.A(①为名词作状语,分别为“向南、向西”;②为形容词作动词,分别为“变小、变弱”;③④⑤为使动用法,分别为“使之亡”“使之却”“使之愚”;⑥⑦⑧⑨为名词作动词,分别为“做帝王”“穿”“登上”“学习”。) 16.D(①“然而”应为“这样,那么”。②“肥饶”与现代汉语相同。③“以致”应为“用来招纳”。④“逡巡”与现代汉语相同。⑤“以为”应为“把„„设为”。⑥“用心”应为“因为用心”。⑦“从而”应为“跟随并且”。⑧“先后”与现代汉语相同。)
17.C(①指示代词,这,这些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音节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不译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⑥结构助词,的⑦动词,到⑧定语后置的标志) 18.A(A项,数罟:细网。)
19.选C(①⑤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③⑥为被动句;④⑦为状语后置句;⑧为判断句。) 20.C(A凶:谷物收成不好,指荒年B加:更无:D无论、不分)
21.B(A项,介词,按照;目的连词B项,都是介词,表凭借;C项,糊涂/疑惑, D项,兼词,“于此”,疑问
8
代词,哪里。)
22.A(A项都是代词,他们B项副词,难道,表反问语气/代词,他们C项副词,表肯定语气/副词,表示推测D项代词,“那里”;“他们”/副词,表示推测) 23.D(柳宗元字子厚,韩愈字退之。)
24.B(A项中“涂”通“途”;“輮”通“煣”B项中的“颁”通“斑”,C项中无D项中的“受”通“授”;“无”通“毋”。)
25答案:C(A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删掉“通过”。B搭配不当,将“提高”改为“强化”。成分残缺,“提高„„标准”;D“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与“依法”重复)
26答案:B(A“寅吃卯粮”比喻入不敷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收入。修饰对象错误。C“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与句意不符。D“铩羽而归”比喻遭受失败或不得志、沮丧失意地回来。与语境相反。) 27答案:C(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和怨恨。它不能做宾语。)
28答案:A(B下车伊始:指官吏刚刚到任。修饰对象错。C与人为善:善意地帮助别人。望文生义。D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根据句意,应改为“饮鸩止渴”。)
29答案:D(A“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B“让”应改为“给”。C无因果交系,应删去“因而”。)
30答案:B 解析: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分析问题总要有问题在先才行。很明显适合做首句的只有④。根据②句中的代词“此”和转折连词“却”,可以断定②必接于④之后。根据①和⑤两句中的关联词“则”,可断定这两句的顺序应该是①⑤,并且应当在②后对②中的“不同景观”进行解说,然后③句过渡,⑥句指明原因。然后分析整体语境,调整后的语序应按“提出问题——列举现象——指明原因”这一思路安排。因此正确的语序应该是④②①⑤③⑥。所以应该选B项.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